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
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from Pexels

文/呦呦鹿鸣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1926年9月1日,33岁的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写下了这句话。
这是他与当时精英群体的显著不同。
十年后,43岁的他在延安对美国作家斯诺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 
1963年7月22日,他在会见澳大利亚来访者希尔夫妇时,说:我是比较注意农民问题的,也得花十年的功夫才了解全部农民问题,了解了农村各阶级的相互关系。
这是他一次并不多为人知的回顾。
持续至今的这一波改革开放,也是从小岗村开始的,由农民这个点率先突破出口子,开启改革,迎来开放。
农民、农业、农村,始终是中国问题的“关键之钥”。
只是,乡下不仅有美丽的乡愁、深山的静寂,更有持续不断的汗水与难以摆脱的艰辛。
我在闽西乡镇长大。家里有一个果园,大多数周末和假期,我不是在地里山上汗流浃背地干活,就是在街上卖各种当季瓜果,桃子李子梨柰西瓜……(所以我本人的第一个专业,不是法律或者传播,而是称重和鉴瓜
一件东西到手上就必须有能力掂出重量,一个瓜没到手就必须有能力判断好坏……
虽然果园不小,接近百亩,但是并没有多少收入,因为水果大多是经由批发商成车收去城里,价格很低,我在本镇街上能卖的量也是非常有限。唯一的幸运就是家在镇上,相比别人,免了不少奔波输运之苦。
不能责怪爸妈当时不努力,因为我亲眼看着他们挖空了每一分心思榨干了每一分钟,一刻也不得闲,而且还算有一些生意头脑。果园难以致富,爸妈又张罗了地瓜干厂、木器工艺品厂,设计了包装注册了品牌,动静很大,没日没夜,可惜,最后也渐渐偃旗息鼓,原因也很简单:卖不出去
周围其他乡人,也大抵如此。所以,当读到《诗经》中的那些农民段落,感觉一种清晰无死角的真实:“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亲眼目睹而且直接参与父母辈与命运的奋争,我清晰地知道一点:仅仅靠一个农民,自己想要改变大势扭转乾坤,突破几千年的陈陈相因,实在是太难太难。
直到今天,中国从事农业种植的劳动者超过2.3亿,但农业占GDP的比重只有8%。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底我国的20743万农业经营户中,规模农业经营户仅占1.9%。
这些数字里,藏着一个词:大国小农。在大国的市场经济浪潮中,无数“小农”,期待经济上舒展。
整个少年阶段,我的主题就是:拼命读书,离开乡镇。因为我知道我这一辈子,最多就只能像爸妈那么努力了,但如果也只能是重复来过,就太划不来,太不值当了。
无数人像我一样,深爱这片土地,却不得不离开。自1978年以来,城镇人口每年新增一千多万人,累计新增已经超过6亿。我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我像往常一样回家乡过年。重回到田野中,发现路边堆满了一垛垛新摘的鲜花。它们即将被抛弃。
家乡田边新摘的鲜花非洲菊,因为物流停顿不得不抛弃(大棚鲜花每天都要摘)
我小时候插过秧割过稻的稻田,如今出租给了农户,搭上了大棚,里面全是非洲菊。这种菊花在任何场合都没有玫瑰花那些主角花的地位,永远只能在花篮中当配角。
但对于农民来说,这些配角却是主角。一个投资10亩农民说,他投资当年就得到了25万元。这样,投20亩就有50万了。今天的农村,与我当年所处的农村,最大区别在于:“村村通”之后,公路发达,物流几乎全面覆盖,这些花可以迅速融入销售网络,配送到广州等地,而且,现在有了电商平台,花配好之后,能在鲜期内迅速送往各大城市。没有以上这些条件任何一样,鲜花无法成为产业。
小农渐入大网
因为疫情,2020年2月份物流中断,而且开业的少,用花消费需求顿时大减,于是。花每天都摘出来,运不出去,也销售不了,只好堆在路边烂掉。
在最末梢的农民,与国际国内大事件紧密相关。因为大棚,天气很难影响到作物,但是各地每个城市的防控政策,却像波浪一样直接冲进来。
好在随后渐渐又恢复了正常,我刚刚询问一些花农,他们说,去年虽然有疫情,但整体收入不错,大家仍然很有信心。2021年,更多人要投资大棚了。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还注意到了一个持续120天的比赛——“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这也是首届草莓AI种植大赛
这场比赛,是人工智能和顶尖农人的对战,在国内是首次,由中国农业大学和电商平台“拼多多”联合发起,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导,比赛项目是草莓种植。17支队伍参赛,决赛的120天里,获得过世界金奖等奖项的“顶尖农人”对阵人工智能队。
从2020年7月22日开始,四支AI队伍分别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远程控制位于云南富民县的智能化温室,利用数字设备远程种植草莓。另外四支顶尖农人队伍,则直接在比赛现场,依靠种植经验,与AI队伍在草莓的品质、产量、投入产出比等指标上展开全面比拼。
12月16日,对战结果揭晓,主要评价指标是产量、投入产出比和甜度:
产量平均值AI组高于传统农人组196.32%;
投入产出比平均值:AI组高出传统农人组75.51%;
果实甜度整体均值传统农人组高出AI组5.24%以上。
所以,AI组赢了。最后,由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时根特大学的年轻人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联队获得AI组冠军。
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获得三等奖的AiCU队,成员是一群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屯特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留学的年轻人。因为疫情,他们无法来到种植现场, 是跨时区远程AI种植。即便如此,他们还在甜度上得到了排名第一的10分。
在4支传统农人队里,也有引起我注意的人。
比如,一位叫做孙郁晴的95后女生,正在美国东北大学读硕士。她母亲虽然以草莓为生计,但是,她从小就对草莓植株过敏,所以从来没下过田,连花都没养过。这次,因为疫情,无法去美国,接到“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主办方拼多多的邀请后,她也加入了进来。
“在四支传统队里,虽然我们得了第一,但总体得分却没有AI队高,产量不如他们。有了现代化的技术,传统农业其实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各种自然灾害就能更及时的预测应对,年轻人投身农业,其实还是有价值的。”孙郁晴说:“回望这么多年我和农业的之间‘爱恨交织’,我自己都想不到,有一天,我竟然心甘情愿成为一个真正的‘农二代’”。
参加比赛的一位90后,郑建锋,是农业农村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博士。他来自河南周口农村。此次,他作为AI队的成员,参加了“多多农研科技大赛”。
“过去,新手种草莓的前几年,都要经历各种血泪教训,有了AI,将来草莓种植就变得傻瓜化了,不再依赖于传统经验了。而且,即便是种植能手,他们的经验也是基于本地化的,中国这么大,一换地方,经验就不顶用了,但AI不一样,可以调节各种参数,普适性更高。应用这套AI方案,云南本地的草莓果农,每亩地平均能够增收4000元左右。”
郑建锋说:“未来,我也希望有机会把这个技术落地推广。虽然我从小就被教育,一定要‘跳出农门’,但现在,我重新跳回了‘农门’”。
越来越多的人,回到了农村。当然,这个回到,基于一些特殊的条件,比如,拥有AI方案的郑建锋,有种植家庭背景和留学经历的孙郁晴,他们都拥有不同的个人禀赋。
还记得那句话吗:“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
谁解决了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谁就破解了中国问题。
在公路村村通、网络下基层之后,中国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一场对农业的改造热潮。
第一波是2014年,各大巨头在农村推行电商购物,搭建农产品撮合平台,甚至参与上游种植环节。但是,三农问题的难,是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后来,这一波浪潮似乎渐渐淡了。
说到底,现代化管理与农民群体、农业生态之间,存在着世纪鸿沟。
但是,我们很少人想到,拼多多可以忽然崛起。这家在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创办的电商公司,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农产品上行平台。
淘宝从日用百货起家,京东从在3C电子扎下根据地,而拼多多前身拼好货以水果等农产品起家。拼多多成立后,商品向全品类靠拢,但农产品仍然占据主要位置。2018年初,拼多多宣布建成“农货中央信息处理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对全国农产区及其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进行跟踪,“货找人”。
靠着农产品的土生意,拼多多走势迅猛。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拼多多农(副)产品订单总额653亿元,2019年,拼多多农(副)产品成交额1364亿元,农产品活跃商家58.6万,直连农业生产者超过1200万人。2020年,在“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开赛的时候,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数已超过7.3亿,日订单量峰值突破1亿单
每天的拼多多包裹中,有接近1/3是农产品和农副产品。2020年,拼多多宣布,未来5年内,将投入至少500亿元,支持农业现代化。
农依然是小农,仍然是小规模、分散种植。但是,如果通过数字农业,进行底层研发,落地数字化生产工具,并让全产业链的价值更倾向生产力和生产资料呢?
也许情况会有所不同。如果可以卖得好了,农民就不会再那么困窘了。
过去一年,家里人尝试通过拼多多上购买农产品,主要是水果。看着到货的水果箱,常常想起小时候卖水果的日子——有一次,我在一天之内收到了两张一百大钞,都是假币,一整天的辛苦白费不算,还觉得自己特别傻。我曾经将其中一张作为书签,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犯傻了,不要再被假币忽悠。
我本以为我这个经验教训未来很值钱,可是,在互联网时代,销售已经不需要面对假币的鉴别技巧和对人察言观色的经验。
时代已经大大不同。 
“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央视直播中,90岁的袁隆平先生寄语“新农人”,站中间的是陕西平利县电商脱贫带头人王秀梅
家乡早就有了机场,在公路村村通之后,这些年,高铁动车站也已经覆盖到位,城乡之间的距离感,越来越小。这些天过年,我看家乡好多农民在各种视频平台发布大棚里的作物,拍摄自己和孩子在那里玩耍的视频,我依然能清晰地感觉到他们的艰辛,但也能体会到他们多了一些我当年没有感受到的远距离互动乐趣。
身在乡野而心有天下。
在那些有所作为的人眼中,天地如此广阔。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诞生,越来越多为农民提供销售可能的电商平台出现,城乡之间的鸿沟,被基建和互联网缩小。先辈们“大国小农”的窠臼,可能会被渐渐突破,并给全体国人带来消费便利。
我还无法判断这种变化是否真的有我所期盼的那么深刻,农村真正的底色从来不是浪漫,但我想,三农问题,一定在某个地方有破局的可。 我们都在局中,细细地观察这其中的细微变化。
20210209呦呦鹿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