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才是日本 |
不吹不黑 亲历亲记
大家好,我是移居大阪的永超。
1. 全球最新数据,日本排名怎样?
截止昨天最新数据(worldometer统计),全球新冠病毒感染者超过了382万人。
其中,美国确诊126万人几乎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西班牙、意大利、英、法、德紧随其后。即使“第十名”的伊朗,也有超过10万人感染。而日本的感染者只有15463人。
当然了,由于各国的人口基数不同,所以,以“单位人口”做基数的比较就显得更加有意义。
那么,在每一百万人口中,西班牙确诊为5426人,死亡553;美国确诊3816人,死亡226;意大利确诊3547人,死亡491;英、法都是确诊接近三千,死亡400左右。
而日本在每一百万人口中,确诊只有121人,死亡4人。
2. 日本真的感染这么少吗?
要知道这几个月来,日本与中国及欧美国家相比,还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封城措施,工厂没有关闭,地铁公交正常、大家有必要还可以上班,公园海滩也开放着,餐饮理发美容店药妆店居酒屋全照开,最多也只是取消了大型聚会、赛事,以及商场、酒吧等娱乐场所。你说,这么少的感染率,怎么可能?
日本兵库县神户市立医疗中心中央市民病院,从3月31日开始到4月7日,对普通门诊患者中的1000名不经选择的进行了血液中的新冠病毒抗体检验,调查显示这1000人中有33人,也就是3.3%具有新型冠状病毒LGg抗体,这表示这些人都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而4月7日,神户市的感染者仅有69人,如果按照这个百分比推算,神户市感染新冠的人数应该是所把握的人数的594倍。据此推算,神户市可能已有4万人感染过。
大阪市立大学的研究小组,在4月下旬的2天里,对在大阪市立大学医学系附属病院受诊的患者312人实施了抗体检查,检查出3人具有抗体,约1%,大阪市立大学的研究小组因此指出:市民中具有新冠抗体的人为1~2%左右。如果按照这个百分比推算,大阪市可能已有三五万人感染过。全国按千分之一也十多万例。
更加有趣的是,在刚刚过去的5月4日,日本疫情专家组教授尾身茂还公布了一个“新生活模式”,摆明了就是让日本(人)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架势。这说白了根本就是“群体免疫”的另一种解释罢了。
那么日本真的毫无顾忌,要步英国“群体免疫”失败的后尘了吗?
3. 群体免疫也有科学性?
自从3月份英国学者提出群体免疫来应对新冠病毒,让约60%人口感染病毒之后,有关人员几乎被热心市民和吃瓜群众喷成了原子形态,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说实话吧,其实许多人在张嘴开喷之前压根就没搞懂群体免疫是什么意思,还以为是“破罐子破摔不控制,让病毒自然选择优胜劣汰”呢。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除了全民接种疫苗之外,群体免疫可以是指在一定的控制下,病毒传播达到“群体免疫阈值(herd immunity threshold)”时,安全减慢或完全阻止病毒继续传播。
我们知道病毒和细菌不同,是没有细胞结构的。所以脱离了宿主之后的独立存活能力几乎为零。所以被“孤立”的病毒就两条路:干掉宿主或是被宿主干掉。
那么我们想象一下一个被蓝点包围的红点,假设蓝点是有抗体的人群,而红点则是还没有建立免疫力的人群。这个红点无法接触到别的红点,那么即使它感染病毒了也无法传播。这就是“群体免疫”的理想状态——传播链无法形成。而“蓝点”所占的最低百分比就叫做“群体免疫阈值”。
英国之前提到的“60%(感染)”就是“蓝点隔开红点”所需要的“群体免疫阈值”。
4.日本检测率有多低?
这时候一般就会有人喷了,说“群体免疫都是屁话,如果全都在家呆着然后全部检测,病人都去医院隔离治疗不就行了?”
这么想自然很好,但是现实很骨感。
别说全民治疗无法一下子完成了,就连核酸检测又有哪个国家有能力做到“全覆盖”?
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截至到5月1日,日本在每10万人口中的PCR检测仅为188件,而美国为1752件,意大利为3159件,就连邻居韩国也检测了1198件。
和别的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检测数量完全就是“少个零”,这也就是为什么民众、反对者、欧美媒体以及华人网民指责:安倍政府刻意限制检测数量,变相隐瞒疫情。
真是这个原因吗?其实日本早在2月下旬和4月份的“新冠病毒对策专家会议”上就明说了:无法为所有人实施PCR检测,因为受“设备和人员的限制”,实在是测不了那么多。
具体来说就是:保健所负荷过大、检测人员严重不足、口罩/防护服严重不足、医疗机构与都道府签订合同才能开展检测,等等。
5.日本检测少有哪些客观原因?
“设备和人员限制”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针对大规模传染病的应对系统,这是日本要补的课。这体现在以下几点:
人手不足:近几十年来,虽然作为岛国,但是航班却密集地覆盖世界的日本,在每一次传染性极高的病毒面前都似乎成功躲过。包括SARS、埃博拉、MESA(中东呼吸综合征),H1N1虽然还是中了一下,但日本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极低。所以日本各个地方具有病毒检疫功能的保健所或感染症研究所的“规格”都远远不够应对大规模病毒传播的水平,相关人员就更加不足了。
没有设备:大阪市在上个月还发出紧急呼吁,要求市民向医院捐赠“塑料雨衣”,因为有些缺乏防护设备的工作人员,甚至医生只能穿塑料垃圾袋进行病毒防护。至于N95口罩和防护服就更不用想了,而东京的许多医疗工作人员也早已被告知要“重复使用口罩”,包括布口罩。基本防护设备供应都这么悲惨,难怪医护人员感染不少。
选择性检测:以东京为例,作为日本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到5月1日为止只有10981人接受了冠状病毒的检测,其中就有4000多人确诊。虽然检测的量很小,但是阳性百分比很高,照一定比例推算的话,有日本媒体预估东京都已经有超过80万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有点夸大)。事实上,日本目前仅对“病重”的人进行检测,而对轻度症状的患者,还是以自我隔离为主。因为在没有有效治愈方法的当前形势下,“早发现”并不能带来“早期治愈”。所以把有限的医疗条件用在需要占用医院资源的重症患者上,避免引发医疗崩溃。
6.说了不算,安倍有多无奈?
另一方面,日本首相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名义上的一把手,但是个人的权力并不大。必须获得众议院的支持才能继续任命。主要能“说的算”的事情其实比美国总统还小,主要体现在对内阁大臣和行政部门的“控制和监督”上,包括任命和罢免内阁大臣、主持内阁会议等,另外还有对自卫队的最高指挥权。
至于面对这次疫情的“封城”等一系列快速强制措施,安倍能做的事情并不多。日本政府也最多只能号召民众靠生活中的“自觉性”来阻止病毒的传播。不过日本民众在“自觉性”上也的确体现了大师的水准。
“我们洗手,用消毒液漱口,戴口罩,本来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需要冠状病毒教会我们这一点。”一位两个孩子的日本母亲这么说。
当新冠病毒从2月份开始在日本传播时,虽然政府承担着医疗资源的压力,但是整个社会和民间是非常容易“切换”到抗病毒模式的。商店和企业在入口处都设置了消毒水,而戴口罩就更不用说了——成为了一项公民义务。
7.“新生活模式”= 群体免疫?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疫情应对专家组提出的“新生活模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虽然把“群体免疫”换了个名字,但是毫不妨碍日本和病毒“长期共存”,在疫苗和真正意义上的特效药上市之前与病毒打持久战的决心。
具体措施包括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除了保持物理距离、戴口罩和洗手等基础外,还有关于日常生活、逛街注意事项、公共交通工具、就餐、娱乐和体育活动、社交场合以及工作注意事项等等。就是一个一整套的“与病毒长期共存”的系统指导方案。
而从这个角度看,日本的这种“低调”的群体免疫也比英国之前捅娄子的行为要优秀很多,也更容易让民众接受一些。
总而言之,由于医疗资源负荷、政策瓶颈等一些客观因素,日本默默地在全球抗疫过程中,选择了“群体免疫”这条路。这其实也是政府缓解医疗压力,在积极应对的前提下不导致医疗崩溃的一种无奈选择。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日本的医疗技术还是异常发达的,要知道(截稿时)美国最新的确诊人数/治愈人数是1263183/213084,治愈率仅为16.87%。而日本为15253/4496,治愈率达到了29.48,比美国领先了接近13个百分点。而且日本到目前都倾向于检测重症患者。
并且就在刚刚(周四),日本批准了瑞德西韦做为新冠病毒的治疗药物,再加上就在本周,首相安倍晋三也将本为期一个月的紧急状态延长至5月底以减缓病毒的传播。
所以在可预见的5月底,日本是否会在“软性封城”、“群体免疫”和“积极治疗”三管齐下上将全国每天新增病例减少到个位数,甚至归零,让我们拭目以待。


感谢大家耐心读完,如果您觉得说的有点靠谱,请帮转发,谢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