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问,你爱我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公如实回答是不妥的。讨论“爱的标准”问题无异于找抽。老公应该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跟老婆过一辈子。
但是,如果国家统计局也用这种方式说话,就不太好了。
国家统计局答记者问时说: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实现年度目标。
2023年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7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就统计本身来说,有所谓描述性分析(Descriptive Analytics)和推断行分析(Predictive Analytics)的区别。
统计局公布数据,应该是描述性分析而不是推断行分析。描述性分析正是它们听起来的样子:描述的分析。这种类型的分析通常被称为“报告”,因为它实际上就是:向公众报告信息。描述性分析目的是向需要信息的人提供信息,而无需背景、评论或其他形式的解释(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有人由数据得出结论,那么就已经超越了描述性分析的世界。
经济统计数据关系到投资和金融决策,因此官方的统计数据往往称为市场行为的风向标。
所以,从统计的专业角度看,统计局尽量不要做判断。因为判断就意味着主观性,意味着不公正。并且误导投资者,丧失自己专业声誉。
格林斯潘是前美联储主席,有极高的个人声望。金融界认为:“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美联储主席就成”——这是一九九六年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放在封面的一句口号。所谓“艾伦”,指的就是从一九八七年起就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永远戴着一副黑边眼镜,讲起话来永远慢条斯理,没有一丝感情色彩。华尔街的投资者们花了很大力气研究格林斯潘的每次讲话,试图从他的遣词造句中捕捉到哪怕一点蛛丝马迹,但结果总是失望。因为格林斯潘的讲话总是讲客观的数据,对于决策性和判断性问题,语意暖昧、模棱两可。格林斯潘自己也承认:我花了不少时间努力回避问题,因为我担心自己说话过于直白。最后,我终于学会了"美联储局的语言",学会了含糊其辞。
格林斯潘之所以是信息披露的典范,是他严格区分事实和判断,尽量讲事实,不要做判断。因为任何判断都有主观性,错误的判断就会误导市场。
当然,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相信统计局的数据没错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