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获取更多北美的精彩原创文章。
在很多国家为人口发愁时,加拿大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本周五,人口突破了4000万。

这些年,大家都意识到了人口的重要性。有人,经济才有活力,政府才有税收,大家未来的养老金才会有保障。今天我们聊聊加拿大的人口和未来的影响。
为了记录这个历史时刻,加拿大统计局搞了网页,实时显示全国人口增长变化。
从人口看,加拿大绝对是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的另类。
2022年一年,加拿大创纪录的新增了110万人口,增长率为2.7%,是195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七国集团(G7)中是最高的。
这个数字有多惊人?
一般来说,人口年增长超过2%就能排到世界前二三十名,基本都是非洲那些人口猛增的年轻国家。
比较下,2022年,中国的人口是负增长的,日本负增长更多,美国只增长了0.4%,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是这个水平。
如果保持着目前的增速,20年后,也就是2043年,加拿大人口会达到5000万。
人口这个事情很奇妙,记得我们刚搬到加拿大时发现,所在小城比我们曾经住过的美国城市更有活力。
后来发现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口,美国那个地方是老工业区,人口流出地。而加拿大这个区域留学生和新移民源源不断,过去五年人口就增加了10.1%,是全国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
国家富了一般就不愿意生孩子。
各国也没啥绝招,加拿大的办法很简单:想方设法吸引移民,抢别的国家的人。
过去的几十年,加拿大一直在稳步吸引移民。但2015年小土豆政府开始加速,现在是加拿大历史上又一个大量吸纳移民的历史性的时期。
到2025年,这个国家希望每年引进50万新移民,到2025年要引入150万。
这些年加拿大新增的人口几乎全是移民,大大的改变了人口结构,到2041年,五个加拿大人人中,就有两个是在国外出生。
有人可能不屑,就4000万人,只相当于北京加上周边,或者长三角、珠三角,再怎么增长也就是个中型国家。
但看下历史数据可能就会不这样想了。一百年前的1923年,美国的人口也才1.1亿,现在已经是3.3亿了。
1923年,加拿大在人口才900多万人。按照这个架势,下一个百年,加拿大可能就是1.5亿人口的大国了。
加拿大能大量吸引移民有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是有地方。
加拿大地大物博,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之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像英国,虽然也吸引很多移民,但只有巴掌大的地方,人口却是加拿大的两倍,吸纳移民的空间有限。
第二是有本国人支持。
移民在任何国家都是非常敏感的议题,成功与否高度依赖于民众的支持。相对其他国家,加拿大对移民的支持率历来很高。
像美国,虽说是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大国,世界大熔炉,但这些年民众对移民的态度极其分裂和对立,各种剑拔弩张,导致移民改革停滞不前,逼着很多人北上加拿大。
而英国脱欧,反感东欧移民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加拿大情况要好很多,现在每四个加拿大人,就有一个是移民,这个比例在G7国家中是最高的。相比之下,美国只有14%,英国的比例也是14%。
当然,不是所有加拿大人都这样。像法语区魁北克省,担心移民会削弱法语和当地文化,对待移民的态度就保守的多。占全国23%人口的魁北克省,只接收大约10%的移民。
还有一个强大的支撑,是不一样的移民系统。
加拿大移民系统一个独特之处是重视经济移民,优先考虑更容易为加拿大经济作出贡献的高技能移民。
1960年代开始,加拿大移民从配额制转变为基于积分的制度,现在大约一半的加拿大永久居民是因为技能,而不是家庭团聚。到2025年,政府希望使这一比例达到60%。
而英国这个比例只有25%左右,美国则更低,只有20%。
尽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类似的系统,但加拿大这种吸纳移民的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是做的最好的。
这些年,加拿大移民政策超这个方向的转变越来越明显,投资移民这种通道基本都没了。无论走哪个通道,都必须要通过留学或者工作这两个主要途径进入移民通道。
这两年,很多别的发达国家开始类似的路径,这两天,澳大利亚的投资移民出问题了。还有曾经很火的爱尔兰、葡萄牙等国家投资移民也是如此。
吸纳移民的大趋势都是减少投资和置业移民,而是瞄准年轻、有知识和技术的新移民,希望能带来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印度人来的太多了?
当然,有些人觉得不爽,觉得新移民太多,尤其印度移民太多。
其实从官方数据看,印度裔远远没有直观感觉那么多。过去5年新移民中,第一位是印度的占18.6% ,菲律宾占11.4%,随后是中国8.9%。
到处都是印度人,因为印度人口结构年轻,出来的都是年轻大学生,到处打工赚钱,商场、超市、餐馆、医院、学校……让人觉得目之所至都是印度人而已。
哪个族裔都有聪明勤劳肯干的,也都有偷懒摸鱼的混混,所以,平常心对待好了。
总体来看,大量的年轻、有知识技能的人口为这个国家带来了活力。如果这个趋势能持续,各个族裔能和谐相处,加拿大的国运不可限量。

END
我们在这里分享美国加拿大的工作生活经历。对北美教育生活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