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祯
雷电交加的夜里,冰冷的停尸间传出一阵异响。
值班的女青年,一个人推着手推车,一步一步挪近39号铁柜,伸出颤抖的手紧握柜门,用力拉开——
铁柜里的人,脸色煞白,慢慢地睁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女青年,嘴里飘出三个字:“好冷啊。”
一声尖叫之后,可怜的女青年就这样被吓晕了……
这是“大尺度”国产剧《三悦有了新工作》(以下简称:《三悦》)的高能画面。
铁柜里的男人,叫秦伟。他睡在停尸间的铁柜里,也只是想体验生活,为他的新纪录片找点素材。
谁知,阴差阳错就吓晕了一个人值夜班的遗体化妆师赵三悦(周依然 饰)
秦伟除了是个尽职尽责的导演,还是一个被病痛折磨的肺癌晚期病人,在拍殡葬纪录片的同时,他也替自己选好了骨灰盒和墓地。
秦伟把墓地选在了二姐墓地的旁边,他的二姐,前不久猝死了。
“父母为了生我,就把有心肌病的二姐送人了。”
送人,好轻描淡写的一个词。
听到秦伟轻说出这个词,赵三悦立刻皱眉,毫不留情地指出:“那不是送人,那是遗弃。”
秦伟是父母超生的孩子,他原本有两个孪生的姐姐。
秦伟二姐身体不好,患有心肌炎,在父母的眼里,她只是个病怏怏的拖累。
于是,二姐成了一个随时可以遗弃的牺牲品。
遗弃二姐后,亲生父母没有一次去看过她,关心过她。
后来,是二姐知道了自己被遗弃的真相,苦苦上门寻亲。
而她的亲生父母,给出的反应,依旧是冷淡。
直到二姐不幸猝死,她的亲生父母才在众人面前嚎啕大哭,表演“感人至深”的亲情。
秦伟的大姐,在成年后和父母决裂。她说:“我一想到,世界上有一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仅仅因为她是一个女孩,她就被自己亲生父母抛弃了,我就没办法原谅(父母)。”
受尽了父母偏爱的秦伟,尽力想修复家庭关系,特意把墓选在二姐的旁边,希望以后父母在为他扫墓的时候,至少也能顺带看看二姐。
他还找到了大姐,希望大姐能够在他离开之后,好好照顾父母。
最终,秦伟因为肺部感染去世。
在秦伟的告别会上,他的父母脸色灰黄,眼神木然,像两具空洞的雕塑。
三悦想起了秦伟二姐的葬礼,同样的一对父母,却在二姐的葬礼上哭得肝肠寸断,嚎得惊天动地。
那时候,老道的殡葬工连头也没抬,一开口就点破父母的虚伪:
“有些人,就喜欢用眼泪和大嗓门,来证明自己没错。”
而现在,
“他的父母,终于不需要再用高声的呼嚎,和汹涌的眼泪,来证明他们的悲伤了。”
在失去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之后,秦伟的父母终于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哭嚎着向大女儿忏悔认错:“妮子,我们错了,我们对不起她!”
这时候,按照很多国产剧套路,女儿就应该主动谅解,抱着父母痛哭一场,一家人涕泪交加地走向大团圆结局。
但大姐没有选择原谅,没有选择和解,她侧过头,哽咽着:
“最想听到这句道歉的不是我,我也没有资格替她原谅你们。”
然后,一个人离开,越走越远。
抱头痛哭的和解,是影视剧的常态;在生活里,你也可以选择不和混蛋父母和解。
劝别人和父母和解,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绑架呢?
我记得以前有一档很经典的节目叫《中国梦想秀》,周立波主持的。
其中有一期,是说一个女孩被亲生父母抛弃,他们抛弃了女孩20多年,明明在一个镇子上,却未主动见女孩一面。等女孩成年,有赡养能力,亲生父母又希望女孩离开养父母家,回到自己家。
周立波问女孩:“如果有这个机会,你愿意回来吗?”
女孩握着话筒,坚定地说:“我不愿意。”
她说,在她成长的时候,是养父母视她如己出,弥补她亲情的缺失。
她说,在她最需要父母的时候,在同一个镇上的亲生父母,连看她一眼都吝啬。
如果你是那个女孩,你愿意毫无芥蒂地回到亲生父母的家里吗?
而作为主持人的周立波,却高高在上地对女孩说:
“心胸不要这么狭隘。”
“父母也有难言之隐。”
“生命是一种角度,如果你不接受(亲生父母),你永远不可能幸福!”
三连击,句句诛心,却句句都不占理。
他教女孩要大度,可却对女孩亲生父母20多年来的冷漠不予置评;
他教女孩要宽容,可却没有问过,女孩这20多年来过得多痛苦……
最后,周立波还断言,不接受父母的女孩不可能幸福。
这简直就一派胡言!
有谁想过被遗弃的女孩?
如果没有被收养,她可能在垃圾桶里找吃的,可能睡在纸皮上,可能一个人艰难地活着。
他怎么配开口就劝人跟混蛋父母和解呢?
↓ 掌柜私藏字帖0元购,限量100份先到先得 ↓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要和原生家庭和解。
父母遗弃你,你长大了要和解;
父母毫无边界感地控制你,你长大了要和解;
父母打你骂你,一次又一次地让你受到伤害,你长大了还是要和解……
不然就是不懂事,就是不孝。
但有时候,我觉得“百行孝为先”,就是最大的道德绑架。
它只要求子女无底线地去原谅,却从不强调父母给子女带来的伤害,可能需要用一生弥补。
如果父母带给子女的,是遗弃、是痛苦,为什么要强求子女给父母的,是和解,是孝顺?
那些漠视子女的父母,有没有想过,子女是有血有肉的人,也会伤心也会难过呢?
别的不说,我扇了你一巴掌,然后我轻飘飘地说,“哎呀,我知道我打疼你了,但是你得和解,你不和解就是不尊重我。”
你同意吗?
我打了你一巴掌,你都想打回来,至少得骂我两句,你都可能不会打心眼里和我和解。
何况,被混蛋父母伤害的孩子,可能要用一辈子去治愈心理创伤。
凭什么就要求别人若无其事把这巨大的痛苦抹平?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生气和怨恨都是正常情感,应该允许它存在。
↓ 掌柜私藏字帖0元购,限量100份先到先得 ↓
不沉溺在痛苦的关系里,自我撕扯,自由从心地做出选择,才真正走出自己的人生。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坚定的“不和解”派。
她买了新房,给房子装修的时候,偏偏还差2万元的尾款。
她第一个想和她的妈妈借钱。
妈妈接通电话后就破口大骂:“我哪有钱!哪个当女儿的,还问家里借钱,也不见你赚钱了补贴家里……”
妈妈没有钱吗?
不,妈妈只是把钱都给儿子开宠物店了。
她得知真相的时候,心都凉了。
整整5万元,是妈妈省吃俭用两年多才省下来的钱。
“妈妈平时不舍得去旅行,甚至连一件好衣服都不舍得买,一件冬装穿了两年。但她就是可以一下子把钱给哥哥了,不要哥哥算利息。妈妈说,那5万就当是给哥哥投资,赚了钱还是哥哥的,赔了也就赔了,让哥哥不要有压力。
她明白了,父母就是可能不会公平地爱每一个孩子。
就像小的时候,妈妈会给哥哥的早餐面里加煎蛋和云吞,而她只有素面;
就像上学的时候,妈妈会给哥哥报辅导班,而她只能自己跟着同学复习。
现在的她,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过着自己的安稳日子。
真心是要用真心来交换的,父母没有对自己付出真心,又怎么能够希望自己得到孩子全部的无私爱意呢?
和解不是生活唯一的解药。
当不再执着于和父母和解这件事,才发觉,天地浩大,生活还有无尽可能。
生活不是戏剧,不是万事都要求全,最重要的,不是和父母和解,不是和生活和解。
是和你自己和解,接受一个完整的自己。
你要尊重你的感受,你才是感受万物的尺度。
当家庭让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凭什么非要释怀?
如果觉得和父母和解,和家庭和解,和生活和解会让你更加痛苦,那就“永不原谅”好了。

本文为国馆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徐祯
/




↓ 掌柜私藏字帖0元购,限量100份先到先得 ↓


 国馆商务合作联系电话:
18029314123

好看的人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国馆商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