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iki粥
ID|mikizhou99
中考之后,家长都很迷茫。

660满分,655分进不了人大附,650分海淀区排不进2000名,646分的学霸面临失学的窘境。
600分的家长甚至担心小孩被中考分流读职专,最后连个普高都考不上…
对中产父母来说,不差钱地供小孩读书,最后培养出了一批蓝翔技校里开挖掘机的仔,心理上是很难接受的。
01
最近听了一个97年的小孩逆袭的故事,她当年就差点被分流。
深圳出生,从小到大读的公立校,但数学特别差,差到补课都补不起来的那种,这种情况在学校里,难免成绩垫底。
父母虽然都是生意人,有一份家业留给她继承,但心里也发愁:不敢想未来高考能考个什么样的大学,眼前中考都可能要被分流…难道真去读职专?
不甘心。不可能甘心。从小各种课外班的钱也没少花,小孩也算努力上进,除了数学其它科目都不算太差,结果最后去读个职专…
虽说不需要她爬藤进名校靠一纸学历去刷世界五百强,可连高中毕业证都拿不到,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吧!
但是,深圳继续读下去是真没希望了,数学不好的小孩就是体制内的升学弱势群体。强如韩寒,最后靠体育特长生读了高中,撑到了高二还是忍不住退了学。
父母开始琢磨给她另找出路。
因为他们来深圳早,当时正好在香港有一些生意,于是就跟她商量,不如转学去香港试试,至少还能读个高中吧。
然后她就去了。
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不是真学渣!内地初中学的数理化,在香港的高中基本够用了,加上自己英文本来就不差,所以成绩一路走高,毕业直接在香港参加了DSE考试(类似国内高考),拿到了一把offer,里面还不乏港八大…
港八大在全球的大学排名,可以了解一下:
最后她去了香港理工,全球QS排名第66名,超过了内地考生的梦校中国科技大(全球排名98),读的设计专业还是亚洲第一。
原本中考要被分流的学渣,哪怕拼尽全身力气,在国内二本可能都读不到,但换了一条赛道,就拿到了全球TOP100的学历,妥妥地弯道超车。
这是找对了路。
02
一开始听完她的故事,我有点不信。因为印象里,香港的升学竞争都不能叫激烈,应该叫惨烈。
有一年去香港旅行,我住了一个类似民宿公寓式酒店,早晨门口会放报纸,掀开来一看,铺面都是整版的辅导名师天团…
当时我跟香港朋友调侃,老师西装革履状如明星。他很严肃地说,明星哪里比得过老师?名师年收入千万,碾压一群TVB明星。
还有郭晶晶的儿子考圣保罗,想入学的小孩万里挑一,就算豪门夫妇也要从一岁就送娃进16万的幼儿园培养,小心翼翼。
所以,我一直觉得香港教育好卷,内地娃去读能有什么优势?甚至听完97年小孩去香港读书完成逆袭,还觉得不可思议。
直到有个妈妈跟我说,正在为读小学的儿子规划去香港读书。因为体制内牛娃太多,在深圳实在卷不动——
五岁大班刷门萨数独,读了几千册英文绘本都不够,数学居然开始解方程式…
她说,自己可以为鸡娃牺牲当全职妈妈,心甘情愿,但即便自己这样全力以赴,也完全不是别人的对手。
对小孩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焦虑。
竞争如此激烈,万一中考成了被分流的50%,或者拼命读了个高中,但最后三本都考不上,那以后可怎么办?
和很多父母一样,她觉得要给小孩一个备选方案。发现去香港读书可能是普娃的一条出路。内地国际教育竞争激烈,大藤和牛剑卷上天,但香港有30%的高中生能考进港八大。
就算考的不理想,还可以申请副学士项目。先入读港八大,两年之后,如果成绩特别好,直接拿香港中文或者香港大学的毕业证。
03
能有这么好的事儿?我说,几年前为了教育,内地妈妈们成群结队去香港生娃,最后生出了一群双非港宝,每天凌晨五点,从深圳过海去香港读书…苦得不行。
她说,这是父母没规划,头脑一热随了大流。教育一搞就是十几年,父母连个身份都没有,怎么可能不翻车?而且这个规划越早越好,不然就失了先机。
因为你不知道,现在中产家长养小孩都卷到什么程度了…
她认识一对在深圳打拼的夫妻,星佳和爱米,是90后爹妈奋斗的典范。
17年生小孩,为了追求优质的教育从西北老家搬到深圳发展,爸爸星佳入职大厂保底家庭有稳定的现金流,妈妈爱米创业做房产管家公司…
俩人努力搞钱,19年买下了一套学区房。
买完房俩人松了一口气,觉得给小孩规划好了教育路线,爹妈的奋斗也就到头了吧,然后就被中考50%分流泼了一盆冷水…
还有多片入学、校额到校等政策连环击打学区房,虽然还没有蔓延到他们,但心里也彻底没了底儿。
遇到这些变数,一般父母可能就躺平了,买学区房已经算是为小孩尽心尽力,还能做什么呢?他们却没有放弃。
在和很多朋友聊过之后,知道了香港DSE考试这条路。于是爱米毫不犹豫去香港读了一年研究生拿到了临时身份证,拿到了临时身份证小孩就能随迁,顺利在香港读书了。
▲ 爱米整理出了一些在港教育的优势
本来努力到这里,目标也基本达成。
但爱米读研却读出了感觉,她打算明年报考港大继续深造。爸爸星佳受到鼓舞也申请了香港的研究生,还说鸡娃不如鸡自己,要全面提升英语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一家子学术氛围浓厚!努力的父母是小孩现成的榜样,真正的言传身教。
这个故事听得我咂舌,这届爹妈为了孩子也太拼了——
遍寻优质资源、甘心当陪读陪练、花钱花时间都不行了,三十多岁还要努力读书提升自己,为小孩教育打前
最后一个个勤奋的父母都成了名校毕业的学术典范,吹拉弹唱、骑马射箭无所不能的行家…
还好还好,香港的研究生学制和英国一样,读一年也就读完了。
04
正好聊到赴港读研,简单说下目前获得香港身份的三种方式:
第一个是优才。
针对的是公司高管的爹妈。毕业于全球排名100之内的学校,才能参与优才打分。打分系统跟深圳的积分落户差不多,逐项分值都很明确。计算好分数去入境处审核,就能拿到推荐信。
优才的优点是简单,缺点是竞争非常激烈。截止到2021年底,全球申请36689人(大部分符合资格),最后9131人拿到了配额。
第二个是进修。
父母任何一方去香港读一年研究生,全家拿临时身份卡。不需要全球TOP100名校毕业证,也不需要做到工作高管,靠读书为小孩的教育搭桥铺路。
优点是申请要求不高,全日制本科毕业,外加四六级的英语成绩就可以。缺点是虽然排课灵活,但如果是线下课就需要本人到校。 
第三个方式是专才。
这个要求就有点复杂了,要在港工作或在香港开公司办企业。
三个选择比下来,全职妈妈想送小孩去香港读书保底教育,最可行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去读个书…
深圳妈妈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当年自己读书都没有这么拼命,如今一把年纪却要为小孩披荆斩棘…
但,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在高考这样的一个体系内升学,面对的是全能型学霸的竞争,分数已卷到了「一分拉开一操场」的水平。升学不是走独木桥,而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被别人甩下…
谁也不想自己的小孩早早被甩下吧。
图片来源:unsplash

04
我也为家里的普娃发愁,但让我为她去读个研,怎么想都觉得不现实。尤其还要申请香港的硕士,光英文一关,就够我薅光头发了…
她说,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吧。
除非申请港八大这样的名校,需要提交雅思成绩,其它学校英文只要个四六级成绩单。大专也可以报读的,有人通过学历提升实现了北上广深积分落户。
读完一年写论文,论文通过就可以毕业。
唯一的挑战是必须修满课程学分。这两年疫情大学也是上网课,课程质量不如之前线下好,但也有好处,就是不用东奔西走了啊。
不过,这些对她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为小孩换一个保障,付出就算值了。

确实,现在对父母而言,「鸡娃先自鸡」确实性价比高。
之前不少中产爹妈投资小孩,为了鸡娃成才,不惜四年花三百万送他们去美国读书,读到毕业结果找不到工作。
美国本土竞争者就有大把,那些公司为什么要给一个普通的外国人折腾工作签?所以最后留学生只能回国工作,一个月拿1万多块的薪水生活。里面甚至不乏哈耶普斯名校毕业…
教育的巨额投资打水漂,放在以前可能还没那么敏感。但如今病毒持续两年多,经济不断下行,公司纷纷倒闭,不少家长连小孩学费都交不起了,自然要考虑教育的性价比:
没钱的家庭就先别考虑留学了,没申请到好学校的也请再斟酌斟酌。

读书,终究还是为了工作。
说到这一点,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有些留学生学习很厉害,但生活阅历很浅。没经过社会的摔打,一直被好好保护着长大,进入职场不接地气儿,做啥啥不行,干啥啥不会,连交代的最基本的东西都搞不定,公司又何必来请你?最后还是丢了工作,只能在家啃老。
花费百万回家啃老…早知如此,买套房子不更香吗?
当下直接投资小孩教育,花费高风险大,真不如先投资自己划算。就比如上文提到的爱米,香港读研一年学费十万块,这在深圳都不够她一个小孩读国际学校…
05
去香港读书是条路,但也未必就适合所有人。
就比如,你在北京东西海读一个不错的公立、上海读的是优质的民办,那真没必要再折腾自己,这些学校就算读不了清北,也至少能保底个一本。
再比如,小孩天赋异禀,学习成绩全凭自鸡,各科成绩比较均衡,爹妈只需打好助攻小孩就能成才,这样也没必要过度投入。
虽然去港大读研钱不算多,但也是一笔支出。如果上的是线下课,还有通勤住宿成本,加起来也不少。
综上所述,它可能适合几种家庭——
北上广深的外地户口。小孩读不到高中,就被老师劝回老家去读书。因为即便你读了高中也没办法在原地高考,白白占了学位;
一线城市生活,但买不起学区房。希望小孩接受优质的教育,但权衡私立学校的性价比之后,又觉得昂贵的教育不太值;
小孩是个普娃。从理论角度来说,体制内升学卷不过别人家的孩子,但爹妈不想放弃,想通过努力送小孩读好一点的大学;
还有,真心卷不动的家长们…
不过,纵使你下定了决心努力自鸡,也还是要找对方向、读一个好专业,技术性避开各种坑洼。虽然父母为小孩读书,但读书也不能只为娃,对不对?
作者简介: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推红了"顺义妈妈"一词。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52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