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全球多地遭遇极端高温天气,中暑人数攀升,热射病病例增多。7月2日,一名北京导游在颐和园带团游览时因热射病送医,经抢救无效而离世。《临床急诊杂志》2023年文章指出,热射病起病快、病死率高,且救治困难、医疗负担重,对医疗机构将构成极大负担。因此,提升公众对热射病等高温疾病的认识,增强防暑意识至关重要。MED24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黄小平教授,为大家进行热射病等夏季高温疾病的科普。
Q1:什么是热射病?跟中暑有何区别?
中暑按轻重程度可划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表现为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昏迷、抽搐,并伴有心脏、肾脏、肝脏以及凝血功能等多脏器的功能衰竭
热射病是重度中暑中危害最大、处理最棘手的,如果延误治疗,死亡率大于50%,因此平时应重视热射病的防护。
Q2:哪些人容易得热射病?为什么身强体壮的人也会中招?
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
(1)经典型热射病: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常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孕产妇、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以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
(2)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运动、劳作的人更容易中招,如夏季剧烈运动的青年人在夏季参训的官兵、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农民朋友等
Q3:老年人易发生热射病的原因有哪些?
老年人是较大的热射病发病群体,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1)部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较为拥挤,导致室内通风不良;
(2)有的老年人节约意识较强,高温天气不舍得开空调,导致室内温度较高;
(3)老年人可能体质较弱,部分伴有基础疾病,高温天气容易发生热射病。
当前极端高温天气较多,独居的老年人一旦发生热射病,如果不能及时就医,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老年人及其子女应当特别警惕热射病问题。
Q4:除了热射病,老年人夏季还应警惕什么疾病?
通常来说,头痛、浑身麻木酸软、频繁打哈欠等是热中风的前兆,当老年人频繁出现这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热中风”是指酷暑气温诱发的中风。在炎热天气,老人出汗多,体内水分散失快,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常会因为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增高,诱发脑血管堵塞,导致缺血性脑中风。
老年人高温天气预防热中风,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及时补充水分,以免血液浓稠,引发不适;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3)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吃猪肉、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4)日常做好血压、血脂、血糖的监测
Q5:热射病该如何预防?
降低热射病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预防,具体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预防:
(1)避免高温环境:老年人、孕妇、婴幼儿、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高温季节应尽可能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户外逗留时间;
(2)遮阳避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运动时,需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或遮阳镜、涂抹防晒霜,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穿透气、轻便、宽松的衣服和鞋子,有助于促进身体散热,减轻体力消耗;
(3)保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在高温环境中,应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电解质;
(4)随身携带解暑药: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
Q6:身边有人中暑怎么办?
(1)尽快脱离高温环境:尽快到阴凉的地方休息,避免身体持续受到高温刺激而加重中暑;
(2)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维持身体体液的平衡,提高身体循环功能和体温调节能力;
(3)物理降温:对于体温高的人需要适当在额头、腹股沟、腋下、颈部等易散热部位冷敷,也可以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
(4)症状严重者保持侧卧位:重症中暑的热射病病人会发生意识障碍,反复呼吸可能发生吸入性肺炎,病人有呕吐或误吸风险,需将病人头部侧向一边,保持侧卧位;
(5)及时拨打120:症状较重的患者,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转到医院治疗。
Q7:三伏天如何正确补水?
(1)不要等口渴再喝水:口渴是人体水分失去平衡、细胞脱水已到一定程度时,中枢神经发出的要求补水的信号,平时应及时喝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
(2)每天饮水量适宜: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饮水量建议1.6-2升之间;户外工作者或者夏季高温天气应适当多饮水;不要因为害怕“水中毒”就少喝水,喝水少同样对身体有害,容易引起便秘、肾结石等疾病;
(3)掌握正确喝水方式:喝水时要少量、多次慢慢饮用,每次建议100-150毫升;不要一次喝大量的水;
(4)运动后补充电解质水:大量运动或在烈日暴晒后,建议喝含有电解质的水,比如运动饮料。
撰稿 | 邢亚琳
编辑 | 殷乐
审校 | 张聪 刘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