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电饭锅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今年的春节档背离了它的本质。
表面看依旧红红火火,截至目前总票房已经超过50亿元。但与往年集中在影片质量上的讨论不同,今年更大的声音是对“票价太贵”的抱怨:“虎年春节档票价史上最高”登上热搜,微博发起的投票中,超过76%的观众选择“贵得离谱,不看了”。
来源:猫眼专业版
春节档之所以受到观众欢迎,笼统来说,无外乎“物美价廉”四个字。
2022年春节档,电影院用更多的场次、更贵的票价,却换来更少的观众和更低的票房。
这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悄悄发生改变。
01
缺乏惊喜的一年
用一句话概括今年春节档的电影阵容,大概是“失望之余,缺乏惊喜”。
分电影来看,与往年“一超多强”的格局没有太大变化。截至昨天,《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超过19亿元,以30%左右的排片贡献了45%左右的票房,将其它影片甩开一个身位。
春节档首日以试探为主,除了《水门桥》之外,《奇迹·笨小孩》、《四海》、《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排片分别为21.4%、16.6%、14.7%,并未拉开太大差距。
到第四日,局势已经明朗。《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排片逆袭至23.8%,总票房来到9.24亿元;两位种子选手《奇迹·笨小孩》和《四海》成绩持平,分别斩获4.7亿和4.3亿票房;《熊出没·重返地球》三日总票房4.1亿元,成为今年的黑马。
《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表现在意料之中。
前期由于投入规模和前作口碑上已经被视为春节档的“重磅炸弹”。从影片质量来看,中国最好的商业片导演之一徐克不负众望,抛弃合拍模式的《水门桥》在风格和节奏上相比前作更为连贯,在剧情和制作水准得到保持的前提下,凭实力坐稳票房冠军的宝座。
腰部影片的厮杀则要激烈得多,质量和口碑决定了首日之后的票房分化。
《奇迹·笨小孩》和《四海》的排片分别从首日21.4%、16.6%暴跌至今天的13.1%和7.8%。前者受限于题材和剧情,在导演稳定发挥下无法复制《我不是药神》的票房奇迹,《四海》则是受口碑影响更典型的代表。
从《乘风破浪》到《飞驰人生》,韩寒成为稳定输出10到20亿票房的春节档新贵,稳居第二梯队前列。以乐景写哀情,试图在轻松与青春的基调下思考亲情与梦想等宏大主题是他的特色,也可以称为成功密码。
新作《四海》保持了这个思路,沈腾和尹正负责韩式幽默,刘昊然和刘浩存负责青春与伤痛。只不过这次幽得不够、伤得太过,两个主题因为不够融合而显得割裂,专为沈腾而来的观众多半会悻悻而归,这就是编导功力不足的恶果。
《四海》在春节档电影中豆瓣评分最低
《四海》的败北,为《熊出没》最新大电影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为何能成为票房黑马作出了最好解释。
从《喜羊羊》系列开始的动画大电影依靠固定的观影群体,得以每年在春节档的厮杀中稳占一席之地,而《熊出没·重返地球》在自己的舒适区之外向更高的层次发起了冲击,无论视效还是主题都在很大程度上让人惊喜。
和《四海》的不孚众望相反,《熊出没·重返地球》成功的关键词是“惊喜”,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关键词,则是“纯粹”。
要在春节档杀出重围,这是唯二的标准答案。
纯粹的喜剧电影最简单也最安全。从“春节档”的起源地香港开始,80年代最成功的贺岁片们《八星报喜》、《福星高照》、《富贵逼人》等,从名字开始就洋溢着喜气。
内地一般认为是1997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开了春节档的先河,冯氏喜剧在《非诚勿扰》系列的巅峰后失去竞争力,差不多同一时期,2010年的《阿凡达》真正激活了这个档期巨大的商业潜力。
从《阿凡达》到单日破亿的《西游降魔篇》,再到逆袭夺冠的《红海行动》和《流浪地球》,喜剧之王陨落,奇幻、魔幻、科幻和军事动作片崛起。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惊喜”:题材、技术和质量,任何角度上的诚意都会被观众欣然接受。
再来看2022年的春节档:开心麻花的喜剧难以企及周、冯的巅峰,《水门桥》像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
没有惊喜的一年,凭什么让观众掏钱进电影院?
02
赚票大的就跑
既然观众不进电影院,那就想想别的法子赚钱。
从整个大盘来看,截至2月3日晚上8点,春节档总票房突破35亿元。横向对比,大年初一总票房14.5亿元,初二大幅下滑至10.5亿元,初三初四进一步下滑,只有9.8亿元和8.78亿元。
纵向对比,去年春节档前三天的单日票房分别是16.9亿元、13.8亿元、14.7亿元和11.9亿元,跌幅不可谓不大。考虑到去年春节档受到观影热情爆发的影响,我们再来对比疫情之前的数据。
2019年春节档,前四日总票房分别为14.58亿元、10亿元、9.4亿元和8.6亿元。表现与今年基本持平,但这是除去其它变量之后的数据。
从2019年到2022年,全国银幕数从6.8万块增长到7.3万块。春节档平均票价不断创新高,大年初一票价从2019年的45元涨到今年的58.7元。
分地区来看,一线城市涨价最狠,从49.3元涨到70.8元,涨幅高达44%。三四线城市稍显温和,也有20%左右的涨幅。单从票价来看,一线飙升、三四线直追一线,膨胀速度远超物价涨幅。
票价、场次均有上升,意味着总票房不进则退。这一点从其他数据可能体现得更为直观。
2022年春节档前四天的观影人次分别为2592万、1925万、1890万和1710万,去年前四天是3446万、2797万、2933万和2440万,2019年则是3229万、2224万、2083万和1927万。从上座率来看,2019年大年初一的上座率为48.6%,去年是54.55%,今年则只有37%。
今年愿意走进电影院的人实打实在减少。至于原因,归咎于疫情多少有些不负责任。春节至今,涨价最凶猛的一二线城市中高风险地区只存在于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和深圳的局部区域,对全国而言影响有限。
从电影市场的发展规律来考虑可能更加准确。
春节档虽然与过年绑定,但看电影并不是人们的必要需求。激活中国电影市场的原因之一是票补大战,看电影从彼时起成为低价娱乐项目。
即便春节档票价每年都在涨,但此前从未像今年一样在舆论上引起强烈反响,某种程度上也是受今年经济环境的刺激。疫情之下宏观经济增长压力大,在这样的预期下,大家自然更愿意把钱放在口袋里而不是消费。
并且,电影票从9块9到99,电影本身却没有质的提高。
10年前春节档看的是《阿凡达》、《谍中谍4》等好莱坞大片;10年之后,中国电影工业离开“吴京”仍然看不到气候。《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翻拍自日本电影《魔幻时刻》,同样是爱国题材,《水门桥》也不像《战狼2》或《红海行动》一样惊艳。
不单中国市场如此,在疫情摧毁线下院线之前,北美电影市场也陷入了“不进则退”的窠臼。沉迷于翻拍和续集的好莱坞越来越让观众厌倦,只能坐视迪士尼拿走全美三分之一的票房。
无论好莱坞还是中国的春节档,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观众的观影水平在不断提升,相应的电影质量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无论去年《唐探3》的滑铁卢,还是今年《水门桥》破纪录基本无望,都是观众用脚投票的结果。
总而言之,2022年春节档已经完全与“物美价廉”四个字背道而驰。院方为了收入只有涨票价,越来越多的人对着高票价望而却步。
观影意愿降低既是原因、也是结果,和高票价一起陷入恶性循环。但涨价卖票无异于涸泽而渔,韭菜割完一茬又一茬,最后总会在受伤之后学着躺平。
对院方而言,今年赚了钱万事大吉,可明年受伤的还是你。
03
结语
从春节档诞生开始,有一个人全程见证并跟随它的脚步直到如今,他就是周星驰。
在香港电影最繁荣的90年代,周星驰是唯一的喜剧之王。在一连串的《赌神》、《赌侠》或警匪片之外,周星驰将喜剧片的题材拓宽到武侠、历史、神话、体育等等领域,给足了观众惊喜,自然能统治票房。
新时期转战内地,周星驰还能交出《西游降魔篇》这样优秀的答卷,创下“春节档首部破10亿电影”的记录。但在《美人鱼》和《新喜剧之王》的口碑滑铁卢之后,观众们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再欠他电影票了。
周星驰的电影、赵本山的小品,回不去的曾经
观众们从不欠任何人电影票。2021年春节档7天收获了全年17%的票房收入,让院线意识到必须在这特殊的一周内赚够赚好。
但春节进电影院是刚性需求正在逐渐成为伪命题,观众愿意买票的原因最终只有电影拍得好看。开拓革新还是浑水摸鱼,今年的春节档告诉了我们答案:
想在春节档赚钱,中国的电影工作者还要更努力才行。
▍往期推荐

值此新春之际,格隆汇推出了专属红包封面
欢迎大家领取并使用
祝各位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
——
点赞、在看、转发——送人“三连”,股票涨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