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最有爱的公众号 Pinterest 原创出品 
(ID:pintchina)
热闹的开学季节,中国台湾省“港平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一堂“自然与生活科技课”,有点不一样。
孩子们刚刚拿到了新课本。

课本的封面设计成了一个奇幻森林,让孩子们一看到就有探索的欲望。
这本教科书里还暗藏很多独有的机关,处处都是惊喜。
比如设计团队将树木的纹理真实地呈现在了课本上,学生不但可以看到,还可以触摸到。
课本以大量的“科学绘图”取代了常见的实体照片,兼具科学和美感设计。
比如观察栾树的这一页,简单且大面积的科学绘图将根、茎、叶、花、和果实一一放大。
一来符合视觉美观,二来也方便学生观察学习。
“摸起来有不同的触感,还有收纳袋诶,玫瑰花画得好好看……”
这本生动有趣的课本让港屏小学的孩子们欣喜不已。

而这本八年级“体育课本”,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设计师陈普说:“回想成长的过程,大家都会有一段很热血的看漫画的经历。”
因此他期待大家看体育课本的时候,能好像在翻热血漫画一样,真正地享受学习的过程。
体育课本采用“漫画”的形式让静态的课本“动”了起来。
课本还用一帧帧的“动漫式排版”,来展现各种体育运动的姿势步骤示范,挑起孩子们学习正确运动的兴趣。
用专门的app扫一扫,还能看到详细的视频解析。
甚至连运动对身体造成的损伤都一目了然。
陈普说:“希望可以突破课本的框架,去刺激学生用新的模式了解体育知识。”
同样有趣还有这本八年级的数学课本,封面以几何图形来设计黑熊造型。
黑熊的眼睛用“开根号”展示,数学元素满满。
提到数学,可能很多人会瞬间想到“枯燥,伤脑筋”……
但回想一下玩游戏或电玩破关的心情,每解开了一个很有挑战的关卡,是不是会觉得非常过瘾呢?
这样的心情跟数学解题的成就感是很相似的。
这版数学课本的设计,就希望将数学和玩游戏时大脑的“奖赏机制”结合起来。
学生学会一个数学概念后,就能解出APP中的题目,全部破解成功,就能运用折纸折出三只动物角色。
除此之外,设计师还发现其实许多折纸的技巧都运用到了数学中的“毕氏定理”。
团队将折纸的概念与“毕氏定理”结合,打造出了一本游戏闯关书。
扫描课本里面的各种小关卡,孩子们还可以挖掘到各种有趣的小彩蛋。
从此,数学不再是让孩子们头痛的事,而是一场场过瘾的破关任务!
除了主要科目,一些副科的课本设计同样充满了设计团队的小心思。
五年级的“综合活动”课本,设计成了一个紧急救难包的形式。
打开后,还附有一张家庭防灾卡和救灾包,可以让学生练习在灾害中学习如何自保。
设计者刘畊名认为,“综合科”虽然不是一个很起眼的科目,但是它里面的内容对学生出社会后反而非常重要。
因为这关乎我们怎么学习从小与“生活和大自然”相处。
沉浸式的美感才是影响孩子们最重要的事情。
其实早在几年前,设计团队就成功打造过各种“惊艳”的作品。
比如小学5年级的英语课本封面,运用了大量的“色块与字母”的现代风格设计。
整个概念用拼字游戏作为理念,将标题打散,不直接排列出来,引发孩子的思考。
课本的封面就像一张现代艺术海报。
内页是各种紧贴当下风格的插画。
读课文的时候,就像读漫画一样有趣。
排版的格式也非常灵动,不拘一格。
定睛一看,黑人的胡须,老奶奶的皱纹都是课文的内容。
小学五年级的社会课本在讲到食物文化时,用一整张“夜市插画”的的情景呈现,一目了然。
新北市初中“品德联络簿”,用插画的形式来描绘初中生喜好和在意的事情。
如果小时候有这样联络簿,我一定不舍得拿去乱涂乱画……
冲击感十足的封面,前卫现代的排版,又潮又酷的色彩搭配……
如果不说,你可能无论如何都没法将它们和一板一眼的“教科书”联想在一起。
要知道在以前,台湾教科书的设计还是这样的。
从死板的图片式封面,到脑洞大开式封面设计,这个“美感教科书计划”经历了7年的时间。
而这一切,竟然是由台湾交通大学一群年轻的“工科宅男”发起的……
2013年,陈慕天和张柏韦、林宗谚还是台湾交通大学机械系和工程系的学生。
他们在大学时期都曾到访欧洲的大学交换访问的经历。
在欧洲学习的时候,这几个工科男都不约而同地发现,欧洲各个地方的路牌和广告设计都非常有美感。
他们再回忆了一下台湾的大街小巷的各种广告牌,强烈的对比顿时油然而生。
台湾街头最常见的广告牌设计
陈慕天他们几个学生也开始反思——大众对于审美辨别的缺失,或许就是来源于我们从小对“美感教育”的缺失。
怀着这样的信念,他们开展了一场美感与教育的实验。
2014年,这三个毫无设计经验和背景的男生,创办了一个叫“美感细胞”的团队。
“美感细胞团队”
“小学、初中、高中⋯⋯这十几年的岁月中,我们似乎总在不断地读书。”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些教科书可以有另一种样貌,不但更生动活泼,甚至使人着迷,你相信吗?
一本课本的制作成本可能比建一栋美术馆便宜百倍以上,但它被浏览的时间却是美术馆的上千倍。
既然教科书很枯燥但每天都要学,美术馆很美却离我们太远。
张柏韦相信,具有美感的教科书对孩子们的审美影响是可以延续的。
甚至,可能会改变数十年后的一整个世代。
经过7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把理想变成了现实,从体制外走到了体制内。
这七年间,“美感细胞”团队和超过50位设计师有过合作。
总共出版教科书超过4万本,使用这些教科书的有200多所学校,近500个班级,2万多名学生。
现在,“美感教科书计划”已经来到了第三季,从小学延伸到初中,课本科目也更加多元。
卢梭曾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全部魅力”。
从小学到高中,一个学生接触课本时间,超过12760个小时。
如果每一本课本都能成为一个美术馆的话,我们的下一代,或许真的会不一样。
“美感教科书计划”走到现在,创始人张柏韦说:
“我无法定义美是什么,但是我希望让孩子们能有选择的机会”。
“美感教育的本质是在讨论两件事,第一是视野,第二是希望大家是有自信的。”
至少在过去的7年,他们已经为下一代埋下了“美”的种子,打开了“美”的眼界……
撰文、编辑/ Eric
图片来源/@美感细胞官网

责任编辑/ 七七
主编/蜜糖
END
「喜欢就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