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只小工蚁
又到周五分享好电影的时间。
全文有4500字,期待你看到最后,以此开启不同的一天。
引子:操!
一个十七岁的波兰女孩奥拉正在考驾照科目三,非常紧张。
她甚至把档位用记号笔画在了手背上。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无论如何也要通过。
因为父亲承诺过,等拿到驾照,会给她买一辆二手车。
这样,带着弟弟去自驾游的梦想就可以实现了。
好在副驾驶的警察在所有的项目后面都画了勾,并告诉他可以把车开回起点了。
奥拉紧绷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可好死不死,正在这个时候有人给她打电话。
电话铃声明显是对前两次挂科满满的怨念:“操,傻逼警察!操,傻逼警察,操……”
虽然奥拉第一时间挂了电话,但尴尬的气氛早已充斥了整个车里。
为缓解尴尬,警察对奥拉的考试给予了客套性口头表扬:“开得又快又好!”
尴尬的铃声很不合时宜地第二次响起,警察也只能扭头看窗外。
比尴尬更倒霉的是,路边有人忽然倒车。
奥拉猛打方向盘,成功避免了一次交通事故。
但因为压到了路中间的双黄线,也再次成功搞砸了考试。
愤怒的奥拉,猛踹“肇事”的车辆,各种脏话问候司机和他亲爱的母亲。
要不是警察拦着,她能当场徒手撕了那个可恶的男人。
愤怒于事无补。
考试砸了就是砸了。
对奥拉来说,狗血的可不只是驾照考试。
她的整个生活都是如此。
《我从不哭泣》是一部波兰电影,但讲述的故事,同样也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看名字就知道,不出意外,电影讲的肯定不会是什么开心、轻松的事情。
而是生活无奈的底色。
无奈到让你没脾气,
无奈到除了一句“操”,再无话可说。

不懂事的奥拉

已经17岁的奥拉,一点都不懂事。
在底层挣扎的家庭,全靠父亲一个人在外做苦力维持。
一个瘫痪还弱智的弟弟,吃喝拉撒都要有人照顾。
不管做什么事情,即使遇到生死大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永远只有一个:要多少钱?
但奥拉心心念念只在乎一件事,就是父亲有答应过,要给自己买一辆二手车。
第三次驾照考试没通过,奥拉想让母亲再给钱交补考费。
母亲告诉她,家里实在是没有钱了。
而且表示她考驾照已经花了很多钱,劝她打消买车的念头。
她就对母亲大发脾气,摔门而走。
接到爱尔兰来的电话,说她的父亲在码头工作时,被集装箱砸到,当场死亡。
母亲不懂英语,弟弟又要人照顾,只能让奥拉去爱尔兰处理后事。
奥拉也没有那么伤心,甚至还略带一点兴奋。
爱尔兰的一切,让她都觉得新鲜又刺激。
去街头拍照,去酒吧喝酒,与小年轻嬉闹。
着手处理父亲的后事时,她才发现,自己不知道父亲工作的地方在哪里,甚至不知道父亲的全名叫什么。
到了医院,见到父亲的遗体,医生告诉她鉴定死因的结果,她也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她也无法判断,躺在眼前的这个死人,是不是父亲。
最后只能电话求助母亲,靠腿上一块胎记才确定了身份。
她完全不认识自己的父亲。
即便父亲还活着站在她的面前,她也未必能认出来。
父亲客死在了千里之外的爱尔兰,千真万确。
把父亲的尸体带回去,只是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奥拉主要关注的还是父亲有没有留下钱,她的车还有没有希望。
因为父亲私下和别人换班进入工地,没有履行正规的程序,港口公司拒绝赔偿。
医生转交的遗物,除了一部已经过时十多年的老人机,半包没抽完的廉价烟,再无其他。
奥拉偷偷撬开父亲生前用的储物柜,里面只有一盒已经发霉的咸菜,两个又冷又硬的馒头,半瓶没喝完的劣质酒,几个还没来得及花掉的硬币。
她把父亲的银行卡插进自动柜员机,余额只有9块钱。
这就是一个常年奔波在外,为妻儿打拼的中年男人死后留下的全部家当。
她非常懊恼,甚至有些恨父亲。
原来说给自己买车,只是一个谎言。
除了一堆麻烦,什么都没给自己留下。
不仅如此,她还发现父亲在外面有别的女人。
她肯定父亲把所有的钱,都给了这个第三者。
她通过父亲生前的工友,找到了女人。
翻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试图找到父亲留下来的钱,依然毫无所获。
反而在垃圾桶里看到了验孕棒。
原来这个女人肚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小孩。
但她很机灵,发现女人把钱藏在了随身的包里。
趁女人去厕所孕吐的时候,把装钱的信封偷了出来。
跑出很远数钱时才欣然发现,信封上写着自己的名字。
原来这个钱本来就是她的。
原来父亲真的有存给她买车的钱。
母亲坚持要把父亲的遗体运回波兰,但那需要很大一笔费用。
刚开始没钱,母亲也无可奈何。
现在有钱了,奥拉却撒谎说,找到钱的时候,父亲的遗体已经火化了。
母亲又说,那就用这笔钱给父亲买一块墓碑,再种上几棵树,还要在葬礼上请一支大提琴乐队演奏。
因为她觉得,这样丈夫会喜欢。
奥拉在电话里粗暴地朝母亲大喊:钱是留给我的!
不等母亲的话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奥拉去丧葬公司签了火化协议,并选了一款最便宜的骨灰盒。
为了不让妈妈把钱浪费在父亲的葬礼上,她有了有一个绝妙的注意。
她找来波兰老乡,请他帮忙,先在爱尔兰买一辆二手车。
等她考上驾照之后,再来把车开回去。
面对老乡的拒绝,
奥拉坚持这辆车,是父亲欠自己的。
结果被老乡劈头盖脸一通骂:
(↑ 点击视频,看波兰老乡骂醒小奥拉)

谁愿意活得懂事

我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仔细想这句话,实在是够残酷。
一个人没办法选择出身,降落在一个穷困的家庭,已是够伤心的事情。
但却还要比别人更懂事,早当家。
真是命运的不公。
17岁的穷孩子奥拉,对父亲所表现出来自私、冷漠和不懂事的一面,会让很多人觉得不适。
但我们仔细想想,父亲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除了血缘关系,再无其他。
在我们看来,作为一个女儿,不知道父亲的全名,不知道父亲工作的地方,甚至不明确父亲的相貌,简直不像话到无法理解。
但站在奥拉的角度,又好像很正常。
父亲十几年前远走爱尔兰打工,那时候奥拉还小。
为了省钱,十几年没有回家,父女两人从未再见。
奥拉从小到大,从小姑娘长成花季少女,除了按时打钱,父亲没有别的任何参与。
母亲要照顾瘫痪的弟弟,应付生活无休无止的繁琐。
温饱基础以上,奥拉长大完全靠自己,野蛮生长。
没有人告诉她该如何同家人相处,该如何理解父母的不易。
长成什么样,完全随机,看命运的心情。
那个波兰老乡在知道奥拉要把父亲留下的钱拿来买车时,大骂她像一个吸血虫一样,只知道吸食、榨干父亲的血汗。
看起来好像是这样。
但在奥拉从小到大,父亲的这个角色,何尝又不是完全缺位?
父亲从来都不曾在奥拉的生活中出现过,又如何让奥拉去正确面对这一份父女亲情?
她当然只能跟从最基本的本能,去抓住为数不多、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
这也是从小到大,现实教会她生存的手段。
不了解父亲,不是奥拉的错,是命运安排给她的生活。
即便如此,奥拉其实也很努力。
在爱尔兰,她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答案: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去问劳务中介公司,问港口的经理,问父亲生前的工友,问父亲的情妇。
只可惜她的父亲是如此的卑微,大家和她一样,都不曾真的认识他。
如果不是在工地上意外死亡,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奥拉通过只言片语,拼凑起父亲零星的印象。
从工友的手机里看到父亲坐在搅拌桶上旋转的视频,几十岁的男人淘气得像个孩子。
她从没见过父亲的工友,但她进门的那一刻,大家都认识她,还叫出了她的名字。
在父亲的床上,她看到了散落的二手车画报,以及最后见到装钱的信封上写着自己的名字。
她知道了,父亲的心里装着女儿,也从没有忘记要给自己买车的诺言。
这就足够了。
对奥拉来说,车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父亲一直都在,即使十几年不曾见过。
与其说,奥拉到爱尔兰来是处理父亲的后事,不如说是来寻找父亲。
她一定要确定,十几年里,自己的生命中并没有缺失父亲。
只不过他迫于生活漂零异乡,无法守候在自己身边。
她也必须要找到。
因为从此以后,父亲真的不在了。
她也找到了。
她不再心心念念汽车,而是开始思考:父亲想怎样?
奥拉回到发廊,把钱给了父亲的情妇。
支持她离开猥琐、冷血的老板,拿着这笔钱去完成美妆课程,回家乡去实现开美容店的愿望。
她觉得这应该是父亲最想做的事情。
她猜得对不对,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她开始为父亲思考。
就意味着父亲在她的生命中,不再只是血缘关系,不再只是银行卡上转账的数字,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父亲。
她生命中某个缺失的空洞,被填补了。
奥拉懂事了。
或者说,她和父亲、和自己、和命运、和这个世界,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和解。
但谁愿意活得懂事呢?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衣食无忧,能躲在父母怀抱里撒娇,能想有什么就有什么。
每个懂事的孩子背后,往往是让人心疼的内容。
也不存在什么和解。
所谓的和解,不过是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好的办法。
↓ 掌柜私藏字帖0元购,限量100份先到先得 ↓

哭泣的幸福

一个人如果在生活中常常哭泣,我们总以为他的生活一定充满了苦涩。
其实和很多人的生活比起来,哭泣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毕竟,哭泣的背后,往往意味着有地方倾诉,也还有所依靠。
有些人的生活,却毫无依靠,无处诉说。
只有无助和无奈。
奥拉是一个留守儿童。
野蛮生长,自生自灭。
父亲为一家温饱,远走他乡,但也只是解决温饱而已。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还时常将留守儿童和另外一个群体联系起来:问题少年。
他们也不是愿意有问题,只是被动接受生活的安排。
这么来看,奥拉为了一辆车而表现出来的不近人情,是不是也很好理解。
父亲缺失了奥拉的成长,也可以说是理所应当。
他就是无数农民工的一个缩影。
他们淹没在都市的人海里,时代的浪潮中。
他们似乎紧跟时代,却又被时代无情边缘化、抛弃。
像极了最近大热的另外一部电影——《隐入尘烟》。
他们像蝼蚁、像尘埃,无法在时空的大海里激起一片小小的涟漪,甚至无法留下路过的痕迹。
但我们又无法责怪时代的无情,人们的冷漠。
在生活的大山面前,每个人都很渺小。
做劳务中介的波兰老乡看到一个半大的孩子一人远在他乡奔忙,很想施以援手,也确实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但他又不得不小心翼翼与奥拉保持着距离。
在得知奥拉的父亲因事故死亡时,他必须要第一时间声明自己和此事无关。
在奥拉来找他帮忙时,他也要尽量躲避。
生怕惹麻烦上身。
港口的经理也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冷漠。在奥拉半夜砸乱玻璃,偷偷溜进办公室查看父亲的档案资料时,他并没有追究她的责任,还自掏腰包给了她200欧元。
但在协商赔偿时,他又要特意一遍又一遍强调,奥拉的父亲出事时,是非法进入工作场地,逃避赔偿。
奥拉父亲的情妇,同样是挣扎在最底层的人,在无人依附的他乡,与奥拉的父亲相拥取暖。她很善良,但又偷偷藏起了本来是留给奥拉的钱。
他们都很善良,都想帮奥拉。
但他们又都很卑微,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们那点善良,在生活的现实面前,微不足道,不堪一击。
在生活的毒打下,他们自顾不暇,只好用冷漠的外衣,将内心的善意包裹起来。
自我保护,也自我麻木。
奥拉也好,她的父亲也好,这些善良又冷漠的路人也好,
他们没有什么错,只是生活没有给他们太多选择。
在电影的最后,奥拉抢过装着父亲骨灰的灵车,独自送父亲上路。
她可能想不到,自己的记忆中和父亲唯一一次如此近距离同行,居然是父亲的骨灰。
她在车里伤心哭泣,愤怒地捶打方向盘,又倔强地抹干眼泪,坚毅地看着前方。
最后,面露微笑。
这好像在诠释《我从不哭泣》这个电影的名字,
也好像意味着奥拉从此要拥抱新的生活。
但我们都明白,父亲死后,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轰然崩塌,奥拉今后的生活只会更加艰难。
从此以后,她连哭泣这个选项都没有了。
除了倔强,一路向前,别无选择。
我们无法奢求生活万事顺意,但愿每个人遇到难处时,有脆弱的机会,有个可以让你肆无忌惮哭泣的人,站在你身后的某个角落。
让你可以稍事喘息,再往前行。
<全文完>
如果你也喜欢经典电影,记得点赞、分享,我们每周五都来聊聊电影的话题。
你也可以把喜欢的电影留在评论区,我们慢慢分享。

本文为国馆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一只小工蚁
/


↓ 掌柜私藏字帖0元购,限量100份先到先得 ↓


 国馆商务合作联系电话:

18029314123

好看的人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国馆商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