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年消费观
撰文|
蜻蜓plus

编辑|越野兔
家最近都在讨论一个问题:
顶流考编,到底得罪了谁?
7月6日,国家话剧院公示2022年应届毕业生拟聘人员名单,该名单一经披露便引发“舆论核爆”,顶流明星易烊千玺赫然在列。据人社部公示的国家话剧院2022年应届毕业生拟聘人员名单显示——
共有10人进入公示名单,其中8位均为中央戏剧学院应届毕业生,除了一名博士研究生应届生拟聘岗位为服装设计岗,其余七位均为演员岗。公示时间为7月7日至7月15日。
没想到这份公告引起轩然大波,躲过了税务问题,易烊千玺竟然栽在了考编上,塌房背后主要是三大连锁问题:
  1. 聘用程序是否合理?国家话剧院面试过程究竟该不该公开?
  2. 易烊千玺是否为非在职人员、能否公开公司?
  3. 易烊千玺高中是否被违规录取?

另一方面,《中国新闻周刊》文化部主任亲自下场重锤网友,发表了一篇名为《易烊千玺凭什么不能考编?又为什么要考编?》的文章,又一次将“小镇做题家”推上了风口。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绝对公平是一种幻觉,“颜值同样是稀缺资源,眼球经济也是经济。科学家和演员是平等,社会收入分配自然有市场去调节,有法律去监督。”
正因如此,部分粉丝和“小镇做题家”感到了无力与不甘,十数年奋斗的上升道路却被通知是“幻觉”,普通的毕业生为一个编制卷得“欲仙欲死”,各种刷题、报班、押题,为什么名利双收的明星也要抢这些资源?这些明星整天在外面忙着拍戏,一年能去上几天班,能去排几场戏,是不是就是吃空饷?“小镇做题家”得罪谁了?
网上的讨论愈发激烈,微博上一天内就有4万粉丝取关脱粉......
在成千上万的考编大军中,为了谋求一个“铁饭碗”,所有人都拼尽了全力,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有人是乘船而过。
在这次顶流明星考编事件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核实发现,2022年国家话剧院的招聘公告中规定,演员岗位可以不参加笔试,通过资格审查人员直接进入面试。

图片来源:国家话剧院官方公告附件截图
另一方面,易烊千玺作为明星,目前仍是北京时代峰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峰峻)的签约艺人,并拥有个人工作室。按照规定,就业在职人员属于考编限制条件范围。
其三,易烊千玺中考录取也在网上发酵,有微博博主拨打长沙市场热线,得到明确回复“易烊千玺中考确实存在违规录取的情况,并且该校长从中非法获利。为了确保真实性,我在下午又拨打了两次热线,得到的回复,均是与第一通电话一样的回复,并且接线员多次强调确实违规,目前在等待处理结果的阶段。”
网上的录音目前已被删除,由于存在剪辑和快进等修饰手段,音频真假暂时不得而知。
随后,湖南省教育阳光服务大厅官方回应,“经调查核实,根据当年的招生入学政策,未发现该考生违规入学及该校校长从这项招生入学中违规获取利益的情况。”
图片来源:“易烊千玺后援会官博”微博

在舆论的炮轰下,“易烊千玺”成为了特权的代言人,当然也有人在为这种“公平幻觉”做辩护,微博大V@sve_shi认为我们这代年轻人就是在这种幻觉中长大的,这种认知造成了年轻人无法面对现实。
“这套现实逻辑是没办法被现在的年轻人接受的。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杨超越和易烊千玺这个级别的人和他们是一样的。他们是和自己在一个跑道上的普通人,应该靠学历或者笔试成绩来竞争上海户口或者一份月薪5000有五险一金的工作。他们想要的是‘公平竞争’。
他们把体制当作一片净土,不需要追求商业利益,觉得体制给的东西就该大家坐在一起靠考试分配。不管是教育资源还是工作岗位,都该这样。
面对这样的认知,能怎么办呢?”
这番言论将百万“小镇做题家”困在了认知的局限中,好像是在说普通人不应该有超越自身和时代现实的认知。
可是,当年冲向巴士底狱的法国普通人,又何尝知道他们所追求的公平和正义会推动影响世界的变革?殊不知,正是普通人观念的转变,影响了历史进程。

有人在为镰刀辩护,就有人成为韭菜。
每年浩浩荡荡的公考大军还催生了一种“公考经济”,其中以中公教育为最,由北大毕业生李永新等人创办,毫不夸张地说,中公的创业史,也是我国公考招录培训行业的成长史。
但为这条赛道贡献GDP的人却无法成为“镰刀”。
中公教育是第一家定义了公考培训经营模式的公司,也由此创造出了数百亿级别的市场,中公教育曾估值高达2500亿元,放眼整个市场也是凤毛麟角。

2019年,中公教育借壳上市,开启了长达两年的业绩快速增长,中公的市值从19年1月底的500亿上涨到21年初的2600亿,增幅超过4倍,成为A股的超级大牛股。
中公教育股价累计涨幅,资料来源:wind
中公教育前期的成功除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外,还源于独特的课程体系——协议班。

考生在培训前与培训机构签订协议,考试如果不通过,培训机构需要退还考生培训费,当然,学费要比普通班高得多,具体退多少根据协议约定。也正是凭着这种降低学员的心理门槛和经济压力的模式,中公教育在2019年突飞猛进。
降低了考生的心理预期和经济压力,抓住了学员的“痛点”,协议班成为公考大军中托底的存在,资本疯狂涌入,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
自2019年实行“协议班”开始,中公教育退费率居高不下,界面新闻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九个月,退费率分别为44.14%、46.54%和65.81%。换句话说,中公教育并没有办法保证“协议班”的学生可以达到60%以上的录取率。
2020年疫情以来,面对国内外疫情的不确定性,“铁饭碗”成为更多国内外毕业生和待业青年的首选。2020年,BOSS直聘官方数据显示,1-10月份公考培训师的招聘需求是去年同期的1.5倍,薪资同比增长28%
照理来说,中公应该更添一把火才对,为什么市值却迎来暴跌?

中公披露2021年的业绩预告,预计全年收入69-73亿元,同比下滑38.41%-34.84%,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0-24亿,2020年为盈利23亿元。
答案很简单:明修教育,暗搞金融。
中公教育的本质更像是一家通过现金流投资各种金融产品的公司。

首先是“学员贷”,学员与借贷公司(京东白条、百度贷款、理享学)签订借款协议,考试不通过,由中公教育还款并支付利息,考试通过,则由学员向金融机构还款。
这种近似白嫖的模式进一步刺激了学员的需求,但也必须承认,无论是不过退款协议班模式还是更激进的学员贷,带来的增量学员,心智和意志大概率都次于原本的学员,最终会产生大量的退款。
其次,中公教育从2018年开始就疯狂买地,作为培训基地。但由于退款金额居高不下,让中公的现金流紧张,原本2020年在北京昌平买下的地,最后出手给了龙湖地产。
中公的模式延续到了很多公考培训机构身上,但他们并没有中公那么幸运,其中不乏中途暴雷的机构——导氮教育。
2021年3月,导氮教育获新东方数亿元A轮融资,导氮教育率先提出了“快申论、逆面试”的学习方法,似乎要用方法论在这条赛道上拼出一线生机。
仅仅一年后,导氮教育暴雷,陷入泥潭。
导氮教育所采用的模式,依然是借教育的名,行金融之实。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导氮教育拖欠千名学员上亿元学费,多个线下分校均已停业。
年轻人用公考赌明天,机构却用焦虑割韭菜。
在经济大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毕业即失业”并非个别现象。从二三线城市来看,猎聘此前所做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后,“稳定性”以75.54%的得票率超越薪资福利,成为职场人选择工作时最重要的考量。考公也是部分远离家乡的职场人反乡的原因之一。
在公考市场上,“稳定”、“保障”、“地位”
等一系列话术被频繁提及,销售顾问经常会说“我建议你考公务员,有编制还是不一样。不过,公务员有年龄限制,你早点准备,才能早上岸。”

这种压迫感和焦虑感是系统性的,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的参与者都绞尽脑汁贩卖这种情绪,“你在北京没有工作吧?还是996?爸妈养老怎么办?是独生子吗......”
他们真的关心学员是否“上岸”?
对于那些成功“上岸”的学员,机构可以将他们的学费圈进营收,将成功案例写入下一年度的宣传中;对于那些没有“上岸”的学员,他们签署“协议贷”那一刻,机构已经赢了。

这个巨大的产业链还在继续下沉,中公教育已明确将事业单位也纳入战略规划中,网店已经部署到县级市。据36氪报道,某山东人口规模较大的偏远县城,一家中公教育直营店就设在县城最大高中对面,场地已经不够用了。
从县城到城市,“小镇做题家”们一路走来,为自己的人生拼出一条坦途,当有人利用特权夺走这一切的时候,连反抗都不可以反抗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