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新冠疫情

最近还有一种病让全世界揪心

——猴痘
一上午好几条与此相关的话题
冲上微博热搜
#中国具备发现潜在输入猴痘病例检测能力#
#实验猴价格飙涨20倍#!
#多家龙头药企疯狂囤猴#
据联合国网站消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当地时间8日表示,世卫组织已收到来自29个非猴痘流行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例确诊病例报告。截至目前,这些国家还没有报告死亡病例。
此外,一些国家现在开始报告社区传播病例。世卫组织敦促受影响国家尽一切努力查明所有病例和接触者,以控制疫情并防止进一步传播。 
网友也开始紧张

邻国也出现了

泰国卫生部疾控厅官员5月30日透露,日前经曼谷国际机场转机的一名外籍旅客确诊感染猴痘病毒。
该旅客来自欧洲,在曼谷机场转机前往澳大利亚,在机场停留时间为2小时,停留期间无症状,全程佩戴口罩,没有相关密接人员。该旅客抵达目的地后出现症状,随后确诊。泰方卫生防疫部门将有接触风险的12名旅客和机组人员列为观察对象,需要进行21天观察。目前观察期已过去7天,上述人员均未出现感染症状。
让人稍微放心的
另一个热搜消息是

中国具备
发现潜在输入猴痘病例检测能力
对于近期多个国家报告出现猴痘确诊病例,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中国具备发现潜在输入猴痘病例的检测能力。
中国CDC病毒病所已经建立了针对猴痘病毒基因双靶标的荧光PCR方法,已经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非洲塞拉利昂进行了验证,所以我国有能力通过对疑似输入病例的临床标本开展荧光PCR检测。
存在未被探测到的传播链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通报,部分国家发现新增病例在先前确诊病例的已知接触者以外人群中出现,意味着可能存在未被探测到的传播链,“很有可能会有其他国家发现病例、病毒进一步传播”,一旦猴痘病毒在非流行国家广泛传播,对公众健康可能构成“高风险”。
英国一名患者被确诊患有罕见的传染病“猴痘” 图丨天空新闻
欧洲权威医学杂志《欧洲监测》的最新一期发表了关于猴痘的研究特辑。一共四篇文章分别报告了5月在意大利、葡萄牙、英国和澳大利亚诊断出的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诊疗过程。报告中的
大部分患者都是此前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年轻男子
,部分患者艾滋病毒(HIV)呈阳性,此外,研究者首次在意大利3名猴痘患者的精液中检测出了猴痘病毒。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猴痘病毒可通过密切接触由动物传染给人。英国、美国等国已报告出现人际和社区传播。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患者可在数周内康复,少数病情较重,过去在西非地区曾有病例死亡。
据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报道,美国最早于2003年发现了猴痘病毒,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表示,当时病毒自加纳传播到美国伊利诺伊州,47人从土拨鼠身上感染了猴痘,后来全部康复。

世卫组织:

暂无针对性治疗方法

外媒介绍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猴痘”与此前被根除的“天花”是亲戚,二者同属正痘病毒属。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说法,“天花和猴痘的症状的主要区别是,猴痘会导致淋巴结肿大,而天花则不会。”
世卫组织也曾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猴痘”的临床症状与“天花”相似。此外,该文件还提到,目前暂无针对“猴痘”的具体治疗方法。不过,通过多项观察性研究证明,接种天花疫苗对预防“猴痘”的效果约为85%。
世卫组织表示,较轻的猴痘病例可能不被察觉,并存在人传人的风险。由于该病通常在地理上仅限于西非和中非的部分地区,因此旅行或以其他方式暴露在该病毒面前的人可能对感染几乎没有免疫力。
正因如此

各医药研发企业都在抓紧研制新药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时间,一猴难求
也使得实验猴的身价水涨船高
猴子价格飙涨20倍!多家药企疯狂“囤猴”
以使用量最大的食蟹猴为例:此前单价不到7000元,目前已暴涨至16万元,价格飙升逾20倍。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实验猴存量仅有约3万只,市场上“有价无猴”的呼声越来越大。
“猴荒”背后,一方面是新冠背景下医药企业研发需求扩大,政府投入也在加大;另一方面,在供应端,猴子需要近4年才能用于实验,且一只实验猴通常仅用于一种疾病研究。
事实上,像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这样的龙头企业早已意识到囤积实验用猴的重要性。
公开资料显示,用于实验最多的猴子食蟹猴并非本土物种,主要从东南亚引进。目前,国内的实验用猴主要从本土猴场中获取,因此也有市场分析称,随着疫情影响的进一步降低,国内实验用猴供不应求的情况或能得到缓解。
疫情面前
每个人只能发出一份微光
对病毒保持敬畏之心
企盼医学科学进步
爱惜生命
保护好家人


来源 | 新闻晨报综合中新网、红星新闻、新华视点
编辑 | 周颖
推荐阅读
疼起来不亚于生娃!50岁以上人群尽早接种疫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