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京津冀等地遭遇强降雨
引发内涝、山洪等次生灾害
在此次抢险救灾中
4人不幸牺牲
他们在危难时刻选择逆行

以生命守护生命
她曾说,喜欢救人的感觉
王宏春,北京市某房地产公司主管
也是房山蓝天救援队
志愿者团队的一名队员
7月31日凌晨
她正与队友们配合路政工作人员留守大桥
拦截劝导人员车辆
此时,大桥下的河道突发洪峰
水流湍急,导致橡皮艇翻船
王宏春被急流冲走,壮烈牺牲
王宏春从小受父亲影响,一直梦想成为一名军人,这个梦伴随她的青春年代在31岁那一年照进现实——
虽没能成为军人,但她加入了蓝天救援队,开始了守护人民的追梦之旅——
“王宏春在23岁前都特别想当兵,但是没有当成,于是就把自己的网名改成了‘23’,来纪念这个遗憾,后来在2013年加入房山蓝天救援队时,就直接用了‘23’作为自己的代号。”队长说。
“开朗活泼,果断麻利,是我们身边的开心果。”再次回忆王宏春,队友“萍萍”最先想到的总是她的笑脸。“萍萍”和王宏春一样,是房山蓝天救援队2013年成立时的第一批队员,“记得那时候队里一穷二白,她就自掏腰包,给队里买了山岳救援的绳索装备,虽然这些年队里更换了好多次装备,但她买的那套装备还在。”
白天工作,晚上备勤,有时夜里出完勤,第二天一早还要工作。然而,只要队里有任务,她都会挤出时间参加,她生前曾说,“特别喜欢救人的感觉。”
此次任务中,王宏春安顿好6岁女儿后,第一时间投入抢险救灾。她自费购买水饺、方便面等食物送到队里,还在最后一次出动前提前一小时起床给队友煮了饺子。一直想成为军人的她,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建军节”这一天。
“每次穿上队服,就是我出战的时候”
刘建民
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队员
7月31日,他在开展抢险救灾行动中
不慎落水,壮烈牺牲
自2021年加入蓝天救援队以来,刘建民生前多次参与山野救援、城市救援、水域救援等任务,还曾跟随队伍到河南、山西抗洪抢险。他说,“每个救援通知发出后,身上都有千斤重担,每个老人、小孩、失踪人员都可能因为我们人手不够,到达现场不及时而影响救援结果。”
救援队员们想起刘建民时浮现脑海的第一个画面总是和救援有关:营救落水者时冲锋舟上的背影、搜寻山中被困者时被荆棘扎破的脚,还有他为救援归来的队友做的饭……
“我向往蓝天,崇拜蓝天,每次穿上队服,就是我出战的时候。”刘建民生前曾如此说。
房山蓝天救援队告知:
征求牺牲队员家属意见
不接受捐款
这几日,不时有市民来到房山蓝天救援队所在的阎村镇,表示要捐款。
“我是从丰台云岗过来的,想给两名牺牲队员的家属各捐一万元。”一名小伙子推开门就表达了自己的来意。队长婉拒说,根据房山蓝天救援队的纪律和牺牲队员家属的意见,恕不接受社会个人及组织的捐款、捐物。
北京市房山区蓝天救援队8月4日发布关于给队员王宏春、刘建民捐款的告知,其中提到,根据房山蓝天的纪律以及两位队员生前一贯不接受馈赠的表现,征求家属意见后决定,不接受社会上的个人、单位、企业和基金会等的捐款、捐物等。
告知如下——
听闻王宏春、刘建民两位蓝天队员在抗洪抢险转移群众时壮烈牺牲,所有蓝天的队员们痛彻心扉!两位队员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好心人,大家纷纷表示要为两位队员家属捐款,根据房山蓝天的纪律以及两位队员生前的表现,征求家属意见后,作出如下告知,感谢大家的理解:
一、恕不接受社会上的个人、单位、企业、基金会等的捐款、捐物等。
二、房山蓝天有纪律,“干净纯粹做公益,不接受个人的捐赠”,执行任务时不动老百姓的任何东西、小到一支烟一瓶水,两位队员生前是遵守纪律的典范。
三、请大家尊重两位队员加入蓝天的初心,尊重家属的意愿,请不要以任何形式去打扰家属。
感谢社会上的所有爱心人士。
北京市房山区蓝天救援队
2023年8月4日星期五
“你把救生圈套上!”

北京两名牺牲蓝天队员最后的对话……

据悉,洪水来袭之时,
王宏春和刘建民在同一艘冲锋舟上。
刘建民说的最后一句话,
正是对蓝天代号为“23”的王宏春说的:
“23,你把救生圈套上!”
——这是船上唯一一个救生圈。
7月31日凌晨4时许,房山蓝天救援队“懂事儿”“心向自由”“一休”“长沟老孟”和王宏春、刘建民等6名队员配合两名路政工作人员,在班各庄大桥拦截劝导人员车辆,王宏春是其中唯一的女队员。虽然有队员紧盯河水水位,但洪水的到来还是让人措手不及。
“懂事儿”说,流速很快的洪水推涌一棵棵大树奔腾而来,如同一头猛兽,一下子将两艘冲锋舟抛上了天,“4米多高的浪,揉搓着我们的小船,人就跟坐过山车一样,特别绝望无助。”
“越是危急的极限时刻,越是考验着人性。”“懂事儿”说,在大家生死未卜的时刻,刘建民指着船上唯一一个救生圈朝队友王宏春喊道,“‘23’,你把救生圈套上!”
“这句话跟平常说‘你把水喝了’不一样,套上救生圈就能多一分生存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就交给你了。”“懂事儿”说,大家都知道救生圈的作用,但没有一个队员抢着套上,大家都默认应该让给王宏春,这没什么好商量的。
然而,洪流再次将冲锋舟掀翻,等“懂事儿”从洪水中露出头时,他已经离冲锋舟100多米远,而其他队员都四散,一转眼不见了踪影……
还有他们,值得铭记
除了蓝天救援队牺牲的两名队员
消防员冯振和门头沟区干部熊丽

也在救灾抢险中壮烈牺牲
他的微信昵称,叫“逆行”
7月31日
北京市海淀区消防员冯振
在营救被困群众时遭遇山洪急流
竭尽全力将队友推至安全区域
自己却因连续作战体力耗尽被洪水冲走
壮烈牺牲,年仅30岁
8月2日,应急管理部批准
冯振同志为烈士
国家消防救援局
为冯振同志追记一等功
在同事眼中,冯振非常热爱消防事业,政治指导员马成龙表示,冯振对工作要求标准很高:“在递交材料时,冯振永远会写上这样一句话:‘继续为消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更让人泪目的是,他的微信昵称叫“逆行”,微信头像以国旗为背景,一边写着“我爱你中国”,另一边写着“何其有幸,生于华夏”。
勘察险情途中,80后女干部牺牲
7月31日,门头沟区王平镇干部熊丽
在王平镇色树坟村强降雨抢险救灾时
因公牺牲,年仅36岁。
熊丽,女,1987年4月生,江西宜春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2010年7月参加工作,生前任门头沟区王平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科长、三级主任科员。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9日起北京市门头沟区连续遭遇强降雨。门头沟区王平镇全体包村干部深入辖区各村开展防汛指导工作,熊丽同志作为色树坟村的包村干部,自7月29日以来,一直在村里指导和参与防汛工作。7月31日9点30分左右,色树坟村村中部分老旧危房周边发现险情,该村是门头沟区最大小时雨强点位,短时雨量较大,熊丽与村委会主任和另1名村干部前往险情地点勘察,在勘察途中不幸遇难牺牲。
熊丽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扎根在王平镇工作13年。该同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事业心责任感强,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榜样。
8月4日,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追授熊丽同志“北京青年五四奖章”。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

只是有人在危难时选择无悔冲锋!
暴雨洪水中
武警徒步运送物资
消防员躬身“搭桥”
 列车乘务员哽咽安抚被困旅客
热心大哥化身“铲车侠”摆渡救人
……
一幕幕场景令人动容

 这双手,握紧希望 
强降雨导致人员被困货车中
危急时刻
消防员携带救生衣涉水抵达
为其做好防护后
左右扶稳缓行护送
北京门头沟一街道形成洪流
在营救过程中
一名武警战士被急流冲倒
却始终紧紧抱住怀中的孩子不松手
战友见状立即冲上前
合力将孩子救出
 这臂弯,无比安心 
救援人员小心翼翼地
抱着受困婴儿蹚过齐膝积水
平稳转移至安全位置
这一幕让人看后暖心又安心
 这肩膀,扛起生命的重量 
有居民被困房中难以脱困
赶赴现场的消防员
一边安抚大家情绪
一边以肩为梯、以背为桥
挨家挨户将被困者救出
“抱住了,放心!
我们底下有人!”
在齐胸的浑浊积水中
救援人员果断背起老人
小心踱步至安全地带
 这句话,就是最大的安全感 
一位孕晚期产妇被困家中急需转移
消防员深夜赶赴现场
暖心安抚女子让她放下心来
“别怕,有我在呢!”
大家齐心协力将女子背到救援艇上
转移至安全地带
 这场景,让人瞬间泪目 
山东救援队驰援涿州
忙碌了一天的队员顾不上休息
站在齐腰深的洪水中充饥
因为长时间泡在冰冷的水中
他浑身颤抖
迅速吃了几口东西后
又马上投入到救援中
“快点,我得再快点!
父老乡亲还等着我们呢”
 这群人,值得你永远信赖 
武警官兵连夜转移受困旅客
告别时,一段对话让人触动
“你们辛苦啦!”
“有人民的地方就有子弟兵!”
“你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谢谢你们!”
“我们是一家人!”


 这些话,让人安心又暖心
7月30日21时40分
从张家界西站始发的Z297次列车开至河北时
受暴雨影响临停于涿州车站。
车上640名乘客中有130余名老人和儿童
积水短时间无法散去,
乘客如何安全转移?

广州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警长李贤良和年轻民警崔泽宇
第一时间行动起来

经过多方打听,他们了解到涿州市内目前仍具备通行条件,涿州东站高铁站仍正常通车、能够通过高铁转运旅客前往北京。
李贤良及时将掌握的情况向旅客通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能贸然行动,一会儿我要下车到附近道路上实地查看情况是否属实,我们要全力保证你们的安全。”乘警铿锵有力的话语给旅客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很大程度地缓解了旅客们焦虑的情绪。
李贤良组织列车长及三男一女旅客代表一行共六人,出站实地查看涿州站到涿州东高铁站道路通行情况。确认安全后,多次联系当地协调来转运大巴。8月1日晚,640名旅客在警组及车班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完成了转运。
得知所有旅客安全抵达北京后,广州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警长李贤良和年轻民警崔泽宇长出了一口气,“安全到了就好,没有对不起这身警服。”
向每一位守护我们的英雄致敬!
来源: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消防、河北日报、北京房山
部分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孙壮、吴穗莹
部分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邱伟荣 通讯员:广铁公宣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圆媛
点亮“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