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自昨天开始,“棉花”成了热门词。本文无意对事件本身做任何评价,只是我想起去年读过的一本叫《棉花帝国》的书。《棉花帝国》的作者斯文·贝克特是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而《棉花帝国》是他最具代表的历史作品之一。《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出版于2015年,当年被《纽约时报》列为十大重要作品之一。
贯穿《棉花帝国》全书的是三个关键词:棉花、资本主义和全球化。其中的每一个词都可以写成一部历史,《棉花帝国》讲述了这三种历史,但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拼装或叠加,而是一部将三种历史交融为一体的、具有自身逻辑的新历史。贝克特称,他讲述的是“一个欧洲主导的棉花帝国的兴衰故事”,但隐藏在这个故事背后的却是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历史。
以下是《棉花帝国》要点精髓,供没有读过本书的读者参阅。我强烈推荐诸位购买《棉花帝国》一读,相信它对大家理解当下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有所帮助。
无论是T恤还是牛仔裤,你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棉织品。如今,棉花是一种基本的面料,比起丝绸或缎子,它似乎很廉价。但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棉花与现代世界的发展,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两次工业革命,到美国内战,直至今天的贸易全球化,都交织在了一起。
早在华尔街出现之前,基于棉花的全球贸易就已诞生。毫不夸张地说,棉花,催生了全球贸易,缔造了一个个经济帝国。

欧洲人不是最早发现棉花的人,但当他们发现棉花时,将棉花推向了全球

人类使用棉花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非洲、亚洲及美洲土著人很早就发现了棉花这种适于纺织和做成衣服的植物。
15世纪初,美洲土著种植棉花,并用棉花向阿兹特克统治者进贡。同时期,在印度的古吉拉特和非洲西海岸,人们也种植棉花,并在采集棉绒后,在家中手工制作布匹,有时会将其运到当地市场出售。在十五世纪的中国,棉布甚至被用来缴税。
那时候,当印第安人和印度人在各自的土地上种植棉花时,他们并不知晓彼此的存在。而欧洲人,甚至还不知道棉花为何物。
15世纪初,欧洲人穿的是羊毛和亚麻织品。当哥伦布探索世界,占领新的领土时,欧洲人发现了棉花并见识到了棉花的神奇,它比羊毛或亚麻让皮肤感觉好多了,还更容易清洗。
1600年到1800年之间,欧洲人在利益的驱动下,开展了一场棉花三角贸易,连接了欧洲、美洲,以及非洲。
武装起来的欧洲商人到印度收购棉花,用棉花与非洲部落酋长交换奴隶,将这些奴隶运到美洲,在那里,他们将在欧洲人抢来的新土地上种植棉花。
就这样,基于棉花的全球贸易诞生了。在随后的岁月里,它以不同的方式发展和改变着。

机械化将世界一分为二

1784年,英国人塞缪尔·格雷格开办了全球第一家机械棉纺厂,这家工厂坐落在曼彻斯特郊外的波林河畔,由河水流动提供动力。
从那时起,机械化得以不断改进和普及,棉花的世界被改变了。机械化对英国制造商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影响,因为它使他们能够压低印度织工的价格。
机械化意味着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和成本的急剧下降,这使印度棉农和织工处于劣势。
十八世纪的印度纺纱工人是当时世界上棉花生产的佼佼者,他们纺100磅棉花需要5万小时。到了1825年,操作机器的英国工人只需要135个小时就能加工出同样数量的棉布。
由于这一不可思议的变化,在1795年至1811年间,英国棉花价格下降了50%,使英国成为世界棉花出口的第一大国。20年间,英国棉花商品的年出口额增加了16倍,1800年达到585万英镑。
欧洲其它国家也迅速跟进,充分利用机械化。法国、德国和比利时各自采取积极措施,保护本国棉花生产者免受外国竞争,特别是来自英国的竞争。
从1806年到1814年,法国人封锁了所有英国的棉花商品,有效地启动了欧洲大陆的棉花市场。棉花工业与其他机械化领域一起,在欧洲大陆变得更加强大,使这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早地实现了工业化。
保护国家工业需要强大的国家实力,只有拥有强大军力才能有效捍卫国家利益;同时,国家还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以法律武器解决各种争端。有一些国家,如印度,因英国殖民化而变得脆弱,无法发展自己的国家实力。
国家实力决定了一切。早期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棉花产业蓬勃发展,而那些没有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如印度和巴西,则落在后面,形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至今仍可看到的鸿沟。

十九世纪初,美国南部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棉花出口国

制造业改变了世界,而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对原棉的需求也稳步增长。到1790年,英国的棉花产量是1781年的六倍。但这些棉花是从哪里来的呢?
大量的棉纺织品来自欧洲殖民地,但是,即使如此,当时的棉花商品也无法满足欧洲的需求。
18世纪末,英国进口的原棉绝大部分来自中南美洲,由奴隶种植和纺织。如,当时英属西印度群岛的巴巴多斯在1789年就出口了260万磅棉花。但是,一个岛屿只有很少的可用土地,更麻烦的是,许多种植园主还面临着不时发生的奴隶叛乱。圣多米尼克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791年,那里的奴隶推翻了他们的法国殖民者,缔造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就是现在的海地。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南部成了棉花商人完美的解决方案。南方有很多种植棉花的优势,完美的气候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杀死或驱逐居住在那里的土著人,美国很容易平息任何社会抵抗,并获得原始农田。
同时,源源不断的奴隶提供了低成本的劳动力来源。1783年至1808年,有17万名奴隶从非洲被带到美国南部的种植园,到1830年,有100万。
为了维持棉花带来的暴力,种植园主对奴隶进行了残酷的管理,就这样,美国南部成为世界棉花最大的生产基地。

冷酷无情的机器节拍

有关工业革命的历史教材往往集中在詹姆斯·瓦特这样的发明家身上。然而,工业化的真正动力是数以百万计的工人,他们的故事很少被人提及。
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早期,工人工作条件非常恶劣。工人们每天早5点半上班,晚8点下班。如果犯了错误或上班迟到,就会被殴打或公开羞辱。一星期,一个普通工人的薪水是2先令7.5便士,相当于2005年的9.8美元左右。数百万工人每天来到工厂工作,遵守无情的机器节拍。
为什么工人能忍受如此残酷的工作条件呢?他们没有选择!毕竟,自制的棉制品永远无法与制造商生产的廉价布料竞争。工厂化生产使家庭纺织工失业,迫使他们到工厂找工作。
由于这些以家庭为基础的织工主要是妇女,所以在工厂里妇女也占了多数。例如,在19世纪20年代中期,英格兰的多佛磨坊的工人中有89%是妇女。然而,工厂也招收其他弱势群体,特别是孤儿院和贫困家庭的儿童,他们急需收入。

中间商是棉花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

工业化成为棉花贸易第一推手,到了19世纪中叶,数百万人在新建的工厂里工作,生产棉制品。但这并不是棉花工业发展的全部。
商人也在改变做生意的方式。十九世纪初,随着棉花工业日益全球化,这种新兴的中间商阶层越来越有必要。
越来越多的商人在协调世界各地的种植者、奴隶、制造商和投资者的工作,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农民到英国奥德汉姆镇的纺纱工人,再到曼彻斯特的工厂和伊斯坦布尔的集市。通过促进这种相互联系,为今天的全球化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制造商从经纪人而不是经销商那里购买的棉花越来越多。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与后者不同,他实际上并不拥有棉花。相反,他们监督制造商和棉花进口商之间的交易。

这种发展让中间商对棉花产品的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在棉花贸易世界里,你必须能够信任你的经纪人和中间商。这是一个有风险的行业:一个未交付的订单或糟糕的交易可能意味着破产。
在这场高风险的游戏中,最成功的玩家是那些建立信任商业网络的人,他们往往围绕着家庭、宗教或地域关系而形成。就拿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内森·梅尔·罗斯柴尔德来说,1799年,他到曼彻斯特参加棉花买卖。
他出售的大部分东西都是由他的家乡法兰克福的犹太同胞购买的。罗斯柴尔德知道这些人会向他购买,所以,当他到了曼彻斯特,他可以大量购买。由于与他做生意的人十分信任他,甚至给他贷款,让他得以在曼彻斯特开设工厂。
没过多久,他的投资就翻了三倍,开启了他的投资生涯。

美国内战改变了全球棉花产业

大概在棉花工业达到高潮的时候,美国两个利益集团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一个是美国工业资本家阶层,他们希望将业务扩展到世界各地的棉花种植园。但南方种植园主并不想这样,他们想维持奴隶制,还想把种植园开到美国西部。
双方都在努力左右政府, 很快,国内紧张局势的加剧导致了一场内战,震动了全球棉花产业的基础。

1861年4月,美国内战的第一枪在萨姆特堡打响。在南方最终投降之前,美国的棉花出口业遭到灭顶之灾。1862年,英国从美国进口的棉花比前一年减少了96%。
正是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欧洲的制造商急于寻找新的货源,比如印度的货源。英国殖民官员在那里修建了新的基础设施,在美国内战的第一年,英国在印度的基础设施(主要是铁路)支出几乎翻了一番。
英国还将印度棉花产品的进口税从10%降至5%,从而促进了印度市场的发展。自然,印度也因此开始大量出口原棉,到1862年,75%的英国棉花和70%的法国棉花都来自印度。
但是,无论南北战争有多么残酷,它都不是美国棉花的末日。1865年,战争结束了。美国奴隶制的结束,让南方释放出大量劳动力,同时,围绕棉花出现了新的经济制度。
随着奴隶制的结束,美国的棉花劳动力急剧萎缩。但对棉花的需求却像以往一样快速增长。事实上,在1860年到1890年之间,全球的棉花消费量增加了一倍。谁会在田间劳作来满足这种需求?
要不了多久,一种新的工作关系会取代奴隶制。
许多奴隶一旦摆脱了奴隶制的束缚,就要求得到土地,以便他们能够种植农作物来维持自己的生计,独立生活。然而,美国南方的大部分土地属于种植园主。即使是在内战期间被没收的土地,也在1865年之前归还给了原主人。
于是,一种新的制度,佃农制,诞生了。它本质上是一种妥协。自由民将在前种植园主拥有的土地上工作,作为回报,他们将获得所种植作物的一些份额。
与此同时,在全球其他地区,产权的引入,在此过程中改变了农业的性质。印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传统上,印度的农田是公有的,在土地上工作的人有权分享公有的收获。
但这一切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发生了变化,因为英国人开始实施产权制度。突然间,每个农民都单独拥有一块较小的土地,可以保留他种植的所有作物。
问题是,个人没有足够的钱来购买他们所需的种子和农具。因此,他们被迫贷款,以新获得的土地来抵押。为了这些贷款,他们支付了高达30%的高额利息,这迫使他们种植越来越多的棉花来偿还债务。
这类新制度使购棉厂商大大受益。到1894年,美国买主的棉花价格为7美分,甚至低于内战前11美分的成本。

二十世纪初,殖民国家大规模扩大棉花种植

在二十世纪初,新的世界强国,俄罗斯和日本,开始进入棉花游戏。这两个国家都在其殖民地种植棉花,特别是对日本来说,棉花需求在二十世纪的头几年急剧上升。
例如,1893年,日本进口1.25亿磅原棉,到1902年,这个数字增加到4.46亿磅,其中大部分来自印度和美国。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到1920年,日本每年进口的棉花超过10亿磅。
尽管如此,日本人对依赖其他国家的进口持谨慎态度,他们试图为自己争取 "原料独立",努力从自己的领土上获取棉花。为此,他们开始在自己的殖民地种植棉花。
与此同时,俄国剥削了它在中亚的殖民地,如突厥斯坦,美国则从美国土著人那里抢夺新的土地用于棉花种植。由于这些殖民地棉花种植的扩大,在1860年至1920年期间,非洲、亚洲和美洲至少有5500万英亩的新土地成为棉田。

但为了进行这种扩张,殖民国家首先必须破坏这些地方原有的工业。这个过程被称为非工业化,包括对殖民地征收关税和税款,这有效地压制了当地的棉花产品生产。殖民者随后修建了基础设施,如大规模的铁路,这些基础设施面向全球棉花种植者,而不是家庭纺织者。
仅在印度,1830年至1860年间,就有200万至600万受雇于传统棉纺或纺织业的人失业。其结果是灾难性的。当地人很快就开始依赖全球棉花价格,并深受到世界市场波动的影响。例如,在19世纪90年代,全球棉花价格暴跌,而印度粮食价格却稳步上升,导致1900万人死于饥荒。

中国和印度在二十世纪初成为主要的棉花生产国,并且至今仍是如此

二十世纪是一个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棉花行业也不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这个时期,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现。
像英国和德国这样的老牌工业国家,都有强大的工会,提高了工人的权利和工资。例如,在德国,纺纱工人在1913年比1865年多拿了53%的工资。
同时,在中国和印度等新进入工业版图的国家,工资低得离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个新的商人阶层来利用这一事实,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例如,在1910年的中国,一个纺纱工人的收入仅为美国同行的6.1%。为了维持这种差异,国家保护和帮助工厂主。想想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工厂主的协调努力下,成千上万的左翼劳工领袖被暗杀,政府却袖手旁观。
这些工业化国家很快就主导了棉花产业。虽然中国直到后期才采用机械化棉花制造,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的生产已经蓬勃发展。
对中国来说,这个时机是完美的。大战将西方制造商打出局,有效地使中国工业与竞争绝缘。因此,在1913年至1931年间,中国的纱锭总数增长了297%,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
与此同时,曾经是世界棉花生产大国的英国却出现了相反的趋势。1919年至1939年期间,英国43%的织棉机被停用,主要原因是工资上涨。
这段历史至今仍可见。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29%。印度排名第二,占21%,美国仍然是主要的参与者,占14%。但在棉花领域,正如你现在所知道的,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谁能说得清未来几十年全球竞争环境会如何转变。
结语
谁会想到,像棉花这样简单的植物能影响历史进程?但事实的确如此,几个世纪以来,棉花生产改变了全球经济关系,还引发了战争,可以说,它奠定了资本主义和全球化贸易的基础。
英国范儿:分享英国的趣味和格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