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已成全球共识,众多传统车企纷纷布局,赛道的火热有目共睹。
可是,站在新能源车的风口上,造车新势力的“钞能力”并没有想象中美好。近日,蔚来、小鹏、理想三家新能源车企相继公布二季度财报,竟然全都是“亏钱卖车”。
消息一出,“卖一辆车亏10万”成为网络热议话题。令网友们好奇的是,既然新能源车是“风口”,为啥还不赚反亏?
营收增长却亏钱
据财报显示,2022年二季度小鹏汽车共交付了3.44万辆,净亏损为27.09亿元,同比增加126.1%。
理想汽车共交付2.87万辆,净亏损6.41亿元。而卖出2.51万辆的蔚来汽车,净亏损25.5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69.6%。
有热心网友算了一下,同样卖一辆车,小鹏要赔7.87万元,理想要赔2.23万元,而蔚来最多,要赔10.2万元。
图源:蔚来微博
当然,关于亏损的计算方式,有业内人士提出异议:车企财报显示亏损与企业长期投资、战略布局息息相关
也就是说,研发、建厂和新项目,以及长期使用的各种配套服务等投入,都有可能在一定时期之内影响财务数据的亏损显示。
与三家“造车新势力”半年亏损近百亿相反的是,蔚小理的营收数据都表现喜人。
图源:小鹏汽车微博
2022年上半年,蔚来实现营收202.3亿元,同比增长22.96%;小鹏汽车营收为148.91亿元,同比增长121.85%;理想汽车营收182.9亿元,同比增加112.4%。
一边是营收增长,另一边却是亏钱卖车。
随着新能源车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不少厂商血本无归被迫出局,却也不乏车企跟上,或转型、或跨界前赴后继。
卖一辆亏一辆
9月初,理想汽车执行董事兼总裁沈亚楠在两个交易日分别抛售了40万和60万股理想汽车股票,合计套现超过人民币9000万元。
此举与理想ONE停产的消息放在一起,难免引发猜测。
事实上,今年8月起,在售价30万元以上的高端SUV中,特斯拉卖出了3万多辆。而“造车新势力”中唯一上榜的“理想ONE”,卖出了4571辆。
图源:理想汽车微博
上榜的“理想ONE”,销量仅为特斯拉的15%左右。
不可否认,新能源的造车投入,确实是个长期行为。但判断卖车是否盈利的关键数据,仍是“整车毛利”。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宣称特斯拉整车毛利可达30%。以现在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产销量,这个数字在相当时期内恐怕难以企及。
图源:小鹏汽车微博
一方面,国产新能源车受困于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芯片短缺等,成本居高不下
有数据显示,新能源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从去年几万元一吨,涨到今年的几十万元一吨,涨幅高达八倍。
另一方面,国产新能源车在网联化、智能化、电气化等相关技术的快速迭代,需要投入巨大的研发、运营成本
图源:蔚来微博
为了从强敌中胜出,蔚来首次提出“换电模式”。表示要建500座换电站、600座超充电站和1500根目的地充电桩。
这一奔着解决用户后顾之忧、升级用户体验而去的新思路,砸进去的钱可不是小数目。
从具体数据来看,2021年,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占比在蔚小理中最高,达到19.6%。
图源:小鹏汽车微博
蔚来和理想分别为12.71%和12.17%。这些投入主要用在扩建工厂、研发新车等方面。
因此,目前国内新能源车的产销量不足,不能有效分摊和稀释造车成本,卖一辆亏一辆,也就成了必然
超级烧钱
毋庸置疑,新能源车是个超级烧钱的赛道。
众多车企的背后,都有资本大佬的鼎力扶持。只不过,资本的疯狂砸钱也不是盲目进行的。一旦资方认为新能源车企的表现不佳,就会迅速喊停。
因此,为了持续获得资本支持,造车新势力们也在如何增加毛利上煞费苦心。
图源:蔚来微博
近日,蔚来汽车副总裁曲玉表示,采取了各种措施提升整车毛利,预计三季度会有小幅上升。当然,电池成本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仍会存在。
那么,既然中国新能源车企亏钱也已很普遍,为什么仍有众多企业争相涌入呢?
其实,新能源车企及背后的大佬们目标都很明确,那就是新能源车市场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未来的潜力空间
图源:理想汽车微博
可惜,这场争夺战,却不是仅靠烧钱就能打赢的。
首先,不少其他领域的厂商正在加入造车阵营。比如华为,当其手机业务遇挫之后,投身新能源车领域可以成为主营业务的增量补充。
小米也在2021年9月,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并带动当天股价暴涨了900亿。
百度宣布造车后,市值直接翻番,创下了1100亿美元的新高。一时间,“造车”似乎成为科技公司拉动股价的密码。
图源:理想汽车微博
这就让更多零售见顶的企业,试图通过造车概念进行资本运作。无形中筑高了这个本就是高成本、高投入领域的行业壁垒
其次,随着欧洲2035年禁售燃油车,以及中国提出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超80%,全球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
试想,当宝马、奔驰、劳斯莱斯等强势品牌都转型深入新能源车领域,中国现有新能源车企的优势又会不会被削弱?
图源:小鹏汽车微博
若国内新能源车企和国际品牌并肩站上同一“擂台”,更为激烈的角逐可以想见。
这种角逐,不仅需要投身新能源的车企拥有“钞能力”,也检验着造车新势力的品牌力。
因此,无论是更多造车成本的投入,还是通过用户口碑、产品体验积累品牌好感,对各路新能源车企都是一场大考
超强竞争力
虽说新能源车是风口,但在如今的消费环境中,“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的卖方市场已经一去不复返。
尤其是当每个冲进新能源车赛道的企业,都想在有限的存量空间中占领更广阔的市场。所以,优胜劣汰将很快显现。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019年有一个名为赛麒的新能源车发布会。
图源:启盈门公众号
这个品牌一场发布会花费了2—3个亿,牌面是打开了,但从亮相到被冻结,只卖出了27台,可谓惨不忍睹。
因此,新能源车的未来,更应该是从包括电控、电机等新技术的引入比拼,从技术、服务、运营等方面建立品牌的竞争壁垒。
只有当新能源车企掌握独有的核心资源,生产出更有竞争力,能够带给消费者智能升级体验的产品,才有可能为品牌的生存多争取一线生机
图源:蔚来微博
从长远来看,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已是大势
这也意味着,一定会有一些车企被淘汰,也自然会有主动整合资源、寻求突破的品牌坐上顶流。
至于哪家车企能爆发成为头部,就得看谁能率先在市场的驱动下,打造出具有超强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了。
参考资料:
1.国是直通车:新能源车企“卖一辆车亏10万”?为啥风口不挣钱?
2.启盈门:蔚来卖一辆车亏损高达10万,为何还有新能源造车前赴后继
*编排 | 四夕  审核 | 罗宇欣

百万品牌经理人都在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