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自从2023年8月中旬正式发布以来,《大势:站在十字路口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多次登上京东等图书渠道计算机类图书日榜、新书榜第一名。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并期待批评指正!
本文是《大势》一书的作者前言。与此前在本公众号发布的序章不同,前言更侧重于对全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方便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在此全文援引发布,方便大家对本书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与鼓励!

2022年10月,当我开始着手撰写本书时,我构想的是一本主要关于Web3.0以及内容产业的书。与很多投资人以及互联网从业者一样,我相信“互联网平台”这个Web2.0的概念已经走过了巅峰期,盛极难继,接下来必将逐渐让出舞台的中心位置。米哈游、鹰角等新一代游戏公司已经证明了内容开发者的潜力,LVMH老板成为世界首富则证明了品牌认知和优质稀缺产品的价值。在与投资圈的朋友喝咖啡闲聊时,我打趣说:“如果二十年后的世界首富来自内容产业,我不会感到奇怪!”其实可能还用不了二十年。
有趣的是,本书才写到三分之一,ChatGPT就横空出世了,我也成为了它的首批试用者之一。从那时起,我就惊叹于生成式AI的伟大力量——与Web3.0以及更早的“元宇宙”(混合现实)概念相比,生成式AI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迅速影响到了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从ChatGPT发布的第一个月起,我身边就有人开始用它帮助自己回邮件、写文书、写报告;使用Midjourney绘画的更是屡见不鲜。一项技术创新究竟有多重要,不仅要看它在理论上有多么颠覆,更要看它对实践的影响速度。在这方面,生成式AI获得了一个满分。
虽然我此前就计划将AI作为本书的主题之一,但是在目睹ChatGPT的魔力之后,我决定留出更多的章节,浓墨重彩地讨论生成式AI对互联网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在市面上,关于生成式AI的研究报告、论文和书籍正在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诞生,如果不谈GPT,你就落伍了。不过,与主流观点相比,我有两个相对不同的看法:
首先,生成式AI是改造未来的一股力量,但不是唯一的一股力量。就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坦克是一种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武器,但是它不能脱离摩托化步兵、自行火炮和战术空军而存在。投资人总是追逐热点,AI这个热点的冉冉升起似乎使得Web3.0、混合现实变成了明日黄花。问题在于,从实际业务层面看,情况可能恰恰相反——AI可以让混合现实内容创作更容易,还可以与Web3.0交叉赋能。所以,我们不应孤立地看待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而应将其视为全球行业下一阶段广阔图景的一部分(尽管它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
其次,在商业上,生成式AI最大的机遇在于应用层。其实所有颠覆性的技术都一样,基础研发固然重要,开花结果的地方却在于应用推广。在本书截稿前夕,OpenAI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估值290亿美元;这个数字固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最早把GPT推向应用场景的微软,其市值增加幅度远远过之。就连谷歌、Meta等AI大模型研发方面的“落后者”,自2023年初以来的市值增加值都远超290亿美元(注:截止2023年4月30日数据,资本市场瞬息万变,上述数字随时可能改变),因为华尔街相信它们的核心应用能够从AI技术汲取新的力量。说到底,全球不需要那么多的AI大模型,但全球需要无数多种AI应用场景。
假如没有生成式AI,那么传统互联网平台面临的可以说是一个日薄西山的局面:用户渗透率见顶,内容方/产品方的话语权日益增强,监管部门对平台施加的限制越来越多,更不要说Web3.0这个从根本上瓦解平台的技术手段。贯穿本书的一个核心论点就是:随着Web2.0时代走向终结,内容方/产品方也将相对于平台方取得越来越多的优势,乃至取代后者走向舞台中心。到了那一天,万亿市值的内容公司、千亿身家的内容创作者将不再罕见,米哈游、鹰角、Epic Games、罗布乐思只是新时代的先声罢了。
生成式AI的爆炸式发展,似乎改变了潮流:只有互联网大厂或者它们扶持的公司才搞得起大模型,创业公司的大模型或垂直模型也必须跑在互联网大厂的云服务平台上。而且,互联网大厂可以将其平台业务与AI深度绑定,从而最早享受到生成式AI的好处。那么,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否有必要改变?就连本书原本的副标题——“诸神之黄昏”,本来指的是互联网平台公司的困境与涅槃,是否也有必要一并改掉?因为如果互联网平台能独享生成式AI的成果,那它们面临的就不是涅槃,而是又一个欣欣向荣的时期了。
抱着上述疑问,我与数十位来自互联网行业和内容产业的朋友进行了交流,看看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所就职的组织在做什么。我还以间接的方式观察大洋彼岸的科技巨头应用生成式AI的进度具体如何。初步的结论是:生成式AI并不改变本书的基本论断。而且,AI与Web3.0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被人忽视了,而AI与内容产业的关系往往被人误解了。像Midjourney这样的智能绘图工具抢走了一些原画师的工作,从而让人误以为“AI要砸内容创作者的饭碗”。可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看到的是越重复的劳动就越容易被取代,位于金字塔尖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反而会更加值钱。
不要误会,本书不是想提前敲响互联网平台公司的丧钟;或许这丧钟永远不必敲响。因为大批互联网平台自身也经营内容或实体产品业务,并坚定不移地向传统平台业务的边界之外扩张。就算等到“AI+Web3.0”全面结合、去中心化潮流席卷世界的那一天,中心化的互联网平台都不会灭绝,就像燃油车不会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扩张而灭绝。人类十分聪明,可以发明连自己都理解不了的AI;人类又十分愚蠢,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虽然我们从中学开始就学习过辩证法,不过愿意在实践中应用辩证法的人不多。
本书既不是一本关于科技行业最新热门话题的科普手册,也不是一本对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总结。本书确实想认真探讨“互联网乃至整个科技行业的下一个时代会是什么样子的”。尽管作者的知识和能力或许不足以全面回答上述问题,但是如果本书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一些思考,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