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西南郊的金山区,是中国著名的蟠桃产地。80后美女Rita从英国毕业后,和母亲找到这里,包下两片桃园,还在隔壁村承包了六十亩地改成农场,取名“日脚”,上海话就是“日子”的意思。
往后,她们的日子里多了种花种菜、养鸡养羊,往返城市乡下,流连泥土之间,成为新一代“城市农民”。
 海归美女的农业情结 
Rita是美食台的老朋友,来拍过不少菜,这一次见面,我们约在了她的桃园。
她个头不高,清瘦,扎着高马尾,皮肤晒成小麦色,一身鹅黄色长裙,举止文雅,让我很难将她与周遭的环境联系起来。
她手边放着盆刚摘下的蟠桃,准备给我们做一道蟠桃鸡肉意面。对Rita来说,水果不止一种用途,光是蟠桃,她就鼓捣出了十来种吃法
金山的玉露蟠桃个头很大,青绿的底色上泛着大片红晕。刚成熟的桃子咬着生脆,但那种干净、清甜的香气,能让人想起小时候的夏天。
桃园里没有厨房,菜品制作都在室外。腌好的桃子、鸡肉和罗勒一加热,香味就蹿了出来,不一会儿就吸引了一群蚂蚁。她见怪不怪,常在农场做菜、拍菜,最捧场的就是虫子蚂蚁。
蟠桃鸡肉意面
今年雨水多,桃园减产过半,树下到处都是烂掉的蟠桃,能卖的桃子只有很少一部分。她只能尽力挽救损失,有瑕疵但不影响食用的,就拿来做菜或熬果酱。
蟠桃果酱
吃完桃子,我们去她的农场逛了逛,看了花、喂了羊、认识了十来种菜,听她讲了讲她的农场故事。
以下是Rita的自述。
自述 Rita(日脚农场主理人)
 我把农场的花都吃了 
我是Rita,日脚农场和日脚桃园的主理人。
四年前,我和妈妈在金山找到了一片转租地,盘下来打算改成农场。后来了解到这里是中国最大的蟠桃之乡,出产的蟠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家门口有这么好的桃子被忽略了,我们就觉得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恰好有人出租桃园,我们就赶紧下手,最后租了两个桃园一个农场。
我从小对做菜有兴趣,但不喜欢重复做,更愿意尝试有创意的新菜。有了农场后,我发挥的空间更大了。想吃什么种什么,种出来就变着花样吃,农场就像我的实验室,给了我很多灵感。
Rita种的食用玫瑰
我在农场里种了5亩的食用玫瑰花,有山东平阴玫瑰,还有大马士革玫瑰。
我很喜欢玫瑰,不仅好看好闻,还有很多作用。在印度、伊朗、保加利亚,还有专门的玫瑰节,把玫瑰做成各种各样的食物、护肤品。
山东平阴玫瑰
山东平阴玫瑰有两种,一种是一年一季的丰花玫瑰,在五、六月时开得最美;还有一种四季玫瑰,虽然五月份时开的比较稀疏,但能一直开到十月。
我也种了大马士革玫瑰,只是这种玫瑰对土壤和气候要求很高,开花情况不好,今年冬天可能就要全部铲掉了。
玫瑰饮
种食用玫瑰,比想象中难。玫瑰花的病虫害很多,有一株生病,大片都会传染。药肯定要打,就像人生病要吃药一样,这个没办法避免。但用什么药、在什么时候用,很有讲究。
五月头茬花的品质最好、最干净,这时候就会先摘下来,六月份天热了,杂草和病虫害出来的时候,就不会采摘了,要先打药,要等药效过后,再看是不是能采摘。
江南雨水多,玫瑰花怕淹水,还要定期除草、清理排水沟。农场生态好,所以还有红蜘蛛、绿蜘蛛、天牛各种昆虫会啃花和叶子。
每年气候不一样,病虫害也都不一样,真的是要靠经验。探索的过程还挺好玩的,比如今年的花没有去年香了,就再倒推回去找原因,是气候原因还是肥料原因,或者施肥时间不合适,然后不断修正,等花再开出来,就很有成就感。
Rita做的玫瑰糖
我会邀请朋友来农场采玫瑰花,这是很受欢迎的项目。采下来的玫瑰可以做玫瑰酱、蛋糕、糖果。我还教大家用古法来蒸馏玫瑰水,在家里一只小奶锅就可以做,直接喝或者护肤都可以。
Rita和萝卜花
我本身喜欢花,也学过花艺,做农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蔬菜花都好美,而且都是可以吃的。
大蒜花
研究了下发现中国古时候就有吃花的传统,能吃的花很多,我就开始尝试种食用花卉。我种了一片油菜花,不仅拍照美,还很好吃,收了菜籽还能榨出几十升菜籽油。
油菜花越南春卷
油菜花比较清爽,汆烫后和芒果一起包进越南春卷里,蘸着料汁鲜脆爽嫩,也可以搭配法棍、番茄做个面包小食。
二月兰法式咸派
二月兰也叫诸葛菜,本身就是一种野菜,花和叶茎都可以吃,最常见的就是凉拌或者做馅包饺子,我还用它做了法式咸派。
角堇海绵蛋糕
角堇是很不错的花坛植物,颜色很美,西餐厅特别喜欢用它来做装饰。其实它本身也能做主角,做成蛋糕、果冻、巧克力都特别美。

角堇巧克力
古人就会食桃花,会用桃花做桃花粥、桃花酒,为了让大家了解这个习俗,我也用桃花做了一些料理。
桃花磅蛋糕
像是磅蛋糕、桃花布丁、桃花糖浆之类的。但桃花我摘得很少,因为一花一果嘛,会影响桃子结果。
茉莉花果冻鸡头米
茉莉香气清雅,配上江南的鸡头米,也很有滋味。我的农场总有花开,金银花、矢车菊、桂花、菊花、芍药......它们都是我的做菜“工具”。
菊花山药糕&菊花板栗饭
虽然食用花卉很多,但花市卖的还有观赏花可千万不能吃,那些都农药超标了,食用花卉还是自己种比较安全。
蜂蜜柠檬草
我还种了很多香料,像是迷迭香、百里香、牛至、鼠尾草、柠檬香蜂草......每次来都要摘一大把带回家,想摘多少摘多少。
露天菜园
农场里专门留了一块地种蔬菜,我们为了景观好看就没用大棚,所以产量就没保证,不过自己吃完全够了。
老品种黄金瓜
我们做农业的都喜欢串门,还会互相介绍一些特别的品种。像是很多老品种的蔬菜,一般是农民自留种,外面买不到的。
我一开始养了两只羊,结果越生越多,之前我还在农场办过三十个人的全羊宴。
 经营农场是摸石头过河 
种植物比想象中难多了,不同植物打药、施肥、除虫的时间方式都不同,是很麻烦的事,所以目前我都是小规模地种。
农场里的小麦田
以前在国外上学的时候,有一片小麦田,就觉得特别美。当时农场刚好有一块空地,就想说尝试一下。
把餐桌搬进麦田
小麦种出来确实很美,很多人喜欢来麦田拍照,麦子成熟时我还做了个活动,把餐桌和美食搬进麦田里,挺受欢迎的。
麦子虽然美,但我以后不会再种了,一个是小麦种子不好,还有就是上海的小麦产业链不完整,收割小麦的机器也没有、我麦子收好了,想找个打面粉的作坊也没有,很不现实的。
种失败的向日葵
小麦地收了后,我还种了向日葵,结果一个瓜子都没长出来。主要是因为不太会种,还有就是去年秋天很干燥,下种子的时候水没给够,就没有结子。
不能大规模,还有个原因是缺劳动力。村子里的人年纪都很大,人工费也特别贵。上海房地产开发的比较多,很多农民都没地了,根本就不擅长种地,有可能会越种越亏,索性就空着不种了。
之前我还铺了路、搭了平台,摆了不少好看的家具桌椅,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全被拆了,还挺灰心的。
被偷走的看鸡大鹅
还有就是偷盗问题,我的孩子还小,我晚上都要回市区的,农场还没找到合适的人看管,丢了不少东西。去年我养的一批鸡,就被偷了很多只,后来连看鸡的大鹅都被偷走了,我就把剩下的那些鸡全杀了。
 找到自己的“务农“方式 
我不靠农场赚钱,所以做农场还是很理想化,最主要的是图自己开心。
当时决定做农场,也是很巧合的事情,我本来是学艺术的,完全是职业空档期,赶鸭子上架。但后来参与得多了,我就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种生活了。
农场下午茶
做农业,整个人的心都慢了下来。我经常在农场里走,有很多时间和植物打交道,我才发现过去疏忽了很多自然的美,我越觉得亲近自然是人的本能,也想让更多人体验这种生活。
我在经济上没有过压力,但还是要面对农场入不敷出的现实,现在只有桃园差不多能收支平衡,农场一直在亏损。所以也在不断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对外宣传、做活动,包括和周边的农户合作卖产品,给餐厅提供食用花卉,想办法给农场创收。
农场开放日活动
农业不只是种菜,它有很多空间和方式去参与。我通过写文章、拍视频,让大家了解各种蔬菜和水果,能参与种植和采摘,用我的方式来缩短人和土地的距离。
我本身是学艺术的,我觉得艺术教会了我“发现”,给我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审美。未来我想把农业、美食和创意更多结合在一起,我不确定会不会一直把农场经营下去,但会想要一直做和农业相关的事情。
图片 | 嘉宾Rita提供 
编辑 | afra
设计 | 十一
更多料理职人的故事:
了解更多料理故事,欢迎点赞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