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感觉自己招架不住父母的微信了。

似乎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标配亲戚群,名叫”幸福美满一家子“或者“相亲相爱一家人”,长辈们在里面乐此不疲地分享着各种“耸人听闻”的消息,时不时转发给你,送上突如其来的关心:
☞ 中央通知:血液垃圾的天敌!以后不吃它,吃亏的就是你!
☞ 6天内3位名医去世,原因竟然是这个!

☞ 两大抗癌黄金搭档,越吃越健康,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 又死一个!爱吃榴莲的朋友一定注意了,瞬间致命,太恐怖了!!!
……
2018年腾讯发布的统计报告《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里,在18~29岁的年龄段中,有52%的用户把父母屏蔽到了“圈外”。
据时间君的不完全统计,父母朋友圈的文章,有三大类:
01
随日历节奏,分享文章
《三伏天,如果不……直接减寿十年》
《最有效的养生方法,竟然全部免费!》
《秋天到,告诉你身体上的这些毛千万不能拔》
《你身边有属龙的吗?就明天!》
连家族群都不能幸免,充斥着养生小段落:
02
文章内容和生命息息相关
《紧急通知:竟然是癌白菜,千万别再吃了!》

《速看!这条微信能救你命!》
《癌症治疗方案出来了!再晚点开就删了》
03
对子女有教育意义的情感鸡汤
《女人不败家,赚钱给谁花?都转给男人看一看!》

《女人不狠,地位不稳,中国所有女人都得学学!》
通常妈妈更多的是催婚,教育女儿如何两性相处,爸爸的分享就比较特别了:
反正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都已经被你们屏蔽了
总而言之,这些父母奉为圭臬、深信不疑的文章,不管其涉猎领域是健康伪科学,还是社会热点事件,很大一部分是谣言。
而这些谣言的受害者,除了被骗的父母,还有被父母叨扰的我们
很多90后都有这样的经历:自从爸妈看到网上的一篇文章,说肯德基的鸡有三个翅膀六条腿,就再也不让吃肯德基了~
肯德基拥有制造三头六臂生化武器的能力,不算最可怕的谣言,小琦说,由于她的母亲笃信各类食品谣言,前一阵看到“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对人体有害”之后,家里吃了好几个月不加盐的菜。 
然而它们和这条谣言的杀伤力比起来,只能说是个青铜: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新闻,成都华邑阳光里小区还真有一批业主中了谣言的毒——《WIFI的危害,晚上一定记得要关,一定记得转给周围的朋友!》,集体投诉小区基站有辐射,并拒绝安装。
小区因此收到电信、联通、移动和铁塔公司的联合落款声明:三大运营商将中断停止小区内所有移动手机信号设备的运行。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经过3个多月的协商,目前该小区的24台信号强化设备被拆除,小区通信网络信号恢复到去年国庆节前水平。
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就在上个月,又有一个福建小区产生类似纠纷,部分业主以“有辐射,对身体不好”为由,要求拆除通信基站。
但如果他们上网搜一搜,不难发现,辐射分为两类: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手机、电脑、WiFi设备等发出的低频率电磁波属于非电离辐射,尚未有相关的科学研究能证明非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害。
究竟为什么有人会轻易相信谣言?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父母抵御朋友圈的谣言?
1
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过一个很有名的谣言公式,谣言=重要性X模糊性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谣言要广泛传播,必须同时拥有两个特征:这个事情很重要,但这个事情对老百姓来讲,又很模糊。
举个例子。健康对日渐年迈的父母来说,很重要;同时因为老一代“怕上医院花钱”的思想,讳疾忌医的他们,没有医学专业知识,只能接受保健养生软文套路的引导。
《2017年食品造谣治理报告》显示,微信是食品谣言传播主平台,占比高达72%;其次是微博,占21%。
为什么有人乐此不疲地撰文制造谣言?
《像传播学者一样思考》专栏讲师董晨宇老师提了两个原因:
1. 哗众取宠
2. 恶意抹黑
哗众取宠是为了文章的阅读量,有了阅读量就有了收入。这类文章底部通常都会呼吁:
“我不要求你点赞,只要你帮忙分享告诉更多人”
“孩子上幼儿园的马上转起来!没有孩子的,也请帮忙转发!”
“不转不是中国人!”
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作为转发的老实人,并不知道,利用自媒体造谣已呈现公司化运作趋势,形成“以谣生利”的产业模式
江鸿公司管理的微信公众号就有“闽南第一手”“石狮视”“一手”“时事爆料”“热门街拍”等5个,公司负责人说,这样做是为了扩大知名度,增加点击量,赚取收入:
此类谣言的顶部或底部常有广告,阅读量和粉丝数越高,就会有越多的广告商找上门。
恶意抹黑则是一些保健品公司常干的事儿,他们通过让留守在家的老人们对医院产生不信任,转而去买他们的产品。
拾玉儿童癌症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科普作家、北京大学客座教授李治中先生,曾在一席分享癌症的真相,他说:

我们是兼职在辟谣,别人是全职在传播伪科学。

李治中先生为大家分享了几个经典的谣言。

(以下内容选自李治中先生的一席演讲)

第一,“纯天然无公害”,咱们容易觉得人工的东西不好,天然的东西就好。但其实你仔细想一想,我们古代的毒药都是天然的,比如马兜铃酸。
中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国。很多人为了保肝就去吃了一些中草药,结果这个中草药正好含有马兜铃酸,对他造成了双重刺激,死得更快了。
第二个谣言是,去医院死得更快
前段时间有件事在网上讨论得很激烈,有一个90后的非常年轻的演员得了淋巴瘤。听信了周围的人说,我们不要去医院了,去找山东烟台某个农村里面的一个老神医。
她去了后,那个老神医就用拔火罐和针灸的办法来治疗她的癌症,这又是一种纯天然的疗法,但是很不幸地,她很快就去世了。
最遗憾的是什么,她最后其实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拔火罐和针灸的时候造成的严重感染。
第三个谣言可能是更多人会上当受骗的,叫酸性体质致癌。
酸性体质致癌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理论,它告诉你三点。
第一,正常的血液PH值都是7.35到7.45。这个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所有的伪科学第一句话都是科学的。
第二个是我们的PH值如果小于7就会死。这句话也没有问题。但如果做过体检的话,你仔细去看你的血液检查表,里面有PH值这一项吗?没有,因为测也白测,都是7.35到7.45这么高。
但是他就跟你说,如果你的身体不行了,你从健康到亚健康就是酸了,到疾病到死亡就是酸+、酸++,越酸就死得越快,然后有人就问,怎么判断自己酸了没有呢?他说有两个办法,不要着急。这是伪科学的一贯办法,非常强。
第一个是自我感觉,如果你感觉不好,“长期体力不支、容易疲劳、形容憔悴”,你就酸了。
第二个很有欺骗性,就说你要是不信,我就免费寄一个PH值试纸给你,连续三天早上起来测自己的唾液,如果低于7的话,你就是酸性体质。
这有没有什么问题呢?这里面偷换了一个概念,血液变成了唾液。唾液正常的PH值是多少呢?是6.8到7.1,所以你只要敢测,你就一定是酸性体质。很多人测完以后吓死了,说这么酸还没死真的是万幸,要赶快到淘宝上去买点什么东西才可以。
酸性体质是个很奇葩的理论,因为咱们中医没有这个理论,西医也没有这个理论,那为什么它会出现呢?所有的网络平台上,你可以去搜索下排酸产品,感受一下。
李治中先生说了一段话,非常令人痛心:
“为什么我们这些辟谣的人总是辟不过那些传播谣言的人呢?因为我们是兼职在辟谣,别人是全职在传播伪科学,别人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在想怎么能把这个伪科学传播出去,我们怎么搞得过他们?”
2
阻断谣言,下手为强
谣言之所以传播得如此之广,原因就在于,这里面巧妙利用了人类“先入为主”的天性。
对于这个观点,法国学者让-诺埃尔·卡普费雷有过非常精辟的总结:“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是真实的、有根据的或被证实的便相信它们。比较起来,情况正相反:因为我们相信它们,它们才是真实的。谣言再一次证明,社会是建筑在信仰而不是证据的基础上的。并不是存在上帝的证据创造了信仰,而是人们信仰了,才产生上帝。”

换句话说: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

所以当我们心平心和地告诉父母:酵素治百病是谣言,他们只会充耳不闻,反而觉得你们年轻人无知。
一个姑娘反复告诉她母亲,“酵素是酶,不能解百毒”,被反弹回来加倍的洗脑教育:
还有一位90后在劝说父母无效后,决定先下手为强,自己做了一个反智公众号,仿造谣言文章套路,编出更离谱的文章,发给父母:
  • 可怕!母亲国庆清早逼着孩子早起床,女儿患病口眼歪斜满脸疮!
  • 为老人转!老人坚持参加暴走团,双腿螺旋扭曲变五环!
终于有一天,父母在茶余饭后例行闲谈时,他忍不住道出了真相:“你们看的文章都是我瞎编的。”
这招竟然产生了奇效,从此他父母对所有的震惊体转发文都产生了质疑。

当然,“以毒攻毒”还有另外一种应用方式。以养生文章为例,当你从父母那里搜集的文章足够多,甚至可以用它来战斗:
最后,你们以为只有中国的父母沉浸在谣言的大海里吗?华盛顿大学在17年就开设了一门网红课程叫Calling Bullshit in the age of big data,翻译过来,就是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抵制狗屁。这门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来教大家如何识别假新闻
如果你想了解传媒时代的更多秘密,欢迎关注三联中读上线的《像传播学者一样思考》。
《像传播学者一样思考》以传播学的视角、话题讨论的方式,用6个月的时间,陪你深入传播学领域,建立洞察式思考,发现黑镜人生的密码。
本文部分观点来自三联中读《像传播学者一样思考》
扫描下方二维码,特惠订阅课程
主讲人
课程大纲
限时福利
现在订购即享限时福利
特惠 46 原价58元
特惠时间:1月11日-1月16日
扫描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特惠订阅《像传播学者一样思考》专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