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根据《中国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13%的人群有打鼾的困扰[1]。30岁以上人群30%打鼾,40岁以上人群40%打鼾,到65岁之后,一半的人都是“无鼾不眠”。
很多人认为打鼾是睡得香,唯一的害处就是吵得别人睡不好而已。但专家指出,打鼾可能是一种病,严重时会有猝死风险。
叶京英教授讲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梦杀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鼾声特点
打鼾分为两种:
  • 单纯的打呼噜即鼾症,多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或者鼻塞等引起的短时期的打鼾现象。
  • 在打鼾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即清华大学清华长庚医院叶京英教授在视频中所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指出,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成人患者在7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发作时呼吸停止至少10秒以上,呼吸暂停时氧饱和度下降4%以上[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鼾声形成过程
视频来源于网络
可能大家对呼吸停止10秒以上没有概念,通常呼吸停止大于4分钟(240秒)就有猝死的风险,并且大脑会受到不可逆性的损伤。每晚7小时的睡眠中,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呼吸累计停止300秒以上。
乍一看似乎没那么危险,在夜复一夜的积淀中,身体各重要器官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脑功能的损害。 若某次呼吸暂停没有“缓”过来,人就永远睡过去了。
时有时无的鼾声最危险!
这种“要命”的鼾声与普通的鼾声有什么区别呢?来段录音,感受一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鼾声特点
打鼾声一会高一会低,就像过山车,到最高处突然停止,就像被人掐住脖子无法呼吸,过几秒后又大喘一口气,如同溺水者呼吸到新鲜空气,然后继续重复打呼-停止-喘气这一过程。
为什么鼾声会停止?
常情况下,人们在睡觉时,虽然口咽部肌肉放松,却不会堵塞气道。当通道变得狭窄或者阻塞,气流经过狭窄的空间,振动软组织,就产生了鼾声。
如果打鼾过程中,口咽部肌肉过于放松,将气道压闭,完全阻碍空气进入肺部。肺部缺氧会使患者醒来喘气,然后再入睡,然后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测一测:你是否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若你符合上述多项症状,请提高警惕。若你无法判断,可以请自己的家人、朋友帮忙协助判断。
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害
显性危害:与普通打鼾不同,断断续续的“豆腐渣工程”睡眠让患者在白天嗜睡乏力,这种嗜睡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例如开车的时候会无意识睡着,专家指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汽车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7倍[1]
嗜睡、迟钝等症状使司机患者如同酒后驾车一般危险。同时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还伴有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精神难以集中、脾气暴躁等症状[5]
隐性危害:此外,日复一日的缺血缺氧导致全身多脏器慢性损害。大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还会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特别是以慢–快心律失常为主)、肺源性心脏病、脑卒中、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等疾病,并可能出现短时间体重激增的症状。
儿童时期患病同样需关注!
据《柳叶刀》调查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低诊断率令人担忧。大部分患者都意识不到自己得了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
例如,根据新加坡的一项调查《普通人群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认识》显示,常年习惯性打呼噜的人,四分之一以上都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中80%的人自己并不知道[3]
相较于成人,儿童患病率约为0.1%~13%,而实际患病人数很可能远高于临床诊断的人数。
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患此病,却没有及时被发现并得到相应治疗,可能会导致患儿生长迟缓、多动、注意力缺陷、学习障碍以及教育文化水平降低[4]。看到这里,小朋友打呼似乎没那么可爱了。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该如何治疗?
答案是,最好及时就医。
网上常推荐的减肥、改变睡姿、改掉抽烟喝酒等坏习惯,以及各类号称“鼾声消音器”的阻鼾器,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来说,往往治标不治本。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只能通过正压装置(呼吸机)、口腔矫正器、手术等方式改善解决症状。
所以打鼾无小事,如果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病风险,请及时去医院做纤维内镜检查、多道睡眠监测(PSG)和气道影像学检查[5]。
参考文献
[1]http://www.nhc.gov.cn/jnr/smmtbd/201403/cb08d1537dd94b0eb4dc598a5629462d.shtml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8 .12 DOI:10.7518/hxkq.2018.06.001
[3]Awareness and knowledge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mong the general population
Ching-HuiSiaabYuehengHongbLinda W.L.TanbRob M.van DambcChi-HangLeecdAdelineTane
DOI:https://doi.org/10.1016/j.sleep.2017.03.030
[4]http://www.nhc.gov.cn/wjw/jiany/202007/8f187b62855c4872be49bfa9931fc2ad.shtml
[5]http://www.nhc.gov.cn/yzygj/s3593/201103/fd89328d113c4e0e97f33312446de2b0.shtml
编辑:殷乐
审校:张聪、朱雯、易自
投稿:[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MED24立场,亦不代表MED24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