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谈一谈丹道中的呼吸法门,大家可以在网上查阅查阅,就是这个呼吸法门,多达百种千种,我也是诧异,人这种生物真的是很厉害,脑中回念之间没准就产生一种呼吸的法门。
那句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谚语说得是对,但是我们别忘了一点,两点之间只有直线最短,如果你饶了一大圈子那就是费时费力,我们生命有限,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浪费,等肉身这个舟破了,还怎么去渡苦海。
《道德经》中云,万物负阴而抱阳,气冲以为和。我想点明一下,这句话中的炁并非我们呼吸的那个气,两者完全不同,我们这个呼吸的法门就是为了得道这个炁,炁生于虚无,而不是生于我们口鼻之间。
对于初学者,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掌握这个呼吸的法门,告诉你我们是为了静,为了降心为不为,吕祖不是说了吗,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我们的研究这个呼吸的法门就是为了降心,有些人问我,我怎么就是无法静心,一闭眼所有的事情就全来了,这个没有办法,初学者很难静心,所以才发明这个呼吸的法门。
废话不多说,想要静心消除杂念的话先要闭眼,听到闭眼这两个字有人可能心里偷笑,这个还用强调,谁不到闭眼,我告诉你,就是有很多人不闭眼的,告诉你微睁啊之类的,你说那些有几十年功力之人还行。
对于初学者,老老实实地闭上你的眼睛,老子都告诉你闭其兑,塞其门,就是告诉你把人身体上带孔的地方都给我闭上,鼻子闭不了,好吧,等你真的入定的时候发现就是鼻子的呼吸影响你。
初学者尽量做到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样很快地会达到入静的效果,为什么要这么做?
好处大得很,眼观鼻,眼是肝之窍,肝藏魂,魂为性,眼鼻则魂定,鼻为肺之窍,魄藏与肺,眼观鼻,额外的好处就是魂管着你的魄,两者定下来,心性之类的就都定了下来,儒家云: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为中正,就这样慢慢地中正之气就出来了。
人身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我在这里为什么提一下这个呢,我们静心而坐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前七识,最终达到第八识,但达到第八识并不是终点,那只是一切的开始,消除前六识的时候,正常的呼吸就可以做到,但是在消除第七识之时,这个呼吸的法门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我们的呼吸会达到绵绵若存,似有非有的那种状态,有的时候甚至有短时间的呼吸停止,当然这个不是憋气,到了忘我的境地,你呼吸没呼吸自己都不知道,不过这种时间不长。
我讲了这么多,提醒一下,我们千万不要存在一个误区,我们坐下的时候一心一意的想着这个呼吸之法,绞尽心思地向着如何把呼吸控制到,如果是这样,那我告诉你,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这个呼吸的法门是为了静心,把自己的心性降下去,这才是目的。
而不是什么呼吸,不能本末倒置,呼吸法门只是针对初学者,有了一定的功力之后,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心了一后,什么呼吸法门,都是浮云,到那时完全是心带着呼吸走,达到一个自动的效果。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