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看得更明白

本月13日,中美双方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将有利于增加全球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提振投资者的信心,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力。
这意味着,这场旷日持久、一波三折的贸易摩擦大剧,又向解决问题的方向迈进一步,正朝着一个全世界都在期待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坚韧,或许令美国始料未及,美国自己种下的苦果,若不尽早铲除,必将贻害无穷。
此前一期的《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双月刊中,现任亚洲最大的独立私人股权投资管理集团之一太盟投资集团(PAG)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单伟建发表了一篇名为打不赢的贸易战(The Unwinnable Trade War)的文章,探讨了中美摩擦的深层次动因与最终走向。
尽管宏观局势错综复杂,他相信,在亚洲乃至全世界,中国仍然是投资机会最多的地方。
以下是翻译全文。
今年6月末,中美领导人在大阪G20峰会上宣布,中美贸易有所缓和。特朗普称双方已重回谈判桌,美方暂停对中国输美产品增加更多关税,并解除了对华为的禁售令。消息一出,市场沸腾,媒体盛赞此举为“贸易战之休兵”。
然而,所谓停火只是暂时的。夏天一过,特朗普政府立马对125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了关税,中国也随即对75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之前曾有预计,美国将于12月对中国产品新征一轮关税,这样被征税的中国商品总额将达到5000亿美元,几乎涵盖了所有中国输美商品。而中国的反制措施则会覆盖69%的美国对华出口商品。
一旦所有的威胁兑现,美国对华商品的平均关税率将从两年前的3%上升至24%;中国对美商品的关税率将升至26%,而对其他国家的平均关税不过6.7%。
特朗普以为关税会迫使中国屈服,进而改变所谓的“不公平”贸易政策。中国也许愿意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但绝对不会依照特朗普政府的要求照单全收。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关税对美国消费者的打击更甚。特朗普的种种举措不但无益于美国经济、威胁国际贸易体系,而且对于他所一贯痛恨的贸易赤字,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中美贸易摩擦是系统性的,反映出了中美经济基础的一些结构性事实。两国势必在今后试图找寻一种新的、渐进式的平衡。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摩擦的动因值得一探。
01
想想龙虾
美国自2018年第一次对中国输美商品提高关税。同年,中国输美商品额增加340亿美金,比2017年增幅7%;美国对华出口商品额则减少了100亿美元,同比下降8%。
今年前8个月以来,中国输美商品额仅比去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而美国对华出口额却进一步减少24%。
打关税牌非但没有缩小贸易逆差,反而加剧了美国对华贸易赤字:2018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激增12%,至4200亿美元,今年前8个月增加了8%。
中国对美出口额居高不下,这不符合特朗普政府的期许。至少有两个原因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其一,中国输美商品的可替代性不强,比如苹果手机、民用无人机等,所以即便这类商品被课以重税,随之价格飙升,美国消费者也只能含恨掏腰包。
其二,不管媒体如何吹嘘,大部分美国制造企业尚不会离开中国,因为这些企业赖以生存的供应链只在中国有。(2012年,苹果公司本想把高端笔记本生产线从中国撤离,搬到德克萨斯州,但是因为无法将螺丝钉外包,只得作罢。)
一些出口导向型的制造商也许将离开中国,但它们的目的地却不是美国。根据上海美国商会于5月份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6%的在华美企打算将工厂搬回本土。60%的在华美企将继续留在中国。
正在建设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

在进口方面,美国经济遭受的打击要远甚于中国。纽约联储等机构的经济学家在2018年发现,中国出口商并未因关税因素而降低价格,换言之,关税都通过上涨的商品价格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
面对“身价倍涨”的中国商品,美国消费者只能选择第三方国家的东西(而且还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之前,别国商品要比中国商品贵,但是现在中国货加了关税,反倒不如其他国家的便宜。
加征关税之前的中国商品和其他国家替代品的价格差额,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对一国经济的“净损失”。
据经济学家估算,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增加关税后,摊到每户美国居民身上的净损失为每年620美元,总计为每年800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GDP的0.4%。如果美国执意要按计划扩大对华商品的课税基础,将加倍受损。
而同时,中国消费者却不用为此买单。
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2018年元旦至今,中国对美国之外的贸易伙伴平均关税从8%降低到6.7%,同期对美国的关税由8%飙升至20.7%。因此,中国消费者很容易从别国找到可以替代美国进口的商品
对于一些难以替代的美国商品,比如半导体、药物等,中国则降低了它们的进口关税。所以,即使普遍提高了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但总体而言,中国对于同类商品的进口价格还是有所下降。
从龙虾这门生意或可一瞥中国的聪明。
中国对美国进口龙虾的报复关税在2018年7月6日提升到25%之后,美国龙虾对华出口暴跌70%;同时中国对加拿大龙虾的关税降低3%,加拿大龙虾对华出口几乎翻了一番,中国从同一水域进口龙虾的成本反而下降了!
中国似乎比美国更明白如何减少贸易摩擦对本国经济的伤害。其精明之处在于——既要打到美国痛处,又要尽量减少对本国消费者的损失
表面上看美国占尽优势,被征收关税的美国商品金额远远小于中国商品,但实际上美国承担了贸易摩擦的损失,美国的贸易赤字反而扩大了。
特朗普认为美国在对华贸易中吃了大亏,证据就是美国对中国的大幅贸易逆差;其目的就是要改变中国的贸易政策,减少美国对华贸易赤字。
但是加征关税恰恰不利于减少美国的全面贸易赤字。据美国普查局显示,美国贸易逆差在今年前7个月以来比同期增加了280亿美元。
事实上,美国贸易赤字并非由贸易伙伴造成,而是美国自身的消费习惯使然
自1975年以后,美国的贸易收支基本就处于赤字状态。过去20多年来,美国国内总支出超过GDP是家常便饭,这就造成了净出口为负值,即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时有变化,但一直牢牢徘徊在GDP的3%-6%之间。
特朗普希望促进美国的出口产业,以减轻贸易赤字,但是打关税牌毫无疑问会遭致报复,从而进一步削弱本国出口。
除非降低本国的消费和投资额,否则扩大本国的出口并不一定能减轻贸易赤字。
缓解贸易赤字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挣的要比花的多才行。其举措无非是鼓励创新和提高生产率。
而贸易摩擦的后果却适得其反,不仅摧毁经济、阻碍发展,还打击创新。即便中国照单全收,美国的贸易赤字依然不会有所改观。
如果中国增加从美国的进口,就会减少从其他国家的进口,而其他国家会把无法向中国出口的部分卖给美国,或者卖给美国的竞争对手,从而抢美国人的生意。
譬如中国多买1000架波音飞机,就会少买1000架空客飞机。那么空客就会把1000架飞机卖给美国的航空公司,或者在世界其他地方抢波音的市场。
中国明白这一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还没有对美国的飞机加征关税的原因。无论结局怎样,美国贸易赤字的局面不会有太大改善。
02
弹性中国
截至目前,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实际损失不大,原因是中国控制住了进口物价的水平,并且中国对美出口到目前为止受到的影响不大。
随着美国进口商为避免关税而转购第三国替代品,这个状况会改变。但假如中国继续现行策略,贸易争端对一个年均6%增速经济体的影响是有限的。
一些专家曾一度怀疑中国经济增速的官方数据不实,然而,这一数据并非生造,很多机构和独立研究所均把中国的GDP增速定于5%-6%之间。
持怀疑论者的目光之所以短浅,是因为他们没看到中国经济增速的另一面——中国的发展动力正在向消费驱动转向
如果高额关税将成为永久事实的话,一些制造业会离开中国。但是也不必过分悲观。
中国对美出口占GDP的比例已经从2005年11%跌落到2018年不足4%;总出口占GDP的比例也从2006年的36%滑落一半,2018年为1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OECD成员国)29%的平均值。
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已经转到个人消费,其占GDP的比例已经从2010年的35%上升到2018年的39%,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不过说实话,贸易战对中国市场的心理打击确实一度相当严重。
2018年,由于信贷紧缩,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第一轮关税的宣布造成了中国市场的恐慌。当时,企业家信心跌落谷底,股票市场也大跌25%左右。政府一开始倍感压力,希望尽快结束这场争端。
但随着硝烟逐渐散去,中国才发现实际伤亡不大,贸易摩擦并未实质削弱中国经济。因此信心回升。上交所在2019年9月12日一度蹿升23%、深交所飙升34%。中国经济的巨大弹性是中国能够在谈判桌前表现硬气的资本
中国经济已经有40年的持续增长,增速放缓是自然而然的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实际GDP增速在2024年会从2018年的6.6%降至5.5%。其他机构给的预估更低。
但即使中国经济增速放慢,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不会萎缩,原因是经济仍然处在发展早期,增长空间仍然很大。
从储蓄率下降、可支配收入上升可看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在从投资和出口向个人消费过渡。
个人消费的势头越来越劲,2010年占GDP的35%,去年上升至39%,未来将持续攀升,拉动经济发展。尤其是现在中国已经扩大社保和福利,这将进一步释放消费内增动力。
而美国那边,经济扩张似乎到达到史上最长周期,不可避免的经济下行势态已经显露出来:2019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为3.1%,二季度为2.1%,增长明显放缓。
在经济下滑的压力下,也就更难打下去了。如果双方的关税维持8月以前的状态,每年对美国经济带来的损失不低于GDP的0.5%。
据《华盛顿邮报》民意调查数据显示,60%的美国人预计本国经济将在2020年进入衰退。
暗淡的前景或将为特朗普敲响一记警钟。但美国人尚未普遍感受到惩罚性关税的压力。然而,当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经贸摩擦对于消费物价的压力以及对经济产生的成本,很可能会使增长周期迅速进入拐点。
这场争端对基于比较优势分工的国际贸易体系是一种严重威胁,其带来的制裁和敌意将逐渐离间各国贸易伙伴。
中美经济关系密不可分,互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任何试图使两国脱钩的举动都将给彼此、给全世界带来严重后果。
到那时,消费品价格飙升、世界经济放缓、被打乱的供应链要付出巨大的全球代价才能使之复原。而在科技、互联网、电信领域,打压科技公司的数字鸿沟将严重阻碍创新。
03
一线曙光
特朗普并非单纯为了减少贸易赤字。此举更是一种减缓中国经济增长、遏制一个有力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的招数。
该手段的核心要义是,中国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体制是对美国的一种罕见威胁。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就坚称,关税的目的是为了刺激中国彻底改变这种发展的方式。
然而打脸的是,占中国对外出口90%的私营经济(其中43%为外企)在这场摩擦中是受打击最严重的一块。
中国同意购买更多美国商品的采购不是通过民营企业,而是通过政府来进行的。美国应当认识到,要换取中国的承诺,实际上就相当于迫使中国政府继续在经济事务中扮演主角。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官员应当重新分析中国经济。如果认定“中国模式”只有一种,视其为自由市场体系之威胁,那将犯历史性错误。
中国经济在过去40年来的迅速发展,是因为拥抱了市场,而不是单纯依靠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今天的中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私营板块在中国经济中占据2/3的江山。
若是要继续经济增长势头,中国势必要对经济进行结构性改革,朝着更加自由、开放的方向迈进。否则经济增长就会触顶,发展也无从谈起。
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之际,国企改革和民营化尤其紧迫。只有不断向市场化推进,更果敢地改革开放,中国才能保持增长。
这个过程会有阵痛,也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但是最终将惠及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当然也包括美国。
中美未来的方向不是壁垒高筑,而是降低藩篱,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
美国要想继续成为世界中心,成为全球科技的核心力量,离开中国这个有着最大、发展最迅速消费市场的国家是不现实的。
而中国要想保持经济发展势头,需要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
最终,一个基于规则、合作和竞争兼而有之的国际体系将会造福中美乃至全球的经济。
这也将是所有贸易伙伴通过中美经贸摩擦所学到的一课。

本文译者雨佳,现就职于中国建投集团。编译自《Foreign Affairs》最新文章,The Unwinnable Trade War, 作者单伟建。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JIC投资观察立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