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五月花
看大卫·西蒙的《凶年》,尤为感动的是,警探麦克拉尼终于破了警察同事被枪杀的案子后,来到常去的酒馆,众人为他鼓掌,他却低调地退缩到酒吧一角。那天,他仰望的警探前辈特意从郊区赶过来。这位前辈退休隐居在乡村很少出来,当年正是因为他,麦克拉尼才决定做一个凶案组警探。再次见到前辈,他们拥抱,一再确认对方的身份:
是你吗?是我,你的搭档,我的哥们儿。
这些简短的话语是照亮一个人冗长生活的一束光。
想起以前,我和硕硕会找个地方一起工作,间隙吐槽、吃饭,时光也过得快起来。现在想来,应该是我们的工作终究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自己写作,所以格外珍惜同道之间的那点惺惺相惜。可是,后来她们一个个离开了,找到了新的赛道。
《深夜食堂》剧照
最开始,我们常去隐藏在W家小区里的一个小酒馆。说是小酒馆,其实是一个宾馆的早餐餐吧,晚上提供酒水和简单餐食。我曾经在那儿买了一桶德国黄啤,10斤装,存在那里,每次想喝时,就掀开桶上的一个按钮,接满一大杯。我常常去那里,把我的朋友、同事也约到那里。
小酒馆的服务生是一个西安姑娘,没事时我们会聊聊八卦和穿衣之类的女孩子间的话题。还有一个叫冬冬的男孩,胖胖的,五短身材,很是憨厚,他每次学做新的咖啡花色都会叫我免费品尝。
那个小酒馆的生意一直很冷清,每次去只有我和我的朋友们,有时我们待到很晚也没发现几个顾客。他们开发新的菜式,比如烧烤,我都去捧场,我不希望它倒闭。
但是最终小酒吧因亏损闭店。
我们退而选择旁边的连锁咖啡店。店面很小,人来人往,很聒噪,大多是去商场购物歇息的人或者附近的上班族。也有住在旁边大饭店的空姐,冬天光腿踩着高跟鞋,拎着大箱子就来了。
很快,我和几个店员熟络起来,他们知道我的喜好,有优惠券时都会送给我。我常常一早去,抢占那个高高的大桌子,把书、文件、打印纸之类的,一股脑从双肩背包里掏出来铺在上面。
那时候,最常和我同去的还是W。有一段时间,W去了某某报社,她经常下午来,坐在我的对面赶写当天的新闻稿,好多次都是写到店员闭店才离去。我们常去那里有两三年时光吧。后来,咖啡馆为了放下更多的桌椅,换掉了那张大桌,改成圆的小桌,完全不适宜工作。

《孤独的美食家》剧照
在我回忆这些时,另一个常去的咖啡馆也冒了出来。
那是一个夏天,我家楼下突然冒出一个咖啡馆,是老旧邮局开辟出来的一个空间,大而敞亮。很快那里也成了我的办公室,离家近,店员都是20岁出头的小女孩,好相处。
有一个女孩长着圆圆的苹果脸,肉乎乎的很可爱,她希望有一天自己开店卖咖啡。另一个女孩漂亮阳光,长发及肩,亮闪闪的大眼睛非常迷人,她很快和后厨的一个男生谈起了恋爱,那年冬天她还在纠结要不要跟男孩回老家见家长。她们常常在我不想工作、烦闷的时候,和我一起谈笑聊天。
那家店同样没有多少客人,不温不火地开着。
店家也不断改进,从单纯的咖啡馆到同时提供西餐,再到提供牛肉面等中餐,可就是火不起来。附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很难培养起长期喜欢过去买咖啡的顾客群。这家店持续了不到一年,就熬不下去了。姑娘们离开,不知所踪。
又过了几年,我在朋友圈看到那个漂亮女生已经结婚生子。后来,那家店改成了一个烧烤店,名字就叫“聚点”。我一次也没去吃过。
END
本文作:五月花
微信编辑:然宁
监制:L.L.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个人问题”栏目读者投稿文章。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三联生活周刊》投稿邮箱
个人问题投稿
微信公号投稿
读者来信投稿
生活圆桌投稿
头条号“粉丝信箱”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本周新刊「 一个人住 」
点击图片,一键拥有它!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一个人住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