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陈劲松
来源|看天下实验室
通常来说,那句“F”开头的脏话从一位名人嘴里冒出时,会让人感到不适。然而,当48岁的女士莫妮卡·莱文斯基用“F*** you”开头,排着队将美国最高法院六位保守派大法官点名骂了一遍时,她获得了18万人点赞。

莫妮卡·莱文斯基不是寻常之辈。她是白宫的前实习生,克林顿性丑闻的女主角。她人生曾被全世界媒体聚焦曝光,她见过无数大风大浪。这一次,令她失态的原因是,6月24日当天,美国最高法院推翻罗伊案,取消宪法对女性堕胎权利保障。
如果说莱文斯基的推特代表了来自美国民间的怒火,那么6月28日《纽约时报》的社论则代表着主流舆论对于最高法院的合法性发出了疑问。
这篇名为《美国最高法院正在失去其正当性》的社论认为,现在的最高法院越来越保守,共和党对提名越来越严格,“如今的最高法院中,没有人能像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那样,尽管他是由共和党任命的,但他是独立的,他的判例往往是不可预测的。肯尼迪于2018年退休。与肯尼迪1988年加入最高法院时相比,现在筛选要严格得多,因此像他这样的自由思想者不可能坐上最高法院的法官席。”
6月30日,《华盛顿邮报》的社论《最高法院的合法性危机》更是直截了当:“最高法院越来越被视为政府的另一个党派。艾米·康尼·巴雷特大法官在路易斯维尔大学发表讲话时声称,大法官们不是一群党棍,但她没法否认这个倾向越来越明显。保守派将占据上风,而且可能会持续十年或更久。”
目前美国最高法院的组成中,保守派对自由派是6比3,占压倒性优势,这种比例在美国历史上只有小罗斯福时代出现过。
美国最高法院。
当时的最高法院判决罗斯福多项新政违宪,让罗斯福怒不可遏。1936年,连任成功的罗斯福提议,允许总统在现有九位大法官基础上,针对所有年过70的大法官,可以额外提名一位大法官,但保证高院的规模不能超过十五人。也就是说,罗斯福所推动的高院扩充计划,将给他创造额外任命六位大法官的机会,足以保证亲新政派能牢牢把控高院。
这个方案引发轩然大波,甚至民主党内部大多数议员也不支持最高法院扩大,最终不了了之。
最高法院的倾向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这个机构对美国社会走向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兴起民权运动的根本原因就是,自由派占上风的最高法院做出了两个历史性宣判,1954年的布朗案和1973年的罗伊案。
罗伊案大家已经熟悉,布朗案实际上比罗伊案更加重要。
布朗案的全称是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布朗是个黑人,他的家位于堪萨斯州托皮卡市。当地学校实行种族隔离政策,他的孩子不得不到一英里外的黑人学校上学。1950年9月,布朗的女儿林达要上三年级了,他带着女儿到附近白人学校试图注册,遭到拒绝。布朗遂向美国全国有色人种促进协会求助,在协会帮助下,他将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
1954年5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做出决定,判决种族隔离本质上是一种不平等,因此“黑人与白人学童不得进入同一所学校就读”的种族隔离法必须废除。
白人和黑人必须分别就读不同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现象存在已久,布朗案的裁决终止了它。这之后,种族隔离的法律依据“隔离但平等”被推翻,任何法律上的种族隔离都可能因违反宪法所保障的平等权而被判决违宪。接下来数年中,美国开始废止一切有关种族隔离的措施,美国民权运动也因为本案迈进一大步。
那时候的最高法院被称为沃伦法院,因为时任最高法首席大法官为厄尔·沃伦(Earl Warren)。
有趣的是,这个首席是拿总统位置换来的。1952年沃伦被视为共和党热门总统候选人之一,因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的参选而退出。退选的条件就是,艾森豪威尔总统于1953年提名沃伦出任最高法院第14任首席大法官。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原本属于温和保守派的沃伦上任后,其判决急速左转。沃伦一手主导了美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派的最高法院。并与民权运动一起,进行广泛的司法能动主义判决,以至于艾森豪威尔总统后来评论,提名沃伦乃是自己“一生中所犯的最愚蠢的错误”。
在沃伦法院(1953-1969)期间,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判决大幅扩大了宪法赋予的公民自由权利。包括布朗案、1962年到1964年期间的“一人一票”案(极大改变了很多州农村地区的投票权重)、1964年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确立了对公众人物诽谤案件的“真实恶意原则”)、费南德兹诉得克萨斯州案(裁定墨西哥裔美国人有权参加陪审团)、1966年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要求警方羁押当事人必须告知其拥有某些权利,包括请律师的权利,即所谓“米兰达警告”)。
1969年,沃伦从最高法院正式退休,沃伦·厄尔·伯格(Warren Earl Burger)于1969年继任第15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虽然通常认为伯格法院(1969-1986)标志着保守派的崛起。但沃伦大法官的后期影响仍然存在,因此伯格法院继续扩大了公民的隐私权,并里程碑性质地以7:2通过联邦层面上的堕胎合法化,即罗伊案。
在平等、隐私、言论自由、被告人权利等诸多领域,沃伦法院和伯格法院推动了自由派所相信的理念和政策。在最高法院之外,则是民权运动、第二波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嬉皮士和反文化运动等社会风潮。20世纪六七十年代虽然充满了动荡和冲突,但被很多自由派视为他们的黄金年代。
2022年6月24日,美国加州,在最高法院推翻罗伊诉韦德案的裁决后,米茨·里瓦斯(左)在旧金山市政厅举行的一场堕胎权利抗议活动中拥抱她的女儿玛雅·伊瑞巴里恩。
最高法院右转始于尼克松政府。
1969年,时任总统约翰逊本计划提名福塔斯接替沃伦出任首席大法官,但福塔斯因爆出丑闻而辞职。这就给了尼克松两个最高法院法官空缺。两年后,哈兰和布莱克退休,尼克松又获得两个提名权。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后,接替他的福特又因道格拉斯退休而获得了第五个提名权。之后,卡特虽然替民主党夺回白宫,却并未遇到任何一个最高法院法官空缺。
从1932年开始,共和党虽然一共只有三人进入白宫,其中还有一位是接替尼克松的福特,却在1970—1975年短短五年间就获得五个提名名额,可谓是运气爆棚,为里根时代的彻底右转打下基础。
1980年,里根以压倒性优势赢得大选。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政党轮替,而是一次彻底的社会变革。直到今天,美国仍生活在里根所塑造的社会结构当中。共和党以反堕胎和反福利国家为旗帜,将南部白人、宗教保守力量等团结起来,强调去管制,提倡传统道德和家庭价值,整个国家彻底右转。
1980年11月4日,罗纳德·里根与家人庆祝他当选美国第40任总统。
从里根时代开始,最高法院法官提名过程变得前所未有地惨烈,两党对大法官提名人选变得更加严格和审慎,而最高法院判决中,意识形态站队更加明显。
1987年,里根提名罗伯特·鲍克(Robert Bork)为大法官,此人是坚定反对堕胎派,结果在提名过程中,泰迪·肯尼迪参议员谴责“在罗伯特·鲍克的美国,妇女将被迫进入黑市堕胎”。最后参议院以58:42拒绝了鲍克提名。
这次提名失败后,两党吸取了教训,尽量避免提名像鲍克这样具有高度争议性的人选。
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最高法院越来越重要,而法官提名过程越来越艰难,两党都倾向于把立场坚定而不是中立温和的法官输送到最高法院。共和党尤其如此。
里根之后,来到最高法院的共和党大法官不仅与他们的自由派同僚对比鲜明,甚至与里根上台前被提名的保守派法官也颇不相同。
以斯卡利亚、托马斯、阿里托为代表的新一代保守派大法官被称为“运动法官”(movement justices),即他们都受保守主义法律运动影响和培养。与老一辈保守派法官相比,他们在意识形态上更加坚定甚至好斗。
在现任九名大法官中,六名保守派大法官——罗伯茨、阿里托、托马斯、格萨奇、卡瓦诺和巴雷特,都是运动法官。
从尼克松开始,一直到特朗普,共和党总统在他们的任期内总是有很好的空缺时机,自1969年以来确认的18位大法官中,有14位来自共和党总统,只有4位来自民主党总统。
很多自由派政治家认为这是共和党精心策划的缘故。共和党动员高龄的保守派法官自愿退休,如布莱克蒙,奥康纳等,为后来者让路。而反观自由派,就缺乏这等远见,金斯伯格死在任上,让特朗普获得第三次提名机会,提名巴雷特,完成了最高法院彻底右转布局。
2022年6月24日,美国华盛顿,美国最高法院前,一名美国国会警察在执勤。
如同自由倾向的最高法院以布朗案和罗伊案将美国社会带入民权的黄金年代一样,当今最保守的最高法院也会以自己的价值观改变美国社会。
在6月24日发布的关于推翻罗伊案判决意见书中,保守派大法官克拉伦斯·托马斯(Clarence Thomas)进一步提出,未来最高法院应该重新考虑过去关于避孕、同性恋和同性婚姻权利的重大裁决。
在意见书中,托马斯展望了保守派的未来规划,他称,大法官们“应该重新考虑本法院所有实质性的正当程序先例,包括格里斯沃尔德(Griswold)、劳伦斯(Lawrence)和奥贝格费尔(Obergefell)案”。托马斯称,“因为任何实质性正当程序的决定都是‘明显错误的’,我们有责任‘纠正’这些先例中确立的错误。”
2021年4月,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合影。
托马斯提及的三个判例分别表明了避孕、同性恋、同性婚姻权利受到宪法保障。如今,托马斯的言论无疑为其打上了一个问号。
其他保守派法官和托马斯的意见相同。
在2020年一场听证会上,当被问及“格里斯沃尔德诉康涅狄格州案”是否正确时,被提名的巴雷特拒绝回答,拒绝承认这一判决是正确的,只是称“无法想象”可以在州内通过全面禁止避孕的法律。
如果共和党的规划得以实现,美国社会将彻底走向保守,甚至引发社会层面的大分裂。
《洛杉矶时报》记者卡普兰(Erin Aubry Kaplan)称,年轻人将不再把美国视为一个民主国家,“我最担心的是,推翻罗伊案将告诉美国年轻人:这种卑鄙、狭隘的压迫是美国政治的根本所在。他们不再争取社会变革,他们不再将这个国家视为一个民主国家。这令人不寒而栗。”
作家琳达·赫什曼(Linda Hirshman)在接受政治媒体Politico采访时,更是直接预测美国会爆发内战。
她认为,在接下来的10年中,不仅在红州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限制堕胎的努力将更加激烈,直到紧张局势达到沸点。
她甚至对美国的未来做出预测:共和党将于2022年拿下国会,然后在2024年拿下白宫;国会将通过联邦《逃亡妇女法》,规定以堕胎为目的的跨州商业交易中旅行或教唆旅行是犯罪行为;2028年共和党总统连任后,新任司法部长将加大打击跨州堕胎的执法力度;2032年,联邦调查局将监视蓝州仅存的几家堕胎诊所,并监控美国所有育龄妇女、她们的朋友和医生的邮件及互联网活动,以寻找她们计划前往堕胎的证据。如果她们到达蓝州,联邦当局将逮捕她们,联邦法官将通过便捷程序对她们进行审判,并将其移交给她们离开的红州。她们的婴儿在出生时将受到当地法律的约束,并被强制收养。
2022年6月24日,美国加州,在最高法院推翻罗伊诉韦德案的裁决后,米茨·里瓦斯(左)在旧金山市政厅举行的一场堕胎权利抗议活动中拥抱她的女儿玛雅·伊瑞巴里恩。
这一幕是不是非常熟悉?对,就是美国黑奴逃亡的重演。赫什曼继续预测,2032年之后,民主党将重新崛起,如果他们在国会和白宫获胜,那么共和党将发起内战。
无论这可怕的一幕是否会实现,从遍布各地的抗议人群来看,这个史上最保守的最高法院已经撕裂了美国社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