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衲读”
1904年5月21日,“苏报案”结案
图为“苏报”样刊
图文无关

原载:《国学》2010年第10期
作者:王克强、廉平俊
1845年,英美法三国要挟清政府签订了《上海租地章程》,在今天外滩一带租地130亩构建定居点。为了便于管理,列强又在租界内设立了管理机构“工部局”,由三国领事轮值掌控,工部局下还组建了“巡捕房”。1868年,租界当局又与清政府协商,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断案的机构——会审公廨。
1896年6月,《苏报》诞生于上海英租界,创办人胡璋是个画家,他用自己日籍夫人的名义注册,挂着日商的牌子,投身于十里洋场的报业竞争潮流中。胡璋企图用小道消息、黄色新闻来吸引读者,可惜此种风格的小报在上海多如牛毛,《苏报》也逐渐沦入了“营业不利、难以为继”的境地,最后胡璋不得不将它卖给了因罢官而闲居沪上的陈范。陈范曾任江西铅山县令,因为对地方教案“处理不当”而被免官。正是在陈范手中,《苏报》异军突起,成为上海五大日报之一,并于1903年的夏天达到了发展的巅峰。
陈范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1903年5月27日,他聘请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年少气盛的章士钊以初生牛犊的猛劲,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苏报》进行了大胆革新。6月1日,《苏报》宣布“本报大改良”,同时刊出章太炎的文章《康有为》,提出“革命如铁案之不可移”。6月2日,将报道“学界风潮”的栏目移到头版头条。6月9日,重磅推出少年邹容创作的以反满为核心的《革命军》,称之为“国民教育第一教科书”。6月20日,发表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该文中,章太炎直呼光绪皇帝的名字,并称他是“未辨菽麦”的小丑,号召“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6月22日,更是刊出《杀人主义》一文,狂歌“杀尽胡儿才罢手”、“借君颈血,购我文明,不斩楼兰死不休,壮哉杀人”之类惊世骇俗的词句。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1903年5月至6月,短短一个月间,《苏报》的发行量迅速飙升,仅发行点就增加了几十处,令老牌大报《申报》都黯然失色。其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民族激情和仇满思想,令清廷心惊肉跳、雷霆震怒。于是,清政府正式开始酝酿——如何给予《苏报》毁灭性打击。而一向以强硬面目示人的湖广总督端方,也以八旗子弟固有的傲慢,连番致电两江总督魏光焘,责问魏为何放任治下出现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论。6月24日,魏光焘回电端方,称已要求租界工部局查禁《苏报》,缉拿乱党。
1903年6月29日,工部局发出了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七人的拘票。章太炎提前接到了避祸通知,可他对逃跑嗤之以鼻,决意要学谭嗣同。6月30日,当巡捕冲进办公室时,章太炎端坐在那里,指着自己的鼻子说:“余皆没有,章炳麟是我!”
而邹容则躲到一个外国传教士那里,静观时变,已先入狱的章太炎通过公开信的形式号召邹容自行投案。公开信一经刊出,舆论大哗,有说章太炎迂腐偏执、强人所难,有赞扬章太炎君子成人之美——说是让邹容获得一次生命亲证与道德承当的机会。可事实上,章太炎事后承认,他召唤邹容,只是让他分担“苏报案”的责任而已。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此举竟让邹容英年早逝。
当时血气方刚的邹容没有参透这一点,阅信后,他以龟缩一隅为耻,决心张扬大丈夫勇于担当的气概,毅然到巡捕房投案,从容入狱。而《苏报》的主人陈范,此时正在东渡日本的轮船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