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
作者:浴火凤凰    编辑:学妹
2020年,“中秋节”和“国庆节”同一天。
原本这应是普天同庆的快乐日子,但我的心情却相当复杂,既高兴又沉重。
高兴的是,我们在博士同学的聚会上又见到了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兄弟柴哥,他在博士二时毅然决定中途退学,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沉重的是,在钦佩他那份义无反顾的决心与勇气的同时,也为我自己看似艳丽的博士头衔但并不如意的生活而感伤。
柴哥在酒至甚酣之后,讲述了自己为何选择半路“转身”的原因,并说了一句我记得非常清楚的话:
“如果我没有半途退学,估计也和你们一样身份光鲜、工作稳定、受人尊敬,但是,正如金庸笔下的李文秀所说‘那些都是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柴哥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普通的双教师家庭。C的父亲学生时期的成绩非常优异,但由于那个特殊年代的原因,知青回来后被安排在老家一所小学当编外老师。
由于柴哥的父亲对学生认真负责、教学成绩突出,一步步按照编制落地、初中老师、高中老师的轨迹发展,而C的母亲也是高中同校的老师。两人当了一辈子的老师,但直到退休之前,工资加起来一月也才几千块。
在高中期间,柴哥的父亲基本上都在担任班主任一职,每天早上5:30就赶到教室陪学生晨读,晚上10点多所有学生都睡了才骑车赶回家。即使是退休前几天,还经常加班为即将高考的学生批改试卷。他说:“我这只是几天时间不休息,人家学生可是一辈子的大事情。
说过这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于谦主演的电影《老师·好》主角——班主任苗宛秋。正像苗宛秋把当年未能考上北大的希望寄托在安静身上一样,柴哥的父母同样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柴哥的身上。
有这样的家庭教育背景,可想而知,柴哥从小受到的管教一定要比其他孩子更加严格。
比如,在父母眼中,柴哥的成绩好坏成为判断他是不是一个好孩子的最高标准。
还比如,如果柴哥对一件事情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他父母先不问具体理由,一定会先说柴哥的态度就不对。
再比如,柴哥的父母要求他做什么事情都要循规蹈矩,不能由着自己性子来,绝不能有任何出格的行为,要是穿的花里胡哨或是留个长头发,肯定会挨骂或挨打。
在这种严格的教育模式下,柴哥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名列前茅,最后也成功保送硕博连读。当然,这样一位好学生自然也成为父母在其他人面前的骄傲,以及家属院其他老师们口中的“别人家孩子”。
而对于像我们这些通过一路打拼、历尽艰辛才能读研、读博的同学来说,对于柴哥除了敬佩就是仰慕。但是,柴哥后来的行为和所做的决定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博一的时候,我们明显感到柴哥与硕士时已大不一样,缺少了以往的那种自律性和进取心。这点我可以理解,因为经过一年的博士生活,感到这完全不符合自己的预期,与入学之前所想的学习和科研内容有较大差距,心理上难免有一些起伏波动。
柴哥的变化却非常明显,他的心已经不在学术上了。当别的同学成天呆在实验室时,他半个月才来一趟,就算来了,也是读一些柏拉图、卢梭、梭罗等文史哲方面的经典书籍,与我们专业没有任何关联。
此外,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他认为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在闲鱼上做“倒爷”,几个月下来能挣几万块;经常熬夜看意甲去赌球,有一次用3000块赚了8万多,等等。为此,导师批评过多次,他也并不在意。
进入博二之后,他经常消失不见踪影,有一次长达一个月不见人。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竟然租了一辆电动车去送外卖。至于不假外出旅行、到公司打工、去街头摆摊已成常态。
终于,在博二第一学期末,他直接向导师提出“退学”的想法,不愿意再为那一纸博士文凭而耗费青春,更不愿过那种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科研生活,他想要自己出去创业,去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
当时,我们所有人都吃了一惊,导师也想挽留下这位难得的好学生,因此把这事告诉了柴哥的父母,希望他们能做一做柴哥的思想工作。
在体制内呆了一辈子的柴哥父母,当然希望孩子博士毕业后也能够留在体制内,过上那种虽不算富裕但相对稳定、身份令人仰慕的生活。可是,从小一味顺从父母意愿的柴哥,这次却坚决不听父母的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就想知道,一个人如果按照他自己内心的意愿,不伪装、不遮掩地活着,将会成为什么样子?
于是,柴哥和父母的争吵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激烈,最后干脆就不与父母商量,直接向学校递交了退学申请。
临走当天,柴哥向导师和我们几个同届的博士同学告别。
导师也可能觉得柴哥去意已决,就不再规劝,便赠言“人各有志,既然选择了自己想要的道路,就坚定地走下去!”。
对于我们的一再挽留,他却坚定地说:“我的人生只有一次,不想把它交给任何人、任何制度摆布。
柴哥退学之后只身到深圳去创业。最先一年多的时间,他一直和人合租,从没睡过床,就只有一个床垫睡地上,也从没买过杯子、雨伞等生活必需品。每天7点起床,晚上11点下班回来,日复一日。
柴哥说,创业初期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不方便给人说。唯一的快活,就是每周末去喝酒,每次都喝到醉眼迷离,如此才能短暂将不痛快麻痹,短暂释放自己的本性。
现在,柴哥已经是一家有50多名员工公司的老板,虽说规模不是很大,但业务却很忙,成天飞来飞去,上午还在上海谈生意,下午就已经在海南了。但他非常享受现在的生活,虽然有时也会为公司前景而担忧,为员工发薪水而四处奔波,但他明白这是创业者必须承受的压力,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于是,在我们这些苦逼坚持下来但如今并不如意的同学眼中,他当年主动选择放弃是识时务、大智慧、眼界高、有追求、有魄力,而为我们自己只是傻傻地混博士文凭而感到自惭形秽。
可柴哥却说:“大起大落的生活更容易带来大喜大悲,毕竟不忧不愤无法成歌。但人各有志,世界之所以缤纷,在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 
没读过博士的人可能体会不到博士的辛苦,而且更多的是“心”苦。尤其是博士到了第3、第4年,这是一个不上不下的阶段,继续往上增加筹码也不一定保证能够正常毕业,但是,不增加筹码就只能选择退学,整体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恕我直言,在我们这群人中,至少有95%人的科研成就与努力方向和理想没有一点关系,甚至有些人发出来的Paper简直就是在玷污自己的理想。
说老实话,相比起那些因为看不到希望而抑郁自杀的博士生,能够主动选择放弃的博士生,这种决定算是很明智的。
所以,读博一定要学会及时止损,一旦发现自己不喜欢这种生活或者导师和团队不靠谱,就要及时退出,千万不要死扛。死扛除了浪费大好光阴实在没什么意义。
结果无非就是自己输,而且导师最后只需说一句“这个学生不够聪明”,就可以轻松地把自己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最后倒霉的还是学生自己。
博士中途辍学不丢人,因为怕丢人而不敢做真正适合自己的决定、不敢走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才是真的丢人。更重要的是,辍学之后不知道究竟要干什么,这点要想清楚!
因为,如果你放弃以后,继续迷茫不能振作,找不到前进的目标,那你内心也是会很煎熬的。
有的时候,人还是要学会与自己和解,正所谓“命里无时莫强求,随缘过得休生受”。这当然不是说让大家不要努力,随波逐流,而是在遇到一些实在无法过去的坎时一定要看开。与其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不如干脆卷起铺盖去看看大千世界,学会放弃和选择赛道也是一种努力的方向。
人一旦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就别犹豫,日日朝着目标靠近。
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听从自己的心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你有过退学的念头吗
如果真的不适合读博
一定要调整心态
有时候放弃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退一步海阔天空
点击图片查看
书单(二):
后台回复“25获取:
《社会学书单推荐(100本)》

《教育学书单推荐(87本)》
《新闻传播学书单推荐(50本)》

《2017年历史学年度书单(77本)》
《人手一份的书单 | 8本书带你轻松读懂统计学》

《书单 | 学友推荐暑期阅读书单第二弹,都是经典!》

《书单 | 史上最全的编剧必读书推荐:173本专业书和101个经典剧本》

《书单 | 学术志学友推荐暑期阅读书单,看看学霸们都在读什么书!(附赠书名单)》
想查看更多学术文章
硕博教师生活、论文写作指导
请扫码关注
学术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