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它寒酸吧,出得起9个亿盖公园; 
说它阔气吧,给不起几千万过渡费。
有人说,榆中之于兰州,相当于通州之于北京。
这个地方去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亿元,2016年就只有5.93亿元。
即便当年它的身份还是一个贫困县,但不妨碍它掏9个多亿建一个公园。
这相当于年收入5.93万元的斯基,想要摆阔气,决定拿9万块钱在家后院打造了一个花园。
这听起来不算夸张,不过咱要知道,一个县的当家人要拿不到6个亿的收入办多少事? 
首先它得养活几千万当时还处于贫困状态的家人们,还得建学校、修公路、拉扯企业,哪哪都是花钱的地方。
光是启动市民公园、大剧院、迎宾大酒店、盛世阡陌院、县客运中心等锦上添花的项目,就得花上40多个亿。
要拿有限的收入办大事,那就得上杠杆。再说了那几年谁家没点杠杆?没上杠杆的家庭,那属于财务规划不够超前。
2016年,是榆中发展的分水岭。
在不少当地百姓看来,上一年年底榆中一位王姓干部上任,这个地方就开始起飞了。
10年前,榆中六家开发商共开发商品房500套。但到了2017年,榆中的土地成交面积就坐上了兰州各区县老大的位子。
这一年,榆中不仅规划要建市民公园,还打算建两座秦汉仿古城门。一座在南面,一座在北面。
整个县城切换成了古风古貌的秦汉风格,上涨的房价给了县城起飞的信号。
2013年县城的房子每平方米还不到3000块,到了2019年就上涨到了7000多块,有些位置好的楼盘甚至超过了一万。
所以,老百姓都惦记着王姓干部的好,他们说进榆中的时候看着气派多了。
连《焦点访谈》说榆中花9个亿搞公园是面子工程时,都有很多本地网友跳出来维护:
咋了?穷地方不配好一点的公园?
斯基觉得,不是咱们配不上好一点的公园,是一些人配不上善良又单纯的咱们。
2016年出了一批像王姓干部这样风风火火,敢想敢干、高举高打的干部,现在想想,他们也不过是站在了风口上。
风口是上一年的棚改货币化安置,拆迁户不给安排房子了,得拿了赔偿自己去市场上买房。
这个风口让三四线城市直接狂飙了起来,一个县城就是一个大工地。
当时很多人预测,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导入能力,决定了这个风口是不可持续的。只要风不吹了,这些城市的后劲就会消失。
所以开发商们进入这些城市,采取的战术是快进快出、速战速决。
开发商们能看懂的逻辑,干部们不会看不明白。他们的策略大概也就是,站在风口把工程搞大。
前几年的贵州独山县,大伙还记得么?这家伙也是财政收入一年不到10亿,花了2亿造了水司楼。
水司楼现在有两个响当当的招牌:
天下第一水司楼
中国最壕烂尾楼
这座水司楼开建的年份也是2016年,它的创造者潘干部还是从江苏引进的优秀干部。
在潘干部的推动下,独山县开始全民招商引资,贷款发展项目。到2017年,这个小县城有了36家融资公司。
潘干部的雄心都被写在那些场面气派的项目上,每一个项目就差把“我花了很多钱”这几个字刻成牌匾,挂在大门上了。
当地人给潘干部取了一个外号——“城建狂魔”。
2016年,江西吉水县袁干部从二把手被提拔到一把手之后,提出要修中国进士文化园。
那几年的干部要么不干,干就得干一票大的。
立flag内敛一点的都要“中国第一”起步,动不动就是“天下第一”“世界一流”。
他们不把雄心上升到宇宙范围,都已经很谨慎了。
袁干部希望修建的中国进士文化园达到:
中国之最、世界一流;百年不淘汰,十年不落后。
而其他一些干部思维就不够开阔,他们觉得当地老百姓最迫切盼望解决的一大难题是“大班额”的问题。
当地一些中小学一个班人数超过了66人,那叫“超大班额”。
进士园占地460亩,博物馆、藏书楼、文庙、号舍、状元阁、状元街、状元府第、武状元考场一应俱全,而66个学生却要挤在一个教室里上课。
进士园一建就花了6.8个亿,一个雕塑的底座就能花上2700多万。可能光花一个底座的钱,就能新建上万平方米的校舍。
这些就好大项目的干部,都打着“招商引资”的名义,编这些鬼话也就骗骗咱们。
那些大老板能被一个好大喜功的项目给忽悠进去?人家更看中当地的资源、物流、营商环境。
对他们来说,干部们少盖几个章、少喝几顿酒,比盖一座楼好使多了。
再说了,像榆中那些大项目,招商引资来的那些老板根本插不进去手。
人家在2016年,自己搞了一个榆中建投。项目由甘肃四建和榆中建投合作成立项目公司,出资方主要是甘肃四建。
前期建设是他们,后期运营也是他们。市民公园花了1.7个亿,里面的绿化花了6600万。
公园里还有一个城市展览馆,花了2.8个亿。展览馆里有一块大屏,花了270万;展览馆里的大剧院,光是舞台设备就花了1300万。
据说大屏是为应急指挥准备的,要是起了大火、发了大水,所有的数据都能对接到大屏上,各个部门都可以在那联合办公。
这么一听,斯基觉得河北涿州会不会就是少了这么一块百万大屏?
市民公园和榆中建投之间,不是一锤子买卖,双方还要友好合作到2038年。这期间榆中每年支付的费用在5000万-1.8个亿之间。
到2038年,需要支付的总费用是21亿元,刨去造价,社会资本方忙活20年最多也就剩10个亿左右。
再刨去其他成本,人家还能挣它多少个小目标?
咱也说不上这个利润合不合理,反正几家公司都是国企。富了和尚穷了庙,也不是新鲜事。
在整个项目中,先是由甘肃四建出资,再由榆中逐年支付费用,而整个项目到现在都没想明白可以做什么盈利项目。
斯基看不出来,20年20亿的代价最后要由谁埋单,而榆中建投在中间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不过别看榆中建市民公园很阔绰,但当地一些安置房已经停工了,有一笔3000多万的过渡费也拖欠了两年。
面对一些项目,有些人出手就是十亿百亿;面对另一些项目,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有些地方的财务状况,让斯基真的很迷惑。
来源:老斯基财经(ID:laosijicj) 作者:魔鬼斯基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