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风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山水胜地到都市和寺庙建筑等等,无不包括在内。近年来,伴随着考古学、金石学、物质文化史、视觉艺术史和地理景观学的深入发展,文学、史学和宗教学等学科也相应地拓展了关注视野。
今年春季学期,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发起的这一讲座系列,邀请海内外文史领域的学者深入开掘这一主题。五场讲座将以书写(从诗歌到碑记等不同体裁,也包括碑刻、拓印等相关技术)、历史遗迹、城市建筑和道教的洞天等为切入口,来探讨人文风景与历史记忆的建构和传承问题,同时也涉及与视觉艺术、技术媒介的关系。江山之迹并非自然的产物而独立于人的世界。相反,它构成了“人文”的一部分,并因此而获得了深厚的审美内涵、认知价值和历史意义。
“江山胜迹——人文风景的建构与传承”系列讲座之一
文研讲座247
唐诗与胜迹书写
时 间: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
上午8:30
主讲人:商 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 教授
主持人:刘 宁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
评议人:程章灿
南京大学文学院 教授
杜晓勤
北京大学中文系 教授
形 式:bilibili网站直播
内容提要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名胜风景与人或神的行迹往往密不可分,因此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与人文意蕴,而文字书写正是为自然山水赋予意义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说,江山胜迹的历史记忆主要是通过书写来维系的。离开文字书写,江山胜迹便无以为续,甚至难以自存。
唐人写下了大量以游览、行旅、怀古为题材的诗作,展示了人文风景的建构、传承过程,并且为后人提供了观看山水与回顾过去的范式,由此形成了高度文本化的江山胜迹。不仅如此,江山胜迹本身还包括了前人留下的相关文字,是书写之迹累积构成的产物。诗人通过访寻、登览和题写江山胜迹,加入连绵不绝的书写谱系,从而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书写的行为自身,引向书写留下的痕迹与作品,引向江山胜迹的建构方式与传承过程。江山“胜迹”因此被纳入“文”的系统,构成了“文“的内在组成部分。
主讲人简介
商 伟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获学士学位,两年后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8年赴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起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现为杜氏中国文化讲座教授,任东亚系主任。研究领域以明清戏曲小说为主,兼及思想文化史和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主要著作包括:《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云帆集》(繁体版,即出),并编注《给孩子的古文》。
线上听讲渠道
我们将通过bilibili网站,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文研院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
http://live.bilibili.com/23678679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更多相关学术活动,敬请关注
责任编辑:汪珂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