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结束的时候,我把她称为“改变之年”
这一年,我离开麦肯锡加入肯尼亚的农业创业公司,从三万英尺降落,看到了一个更有深度的非洲,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2022走到尾声之际,我决定把这一年叫做“进化之年”。
我在工作中飞速打怪升级,遇到了更多的困难,磨练了心智,获得了成长。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仿佛在暴风雨中撑着一艘小船,努力地不被风浪打翻。
但充满挑战的过程也往往充满乐趣,有时候需要改变的,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
在这个进化之年里,我想和你分享几个小故事。
  1. 天真的人可以创造奇迹
二月份的时候我发了下面这条朋友圈:
我的德国实习生今天离开肯尼亚了。一个20岁高中刚毕业的男生,三个月里用逆天的速度和执行力,把我们整个团队都惊艳到了。
去年7月的时候我第一次拜访了农场附近的几个学校,发现多数都是不给学生午饭的。有的孩子家里提供饭,有的孩子没饭可带就饿着肚子。
实习生来的时候我就跟他说,你工作之余有时间就去走走附近的学校,看看我们有什么能够做的。
他一个人走访了好多学校,和校长老师家长谈判,给其中两个学校建了厨房,培训了厨师,谈下了供应商,做起了午餐项目。目前每天供应1100名学生。
昨晚我们farewell dinner,我的合伙人评价他像我当初一样天真。“Marius was naive like Yi, but sometimes only naive people get things done, because they don’t overthink.”
天真+执行力=做成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
今天我们的午餐项目已经开到了五个学校,每天3500个孩子
Marius是个德国小孩,是我的一个德国投资人介绍来的。虽然是投资人介绍,我们也没有降低要求,还是经过了我的面试才同意他来实习。
后来我才知道他的身家背景,是德国最有钱的老钱家族之一,财富传承已经五代,有着可以维基百科出的姓氏。但是他妈妈决定以“普通小孩”的标准培养他,根本没有什么养尊处优,除了在他的教育上愿意花钱,其他都是正常标准。甚至长到20岁来肯尼亚,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走出欧洲。(虽然他告诉我,觉得自己已经被“spoiled” - 但说实话,国内普通中产家庭的小孩可能都比他被spoiled多。。)
认识他之后,我觉得他“长得很好”:心理健康,有责任心,有社会责任感,也有家族培养出的天生的自信;觉得他妈妈的教育方法绝对是用对了。
很神奇的一点是,他不介意农场相当一般的条件,甚至呆了几个月都没有回一次内罗毕享受城市生活。我问他你想不想去Safari,他也说没兴趣:“我来这里就是在农场工作的。如果我想看动物,我可以再来。但现在我还有工作要做。”
真是德国好实习生,感动哭老板我本人。
突然想到某个富人说的至理名言,大意是:
I want my children to have enough money that they feel like they can do everything. But not so much money that they feel like they don’t need to do anything.
我希望我的孩子有足够多的钱,让他觉得自己可以做任何事;但不要有太多的钱,让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用做了。
跑题了,说回“天真之人”。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overthink。如果凡事都瞻前顾后,犹犹豫豫,真的是大概率做不成。
当初Marius想搞这个feeding program也是被我合伙人各种阻拦,问了无数的what if:如果食物中毒怎么办了,如果搞不起来怎么办了,如果后续不能持续怎么办了。后来我说“大哥,你就让他试试呗。我觉得这个小孩可以的。” Just let him do it!
事实证明我眼光没错。但就算我错了呢?不过是放弃一个项目,另寻一个路径,换一个人,从头再来呗。
我的合伙人评价Yi is naive,也确实不错。我也是个很少overthink的人。如今好多人问我为何搞什么非洲农业,我可以说出个一二三四。但这都是马后炮,事实是我刚巧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了这个机会,我就抓住了。我没有思前想后,也没有拿excel表计算收益回报,就是觉得这事儿我感兴趣,和我一起干的人靠谱,我能学东西,我就上了。
有时候,把事情搞复杂是因为你还没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马斯克说要回归first principles思考问题,其实就是搞清楚问题本质。
我现在最常用的first principle是:用爱选择,不是恐惧(Choose out of love and not fear.)如果我犹豫不定,我就问自己:你在怕什么?这些恐惧是真的吗?最坏的结果会怎样呢?
神奇的是,每次我选择克服恐惧,都有奇迹发生。
2. 影响很多人,站的够高就够了;做成一件事,站的够高以外,还要钻得够低
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公司来了一个实习生,英国女生Kasia。管她叫实习生title给的其实有点不够,她之前在伦敦的Blackrock做VP,非常资深,因为想要一个career break,才来到肯尼亚,帮我管理本地销售团队。
Kasia最近结束实习,回伦敦过圣诞节了。她走前说,感到最有意义的事情,是我们的一个销售告诉她“你让我更加自信了”。
我很理解她,因为可以正向改变一个人,并得到感谢,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但从CEO的角度出发,我在乎的不是一个销售是不是变得更自信了,而是一整个销售团队是不是变得更强了。如果只是一个成员的改变,对整个公司的影响,微不足道。
我曾经觉得人生意义来源于“影响很多人”。问题是:如何去定义这个影响力?
Impact可以重于泰山,也可以轻于鸿毛。
一个有着很多流量和话语权的明星,可以很轻松的通过一条微博,一篇文章,影响很多很多人。我写文章阅读量高的时候,也很开心。收到读者的正面评价,听说“你的文字鼓励到了我”,也觉得很骄傲。
然后我发现,影响很多人,站得够高就够了。让很多人看见你,自然可以影响到他们。即使这影响只是短暂的一瞬。
然而,要做成一件事,站得够高还不够。你还得钻的够低。
既然我现在的目标是做一个能持续发展的公司,我想要的impact是员工有稳定的长期工作和收入。要做好一家企业,我拿到老板的职位,站的够高还远远不够。
我得有本事去把事做成。而把事做成,需要钻的够低。
最近《风吹半夏》大火,巧的是阿耐的原著我大概在半年前读过。原著里的许半夏,没事就喜欢钻车间,和技术人员聊天,扫一眼就知道生产加工器械上的问题,漏洞在哪里。
她收废纸,收废铁,对各种歪门邪道都门儿清。而她说的大话:堆场,码头,钢厂,都一一实现了。
回到那句四字箴言:把手弄脏。
每天问问自己:今天钻的够低了吗?
从零到一的农场和仓库
3. 人生是游戏,不是考试
十月份我去了趟新加坡,和传音学院的院长Harrison吃饭的时候,得到了一个金句:“人生是游戏,不是考试。”
离开校园,人生就不再是由考试衡量的了。考试有标准答案,人生没有。
人生更像是一场游戏,有很多不同的玩法,都可以升级通关。会玩的大神看上去毫不费力,而且乐趣无穷。
在游戏里,问题不是在等待被标准答案来解决,而是在等待被超越。
再说一遍:“问题不是等待被解决,而是等待被超越。”
因为游戏里这关打完了还有下一关的,下一关往往更难,更有意思。
打游戏的我们不会期待着看到分数然后“哇我高分了,结束!” 而是期待进入下一个更精彩的关卡。
考试或许有标准答案,而游戏只有不断超越和升级。
我回顾过往,想到过去升级艰难的时刻,回头看看都发现是成长最迅速的时光。这样的时光其实不会永远存在,所以更要珍惜。
打怪升级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些道理:
学到了不让他人的看法,无论负面还是正面,滞留在我心里,而是让他们穿过我继续流动。
学到了把事看作事来解决,不让琐碎的小事影响我的心态。
学到了寻找自我平静的能量,让自己在暴风雨之下划船的同时也有避风港。
学到了示弱和寻求帮助,让他人来帮我完成我的使命。
学到了把自己当作玩家,一边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游戏,一边意识到这也只是游戏之一,不必过于当真。
在心态上成为游戏玩家后,我觉得自己仿佛从暴风雨到了游乐场。
我不在暴风雨里划船了,我在游乐场里玩耍。
这一次,一切都变得有趣了起来。
把工作中的体验都想象成游乐场里的不同rides。压力大到考验心脏的如过山车,重复性的如旋转木马,热闹而与我无关的如迪士尼的游行舞蹈,看看就行不用精神参与…
心态改变,一切都变了。
在肯尼亚的海边小镇Watamu

‍‍
这一年除了工作,我最大的收获是重拾了写作的习惯。
开通小报童后的半年里,我基本做到了一周3-4更,仿佛找回了七年前曾有过的高频创作状态。
好像在非洲积累了整整三年,突然又有了许多想写的文字和想说的话。
我把这几个月的几十篇小报童文章重新梳理总结,整理成了一份买断制小册。
小册的主题是「心态大师: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减少内耗,松弛人生」

我会在整个1月份更新,每日一篇,和大家一起开启2023。定价目前是69元,读者每增加100人会上调10元,直到99元。如果你已经是李奕在哪儿小报童的读者,会有一个特殊超低价优惠,关注小报童最新更新就可以。
想到「心态」作为主题,是因为我向来觉得心态好是自己的优点,然而在起伏不断的2022年中,我也数度经历过“心态崩了”的时刻。
哪怕是我自己写过的故事和道理,我也会在一些焦虑的当下忘记,自己也做不到。
我也需要不断回看,不断提醒自己已经走过的路,才能更稳定,松弛,有自信地向前。
这本小册,写给你们,也写给我自己的2023。
愿我们都可以调整心态,重新出发!
拥有充满丰盛和爱的新一年!❤️
不忘海边爬树的传统艺能!
👇点击原文链接看到小册介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