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香港歌手李玟因抑郁症自杀,经抢救无效后去世,再度引发公众对抑郁症的高度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超过3.5亿人受抑郁症困扰,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中。我国抑郁症患者人数已超过9500万,终生患病率达到了6.8%。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人类第二大杀手,也是我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疾病。据估计,全世界每年80万起自杀事件中,多达50%发生在抑郁发作中,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的可能性几乎是普通人群的20倍。
为什么看上去乐观开朗的人,
也会得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倾向时,
身边人如何及时察觉?
除了抑郁症,
还有哪些精神心理问题需要重视?
为了提升公众对抑郁症的了解,增强对心理健康疾病的重视,提升防范意识,MED24特邀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会长耿德勤教授,就抑郁症相关话题进行科普分享。
抑郁症的症状有哪些?
抑郁症在学术上叫抑郁障碍,是一大类和抑郁相关的疾病,核心症状是显著持续2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可伴有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四季均可发病,我国约有9500万抑郁症患者,约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会经历一次符合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抑郁症发作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抑郁症?
一般采取精神医学诊断标准进行判断,比如核心症状持续一定时间以上,可以判断是否得了抑郁症。
此外,也可以通过精神心理量表进行评估,也就是心理测验。通过心理测验的得分,可以判断是否有异常、抑郁的情绪,一般用于大规模的人群筛查。
个体的患者想要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前往医院,由精神科医生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精神心理检查等给出诊断。
为什么看上去开朗的人,也会得抑郁症?
目前抑郁症没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家族遗传、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悲观的人格特征、精神疾病史、严重的躯体慢性疾病、酗酒、滥用药物等,和抑郁症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抑郁症与性格无关,即使是看上去乐观开朗的人也可能得抑郁症,就是所谓的“微笑抑郁症”
乐观开朗的人得抑郁症可能有以下3种原因:
1. 外部刺激:比如在生活中受到了重大的精神打击;
2. 遗传因素:比如存在抑郁症的家族遗传史;
3. 生理因素:脑神经递质传递和神经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
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倾向时,该如何察觉?
许多抑郁症患者自杀前是有征兆的。具体来说,可以重点关注以下4个方面:
1. 经常流露消极、悲观、抑郁的情绪,表达对死亡的无所谓;
2. 近期有自我伤害或自杀未遂的行为;
3. 遭遇严重的应激事件,易激惹、对人有敌意或攻击行为;
4. 突然态度转变,突然对家人特别热情,或者突然放弃治疗,绝食、厌食等。
身边有人得了抑郁症,可以给予哪些支持?
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予以支持:
1. 了解抑郁症的症状或表现,克服偏见,换位思考
2. 做积极的倾听者,保持开放和理解,提供情绪和心理支持,让抑郁症患者释放压抑的情绪。
3. 提醒或陪伴抑郁症患者定期去医院随访,必要时可以去看心理医生。
4. 密切关注是否有自残自杀倾向。约30%的抑郁症患者会有自伤或自杀行为,要密切关注是否有相关倾向,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时,及时向家人、社会、警务人员等寻求帮助,必要时可以住到专科医院,通过治疗手段防范自杀行为。
抑郁症的类型有哪些?
抑郁症的类型较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类型。
1. 按照轻重程度,可以将抑郁症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抑郁
2. 按照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单纯的抑郁症、双相障碍等。其中,双相障碍是患者除了抑郁症之外,还有情绪高涨、思维奔逸、行为异常等躁狂症的表现。
3. 按照不同的人群,可以分为老年抑郁症儿童抑郁症。女性按照不同的生理期,可以分为产前抑郁症、产后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
哪些人更容易得抑郁症?
以下4类人群,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1. 高压职业人群:比如从事脑力劳动、工作重复性较强、人际交往较少的人群,往往容易出现抑郁症。
2. 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原先的社会责任、社会角色不断丧失,加上各种躯体疾病,也容易患上抑郁症。
3. 青少年群体:学业压力、家庭关系不和睦、亲子关系不恰当等,也会使青少年出现抑郁。
4. 处于特殊时期的人群:比如孕产妇容易出现产前、产后抑郁症;得了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肝炎、乙肝等疾病后也可能出现抑郁。
抑郁症可以治愈吗?治愈后还会复发吗?
经过临床统计,大部分的抑郁症经过专业、规范化的治疗,症状完全可以缓解或显著减轻,甚至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恢复原来作为家庭成员、社会成员的角色和功能。但是,也有约10%-15%的抑郁症患者达不到上述程度,需要长期服药或长期进行心理支持治疗。
此外,如果没有经过正规治疗,抑郁症的复发率是非常高的。大约80%的抑郁症患者,至少要经历一次复发。每次复发以后,再度复发的风险就会增加,康复情况也会变差。
抑郁症患者第一次发病后,75%的患者在一年之内可以康复,但是也有25%的患者一年以后仍然没有完全康复,有的甚至发展成慢性抑郁症。
抑郁症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是否积极参与治疗、家庭给予的支持显著相关。
抑郁症可以预防吗?
抑郁症是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和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处理好这些因素,大部分抑郁症是可以预防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预防。
1. 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可以使人快速恢复精力,身心舒畅,从而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2. 多与人交往:社交可以给人带来乐趣,使人心胸开阔,有效冲淡抑郁情绪。
3. 长期运动:运动可以调节人的中枢神经,分泌出令人快乐的激素,从而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4.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相信自己一定会战胜困难,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5. 观看轻松愉快的音乐或节目:多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或看搞笑的娱乐节目或者电影,可以给人积极的暗示,从而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除了抑郁症,哪些精神心理问题还需重视?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心理健康问题随之而来。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高居全球疾病负担首位的疾病
除了抑郁症之外,以下4种精神心理问题发病率也较高,需要引起重视:
1. 焦虑症:焦虑症和抑郁症像“孪生兄弟”,常常同时出现。焦虑症是在家庭生活或工作中受挫折,亲人病故,人际关系冲突等较强的心理因素刺激下发病。患者异常的心理表现是:悲观,缺乏安全感,莫名其妙的恐惧,经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
2. 睡眠障碍:最常见的是失眠症,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行为障碍、早醒。抑郁症患者多存在睡眠障碍。此外,睡眠障碍与老年痴呆、帕金森、老年期心脑血管等疾病相关。
3. 过度紧张综合征(神经衰弱):是因长期过度紧张,思想负担重等负性情绪,以及极度疲劳引起的大脑高级神经系统失调的状态,还达不到疾病的程度,是通常所说的亚健康状态。
4. 行为障碍:随着生活压力增大,游戏成瘾,酗酒、滥用药物等行为障碍的表现也值得关注。
撰稿 | 邢亚琳
编辑 | 殷乐

审校 | 张聪 刘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