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能被看见,但小人物也有自己的光。
《我们这些小人物》主题征稿正在进行中,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来稿请投同时投至:
[email protected]n;[email protected]
-本文系读者投稿,不代表本刊立场-
文|读者:Leitaony
几天前,一位武汉985理科王牌专业的同学突然给我发来消息:“不考研了,哈哈哈哈。”
他所说的八个字中,我能感受到每一个字的份量。前四个字在表态,后面两对“哈哈”是一种掩饰:里面既包含着自嘲和不甘、又有种遭遇到现实的身不由己。总之,是一种复杂的情感。
他现在在我们家乡县城高中当老师,他的家庭情况不支持他考研。尽管他在县城滋润的生活令人羡慕,但我认为,没能读研可能会成为他内心永远挥之不去的痛。
同学家所在的村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考研究生会成了所有毕业生的标配,会成为“一件事儿”。而我是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没有为即将到来的工作做好准备,于是进行了所谓的“逃避型考研”。
毕业前我本来是想工作的,但周围很多人都会问:“你是工作还是考研?”接二连三相互“关心”的问候倒把我问懵了:我到底要干啥?总之,头脑中所有的东西都来自周围人的灌输。
疑惑的我向老师们询问考研的情况,有的老师说考本校的研好;有的则坚决告诫我,一定不要考本校的研。而一旦确定了考研,周围的同学则会殷勤地询问考的哪个学校。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反正之后是一连串的“事儿”。
《二十不惑》剧照
在那么多“事儿”中,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有点“舍不得”离开学校。相比于舍不得老师同学,我是舍不得离开那个自己熟悉的环境。这种状态让我想到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说到的“体制化”。
被关进肖申克监狱的犯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历程:“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电影中,老年囚犯布鲁克斯因为表现良好被监狱释放,但他从年轻时犯罪被关进监狱算起,在监狱里已经待了一辈子。被释放时,他早已经与社会严重脱节。最终,难以适应社会的他选择了自尽。
我体会到了电影和现实间的相互映照。
《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刚要面临步入社会的我有着和布鲁克斯类似的处境:高考前的十二年经历的是“封闭式教育”,紧紧围绕着高考那一个目标运转;生活中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大量的题。真正的社会经验基本为零。
大学期间,经历十二年“憋屈”后的我很难不选择放飞自我;而在大学之前,兴趣爱好没有成长的土壤,最终导致的是大学期间的迷茫和放纵: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作为小镇做题家、或者家里第一位大学生,身边更没有前人的经验、轨迹可以借鉴。
当真的要离开那个生活了十六年的象牙塔,面对荆棘密布的社会时,在学校里离群索居的我才体会到被群体感抛弃的不安,竟然还有点“不舍”。这就是体制化。为逃避不安,我跟风考研。可考研也并不是自己的理想。我一遍遍看着论文,字缝间我只看到了两个字:忽悠。
纪录片《中国门》剧照
一堆“祛魅”“吊诡”的学术论文分析着无关痛痒的话题,让我想到了去年那篇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这样的“学术”生涯并不适合我,或许也不适合很多人,只不过大家都随大流,以为自己适合。
我不得不面对我从始至终都明白的这件事:我不想考研、不适合考研,只是以随大流的方式对抗着不安。我一直都知道它,但我并不是一直都能承认。
现实是,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今年高校毕业生有了909万,又创历史新高。毕业时,大家的配置倒也相似:被多年学校教育迷离的双眼、越来越无法满足预期的工资,以及疯狂增长的焦虑。
毕竟,读书改变命运的逻辑下,走独木桥的人越来越多了,就像买那支改变命运的股票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的结果就是学历贬值了。当我走进社会,面对的就是那种僧多粥少、被命运抛弃的无力感。
那种滋味,是理想和现实间的落差。
《Hello!树先生》剧照 
我日益感觉到了“知识”带来的后遗症:知道了世界是怎样的,但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认识到了社会现实,却无法改变初入社会被碾压的事实。所谓知识开阔“眼界”,最终导致的是内心躁动,再也无法享受平凡的生活。
我那位去县城高中当老师的同学和我有着类似的处境。他的简历可以说是光鲜亮丽,但同样因为毕业后考了研却没有考上,没有了应届生身份的庇护。他去了长沙的一家教育机构,房租需要押一付三……
最终,他回了县城高中当老师。他喜欢当老师,有兴趣。我认为他这个权宜之计是个很好的决定,因为县城高中提供住宿,装修那些都很不错。至少,他可以先攒下一笔钱,有了教学经验和成果之后,再去大城市打拼也不迟。
我最后也选择了工作,到现在也已经工作一年了。公司不大,但工作内容是我喜欢的。下班后和周末,我该吃吃该喝喝,隔三差五去看一场电影,或者找小伙伴爬爬山,去图书馆借自己真正喜欢的书看。
我从事的领域也有头部公司给我发来offer,毕竟我不再像一年前职场小白那样,简历上只有学校社团经历或者拿不出手的实习经历,如今我有了不错的业绩和成果。
与此同时,考研这件事离我越来越远,对我越来越没那么重要。我周围也有三战四战考研,或者刚工作一年就辞职去考研的。我很佩服那些死磕考研的同学,也希望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但我做不到。
不论哪一种状态,我都认为沉淀下来蛮重要的。只有沉淀下来,才会有对生活更深入的思考。在一个人人都催促你做决定的时代,这一点至关重要,也很难得。
END
本文作者:Leitaony
微信编辑:同同
监制:L.L.
长期征稿
我们这些小人物
也许在历史长河和浩瀚宇宙中,我们只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但在有限的生命里,每个人都在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你是否也有一段难忘的职场故事,或是漂泊在外的艰辛历程?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三条版面现面向所有读者征稿。
欢迎来稿,与我们一起记录这个时代的小人物。

征稿主题:我们这些小人物
原创要求:请作者保证投稿作品为自己的原创作品,未在任何公众平台(包括个人公众号)发布过。作品(包括图片)不含任何伪造、抄袭、洗稿及其他侵犯他人财产权、肖像权、知识产权问题,不涉及国家机密及他人商业秘密。若作品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作者侵权等事项给本刊造成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本刊保留向作者依法追偿的权利。
字数要求:2000字~3000字之间
其他要求:地域不限、题材不限,但需保证是个人真实经历。
来稿格式:小人物➕标题
此主题征稿将长期开放,被选中稿件将发布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三条位置,同时作者将获得相应稿酬。请勿一稿多投,一经投稿,即默认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修改及发送。投稿20天后未得到回复的,可转投他处。
期待你的来稿!
稿件请同时发送至
来稿请注明联系电话,方便沟通。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本周新刊「直男」的消失?
点击图片,一键拥有它!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直男」的消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