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 K酱 的目标是希望告诉大家更多科学有用的运动知识,但是 K酱 也真的明白:
有时候,是真的&没时间&没动力&没精力运动啊!
尤其是到了夏天,想变瘦,但不想大汗淋漓,更不想接受烈日暴晒、蚊虫叮咬……
比如下面这位 Keeper ,就在留言区发出了疑问:
今天,K酱 就要拿出这个不用刻意运动,也能每周瘦 0.5~0.8 kg 的「压箱底」减肥法了:
NEAT
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
先别被这个长长长长的英文名吓到,K酱 拍胸脯保证:了解 NEAT 之后,没有人会不喜欢它!
图片来源:soogif.com
如果你不爱运动又想减肥,这篇文章就是专门为你准备的。
如果你平时有运动的习惯,也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帮你增加日常消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要减肥,就得增加消耗,制造热量缺口。但别忘了,增加消耗的方法,可不止「运动」这一种。
NEAT 的中文名字「非运动活动消耗」,就是指人不运动的时候消耗的那部分热量。
仔细想想,就算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运动,一个人每天运动的时间,撑死了也就那么 1 、2 个小时(而且,大部分人也很难保证每天都运动)
但是,我们每天醒着做其它事情的时间,加起来可有十几个小时之多呢!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在每天洗脸刷牙、吃饭喝水、上下班通勤,做家务、上班摸鱼、追剧、取快递搬东西等等这些时候,稍微多消耗那么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累计下来一天增加的消耗也很可观!
图片来源:soogif.com
有数据显示:
  • NEAT活跃的人,每天往往会通过 NEAT 平均多消耗 300 ~ 400 千卡热量,这相当于中等身材的女性每天多跑步 1 小时左右。
  • 如果有意识提高日常的 NEAT 消耗,每周可减去大约 0.5 ~ 0.8 公斤的体重。一年后,可以累计减至少 15 公斤!
真不是 K酱 瞎说,这可是美国专门研究肥胖的詹姆斯莱文医生( James Levine )发表在了《科学》杂志( SCI 顶级期刊!)上的研究结果。
具体怎么做?  K酱 拉上小伙伴们先来示范一波:
1. 爬楼梯代替电梯
2. 趁着接水时间,活动腿脚
3. 办公的时候,在桌子下面悄悄来一组勾绷脚
4. 接打电话的时候,边走边聊
5.追剧的时候,时不时原地踏踏步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各位 Keepers 也有自己独特的 NEAT 方式:

你可能想问,NEAT 我是大概会了,但是 NEAT 效果到底好不好呢?
回答:亲测好用!
NEAT 减肥,需要坚持比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但也同样因为体重的降速慢,反弹的几率会更小。而且,增加 NEAT 也几乎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近期也有不少研究显示, NEAT 对于降低长时间久坐带来的疾病和死亡风险也有好处!

总而言之,不想辛苦地减肥,还想让身体更健康,选 NEAT 就对啦!
图片来源:soogif.com
最后,K酱想说,实践一段时间 NEAT 后,你可能发现:
  • 做完了家务,看着干净整洁的家身心都舒畅了起来;
  • 散步回家,可能发现家附近被自己忽略的美丽风景;
  • 稍微走远一点吃午饭,说不定就找到了偏宜好吃的小店;
  • 爬楼梯上班,帮助减少了碳排放,更环保;
  • 追剧的时候动起来,不知不觉还少吃了一袋零食;
  • ……
NEAT,不仅是一种减肥方法,还是一种「不怕麻烦」的生活方式,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给减肥「加杠杆」,还可以给一成不变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这些,同样是运动的好处,不是吗?
K酱 聊天室
· Keep Talking ·
你还有什么增加 NEAT 的好想法?
评论区和 K酱 聊聊吧!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版):
[1] Levine J A, Kotz C M. NEAT 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 egocentric geocentric environmental factors vs. biological regulation[J]. Acta Physiol Scand, 2005, 184(4):309-318.
[2] Levine J A, Lanninghamfoster L M, Mccrady S K, et al.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 in posture allocation: possible role in human obesity.[J]. Science, 2005, 307(5709):584.
[3]Garrett, G. et al. (2016) Call Center Productivity Over 6 Months Following a Standing Desk Intervention.IIE Transactions on Occupational Ergonomics and Human Factors,4(2-3) p. 188-19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