职业数学家在民间
为防止失联,请扫描👇关注风云老师的小号
风云老师精华文章:
中小学篇:
小学篇:
中学篇:
高考篇:

一,
太多太多的家长都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

“风云老师,我家孩子的计算老是因为粗心马虎出错,该怎么办呢?”
这确实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所以很多教育公众号喜欢在这个问题上支招。

有的号说:“粗心马虎是因为不熟练,所以要加大计算训练,熟能生巧”
还有的号宣称:“粗心马虎出错就是因为根本没学明白,学明白就不会出错!”
更奇葩的是,有些号直接开始卖葫芦药:“提供两周暑期计算训练营,彻底纠正孩子的计算粗心马虎问题”

那么,计算粗心马虎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是不是因为孩子计算不熟练,或者不会,计算没掌握好?
这些自媒体支招的办法究竟管不管用呢?
二,
有一点可以直接肯定,那就是,粗心马虎和不会,学不明白完全是两码事,比如上下行抄错,把6看成9。再比如,一道竖式加法计算中,出现7+4=11,这是写1,然后要进位的,
但很多孩子会忘了进位。这时如果你指出他的错误,他会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恰恰说明他不是不会,纯粹就是马虎。

小学阶段,确实会要求竖式计算有一定的熟练度,但指望靠熟练度来解决计算粗心马虎的问题也不靠谱。因为
粗心马虎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跟个人性格,心理状态等都有很大关系。
一个性格毛躁急躁,粗枝大叶的孩子,不单单计算粗心马虎,做其他事情也一样的。另外,一个人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注意力不集中,涣散的状态下,都很容易发生各种粗心马虎的事情。所以计算粗心马虎的现象是贯穿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学习阶段,和数学学习好坏无关。

比如我自己,不论是高中,大学,还是工作以后,我做数学计算都会出现粗心马虎的现象。
前段时间,在读中国古代数学名著《测圆海镜》,卷二几百条结论我要一一验证,验证到这个“相乘倍之为一段太虚积”的结论时,我需要验证下面这个等式,
结果我就犯了一个典型的粗心错误,验证过程中把这个2给漏了,检查了好几遍才发现,一度甚至怀疑原作者搞错了。
不仅仅是我,周围做数学研究的朋友都经常听说发生类似这种事情,论文投稿审稿也常常碰到这类事情,太稀松平常了。
三,
所以,小学阶段,这种计算粗心马虎的事情,家长千万不要指望在孩子身上杜绝。小学老师一般都会嘱咐孩子,做完试卷记得认真检查一遍。在任何考试中,做完有时间认真检查一遍,确实会降低由粗心马虎带来的出错率。但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方法了。
对于家长而言,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看开看淡这个问题。因为你越是关注这个问题,越是在孩子面前强调这个问题,耳提面命,甚至责备,斥骂,效果往往会越糟糕,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瓦伦达效应:太患得患失,太在意出错的后果,会带来各种负面情绪效应,反而会更容易出错。
另外,孩子长大进入中学之后,性格会逐渐沉稳,这种粗心马虎的问题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正是我最粗心马虎的时候,每次数学考试总要出些小意外,我的小学数学老师每次表扬我数学的时候,最后总不忘添一句:“就是太马虎了。”
学好数学本身,也有助于克服计算粗心马虎的问题,因为数学学的越好,思维越缜密,表现在计算方面也更不容易出错,出错了也更容易发现。特别是在初中高中,许多数学题中的计算结果,往往要求和解题思路框架要吻合,如果不吻合,就要想到计算是否出错,数学学的越好的学生在这方面的感觉会越敏锐。
最后,我在多篇文章中强调过,到了初中高中,计算的重心完全迁移了,小学阶段训练无数遍的多位数乘多位数,几乎不会出现在中高考数学考试中。所以小学阶段的计算粗心马虎问题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家长完全可以忽视,不必杞人忧天。

近期热门文章:
1,打肿脸能充胖子吗?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全面精准点评贼叉的《不焦虑系列》
5,2023年高考数学函数大题,其实就是典型的题中题!
6,贼叉,今年的七份高考数学卷,每份卷子都可以打你的脸!
7,我从未见过如此。。。。。
8,贼叉的“高考阅卷人”身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9,贼叉,看到今年的海淀期末统考试卷,你会不会脸红???
10,贼叉,看到海淀的评分标准,你会不会感到羞愧???
开通了小程序留言功能,欢迎读者点击👇小程序留言评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