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加三国长大,和你分享
双语启蒙|妈妈自我修炼|亲子陪伴
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前不久我和一位好友聊天,她说起因为工作太忙缺席了孩子的亲子郊游,从那天下班看到女儿嘟起的小嘴巴,至今她都没办法释怀。我完全能够理解好友内心的感受,因为曾经的我,也是个被巨大的【养娃愧疚感】支配到焦虑的妈妈。
比如刚生娃做全职妈妈那一年,会担心脱离社会,成为不了女儿心目中的好榜样;有时候在朋友圈看到别人家妈妈晒出七天不重样,摆盘精致的辅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有点“懒省事”;创业后,忙于繁杂的工作,虽然内心很想亲历亲为陪伴好女儿,但现实却无法平衡;再后来,我成为单亲妈妈,再也无法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生活一下子脱离了“传统世俗”的轨道,好像每一天的每一件小事都在提醒我,“你不是个好妈妈”。
这样的情绪像个巨大的阴影,如影随形,影响了我很久很久。
但神奇的是,我竟然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种心怀愧疚的情绪了,这两年来,我越来越意识到,我虽然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但我可以给予孩子最完整的爱,我可以做一个情绪松弛的自己!
尽力就好
时常说“不要拿孩子去比较”,但“卷”的何止是孩子,妈妈圈又何尝不是在暗暗较劲呢?
全职妈妈羡慕班妈们叱咤职场的杀伐决断,能给孩子打造独立又自强的形象;班妈渴望能够像全职妈妈们那样,三五不时带娃亲子出行,不错过孩子任何一个成长瞬间…
每个妈妈育儿,一定都有过【可支配的】和【不得已的】那些情形,有过“取”、“舍”之间的纠结,权衡。在我看来,很多事情并没有“怎样就是好”,“其他就是不好”的区别,当你觉得徘徊在其中,很难抉择的时候,就需要点儿“自我安慰”:世界上哪儿有真正的the perfect mother呢?把【可支配的】方面做到更好,如果能精进那些【不得已的】自然最好,如果不行,相信我的二字秘诀——算了。尽力就好。
转移坏情绪
都说要做一个好的情绪管理者,但生活的一地鸡毛,当不好的情绪要来时,好像真的挡也挡不住。以前的我会“刻意压制”,现在我会接受和面对,然后找一个方法去转移和消化那些焦虑、愧疚……让它们统统走开。我发现,自己也会活得越来越自由、通透。
像我的工作没有固定时间,忙起来经常大晚上也要处理问题,所以平日里Belle常常需要自己学习或者自己跟自己玩。那么我会抽出周末全身心陪伴她,尽可能地远离手机远离工作,一起去做我们都觉得很有意思的事,纯纯的母女时光,让我们俩都有了很协调的休闲节奏,我呢,也不会再因为平日的忙碌无法陪伴而内疚。
请你爱自己
记得刚发现自己怀孕的时候,我就曾和闺蜜说:“等我生了孩子,你一定要提醒我不要忘记自我”。可见,我绝对是个天生的【付出型妈妈】。
生了Belle的第一年,我几乎是全身心都在这个小小的bb身上,时常以“没时间”为由推掉了各种社交,对于自己的爱好好像也没了兴致,一心想着“带好孩子就好”。但日子长了,我好像被一只透明的玻璃罩狠狠地困在了里面,没有了“出路”。
我意识到这种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的生活并不适合我,后来,我决定改变,我要走出去。我对着镜子说,连我都无法爱自己的时候,我怎么能有能力去更好的爱我的孩子?所以我开始更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开始运动,打扮自己,和朋友小聚,重新创业,找回自己……
运动
我觉得孩子成长中,慢慢形成的性格也好,对生活的态度也好,都是和父母的言行息息相关的。我相信我的女儿看到妈妈如此爱自己,她也一定会知道,以后长大后也要像妈妈一样懂得生活,热爱生活。我爱自己这件事,甚至还有了一个惊喜的“副作用”——运动的多巴胺让我开心,而我有了更好的心情带娃,育儿也变得轻松起来。强烈呼吁大家动起来,跳舞,跑步,普拉提,打球,任何形式,只要你喜欢的,都会带来好心情。
努力搞钱
谈到“钱”,以前我是无感的,或者说有点回避,总觉得听起来有点点俗,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不管是生活、旅行、课外班……哪一样不是钞票做基础呢!在看待钱,谈搞钱这件事上的转变,也让我变得更成熟了。努力工作赚钱,能够负担得起给孩子一切ta所希望的美好时,我的内心也会平衡很多。
双向理解
作为妈妈,我赞同要和孩子保持“共情”,试着理解孩子,试着感同身受,但与此同时,我觉得孩子不仅仅是孩子,更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生而为人,相互迁就是最基础的能力,让孩子接受妈妈的“不完美”,同样是ta成长过程中不容错过的一环。
“她是妈妈,但她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也会有疲惫和烦躁。”让孩子早一点懂得父母的不容易,是让彼此都轻松的最好方式。
80分的妈妈,给了女儿100分的爱。我常常在想,当自己意识到想要改变,并尝试努力去做个更好的妈妈,就已经做到了A+。爱,并不是时时刻刻的惭愧、内疚,但对孩子的每一份情感,他们都可以感受得到。
告别悔疚感,我们都是好妈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