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巨头或竞争对手消逝了,跟你也没什么关系,只是用户抛弃了他们而已,市场上还是会有更多的竞争对手出现的。”
“我们经常跟团队和候选人分享,希望彼此都不要有一夜暴富的执念,当有一天能拿得住这些财富时,财富自然就会到你手中来。”
“真正顶尖的人才,他们更追求的反而是别人眼中的不确定,特别是那些自己能够深度参与其中,把那些不确定变成高度确定的过程,以及如此能达到的新高度。”
本文是创新工场系创始人丁吉昌的年度回顾和总结。
丁吉昌是大宇无限创始人、前豌豆荚团队创始成员。12年前在创新工场起步,如今大宇无限全球累计激活用户超过10亿。在春节期间书写年度总结的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十余年。
本文节选自他的年度总结《2021:万象更新》,文末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全文。以下:

不知不觉中工作已有十余年,回去看看这些年写的旧文字,不禁有种「不过十余年,却换了人间」的恍惚。文章的读者也从最初的同学和家人们,变成了事业伙伴、潜在候选人、合作伙伴和同行;城市分布也从基本在北京,变成了散落后的众多城市;文章的内容,也从以个人生活分享为主,变成了更多创业的思考与感悟。
我想,如果能有机会穿越回到毕业时,自己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在这短短的十来年时间里,国家得到了如此奇迹般的高速增长,城市的日新月异更是令人惊叹,我的工作与家庭生活也同样经历了非常多的奇妙和挣扎时刻,这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这个时代的缩影罢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做好自己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经常被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美国巨头 Google, Facebook ,和如何面对国内出海的领头羊 TikTok 的竞争?甚至更进一步,投资人经常问我准备如何击败这几个巨头?
刚开始我总是一本正经的回答,我是如何看待世界的发展,以及大家是如何解决用户不同问题的。后来有一天我终于明白,其实无论你如何回答都是非常苍白的,也没有什么人真正相信你说的这些东西。这就像无论什么公司去面试一个候选人,也不会去问「你准备如何在财富上超越 Pony 或 Jack Ma?你准备如何超越世界首富?」你回答不出来我们不会录取你。这类的问题和答案本身都没有什么价值,除非你真的有一天做到了。
当我们回到公司的话题,性质其实是一样的。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得好,公司能不能活下去,核心的关键还是产品有没有解决用户的问题,战略和团队到底能不能给社会和用户创造价值。
如果答案都是不能,那公司必定会消逝,这其实跟这些巨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除非我们决定把自己犯错的锅扔给竞争对手来背,好让自己感觉好受一点。换句话说,如果答案是公司能够持续的创造价值,即使这些巨头或竞争对手消逝了,跟你也没什么关系,只是用户抛弃了他们而已,市场上还是会有更多的竞争对手出现的。
年终聚会上,一位嘉宾分享了他的观察「我们人类绝大部分苦难都源自两个错误:第一,试图去控制无法控制的;第二,没有承担起我们能控制的责任。」如果我们总是幻想如何以小博大,总是幻想如何投资百万美元就能击败一个万亿美元的公司,这可能是种幻想。我理解的成功,应该是尽全力去追求不确定事件中的更大概率,如果无法评估概率,那就先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
在这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全球的新冠疫情带来了「满天的直升机撒钱,以及资本市场的火热」。面对这倾盆大雨,不放几个盆接点水储点粮食增厚粮仓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因此,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们也顺利的完成了一些历史性目标,一方面回收了一些过去多年的长远投资带来的回报,当回头去看 2020 年底立下「对比腾讯、华为、Google 和亚马逊等全球一流公司年人均产值两百万直至千万人民币的能力,我们依然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今已能幸运的摸进门。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更进一步坚定了持续提高人才密度和更强组织的理念,这一年在团队和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管理层和骨干人才密度也大幅提高。
公司从深圳现在的「科技中心」粤海街道,搬到了深圳「未来的中心」前海自贸区。去到前海的第一个强烈感受是政府对前海企业和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在我们搬家之后第一波迎接的客人,就是来自海南的副市长和前海的领导们。新的办公地方,欢迎朋友们来做客。
在 2020 年的总结中,我曾经跟大家分享过原 Stripe 亚太总经理和 Google 副总裁 Landy 加入担任 COO,原连续创业者和 CEO Charles 加入担任首席探索官。在这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们也陆续在「大宇无限」公众号上分享过一些新加入的管理层代表,他们不畏挑战、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和资深的专业能力让我钦佩不已,借此机会与大家简单分享:
  • 比如 Colin,担任我们数据和广告平台负责人。加入我们之前曾在 Google 纽约工作 5 年,在之前曾在彭博社总部工作 6 年时间。作为产品的核心成员,曾领导团队开发和改进了多个产品和技术难点。更有缘的是,作为华中科大的同学,上一次一起吃饭还是 2015 年我去纽约参加 QCon 大会时,这么多年基本上就靠着微信保持着交流。在美国和加拿大旅居十几年后,他也一直在思考回国做点事的机会,正好看到我们在年度总结上分享的公司面临的困难和优秀人才的引入。可能是多年的交往建立的相知,深度交流之后我们就迎来了 Colin 老师从纽约远道归来。而为了在疫情严重的美国回来,Colin 老师和家人经历了非常多的考验,从打疫苗、等待观察和隔离,接受 Offer 之后前前后后还经历了近 3 个月时间才顺利落地深圳,而这期间他的爱人和刚一岁的小孩因工作原因还不得不继续留在纽约。我非常感恩和感激故友及其家人的信任,更是没有想到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时间里,我们还能从遥远的距离邀请到 Colin 的加入,一起去探索更大的可能性。
  • 比如 Canon,加入我们担任业务副总裁。他之前曾在 Tencent 工作了 10 余年时间,从一位毕业生成长为腾讯的 T4 专家、技术总监和业务负责人,曾参与了公司从零到打造了上亿日活的产品,所领导的业务更是登上了腾讯财报好几次。作为晋升速度飞快和最年轻的管理干部之一,在前景一片光明之时,却主动选择跳出熟悉区去追求人生新旅程,探索用自己的认知、专业积累和领导力,去帮助创业公司突破未来天花板,探索如何引领公司的长期发展。少有人走的创新之路,总是让人非常敬佩。
  • 比如 Jeff,去年底加入我们担任 CFO。在这之前曾在中美两地的国际事务所工作十余年,后来在腾讯八年,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和开拓性的工作。作为富有成就的领导者,他本可以在大公司舒舒服服的待着,但他却选择不去做那些生活「一潭死水」的中年人,把自己置于更有挑战、更有不确定性的环境里,再度追求人生的新高度。
  • 以此同时,这一年我们也有一大批从腾讯、Google、华为或其他龙头企业的资深人士加入了我们,我们有了像 Airbnb 中国 15 号员工及品牌传播总监的加入,我们也有了 HR 副总裁的加入,在巴西本地我们也有了 Google 广告新业务负责人 Anderson 的加入,我们更有了许多老员工不断蜕变,成长为各业务的核心骨干或卓越领导者的故事。
为了更好地帮助彼此找到那些愿意长期投资未来、追求更高回报和成长而愿意接受挑战的人才,因此,我们经常跟团队和候选人分享,希望彼此都不要有一夜暴富的执念,即使你偶然有运气得到,大概率也拿不住。我们唯一希望的是在公司的时间里,你能不断的提升自己,当有一天能拿得住这些财富时,财富自然就会到你手中来,即使不在我们这里获得,也一定会在后面的人生旅程中获得。为了帮助候选人更好做决策,我们去年开始在 Offer 页附上类似数学题帮助思考,最后再做决定。
如果说我们从 2010 年加入创新工场做豌豆荚开始,习得的都是如何利用投资的力量来取得高速发展;这两年好像也慢慢习得了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如何利用团队的力量,在不断增长商业能力的同时,把利润投资到更长期才有回报的领军人才、高人才密度以及更高价值的战略方向上,通过不断地滚雪球来带领公司走上更高台阶。
虽然这将是一条更难且更不确定的路,但通过这两年不断加入的优秀人才案例,我越来越感受到「真正顶尖的人才,他们更追求的反而是别人眼中的不确定,特别是那些自己能够深度参与其中,把那些不确定变成高度确定的过程,以及如此能达到的新高度,反而会让他们激动不已」。
每次一想到「未来一个时代的前景将是如此光明,我们如果不全身心投入去探索和变成现实,难道只能等这个时代结束了、退休了再去后悔和抱怨么」?这么一想,好像能选择走的路也很少,也就不容易纠结了,不纠结了,很多事情就容易安心去做了。
这,大概就是这一年我们经历的故事了。
有些事情
不是努力了就一定能改善或变好
如果说这两年疫情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改变的话,也许除了出国调研非常困难,国内出差的安排经常被突发疫情打断之外,好像各方面的变化也不是很大,无论是城市、公司还是身边的年轻朋友们,都在努力的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2020 年回家乡过春节时看到,无论从县城的河流主干道,还是乡下农村的河流两旁都修了一望无际的大马路,甚至还有鳞次栉比的太阳能路灯,让我对国家的「乡村振兴」计划有了非常直观的体会和感受。
这一年再回到乡下过年,对新冠疫情下财政的紧张有了更深感受。一面是过去几年修好的基建设施水平确实非常高;另一方面,是已经推倒准备重建的乡村小学却因预算没钱盖不了了,全村的小孩只能徒步几公里去隔壁村同样破旧的小学上学。说起来,这个学校的教学楼好像还是我 20 年前读小学时修建的,看着这个楼去地空的画面,自己很想能做一点什么;另一方面,又深知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很难对这个现状带来什么本质变化。
作为一个创业者经营一个创业公司,十几年来长时间的两点一线,几乎戒掉了所有的爱好,无论是喝酒、娱乐局、追剧还是什么手机游戏早已无缘无空,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才基本保证公司能有机会活的好一点能再往前走一点,实在不敢奢望还能有精力投入到其他重大事情上了。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一批上有老下有小中年人的无奈,时间成了最宝贵的东西,却也难于再分割了。
如果回看疫情下村干部们的状态,却也同样非常的不易,他们也是村里的村民,更没有强大的信息系统、志愿者或是专业的医疗团队支持。今年因深圳疫情的突发影响,年初一早就接到通知结束过年假期,密集准备挨家挨户的通知和摸查,准备核酸检测甚至一些重点区域的管控。如果说我们在过年还能有机会聚在一起和家人做做饭吃、偷偷懒躺平的话,他们却只能冒着冬雨立刻结束休假出去工作了。如果说全国各地基层的管理能力在两年疫情的训练下有非常显著的提高,我想我是完全不会意外的。
从上大学、工作至今,马上就要 20 年了。回首在这 20 年时间里,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只要定了目标,无论是公司做什么业务,定什么战略方向;还是拿谁的投资、组建什么样的团队;或是跟谁谈恋爱、跟谁结婚;还是在哪个城市定居、买房或是孩子在哪上学;基本上通过自己、家人和伙伴们的不断努力,都能追求到目标至少七七八八的水平。
但在去年的某些瞬间,才发现很多时候努力追求一些事情,即使用尽了办法也无法完成目标,才意识到好像再有三年时间也要奔四了,自己已经不再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了,不禁心中一惊原来这么多年已过去了,好像只有年龄不骗人。
今年过年回家,和爸妈照顾了一段时间现已 99 岁的老奶奶,更是加深了这种感觉。因老人年纪已经在那,加上因 2 年多前的肺炎住院了几个月时间,老人的精神一天不如一天,过去半年都已经基本上处在长时间昏睡状态中,一天只有三顿吃饭、洗澡和少数一点时间是醒着的,虽然清醒时意识依然清醒,但几年的阿兹海默症下来,她已经彻底不认识孙辈和谁是谁了,更没兴趣跟我们长时间聊天了。这个过程更让我深刻的意识和感受到,人衰老之后的不可逆过程竟是如此的残酷,特别是末端循环的不畅通带来的微血管破裂,导致皮下出血甚至皮肤裂开发炎,无论抬去医院输液住院、利用消毒水或药品进行消炎,还是各种生长激素都不能止住这不可逆的趋势,甚至期待皮肤能重新愈合完整都是如此的艰难和不切实际。我们年轻人没有见过这些世面,总是想着现代科学医疗应该还是有办法变得更好的,起码能延续多一年赚一年的想法还是挺强烈的。只有家里的老人们才会跟我们分享,哪些已经逝去的老人当年是如何走入这个循环,并最终离开人世的,听着很凄凉却又好像无可奈何。
去年每隔一段时间回去看老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岁月不饶人的无力感,唯一能够安慰自己的,可能是在 8 年前选择了从北京回深圳,跟老人家有过几年的共同居住时光,这一段历程好像也让我对生命尽头的意义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也是自己坚持十几年来每年写一点东西记录自己感受的原因之一了。既然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所有的事情,那就好好地活在当下,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力所能及地在这样大时代下参与其中做点事情,用双脚去丈量这世界,不枉此行罢了。
2022 正月十三于深圳前海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