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如图文未加载,请刷新重试
崔屿的家位于愚园路附的老公房内,南侧是历史街区,与远处林立的现代塔楼相映成趣。不同年龄、背景的居民汇聚于此,让社区有着丰富而浓郁的生活气息。

虽然房子已有近30年历史,外部环境不免显得陈旧,但崔屿的家却自成一派天地:安定感十足的米黄色,在多层次的低亮度灯光映照下,呈现出冬日阳光一般,明快却不刺眼的温和质感。
虽然空间面积不大,身处其中,却丝毫感受不到在老房屋的逼仄感。与常见的住宅不同,这里的功能分区并不鲜明,透过巨大的半落地窗,光线在室内肆意流转,置身室内也能随时感受外部的变化。“白天,我更喜欢在自然光下工作、休息,有种畅快的感觉。”崔屿这样描述自己的初衷。
室内的功能分区紧凑而灵活。曲线设计的玄关,既有装饰感,又能充当换鞋、置物的坐凳。大理石吧台则是崔屿平日最常使用的地方,用餐、会客,又或是一些轻量级的工作,都会在这里完成。
由暗门到达卧室,最显眼的便是大面积的红砖墙面,质朴自然,与竹材质的衣柜相映成趣。

壁橱摆放着崔屿从各地集市淘来的古旧器皿,风格与特征并无一定之规,但每样都有着独特印记。“我偏爱那些留有时间痕迹的手工器物。和工业制品不同的是,这些器物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更有温度。”崔屿说。
透明办公桌结合Revers Chair,以及产于意大利Veneta Lumi的Z1-90款孟菲斯台灯。床箱则是由回收二手的黄克隆地板手工定制,作为地板材质的延伸,也节省了一部分成本。墙面则是Spage age几何线条的中古壁灯,产于1970年代,渐变的层次为光源提供了扩散的几何图案。
阳台是崔屿最好的休憩点。从这里望去,四周老洋房的景致尽收眼底。每天,崔屿会在醒后来到阳台喝一杯咖啡,振作精神、呼吸新鲜空气;遇到有闲暇时,也喜欢在这里读书、思考,或是和朋友聚会闲聊。
阳台的空间相比原有空间增加了进深,形成了可以互动交流的场所,横向的来自山西经过自然风化的木板,配以圆形的水洗石球,增贴了画面的几何构成,水洗石球则是由铁球粘上水洗石子,材料上与背景相得益彰。
与在商业设计案例中呈现出的鲜明风格不同,在崔屿的心目中,家应该是一个自然而具备诗意的空间:“我并不希望这其中有太多与设计师身份有关的炫技成分,而是希望每一处角落,都有着源于生活的经营痕迹。家的设计只需要讨好自己,更像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对阅历和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和总结。”
长年的一线设计经验,让崔屿深谙如何依托有限的条件,在理想状况和现实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做设计的时间越久,天马行空的想法就越少,对现实的考虑则会更多。一个良好的设计中,理性是不可或缺的。”
理想的住宅应该取材于自然、依附于自然,身处其中,能令人感到彻底的放松自在。

 “酒店是我心目中很好的住宅范本,尤其是选址在拥有良好自然风光或者大量历史痕迹的地方——当然,在设计家的时候,我们很难有这样的条件,但依然可以根据现实状况,尽量去贴近这种设计风格。”崔屿说。
为了找到能够兼顾期望与现实的住宅,仅仅在选址上,崔屿就花费了数月时间。起初,他的目标是具有历史感的老洋房,但老洋房年久失修的内部结构、过于陈旧的硬件设施,最终还是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选定如今的住宅,也是他充分权衡了各种因素的结果:30年历史的房屋,老化程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预算也能轻松覆盖;南向的窗户带来良好的采光,同时,也能近距离欣赏到上海特有的洋房风景。
夜幕降临之际,低亮度的氛围感灯光仿佛夜晚梧桐树下微醺后的光线恍惚,延续着城中娓娓道来的故事。
为了让室内与室外形成更好的联动,崔屿不仅采用了透明的半落地窗设计扩大视野,还特意将阳台宽度扩大至2米,又安置了木质座椅,让阳台同时具备了观景、休闲、社交三种功能。
设计师背景的屋主会放置很多不同的材料以作为灵感。
在选材上,崔屿也运用了大量有着时间气息的自然材质:“当你透过窗户或阳台,观察外部环境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材质和外面老洋房的白墙红瓦有着相似的色彩、质感,这样,屋内屋外便形成了呼应,有限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拓展。”
原本弧形的顶面则被划分为几段内嵌了灯光,间接的照明生动而有趣,夜幕落下,微弱的灯光从灯槽溢出将弧形的几何线条体现得淋漓尽致。
空间划分同样让崔屿付出了相当多的心血。在最初的设想里,崔屿希望让空间呈现出更彻底的开放形态,然而,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墙体结构老化问题,让他不得不几次连夜修改方案。
半弧形的空间作为换鞋区使用,后背的隐藏柜子则为大件物品提供了收纳的空间。圆弧内部则采用了陶红色的微水泥与柜门连成一体,空间凸显了体量感。壁灯则是二手陶瓷灯座配以球形暖色灯光,温暖而怀旧。
最终,他选择以更少的隔断和曲线连通的屋顶弱化空间的区隔感,稳妥的同时,也并未偏离原本的期待。不断地权衡与取舍间,理想中的家就此诞生。
小户型或许会成为未来城市住宅的主流,而家的功能性,则会越来越多地被城市空间所分担:“比如过去,读书、会客都需要在家中完成,而现在,环境舒适的图书馆、大约6000家的咖啡厅,足以替代书房、客厅的功能,从功能性上说,城市已经成为了家的一种延伸,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与功能属性逐渐减弱对应的是,在如今,家越来越多地成为了承载情感的场所,这也让家的设计显得更为重要。从设计师的角度,崔屿对小户型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小户型的面积,决定了在设计中必须有所取舍。” 崔屿认为,小户型设计中最重要的便是合理规划需求:“将所需的功能进行分级,由上至下的分配空间,最终只要能够满足你大部分的需求就可以了。 ”
印度绿的几何形壁炉,辅以后现代主义的几何颜色构成的油画,冷棕色釉面中古双人舞蹈摆件。以及出自于景德镇采用圆雕雕刻方式经过高温窑变彩釉而成的貔貅老物件。Kartell的撞色亚克力时钟。不容年代背景的器物在此发生碰撞。
同时,保持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也是必要的,“仅仅30平米的空间,也可以创造出兼具私密性和分享性的空间,这其中,功能的合理转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崔屿看来,住宅面积绝不是生活品质的决定因素,他也用亲身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不要被面积的数字所限制,小户型不一定就意味着妥协,同样可以满足对生活的畅想。”
看完这个氛围温馨的家,你最喜欢家中哪部分的改造和材料运用呢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份时髦商店好礼哦!
监制|Sugar  
 摄影 | 李昊   文 | 蓝祭祀
设计 | Yuun   编辑 | 冷面、徐懿 
部分图片来自崔屿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螺蛳壳里做道场,设计师改造南京46㎡老宅变身绿意世界

她在北京的家“浪费”20平方米,只为让生活喘口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