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企业高管鲍毓明性侵养女一案引发热议,舆论之势浩浩荡荡,民情沸扬。
这是一个14岁少女李星星长达三年的噩梦。
她的继父鲍毓明自2015年涉嫌对李星星展开了长达三年性侵。
在这个案件下,紧锁的是面具之下的人性薄凉。
似乎每一次,当虚伪的掩盖被撕开,露出血淋淋的皮肉的时候,人们才会思考一些不合理却存在的问题。
可是暗流涌动往往更加致命,风平浪静并不代表没有牺牲者。
又或者,任何遮盖着的大厦倾塌,都是微弱的积累而来。
一个鲍毓明案件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沉寂的李星星。
01
女权意识不断觉醒与增强,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但仍然不能遮盖和改变女性在社会中仍处于弱势群体的局面
对于大部分女生而言,都被无数次叮嘱不能太晚出门,不能穿太短的裙子,被告诉所有的都是自我保护的方式,或许这样对大部分家庭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但没有人告诉过,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每个人生而平等,但是我没有听到过身边的男性被教育如何尊重女性,没有听到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错的,更多的是因为涉及隐晦私密的问题而遮遮掩掩。
家庭教育和社会更在乎女性贞洁的原因让大部分人分辨错了到底谁才是受害者。
而身边和社会的闲言碎语皆可能成为击垮受过侵害的女孩的最后一颗稻草。
它成了一把杀人的刀,一点点刺进受害者的心上。
02
每个人都在愤世嫉俗,每个人又都在同流合污。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蔡宜文的书评中有一句话: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
案件中的细节引人深思,李星星曾试过举报与备案,但得到的却是一句句敷衍与威胁,石沉大海,没有回音的现实。
李星星第一次报警,是她第一次遭受性侵,由于过于疼痛和流血不止于是上网查找原因,一位医生奶奶告诉她“你被强暴了”。
这是李星星人生里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
在老奶奶的指引下,李星星报警并讲述了自己被暴力的经过,鲍毓明被带走了,但是过了几天又毫发无损的回来了。
在李星星心里,她变得犹豫了,她不再确定鲍毓明是否真的犯罪了。
当她试图打电话给烟台警方时,对方不耐烦:“别老是强暴强暴的,我们不管,好不好”。
在被询问受伤害经历时,一个警察突然掐住了她的脖子,重现鲍毓明掐她的画面。
当事情发酵后,大家对于鲍毓明案子有多重疑点,各执一词。 
在这样一个交织着白昼与黑夜的滚烫人间,有普通人的奔走与呐喊,也有冷漠媒体为赚取流量的二次伤害,这让原本就复杂的案子变的更加扑朔迷离。
或许,我们永远无法了解到事件的真相,也无法批判社会的黑暗。
正义常常迟到,甚至频频缺席。
迟到的正义都助长着人性的黑暗触手,将一个个对世界充满希望的人们扯下地狱。
03
立法的缺漏与权力的蔓延使受害者葬于被掩住口鼻的深海,无人知晓的悲伤。
鲍毓明作为跨国集团的首席法务官,他精通法律,甚至为未成年性侵法写过一篇文章。
也是由于这样,他到现在都并未被判定罪名,因为他深知,性侵十四岁以上的女孩,无法直接定罪。
他可以钻法律的空子来洗脱罪名—他称对李星星的性侵称为“爱情”,同时称李星星为他的“妻子”。
回溯此类案件,一个事实折射出刺骨的冰冷,高阶层违法的普遍化。
对于那些拥有资源拥有权力的作恶者,他们将知法犯法视为高尚,将其拥有的金钱和权力为掩人耳目,将其所受的尖端教育也为狰狞的人格提供匕首。
这无疑是对文明的嘲讽,对教育的耻笑。
《少年的你》中的一段话,刺中了我的心。
“如果世界真的是这样,你放心把你的孩子生出来吗?”
那么到底为什么这类案件层出不穷?
我想我们真正需要的,不应只是当案件发生时在网络上三分热度地狂轰滥炸之后对真相的“正义裁决”,而是应该对此类事件的普遍关注,增强教育,织密法律的网,并寻找坚定地执法人。
而我们也更应该将在网络上的“热血”投入到现实中去,让犯罪者无捷径可走,无保护伞所庇护。
关照现实,阻止一场悲剧或许无法消灭一个鲍毓明,但却能少一个饱受摧残的李星星,房思琪。
我们甚至只需要耐心的听完一个男孩或女孩的哭诉,便可以阻止一场悲剧,挽救他的一生。
诚然,这样的实际行动可能会没有网络上万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的刺激,但它能真真正正的帮到一个人,能够真正阻止而不是挽回一场已然发生无法抹去的悲剧。
每一个人都点燃一根火柴,冰山才能真正融化。
我希望世界上每个被侵犯的女孩子都像李星星那样勇敢,也希望有一天世界可以变得真正公正与自由。
星星之火,也可汇聚成灯。
在黑暗中,不必等待炬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