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关于人生价值的这个问题「你能接受自己普通,甚至是平庸的活一辈子吗?」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和三千多个回答:

答主 @晏晏老师:
所谓「普通」「平庸」这个词建立的基础,是建立在社会的功利系统里,建立在自我和他者的比较过程中。
但是人生之一世,生而不能自愿,死不能自愿,唯独中间之一段,可以靠自己去跋涉出一段体验
答主 @公子V:
我们大多数人没那么讨厌平庸,更没有那么渴望成功。
你想不平庸,一定有不平庸的办法,尤其是年轻人,前头还有五六十年日子,把自己变成一把锥子,一辈子就攻一件事,实在不行婚也不结娃也不生,总是可以不平庸的。一想到这里,如果你面露难色,那你可能只是喜欢不平庸的副产物,而不是真的整个人都活成「伟大」。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最重要的,不平庸也不过是目标之一罢了,未必是最优先的。
答主 @Vincent Miniz:
我来这个世界走一遭,永远是我的第一视角,这场戏,我是主角。不论是那些高不可攀的,还是那些我不屑一顾的,抑或是能够跟我平起平坐的,都只是配角而已。他们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唯有一个作用:剧情需要。
问题下有很多年轻人参与了讨论,似乎千禧一代出生的年轻人比起之前的任何一代人,都要更加经常地去思考和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于是顺利成章的,这也成了《荒野会谈》最后一期的选题。
——你能接受平庸地活一辈子吗?
关于 Z 世代对于人生意义探索的焦虑,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李松蔚老师对比自身、总结观察,给出了他的看法:曾经这个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都有大片荒地等着人去开垦,而现在「坑」越来越少,后来者对于职业发展的需求越发「退而求其次」。
在他的那个时代,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困惑,但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
这番话头引起了奇葩说辩手席瑞的共鸣。
找不到对口的工作,「所学非我所用,所用又非我所爱」的落差感,或许也是年轻人对人生反思的一个切口。
北大学霸李雪琴转译出一个总结:年轻人对人生意义的困惑,有一部分其实来源于对未来期待感的缺失?
关于所谓人生意义的「评判标准」,并没有唯一的、简单的答案。
面对问题「普通、平庸的人生是值得过的吗?」李雪琴表示,她的一些家人或者朋友,可能在社会地位或者事业上会被大众标准评判为所谓的「普通」,但在亲情、友情关系上,比如能跟从小长到大的朋友一起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这种感情的存续就是最大的意义。
李松蔚则觉得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可以去下结论的。
因为每个普通人的生活都非常丰富,那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并不能简化成「普通、平庸」或者「想不想要」。
嘉宾们的讨论,也正如知乎上许多答主一样,他们对于「能否接受平庸地活一辈子」的回答都不太一样,但却都不约而同地认同一个中心论点:什么是所谓的「平庸」呢?放置在不同的参考系里,标准也随之改变。
有「人生意义」的思考很正常,这是年轻人在 20 多岁这一阶段必然会经历的困惑,但「人生意义」所附属的决定与思考、成就与困惑,答案都不在玄思里,而是需要在实践中,在每一步往前走的步伐里水落石出。
事实上,Z 世代在寻找自己人生意义的道路上,或多或少也会碰到「被社会构建、被他人附加」所谓意义的情况,而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努力尝试去解构、去反抗,去做一些自我表达。
在解构的过程中,他们又会延展出很多对当下时代不同命题的思考,比如「爱情」,比如「职业」,再比如「消费观」等等等等。
此时再来回看《荒野会谈》往期的每一个主题,你会发现:关于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Z 世代思考的内容始终贯穿其中。
第一期聊到的「理想的社交状态」。
在当下这个社交标签化时代,人们有了更多的颜色去描述自己,进而也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主体性,同样的,「理想」的标准也不再唯一。
第二期聊「兴趣」。
这个时代语境下的「酷」不再是简单的叛逆,而变成了一种寻找自我的过程,是自由意志的彰显。
第三期聊「爱情」。
关于爱情,Z 世代再次发挥主体性,年轻人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的焦虑感松绑,爱情优先级逐渐往后放,满足爱情需求的方式并不单一,甚至可以通过「磕 CP」进行代偿。
第四期聊「职业」。
破除所谓「00 后整顿职场」的无目的性,事实上对于职业的选择,无论是从前还是如今的Z世代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
而有意义的工作和无条件的爱,也是人们找寻人生意义的途径。
第五期聊「原生家庭」。
多元时代下的多元原声家庭叙事也不只有伤痛与治愈,还有挣脱、传承、责任、认同、复仇和纪念。
第六期聊「网络杠精」。
最终引向「与其面对杠精,不如自己想要交流、同频的人」。
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应该用到有意义的交流上去。
第七期聊「消费观」。
或许「月光族」「酷抠族」「新穷人」等新的消费文化观念,可以成为人们标记自我的方式,但对于「我是谁」,并不能靠消费定义,只有在消费之外才能找到答案。
这八期节目下来,我们能看到关于 Z 世代年轻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
一些误解被打破,一些线索被捋清,一些思考被加深……或许这一代年轻人不管面对什么,都有着同一个重要的命题——寻找自我的自由意志。
而这每一期的议题,也早就存活于知乎站内的众多原生讨论之中,在节目之外,也有着更多叙述和探讨,相信无论是看节目沉浸讨论、还是在知乎站内自己回答或听别人回答的人们,都能够找到与己共鸣的内容。
《荒野会谈》从知乎的原生讨论中脱胎而出,是简练也是生动的。
它将跨越代际、跨越职业身份的不同嘉宾聚在一起,通过即时讨论的圆桌会议形式,去发掘和探讨问题,与文字交流不同,他们身处荒野,带着观众一起以开放的心态去看问题。正如「你能接受平庸地活一辈子吗?」,这个人生质问被敲打过后,就会发现有问题被提出,就一定有人做出解答,而任何问题的解答,都是多元且丰富的。
一个时代年轻人的思考、困惑,也正代表在那个时代环境下的重要命题。
「荒野会谈」今日收官,听过他们的讨论,相信大家也能在其中窥见时代,打破一些隔阂,获取前行的启发和力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