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个角度说,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都是一次极其成功的国际盛事。
(图源:amazon)
德国政府为这一届奥运会修建了崭新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和奥运村,规模之庞大前所未见;德国人对奥运会的强烈热情,带动了一代人对体育和健康的崇拜;开幕式上,德国最先进的科技发明得到了展示:庞大的飞艇带着德国那个时候的旗帜亲临现场。
那届奥运会也开创了许多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奥运传统
从雅典到柏林的火炬传递,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火炬传递,奥运圣火从希腊一路向北,穿过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到达德国。这也是第一次被大规模视频记录的奥运会,德国导演里芬斯塔尔制作的本届奥运会纪录片《奥林匹亚》至今仍被认为是影史最佳电影…
甚至连奥运之父顾拜旦本人都对柏林奥运会赞赏有加,称它符合自己对奥运会的期待,是一次国际交流与和平的盛典。德国凭借这一次奥运会走出了一战战败的阴霾,宣告了一个强大的德国重回世界舞台。
(图源:LIFE)
一切都很美好,只有一个问题:这届奥运会是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举办的。当时的德国已经处在战争的边缘,希特勒对周边国家虎视眈眈,而德国境内的犹太人也已经开始受到敌视。当然,这一切与会的大多数运动员都不清楚,法国运动员在入场的时候甚至向希特勒行了纳粹礼,在当时人看来不过是国与国之间正常的礼仪。
柏林奥运会给当时全世界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就包括了看台上的日本奥委会(JAAA)代表。就在柏林奥运会那场盛大的开幕式当天,国际奥委会也最终投票决定了下一届奥运会,1940年奥运会的举办地:东京。
(图:1940东京奥运会海报)
申奥成功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日本,大街小巷里人们挥舞着奥运会的旗帜,憧憬着4年后的奥运会。这将是第一个亚洲国家,第一个非白人国家举办奥运会。日本,这个从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向西方学习的东方国家,终于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图源:tanken)
不论是东京市长永田秀次郎,还是国际奥委会日本委员嘉纳治五郎都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办一场配得上“大日本帝国”国际地位的,像柏林奥运会一样伟大的赛事。
(图:1940年的东京)
日本的奥运之路开始于1930年
当时的东京刚刚从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中恢复过来,城市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庆祝活动。也就是在这时,东京的永田市长萌生了这个想法:举办一场奥运会来提高东京的国际地位,振兴日本经济,吸引国际游客。
(图源:old-tokyo)
而这场奥运会的时间,则一定是1940年。这一年对日本,尤其是战前狂热的“大日本帝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前660年是日本神话中的神武天皇继位的年份,而1940年就是这一象征日本诞生事件的第2600个年头,叫做皇纪2600。届时,整个日本将会进行为期一年的盛大庆典。
(图:裕仁天皇)
在那个年代的日本,天皇这个古老的传统在帝国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逐渐异化成了一种近乎狂热的全民信仰。皇纪2600,就是这种狂热的一次大爆发。
(图:1940年日本世博会)
准备工作早在10年前说的1930年就已经开始筹备。不但申奥被提上了日程,而且1940年还将举办东京世博会、札幌冬奥会(过去冬奥会和奥运会是同一年举行的)…国际盛会一个接着一个,就好像全世界都来庆祝日本建国一样。
(图:1940年日本世博会规划图)
体育运动,对西方化的日本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运动”这个概念本来就是西方舶来品,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学校才开始讲求“体育强国”“强健体魄”这样的现代理念。因为没有体育传统,亚非拉国家在最初的奥运赛场上一直表现不佳,当时的日本打破了这种病夫的印象:从1912年奥运会开始,日本运动员的成绩一届比一届好,开始摘金夺银。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日本队一共获得7枚金牌,位列第5。
所以东京政府认为,日本具备举办奥运会的体育基础。
(图:1936柏林奥运会上的日本选手)
在东京举办奥运会还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意义: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开始向西方学习,开始现代化,距1940也已经有70多年。这几十年里,日本从一个农业封建国快速成长为了一个工业的现代国家。而这场奥运会的举办,承载了日本“现代化已经完成”、“正式成为发达工业国家”的期待。
(图:东京1940)
另外,这将会是奥运会第一次在欧洲和美国之外的地区举行。日本一直以西方白人霸权的挑战者自居,尤其是对马海战击败俄国,成为了第一个击败西方列强的非白人国家。所以这次奥运会,还有日本终于在国际舞台上与西方国家平等,名正言顺的亚洲国家领袖的意味。
(图源:emaze)
大家或许很难想象,但在那个年代,日本就是亚非拉地区人们反抗西方列强的一个榜样。当然,日本这样的榜样即便真的存在,也早已在那一系列帝国主义侵略行为中烟消云散了。
(图:对马海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队侵占我国东北地区。一时间,日本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随后国际联盟也裁定日本行为属于侵略行为,要求日本立即撤军。日本政府一气之下退出国联,在国际上开始受到孤立。
但这种国际上的孤立并没有影响东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相反,日本政府急切希望用一次国际盛会来改变日本的国际形象。而国际奥委会这边,则以“奥运无关政治”为理由,反对因为日本侵华这样的“政治问题”去阻止东京举办奥运会。1936柏林奥运会,世界上也不乏因为纳粹政府迫害犹太人政策而想要抵制的声音,但国际奥委会也还是不闻不问。
(图:1936柏林奥运会)
对于国际奥委会来说,日本也的确是一个理想的举办地点。奥运会一直号称自己是一个世界性的组织,主张全世界民族的平等与交流,然而过去十一届奥运会都是在白人国家举办,的确有白人至上主义的嫌疑。把奥运会带去亚洲的想法,得到了不少委员的支持。
(图:东京奥运会海报,运动员与武士)
当然,日本奥运会的申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东京最大的对手是罗马,当时正处于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的领导之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驻意大利大使在1935年还特意会见了墨索里尼,劝说对方放弃申办奥运。作为回报,日本将会支持罗马申办1944年奥运会。不得不说那段时间国际奥委会实在太会挑举办国了,三大邪恶轴心国全来一遍。
解决了罗马,东京唯一的对手就只有芬兰赫尔辛基了。1936年,就在关键投票之前,日本政府邀请估计奥委会主席Baillet Latour和一大批委员来东京视察。享受了2个星期的锦衣玉食和专人照顾以后,主席先生也开始公开支持东京了。
(图源:JOC)
1936年,在到处装点着万字旗的纳粹首都柏林,国际奥委会在柏林阿德隆大酒店正式宣布东京当选1940年奥运会举办城市。日本举国欢庆。
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进行了。
奥运村将被安置在东京西边的世田谷区,可安置1300多名运动员。
东京政府计划建造一座现代大型体育场,可以容纳十万人,其中4万是临时看台
游泳池则可以容纳28000人,将安装最先进的净化设备和照明装置。
除此之外,东京外的埼玉县还将作为第二举办地,当地兴建了一座帆船赛场。这也是1940年东京奥运会唯一一座现存的设施
大部分设施计划在1938年开始建造,1940年当年竣工。
各种各样的海报和徽章也都设计了出来,作为宣传物料张贴在了东京的大街小巷。
但是,东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从一开始就有接连不断的问题出现。
首先是选址的问题。东京市最初希望把主会场建在明治神宫旁边,国际奥委会也对明治神宫这个选址赞不绝口。但神社本身却极力反对在自己家门口建设体育场。最终体育场被搬到了驹泽。
(图:1940规划的奥运村)
东京奥组委想要模仿柏林,也搞一个圣火传递。但无奈东京和希腊的距离实在太远。不少计划被提出:用军舰运圣火、用飞机运圣火。1937年后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又不希望圣火传递经过中国。
(图:柏林奥运会圣火)
还有一个有些莫名其妙的争议:根据惯例,国家元首都会在开幕式上宣布奥运会开始。但日本天皇的声音“鹤音”传统上是不能被普通人听到的。日本人就天皇到底要不要宣布奥运会开场也吵得不可开交。
这次奥运会破产的决定性事件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日本陆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当年12月,还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日本这个自我标榜为“开化”和“现代”的国家,犯下了这样野蛮和非人性的罪刑。
(图源:quora)
国府随即宣布将会抵制东京奥运会,英国也宣布会加入抵制行列。但其余大多数国家还是秉持着“体育与政治无关”的立场,表示将会参加。
但最后还是日本政府自己宣布放弃奥运会举办权的。
与1930年代日本举国支持不同,1936年后的日本政府,逐渐从文人政府转变为了军人政府。尤其是1936年二二六事变以后,日本陆军中的统制派掌握了军政大权,军队绑架了整个国家,走向战争的不归路。
(图:二二六事件军人政变)
这个时候的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对奥运会有了非常不一样的态度。他们开始追崇一种非常极端的帝国主义思想,主张全盘复兴日本文化:武士道、天皇等,而排斥一切国际的西方的思想。日本过去一系列的“成功”,让日本人有了这样的错觉:是日本人民的精神。奥运会这样的国际主义赛事,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会腐蚀日本精神的一种外来物。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中国的战事已经使得日本政府捉襟见肘,再举办一场奥运会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原本计划“一个月解决中国事变”,到后来却深陷大陆战场。
主体育场的建设所需的铁为一千多吨,但在1938年以后,军队宣布管制各种军需物资,东京奥组委只能用木材替代铁建设场馆。
(图:当时的奥运会海报)
1938年7月,在日本陆军的强烈反对下,日本政府宣布取消东京奥运会,把举办权交还给了国际奥委会。和东京奥运会一起取消的,还有东京世博会,以及札幌冬奥会。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日本军队发动武汉会战。中国军队在武汉这个英雄一样的城市与侵略者展开输死较量。10月份战役结束,武汉失守,但日军也无力再发动大规模攻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有网友说是武汉会战导致日本放弃奥运会。
(图源:wikipedia)
面对胶着的战局,日本举国投入战争,而不去理会奥运会这样的“门面工程”了。
当然,1940年仍然是日本“皇纪2600”纪念日。这一年日本举行了横贯全年的纪念仪式。
奥运会没有举办,但日本组织了“东亚竞技大会”,只有6个“国家”参加,还包括了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得不到国际认可的日本只能拉来自己的傀儡政权搞运动会,尴尬程度可以想象。
作为2600庆典的高潮,天皇在10月11日登上了比睿号战舰,巡视日本联合舰队92艘舰艇和527架海军各式战斗机。1940年的日本海军称得上是世界第三海军,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官兵训练有素,战舰飞机世界前沿,艨艟八百,海鹫三千。
(图:赤城号航母)
在帝国主义感召下的日本国民,没有人不相信皇军无敌的神话。
仅仅5年后,这一支大舰队,就和“大日本帝国”一样烟消云散。一起消散的,还有日本带领亚洲挑战西方的“亚细亚主义”,和日本国民内心的那种狂热的帝国主义思想。
1964年,东京奥运会原定举办日的24年后,东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奥运会。奥运村依然选择了驹泽,这个24年前拟定的地区。
来自希腊的圣火,就像当年计划的那样,穿过了欧亚大陆来到日本,第一站就是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主办方说这象征着对和平的期待,在东亚人民来看,不如说是对“大日本帝国已死”的一种追认。
(图:广岛)
裕仁天皇宣布了奥运会正式开始,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在意天皇陛下公开自己的鹤音了。毕竟就是这个声音,在1945年宣布了日本的战败。
(图:裕仁天皇宣布1964年奥运开始)
即便是延后到了1964年,日本仍然是第一个举办奥运会的非西方国家。和1940年一样,这一届奥运会寄托了对日本现代性的一种承认,象征了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同样的“渴求承认”的情绪,也可以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感受到。
1940年的东京奥运会因为战争取消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宣告了日本走出战败阴影,回归文明社会。
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我们拭目以待。
source:
https://americannationalsocialist.com/2016/08/02/berlin-olympics-1936/
https://ajapper.com/why-the-1940-tokyo-olympics-ended-with-a-phantom
https://reviews.history.ac.uk/review/680
https://tanken.com/12th.htm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