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辽博2018年中大展
中国古代书法·中国古代绘画
📍沈阳|辽宁省博物馆
终于!终于!大家期待已久的辽宁省博物馆年中书画大展,就在今天,也就是8月14日上午开放了。
今年,辽博新馆全面开馆,其中最重头的当属“中国古代书画展”、“中国古代绘画展”两大专题陈列
早在今年三月,展玩就根据辽博官方消息预告了本次展览官方透露的重磅展品,当日阅读数万;此后,每个月都有读者留言问,究竟何时开展。
多次了解都未能得到确切的开展信息,我们只能早早备好大量辽博馆藏重要书画的高清图文资料,随时准备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消息(有点像等火箭发射……)。
终于,上周,有赴辽博观展的读者在后台告诉我们,看到两大专题陈列已经在新馆布展了,根据他在现场的打探,大展极有可能在这周低调开展——那么,周一闭馆,会不会是周二开放
今天一早,一位沈阳的朋友在我们强烈要求下前往辽博新馆,果然,真的!万众瞩目的辽博年中大展,已经悄咪咪地开放了。他第一时间发来了确切的展品全目录(全团队手忙脚乱地感动,真不容易……)。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向你公布此次大展的超豪华完整阵容!!!
宋徽宗的《瑞鹤图》《草书千字文》、五代董元《夏景山口待渡图》、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张旭《草书古诗四帖》——此前公布的,都还只是冰山一角
46件古代书法39件古代绘画,总共85件珍贵馆藏书画。而且,据他在现场的多方了解,这很可能还只是第一期——未来还会有更多展品要亮相。
我们准备了最详尽的看展指南,你将读到:
🔍
1书画专题陈列完整清单
2部分重点展品详细精赏
3更多海量展品高清预览
4辽博新馆开放参观指南
在辽博新馆,中国古代书法展和中国古代绘画展分别位于不同展厅。根据布展期间和今天向几位现场工作人员的了解,辽博这两大展厅的展陈模式很可能和上海博物馆的书画常设展相类似。据说,两个展览很可能会分三期定期换陈——三期结束后,再从第一期开始循环展出
也就是说,辽博馆藏重要书画,接下来将会不断在新馆中循环展出。但依照展玩的判断,辽博的重要馆藏书画常被借展,加之珍贵书画也不适宜长期展出,估计个别时间段展品会存在调整,甚至,某些时段会不会有高清复制品替代珍品?
从现场看,两展选取作品均为辽博馆藏重要书画皆以时代为序分为五大单元,可见馆方是希望展览能全面反映中国古代书画、绘画在不同时期的基本面貌。
此次展出为第一期。
以上都是展玩在现场了解并合理推断的情况,准确的展陈方式,后两期的展品与时间,都有待馆方进一步公布。
书画之外,还有一个中国古代缂丝刺绣展也非常精彩,展玩将持续关注。
辽宁省博物馆2018年中大展
- 展 品 清 单 -
中国古代书法
中国古代绘画



清宫散佚书画
最重要收藏地之一
为什么辽博此次大展会引来如此高的关注?
辽博是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十二万件,其中古代书画近万件
这里是中国收藏晋唐宋元书画数量最多、品质最精的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是海内外清宫散佚书画重要收藏单位之一,总数达二百余件(组)。
这批书画都来自溥仪离宫时淘选带出的珍品——1949年成立时,当时原名东北博物馆的辽博,经东北银行拨交,接收了其中部分重要书画。
之后,时任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委王修,立刻组织开展了文物收集整理工作,在能够找寻到的线索内,将散佚东北、华北各地的部分清宫散佚书画征集入馆。

东北博物馆旧照(原奉系军阀汤玉麟的官邸)
展玩曾推送溥仪逃命前用大半天装了整整四箱书画,差一点你就看不到了一文,整理了辽博清宫散佚书画的主要收集途径:
1. 被东北民主联军收缴的共计140件,主要作品有《簪花仕女图》《夏景山口待渡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一大批宋元明清时期珍贵古书画;
2. 新中国成立后收缴或当事人主动上缴的,如唐人画《女孝经》手卷、韩滉《丰稔图》卷等;
3. 通过文物商店或博物馆征集而来。
辽宁省博物馆原馆长李文信(右二)、副馆长杨仁恺(右一)与副研究员胡文效(左一)、朱子文(左二)于20世纪50年代初合影。
了解背后的故事后,再来和我们一起,来细细看此次展出的部分重磅书画。
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所梳理的多为大众较熟知的唐宋元珍贵书画,但除此之外的大量展品,皆在艺术史上有重要价值。比如明《王居士砖塔铭拓本册》,为近代金石大家罗振玉旧藏“初拓三断本”,大众了解得未必多,但却非常重要。此拓本拓法精致,纸墨俱善,未经填墨处理而基本保留了原拓面貌,流传有绪,可视为传世三断本中之佼佼者,历来受到学界的青睐。(据么乃亮《辽宁省博物馆藏<初拓唐王居士砖塔铭>叙录》)
所以,当你走进这样一个展览,在对名迹兴奋之余,最终细细体察每一件作品的细微之处与独特价值,以此走进艺术史,获得自己对艺术的真正判断,或许会是更大的收获。
2018书画专题陈列
梦 幻 阵 容
· 绘 画 部 分 ·
1.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 左 右 滑 动 观 赏 →
东晋顾恺之是画家四祖之一,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所作的《洛神赋图》由于年代久远,真迹早已失传
目前,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仅六件
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为册页外,其余五件构图、造型基本一致,都是依据曹植《洛神赋》文意绘制的连环画式长卷,分别有三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一卷,辽博藏一卷
这几件《洛神赋图》都属于宋人摹本,而辽博藏卷是其中摹制水平最高的一件,也是唯一图文并茂的一件
整件长卷分为二十二段,设色绘制人物、山水、龙鱼、车马、神物等,刻画细致生动,人物衣褶秀媚,树石奇古,笔法秀劲,充分体现了原作辞意。
图卷中的小楷书赋文,分别题于画卷空白处,随着图卷延展,高低错落,文意多少,则依图意而定。
王铎在后隔水中题写——此为“宇宙第一尤物”,灵变缥缈,洵为传神。
王铎题《洛神赋图》
2.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 左 右 滑 动 观 赏 →
《簪花侍女图》的眼熟程度,不亚于《瑞鹤图》。它被收入教科书中,也是邮票图案,研究此图的文章更比比皆是。
和《瑞鹤图》一样,《簪花侍女图》也是从溥仪逃去日本时中途截获。
这幅画,虽然年代、作者仍有争议,但作为唐代仕女画,已为一般美术史学者所接受
画卷描绘的是古代贵妇春日游园赏乐的场景,六位女子——五名仕女,一名侍者
画作中不设背景,只有两只小狗、一只白鹤,以及辛夷花湖石点缀其间,让人目光更专注于女子的雍容华贵形象——每一位的服装、体态、眉目、表情都不相同。
她们梳着高高的发髻,有的在发间插一枝牡丹花,有的簪一朵粉荷,或是淡素的芍药。
画图者极尽工笔精巧之能事,小到头发的钩染、面部的妆容、衣着上纤细的丝线,都刻画清晰。
甚至,在半罩半露的透明织衫下,还隐约露出女子丰腴细腻的肌肤。
绢本画非常脆弱,《簪花侍女图》保存千年至今,相当不易。
当年,这幅名作进入辽博后,画心开裂已经非常厉害,每一次展卷都免不了再次伤害。
1972年,专家们对它进行了一次重裱修复,在揭裱过程中,发现画心原来是由三段画绢拼接而成。
画中左数第二人比例较小的仕女是后来嵌入的,而白鹤与画面左边的小狗,也是剪裁而来。
很有可能,此图原本是画在屏风上的。魏晋至唐初,人们大多坐在胡床上,周围三面往往会围上一圈这样的小屏风。
《簪花侍女图》曾经南宋内府收藏,元、明期间流传空白,直至清初为收藏家梁清标、安岐所收,后才入清内府。
3.
五代 董元 夏景山口待渡图
← 左 右 滑 动 观 赏 →
《夏景山口待渡图》也是流传有序的一件名作,它被认为是五代南唐画家董元的典型作品之一。
明代董其昌为此卷题了引首:“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真迹。”
元代鉴定家柯九思也在卷后题:“右董元夏景山口待渡图真迹,冈峦清润,林木秀润,渔翁游客出没于其间,有自得之意。真神品也。”
董其昌题引首
柯九思跋
这张画卷,描绘的是江南郊野夏日的优美景色
卷首,平沙浅岸,江河横陈,小舟泛波其间,山峰层层叠叠,露出一些烟火气的人家。
继续展卷,柳林渡口对面正有轻舟摇来,岸上待渡者向舟上乘客和摆渡人远远招手。

沙岸眼神,一行行茂盛的垂柳,让江南夏日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
画家董元世称“董北苑”,他擅长人物、牛、虎,最擅长的还是山水画。尤其他笔下的江南景色,让米芾都赞为“唐五此品”。
辽博藏的这件《夏景山口待渡图》故宫博物院所藏《潇湘图》上海博物馆藏《夏山图》,自元明时期起,即被认为是董元真迹。
4.
北宋 徽宗赵佶 瑞鹤图
← 左 右 滑 动 观 赏 →
《瑞鹤图》是存世极少的宋徽宗亲笔画作之一。
懂画、不懂画的,对这幅画都印象极深。
我们随处可见关于它的文创产品,但很少一睹真容——你甚至不知道,画中天空的青色,究竟是怎样一种颜色?
《瑞鹤图》上一次国内展出,是2013年在辽宁省博物馆;2014年,首次对外展出,在英国伦敦V&A博物馆。
北宋 徽宗赵佶 瑞鹤图 局部
画里的故事,发生在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那天,天气晴朗,祥云朵朵,一群仙鹤飞来,长时间盘桓在宫殿上空鸣叫翱翔——这是北宋国都汴梁的上空。
宋徽宗和官员们走出大殿观看,被群鹤飞舞的祥瑞景象深深吸引,一时间心花怒放,竟高兴得手舞足蹈。
当时的大宋王朝,局势已非常严峻。
在宋徽宗登基六年后,这样的奇妙景象,让他产生了仙鹤告瑞的“幻想”。
几个月后,宋徽宗亲笔创作的《瑞鹤图》终于完成。
背景是庄严耸立的宣德门,画面上方云蒸霞蔚,淡石青烘染出美妙的天色。
18只仙鹤在城门上空翱翔,栩栩如生。
宫殿鸱吻上,一左一右两只仙鹤,一只正引颈高歌,另一只正回首相望。
宋徽宗还特别用自己独创的瘦金体撰文,记述了作《瑞鹤图》的经过并写下一首诗,表达喜悦心情。
清晓觚棱拂彩霓,仙禽告瑞忽来仪。
飘飘元是三山侣,两两还呈千岁姿。
似拟碧鸾栖宝阁,岂同赤雁集天池。
徘徊嘹唳当丹阙,故使憧憧庶俗知。
画成十几年后,北宋王朝很快就灭亡了,而《瑞鹤图》流落民间。
百年辗转之中,大收藏家项元汴也曾得此画,如获至宝。
直到清乾隆年间,《瑞鹤图》才又进入清宫。
差一点,《瑞鹤图》就要随溥仪去了日本,好在中途被截获,我们才能在辽博,再次见到这张千古绝唱的画作。
瑞鹤图 跋
5.
元 赵孟頫 红衣西域僧图
← 左 右 滑 动 观 赏 →
赵孟頫的《红衣西域僧图》刚刚在去年故宫博物院赵孟頫大展上,短暂地借展过一段时间。
赵孟頫在画卷自题中写道,因常与西域僧人往来,耳濡目染,所以才能捕捉到印度僧人的神态特征——浓密的络腮胡须、黝黑的皮肤,还有高耸的鼻梁、深陷的眼窝。
整张画卷以重彩设色,僧人身穿红衣,座下铺朱红色毛毡,头上有圆形光环。
僧人背后,则画了一颗古藤缠绕的大树,他的座旁,还有一双红色僧鞋,与两株小花。
画面左边款署:“大德八年,暮春之初,吴兴赵孟頫子昂画。”
那一年,赵孟頫刚好51岁,正是艺术成熟之时。
画卷尾纸,还有董其昌、陈继儒的两段跋文。
6.
明 仇英 清明上河图 卷
以仇英名款出现的传世《清明上河图》,目前所知原藏清内府的有两本,《石渠宝芨》初编著录一本,原藏重华宫,落款“吴门仇英实父摹宋张择端笔”——这一幅即为《石渠宝芨》所著录的。
仇英与张择端一样,在他的《清明上河图》表现了热闹纷扰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风情,场面宏大,气势雄伟。
此卷采用青绿重彩工笔,长达9.87米,高0.3米,画中人物超过2000个;天平山、运河、古城墙,明代苏州地区标志性建筑皆清晰可辨。
据说,1945年末溥仪共将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多件文物弃置在沈阳机场。
1950年,共有三幅《清明上河图》被送到东北博物馆,鉴定家杨仁恺先生除发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外,还发现了仇英的这卷《清明上河图》。
· 书 法 部 分 ·
1.
楷书曹娥诔辞卷
↓ 滑动查看完整题跋 ↓
这件《楷书曹娥诔辞卷》在现存楷书墨迹中,是署年最早的小楷书杰作。卷中所书内容为东汉上虞县长度尚为孝女曹娥所写的诔辞。
书心字体扁方,笔画安排有如在扁平的“米”字格内分布,均匀对称——是受到了钟繇楷书的影响
尽管其书者和书写年代至今尚有争议,然而起字体结构与书写方法,仍体现了东晋时今楷趋于成熟的书法风格
此卷还有大量晋唐人观款,卷后还有宋高宗赵构、元虞集、赵孟頫等人题跋,曾经南朝萧梁内府,南宋内府、贾似道,元内府、郭天锡、柯九思,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清内府等庋藏。
关于此墨迹具体的书者及时代,历代鉴赏家们提出过不同观点。
从宋高宗赵构开始,多数人认定此为东晋人书;元陈铎曾等少数人认为是六朝人写本;明董其昌以为北宋;张丑提出“或疑为宋高宗摹本”。
2.
唐 欧阳询 仲尼梦奠帖
← 左 右 滑 动 观 赏 →
写就《仲尼梦奠帖》的欧阳询,是初唐享名最盛的书法家,有“唐人楷书第一”之名。
赵孟頫对其不吝夸赞:“欧阳信本书清劲秀健,古今一人!”
《仲尼梦奠帖》是欧阳询现存四件墨迹之一,也是其传世墨迹中最可信、最精彩的作品,弥足珍贵。
全帖共为九行七十八字。为欧阳询晚年作品,功底深厚。
用墨淡而不浓,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
元人郭天锡在跋中写:
“此本劲险刻厉,森森焉如府库之戈戟,向背转摺,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郭天锡 跋
卷后,还有赵孟頫、杨士奇、高士奇、王鸿绪等人跋。
赵孟頫 跋
高士奇 跋
3.
唐 张旭 草书古诗四帖卷
↓ 滑动查看完整题跋 ↓
草书《古诗四帖》卷,传为张旭传世孤本
最特别的是,此卷以当时非常名贵的“五色笺”书就,共40行,凡188字,所写内容为南朝诗四首——前两首为庾信《道士步虚词十首》中的第六和第八首,后两首为谢灵运《王子晋赞》及《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虽是狂草,但狂而不怪,千状万态,有如万马奔腾,跌宕起伏。
正如米芾所评:“如神虬腾霄,夏云出岫,逸势奇状,莫可穷测。”董其昌也说“有悬崖坠,急雨旋风之势。”
4.
北宋 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

← 左 右 滑 动 观 赏 →
《草书千字文》是徽宗传世狂草作品,许多人更熟悉徽宗自创的瘦金体,像这样的徽宗狂草作品,传世极少,也尤为珍罕。
当年杨仁恺先生曾说:
“此卷草书怪怪奇奇,大大小小。有的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有的或连或绝,如花乱飞,有的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有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他的草书深受怀素影响,气势颇为雄健,奔放驰骋。
卷后,落款宣和壬寅年,正是徽宗四十,书写大成之时。
整卷书法共含字迹九十九行,写在全长达三丈描金云龙纹纸上。在北宋,这样长尺幅的精美用纸,本身便已足够珍贵。
《草书千字文》的御制别子
描金云龙纹纸
5.
宋 赵构 草书洛神赋卷
↓ 左 右 滑 动 观 赏 ↓
《洛神赋》是三国时曹植的文学名作,此卷草书的卷末,有“德寿殿”款书,并钤有“德寿殿御书宝”印,可证为宋高宗赵构逊位以后,隐居于德寿宫时所书
赵构的草书,多取法智永,这件草书《洛神赋》卷,从整体书风上来看与智永的草书相近,正是印证。
元代时,此卷还曾经鲁国大长公主祥哥剌吉收藏。
6.
元 赵孟頫 秋声赋
← 左 右 滑 动 观 赏 →
《秋声赋》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名赋,赵孟頫行书写就。
《秋声赋》与赵孟頫的典型作品不太一样,王连起先生就曾在专文中提到:
“赵孟頫中晚年有时将点画转折的棱角泯灭一些,追求苍率荒疏的效果。”
像《秋声赋》这样,“一反平常结字的严谨和用笔的精致,把注意力集中在笔势的厚重和笔意的苍劲上,体势也力求雄健放纵。”
- 更 多 展 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 张激 白莲社图 卷
↓ 滑动查看完整长卷 ↓
局 部
宋 刘松年 秋窗读易图 页
辽代 佚名 山弈候约图
辽代 佚名 竹雀双兔图
局 部
金代 杨微 二骏图 卷
↓ 滑动查看完整长卷 ↓
局 部
元代 李士行 竹石图 轴
局部
元 王蒙 太白山图 卷
↓ 滑动查看完整长卷 ↓
局 部
明 戴进 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图 卷
↓ 滑动查看完整长卷 ↓
局 部
明 沈周 盆菊幽赏图 卷
↓ 滑动查看完整长卷 ↓
局 部
明 唐寅 悟阳子养性图 卷
↓ 滑动查看完整长卷 ↓
局 部
明 吕纪 狮头鹅图 轴
局 部
明 文伯仁 松风高士图 轴
局 部
明 钱榖 竹亭对棋图 轴
明 董其昌 峰峦浑厚图 卷 
唐 孙过庭 草书千字文第五本 卷
↓ 滑动查看完整长卷 ↓
局 部
宋 欧阳修 自书诗文稿 卷(局部)
宋 陆游自书诗 卷
↓ 滑动查看完整长卷 ↓
局 部
宋 张即之 书杜甫诗 卷
局 部
元 赵孟頫 书苏轼烟江叠嶂诗 卷(局部)
元 鲜于枢 书王安石诗 卷(局部)
参考资料
辽宁省博物馆官网
《辽宁省博物馆藏书画著录(书法卷)》
《辽宁省博物馆藏书画著录(绘画卷)》
辽博2018书画专题展
📍 辽宁省博物馆
🕛 2018年8月14日-待定
展览位于三楼21、22号展厅(均已开放)
○ 辽宁省博物馆 
沈阳市浑南新区智慧三街157号

🚇交通信息:
· 乘坐地铁二号线至白塔河站,转乘有轨电车一号线至运行中心下车,再南行800米到达辽宁省博物馆 。
· 乘坐地铁二号线至21世纪大厦站,再换乘有轨电车三号线至和鸿广场站,西兴500米即是。
· 乘坐130路、108路公交车至全运五路公交枢纽站,西行300米即是。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国家法定假日除外) 除夕闭馆
· 4月1日至10月31日 9:00—17:00(16:00停止入场)
· 11月1日至3月31日 9:30—16:30(15:30停止入场)
🔍
现在,在「知乎」也能找到展玩了
进入知乎首页搜索「展玩」
点击「关注」订阅我们的专栏吧
©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展玩所使用的图片、视频等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
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联系我们以妥善解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