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Olina陪你的第3003天
第1833章
Olina
持续日更
努力的创业者
陪你一起在路上
热闹之下,仍是犹疑。
01
中国公司跟随苹果全球生产策略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迁移,最早要追溯到五年前。越南被公认为是东南亚最适合建设工厂的国家。能脱口而出的优势包括:劳动力丰沛、成本低。但近三年,越南的光环正在消退。
今年一季度,越南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32%至974.2亿美元,较去年8.02%的增速大幅放缓;出口同比下降11.9%,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5%,电子产品出货量同比下降10.9%。
全球消费电子行业低迷已超过三年。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PC、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同比分别下滑了14.6%、29%和19.1%。
苹果被认为最具韧性,现在也显得吃力。2023财年二季报(为2023年一季度),苹果营收同比下滑2.5%至948.4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滑3.4%至241.6亿美元,已连续两个季度下滑。对于苹果供应链中的数千家公司来说,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本就不充裕的订单里,飞往越南、印度的多了,飞向中国的就少了。
中国工厂向越南转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后,越南承接的中国产业转移以鞋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出于人力、地价等成本要素的考虑;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连续多轮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电子行业是重点,由此引发了以出口美国的电子企业为主的第二波转移潮;现在,外资企业的供应链策略加速由“all in中国”转为“中国+N”,以苹果为代表的转移,成了一大新趋势。
果链是以苹果为核心的供应链。在中国,果链上有超过150家供应商、259个工厂,分布在河南、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四川、重庆等地。这些供应商与它们的供应商自中国向东南亚、南亚迁徙,一条条无形的丝线已汇集成一张巨大的网络。
今年一季度,韩资企业对越南的投资额锐减70.4%至4.74亿美元。韩资在退场,中资却不得不入场。为了拿下美国市场的订单,到越南生产是一个必选项,哪怕越南的生产成本比中国更高。
潜在共识
02
向外走的果链从业者有着潜在共识:如果未来再出现一个iPhone4般的产品,要做好苹果不再眷顾中国的准备。
自越南首都河内向东北方向,40公里的公路需驾车一小时,穿过水塘和一年三熟、绿油油的水稻田,掠过南方农村常见的平房和小楼,如同时空穿梭,眼前迅速从田园牧歌式的景象跃入工业大生产时代。
富士康、立讯精密、歌尔声学、蓝思玻璃、领益智造、裕同包装……苹果供应链企业的园区鳞次栉比地排布在一起,厂房绵延,看不出边际,几块木板支撑起路旁瘦小的行道树。深蓝色的围挡里,塔吊、混凝土搅拌车和挖掘机又建设着新的厂区。
苹果的抉择是商业与非商业因素叠加的结果。去年疫情曾造成苹果产品一时供应短缺,美国政府又向苹果施压。出于供应链安全的考虑,苹果加速将供应链转向越南、印度。越南以生产耳机、电脑和平板等产品为主,印度以生产手机为主。
富士康、歌尔声学将分别投资1亿美元和2.8亿美元在越南新建工厂。苹果镜头、摄像头供应商舜宇光学今年3月提出,将投资20亿~25亿美元在越南新建工业中心。中国台湾笔记本电脑代工大厂广达近期也宣布,将投资约5000万美元,首次在越南建厂,业内人士猜测是为了生产苹果电脑。
除了新建工厂,国内原有的果链产线也在外迁。2022年底歌尔声学在失去了一批苹果耳机订单后发布公告,将11条苹果产线转移至越南,占苹果产线的比例约为70%~80%,国内留下了研发团队,以及汽车、VR等产线。
越南政府不甘心只做来料加工,而是规定产品要从越南出口,必须获得越南制造(Made in Vietnam)的产地证,其中一项标准就是产品必须有30%以上的成本在越南本地产生。
徐进所在的公司为富士康、立讯精密、歌尔等果链企业供应设备,在收到苹果转移的要求后,没有过多犹豫。做这个决定,除了硬性要求的考虑,也有对苹果的信心:“苹果不仅是客户,也是导师。”
这家公司加入苹果供应链近十年。早期创业时,产品还很低端,但在随后的十年里,苹果对中国供应链企业倾注了大量心力,协助供应商研发创新、改进工艺、规范生产流程,给予从设备到技术的指导。十年来,苹果的订单量和利润相对稳定,且账期短,做苹果的订单让他的公司资金周转率大大提升。
扬声器、摄像头模组类的产品在电子行业中属于精密部件,已经是产业转移里相对靠后的环节。
这批暂不打算重资产投入的企业,也在越南布下了据点,成立贸易公司、代表处,负责对接客户、售后服务。
先卡位——新到场的供应商们大多怀揣着这样的目标而来。新兴国家越南不乏机遇,但也风险四伏。入场太晚,竞争力不足;入场太早,又无法承受亏损。
越南看起来像是中国制造的外延。许多初来乍到的中国人都喜欢描述越南像多少年前的中国,但何森准确定位到了年份,“2005年左右”。
这一趟越南之行,他看到了过去中国电子行业的倒影。2005年前后,中国电子产业的后端布局基本完成,主要生产国产手机,直到2010年苹果发布划时代的智能手机iPhone4,手机及电子制造业乘风而起,打响了中国制造——越南缺少的,是一个“iPhone4”时刻。
在苹果业绩衰退、消费电子行业低迷的时期,人们交错占位,盼望着这个时刻。有规模的企业很快下定决心、逆周期加注越南;小企业更三思而后行,但有不少也愿意租下一间办公室,保持观望。
向外走的果链从业者们有着潜在的共识:如果未来再出现一个iPhone4般的产品,要做好苹果大概率不再眷顾中国的准备。
红利余晖
03
一场招商引资会上,越南工业园区一家开发商的越南工作人员操着普通话,指着大屏幕上的地图说,北部园区已经满了,只有中部、南部有在建的园区,但也需要提前预订。
考察团的工厂老板们交头接耳,有的说地价太高,怕自己是“接盘侠”;有的看中开发商的政府背景,能省去不少麻烦。
会后开发商提供的午餐上,一位工厂老板压低声音说,他曾参加国内一中部省份的招商会,开完会请吃饭、喝酒,最后招商官员客客气气地把他们送到机场。但深圳的招商会,自己打车来回。言下之意,越南工业园区的抢手程度应该介于二者之间。
另一位参会人士揶揄:“等他不请你吃饭的时候,你还投得进来?”
在越南,最不缺地价暴涨的神话。
来源:视觉中国
五六年前,越南北部四五十美元一平方米的土地,现在80美元~100美元起步,交通便利、靠近港口的区域,价格还会更高。仅从地价而言,已超越东莞。即便如此,热门地段仍然一地难求。
越南劳动力价格也水涨船高——这是以往越南最具竞争力的成本要素。2014年越南河内周边普通工人综合成本是700元~800元左右,到2023年已涨至3200元~3600元,对比珠三角6000元~6500元左右的工人成本还有优势,但印度工人月薪仅为1500元左右。
更不妙的是,在产业链配套远不齐全的情况下,越南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紧张的苗头。越南人口约1亿,其中约50%为劳动力人口,在电子厂打工的劳动力更不算多,且技术人才稀缺。
不过,越南与中国不同之处在于,无需建设或租赁员工宿舍,只需给员工一笔补贴费用,还要留够多的摩托车停车位。工人们住在邻近的村庄里,骑摩托车通勤。早晚高峰,摩托车大军会撑满整条马路。
越南水电成本与中国相当,原材料及设备有运费和时间差的劣势,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尚不齐全。富士康前越南总经理卓宪宏在那场招商引资会上说,综合来看,越南的建厂成本大约比中国高出20%~30%。
“赴越投资的政策红利期最多还有三五年,基本已经处于尾声了。”张珩判断。
他所在的公司约十年前跟随三星到越南建厂,此后陆续生产过苹果、LG、小米等公司的耳机,以及电线、电缆、平衡车等产品。
在越南近十年,张珩最深的感触是,越南也无法逃脱全球经济放缓的时代基调。“一季度倒闭了4万多家企业。你看哪家企业不是要死不活的。”他估计,工厂能保持30%的有效利用率已经不错了。
今年一季度,韩资企业对越南的投资额锐减70.4%至4.74亿美元。韩资在退场,中资却不得不入场。
中国资金涌向越南,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通道的堵塞。近来,印度对中国企业监管严苛,限制中国企业投资、封禁中国App、检查中资企业账目或罚款。
越南计划与投资部外国投资局数据显示,2023年前四个月,流入越南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约89亿美元,在前三个月小幅下降后回升。该政府机构预测,今年全年,越南有望引进360亿至38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
2022年在对越南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位居第一,其次依次是韩国、日本,再往后是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但一位在越南的中资银行人士估计,如果算上绕道新加坡、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等地的资金,中国大陆的排名应该在第一或第二。
“越南成本是高,不过中国老板也还不至于投不起。”闫磊说,哪怕越南生产的成本比中国更高,为了拿下美国客户、市场的订单,到越南生产仍是一种必然。
如今公司订单不足,管理成本高,张珩打算,趁投资越南的窗口期还没关闭、地价还在高点时,将公司在越南的两个工厂卖出一个。
张珩的一些朋友很羡慕,后悔没有早来越南。他却情绪复杂:“海外有厂的痛只有自己知道,只能守着这点(土地)升值的东西安慰自己。”
一场豪赌
04
现在的越南,为了活下来,大家都在抢订单、压价。如果苹果的订单减少乃至消失,供应商需要独自吞下苦果。
果链向海外转移,这绝不是一个轻飘飘的决定,而是一场步步惊心的豪赌。
摄影:史小兵
天秤的一头是诱人的苹果订单,另一头是真金白银的投资建厂、劳神费力的人员管理。工厂来去、产线多寡,都与苹果无关,它是台面上唯一确定的赢家。
由于越南供应链生态不成熟,许多转移来的小厂和国内的水平有差距,但富士康等大型企业会在当地扶持供应链,适当降低供应商的准入门槛。这些小厂的表面优势是快速响应、就近服务。
越南是一个复杂的小世界,它既是高度浓缩的,将巨头和小虾米们压缩在一起;又是极度膨胀的,带着欲望与渴求,但如同泡沫般脆弱。
这意味着,当苹果的订单减少乃至消失,供应商需要独自吞下苦果。
三年前,苹果公司调整产品策略后,张珩所在的公司失去了它的核心零部件订单。越南工厂只得从零部件生产转型为代工企业,同时生产多家欧美、中国、韩国多国客户的多款产品。
韩资企业是紧密抱团的典范。以三星、LG为供应链链主,订单首先飞向韩国供应商,即便报价比中资企业贵2%~3%。但也不是完全不考虑中资企业,在订单量充裕或者中资企业价格优势大时,中资企业才有机会当上边缘合作伙伴。
身处其中的中资企业愈发步履维艰。闫磊发现,越南越来越“卷”了,很多客户对越南缺乏了解,理所当然地认为越南经济落后、成本低廉,对待海外工厂的要求是“价格必须低于中国”。
全球终端厂商都在缩减订单、延期项目、清理库存的情况下,到越南的企业却在增多,僧多粥少。很多电子厂之所以没有倒闭,是还凭着最后一口气撑着,希望挺到市场回暖时,还有机会。
这是个危险的信号。越南现有的果链体系中,绝大多数都是缺乏技术壁垒的低端环节,价格战到最后可能是死路一条。
摩托车之战是所有电子厂老板熟知的故事。早年间越南的摩托车由中国品牌占领,但由于价格竞争,品质不断下降。越南的购买力上来后,日本摩托车迅速挤掉了中国的市场。如今在河内的大街小巷,几乎都是日本摩托车。
苹果在中国搭建供应链体系时,中国企业有主场优势,但到了越南,任何国家的企业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这些年果链企业在越南缓慢培养出了一批本地的技术骨干,它们自己建厂、成为富士康供应商。这些本土供应商的经验有限,短期内不可能取代原有果链企业的地位。但谁也说不准未来。
“没有自主品牌,都是做代工,有品牌也是很低端的。所以说为什么我们总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闫磊感慨。这是中国制造多年以来难解的顽疾。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认为:
对于消费电子今年的景气度来看,必然是不会出现此前的辉煌。
市场期待的走出低谷,也并非会出现在所有产品中。
  1. 智能手机会比22年销量有所增长,但不及20/21年的出货水平。而折叠屏手机会是业内主要增长明星。
  2. TWS的高端产品销量已经停滞增长,AirPods出货量会下降,苹果将会推出低价产品保住市场占有率。
  3. 智能手表的销量大概率仍会保有增长的趋势,与手机生态关联度较高。
  4. 笔记本电脑的销量低迷,重回2亿时代,可以关注OLED、折叠屏电脑新品的市场反馈。
  5. MR的出货量推迟,预计全年低于市场预期,对于上半年XR的景气度来说,可能没有那么理想。
出货量衰减下减产组件是必然
05

22年的消费的低迷,让苹果这个大IP也没有逃过一劫。
新款iPhone14系列的销售情况也远不及苹果的高光时刻。另外,在22年底业内就有iPhone14 Plus 将大幅减产的消息,预计砍单幅度达到4成。并且,由于富士康郑州嫁动率的下降,iPhone整体出货量也会受到影响。
据苹果分析师郭明錤的预测:考虑到中低阶iPhone需求持续低于预期,苹果或还将取消或延期原定于24年iPhone SE 4的量产计划。
TrendForce此前将iPhone 14系列的出货量下调至7810万支,并且预估23Q1iPhone全系列出货量将同比衰退22%,预计为4700万支。
此外,据台湾《经济日报》消息,苹果或有意砍iPhone供应链价格以保障利润,并且锁定单价较高的镜头先“开刀”,预计23年上半年iPhone14系列部分镜头的砍价幅度高达两成。
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认为:
从历史规律来看,上半年并非是消费电子产品的销售旺季,且鲜少有新品的推出,上半年的消费电子需求低迷也属于预期之中的事情。
苹果产品的需求不及往年同期,本也是在预期之中,所以砍单也是必然操作。对于组件、代工来说,镜头的毛利率相对较高,所以也成为压价的重点。
对于果链供应商来说,基本上靠苹果的订单来保障大部分收入,所以苹果的砍单、压价也无疑会让业绩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最后落实砍单的比例较大,可能会影响全年的业绩预期增速。
那么,对于iPhone、AirPods、AppleWatch、MacBook苹果目前最重要的四大硬件产品未来一段时间的销量预期到底如何呢?
消费电子产品景气度展望
06

(1) 23年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8%,但不及21年水平
根据 IDC预计 2023 年随着全球疫情影响缓解,及全球消费能力恢复,将在 2023 年出货量同比增长 2.8%,出货量总量约 12.6-12.7 亿部。
2022 年 Q4 预测数据修正后,从 2022 年初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 1.6%调整至年末下降约 9.1%,出货量总量下降约至 12.2-12.4亿部左右。
苹果手机仍旧是处于市场主流消费领域,在22年Q3的市场份额位居三星之后,市占率约16.96%。预计iPhone销售趋势与全球智能手机消费趋势保持一致,呈现前低后高。
23Q1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预计仍是同比下降,手机库以及零部件的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经过上半年的逐渐修复,预计23H1的出货量跌幅会逐步缩窄,库存逐步降低到正常水平。23Q3随着新品的陆续发布,会拉动消费的热情,使得出货量开始有所回暖。
总得来看,23年全年的手机出货量要22年高,但是还没有回到20、21年的水平。但是折叠屏手机仍然会逆市增长,并且今年还将会用低价来扩大市场份额为主要策略。

(2)23年AirPods出货量下降1000万台,苹果也要走低价策略

根据Counterpoint预测显示,未来几年TWS耳机的销量仍旧是处于增长的趋势当中。
但是,以苹果、三星为首的高端TWS销量增长已经出现停滞,甚至可能会下降。未来TWS的市场增长潜力将聚焦在50-100美金的中低端价格。此趋势已经在22年H1中有所凸显。
并且,根据外媒数据显示,特别是小于100美金的产品销量有明显的增长势头,比如Skullcandy in the US and boAt  in India.
根据海通国际分析师Jeff Pu的预测,2023 年 AirPods 的需求预计将下降。具体来看,AirPods 出货量预计将从 2022 年的 7300  万台下降到 2023 年的 6300 万台。部分原因是“AirPods 3 需求疲软”,以及苹果今年可能不会发布新 AirPods。
苹果目前正在研发更便宜的无线耳机,该产品或被命名为“AirPods Lite”。售价或降到99美元  。
虽然AirPods仍旧是TWS耳机中的市场老大哥,但是近几个季度以来市场份额一改以往的高增长,反而出现了下降的现象,22Q1份额为31.8%,22Q2份额27.8%;22Q3份额30.9%。
相比于此前高昂的AirPods价格,在面对需求不景气的市场下,苹果也不得不做战略转型,推出低端产品。
AirPods Lite可能会像手机中的iPhone SE,并不会成为旗舰产品,但是能够帮助苹果保住一部分市场份额。

(3)智能手表出货量稳步增长,传感器需求旺盛

根据Acumen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的预测:2023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规模仍呈现增长势头,并且该趋势将延续到2030年,预计2018-20230年复合增长率为20.1%;2021-2028年复合增长率为10.2%。23年的市场规模约55million。


并且,智能传感器的需求仍呈现较快增长。预计2020-2027年CAGR为19.7%,到2027年市场规模达到889亿美元。
在市场份额上,Apple Watch仍是主力消费,毕竟手表可归属于手机的周边产品,需要系统匹配,所以Apple Watch的销量会关联iphone的存量用户和部分新增用户。

(4)笔记本电脑销量难,将回2亿时代,OLED屏或是新动力

根据Canalys预测:2022年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约1.9亿台,同比减少22.8%。
展望2023年,供应链业内人士表示,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将会有个位数的成长或衰退。
但无论如何,后续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回到2亿台出货水平,是多数业内厂商的共识。
苹果如何套路供应商
07
在网上,有人整理了一套苹果供应链的管理策略:
苹果找到你的工厂。第一年跟你合作,给你1万单。生产1万单需要1条生产线,新生产线要投入300万。每单毛利100元,一年毛利100万,3年回本,之后每年净赚100万。你一算,合适,就接了。第一年合作很顺利,尾款也完全不拖欠,流程走完不到48小时就结清,你感叹大企业资金流就是规范。
第二年跟你合作,说很认可你们的产品,给你5万单,不过每单毛利只能80元。对你来说,还要新增4条生产线。这样一来,总生产线投入变成:300万/条×5条=1500万。除去第一年赚了100万,回本周期变成了:(1500-100)÷(80*5)=3.5年,之后每年净赚400万,这样的回报周期,仍然可观,你一算,合适就接了。
你扩建了生产线,目标5年内做到业界第一,第二年合作依然很顺利,尾款也完全不拖欠,流程走完不到48小时就给款了。
第三年跟你合作,苹果说今年给你1万单,每单毛利80元。你一算,那你的四条生产线就闲置了,投资生产线的钱成了沉没成本,回本需要:(1500-100-400)÷(80*1)=12.5年,12.5年后才能每年净赚80万。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你不能接受。苹果说,要不这么着吧,每单毛利降到50元,还找你订5万单。你算了一下,(1500-100-400)÷(50*5)=4年,4年后每年净赚250万,比第一个方案合算太多了,那就降价吧。第三年合作依然顺利,尾款也完全不拖欠。你看着今年和往年算的回报周期,总感觉那里怪怪的,但是至少是在缓步回本,只能感慨这大客户的算盘打得就是精明。
第四年跟你合作,苹果说最近他们国内政策要求严格,给你的利润不得高于0,要么给你5万单,但毛利为-1,要么一单都不给你。你说这不是天方夜谭么,我不但白干还要给你倒贴。苹果说,你不能这么想,如果你不拿下我这5万单,员工失业机器闲置,你赔钱造成的亏损更多。而且万一明年我们国内政策宽松了,我还按正价找你。
你算了一下,(1500-100-400-250)÷(-1*5)=?,回本都算不清楚了。但是苹果说的似乎也没错,把员工留着就是养闲人,辞退吧依法赔钱赔不起,不赔又有刺头带着闹事,搞成什么样子都不好说。算了,亏就亏点,接了吧。
产品出库顺利,尾款也完全不拖欠,流程走完不到48小时就给款了,你看着这单盈余为负的生意,感慨现在的生意环境实在太难了。
转眼来到了合作的第5年,你对见苹果这件事,又期待又害怕,不知道他今年能不能像去年说的那样,开出一个利润50甚至80的价码,结果却总是让人猝不及防。苹果说,今年可以追加到10万单,但是每单利润-30,作为一位出色的企业家,你很快就抛弃幻想,认清了现实。你恭敬地问,能不能5万单并利润维持-1,我亏一点养住工人。苹果说不行,要么不接,要么全接。
至此,你深深感受到自己被愚弄了,你说,老子不干了!于是,好长几年,你都填充不足这些生产线,公司陷入了经营危机。你想了想过去的5年,感慨大客户真不是个好东西。
大客户的双刃剑
08
谁都想接大客户,一单顶十单,机器日夜轮转,滚动的不仅是产品,也是钞票。
客大欺厂,在化妆品行业,如同苹果供应链一样,一直在上演。接触过很多工厂,说不接大网红订单了,因为没利润。而还有很多工厂,一直想砍掉网红订单,却又砍不掉,做着没利润,甚至亏钱;不做,可能后遗症更多。
当年,因为微商客户,很多工厂扩大了产能,然后又面临着微商客户的大规模撤单,日子过得很惨。2022年,有不少客户,也是因为大客户产品升级或其他原因,撤掉了合作,产能一下子闲置了很多。
当然,除了利润压榨之外,大客户最让人害怕的是账期,没有实力,一般还真接不下大客户的订单。
笔者随机调查了24家工厂,2022最大的合作客户结构,直播占了37.5%,传统电商占了25%,平台电商自有品牌占了12.5%,可以看出,大客户基本都是做电商的。电商的成本控制,就是他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想像,压榨工厂利润,就是电商的最基本方法。
另一个数据,也是有点严峻的,24家的调研企业中,有4家表示,2022年接过0毛利甚至是负毛利的订单,这个占比可是17%呀。按照2022年的节奏,有12.5%的企业,表示2022年整体是亏损的,17%的企业,表示今年是持平的。目前能保持赢利的,还是占了70%左右。亏损的企业,是不是因为做了负毛利订单导致的,我们还不了解,但这与上述的苹果供应链,何其相似。
目前,大客户订单在工厂的业务占比中,占比20%以上的,有50%,占比20-40%的有45%,还有5%的工厂,大客户订单是占了全盘40%以上的。基本上,一个客户的订单,如果占了工厂30%以上,是存在很大隐患的。

大客户是不是一定会爆雷,这个不一定。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同舟共济的合作案例,他们的订单从小到大,合作一直很稳定,很愉快。
但是,因为价格问题,分道扬镳的案例也不少,这个没有对错,商人逐利,谁都想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最好的权益,但是,太多的案例,还是要给我们提个醒,客户的结构比例,一定合理,有时候敢于说“不”,对自己何曾不是一种保护。
说点击下方 “在看”
能让运气变得更好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