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型肺炎的来袭,让2020年的开端非比寻常。
年轻人操碎了心,不断地向父母长辈解释新型肺炎的严重性,使出了浑身解数,劝他们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餐。
还没等解决完如何让父母戴口罩的难题,年轻人又开始头疼“如何让父母别信谣言”:
前一天刚让父母放弃了熏醋杀菌,今天他们又在家族群里号召大家吃泡腾片防病。
许多父母不仅很难劝动,还要把这些所谓的“偏方”,强行用在全家人身上。
我们汇总了在朋友圈和家族群里大行其道的10个谣言,帮你打赢这场“反谣言”的战斗。
1
草莓防病?果蔬没你想的这么神!
一张经过拙劣处理的假新闻图片,伴随着“草莓防病”的谣言疯狂传播。
草莓照片上下的黑框剪裁粗糙,下面的黄色标题把“防治”写成了“防止”。
尽管从图片到内容漏洞百出,仍然有无数人听信谣言,家里的饭桌上又多了草莓这个“必吃品”。
草莓富含维生素C、花青素等成分,可以补充营养、均衡膳食。
但指望草莓中的营养成分去防治新型肺炎,就是异想天开了。
维生素C只能维持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不能凭空提升免疫力
即使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维生素C也只是作为辅助治疗,而不是单独用于治疗。
神化“维生素C”的谣言,还有维C泡腾片、橘子、柚子等各种版本。
目前,“维生素C能预防疾病”这一说法,还没有得到过证实。
2
多喝板蓝根对抗肺炎?小心中毒!
从非典、流感,到新型肺炎,板蓝根往往成为哄抢的对象。
“板蓝根包治百病”,这个谣言,几乎已经成了许多人眼中的“常识”。
可是很少有人真的了解,板蓝根到底是治什么的:
板蓝根能够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等热性疾病,对冠状病毒完全不起效果
有些人抱着“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念头,觉得喝点板蓝根也无所谓。
实际上,板蓝根喝多了,还可能中毒。
钟南山院士指出:
板蓝根服用过量,会对造血系统和肠胃系统造成损害。
3
熏醋“杀菌消毒”?
作用微乎其微,反而可能刺激呼吸道。
从疫情的最初阶段开始,“醋熏房间,消毒杀菌”的谣言就一直充斥着家族群和朋友圈。
这个伪科学“偏方”已经风行多年,不仅是新型肺炎疫情,从普通感冒到流感、非典,都能看到“熏醋”这种操作。
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醋里的醋酸浓度很低,经过熏蒸挥发到空气中后,浓度会进一步降低,不足以杀死病毒、达到所谓“杀菌消毒”的目的
醋酸挥发后,可能会刺激人体的呼吸道粘膜、诱发呼吸道疾病,还有可能对人体的皮肤造成伤害。
熏醋这种做法,非但无益,还可能有害。
如果想对家庭中的空气进行消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房间进行通风。
4
抽烟防肺炎?只会适得其反
从“非典”时期至今,一直有人坚持“抽烟能够预防肺炎”这个说法。
这一论调的支持者,搬出了这样一套伪科学:“烟是纳米级的,烟油子覆盖肺细胞表面比N95口罩还好使。”
实际上,香烟跟纳米唯一相关的地方,就是香烟的过滤嘴用了纳米过滤材料。
想要阻止病毒进入呼吸道,科学佩戴口罩是一个有效的防护手段。
而吸烟只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给病毒带来更多的机会,增加感染肺炎的几率。
在非典期间,吸烟者一旦感染,重症的风险也更高。

5
艾叶熏烟预防肺炎?可能致癌!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临床证据证实艾叶熏烟能够杀灭病毒,还有可能对肺部健康不利。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成果指出,“一定量的艾灸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可使健康人的肺功能受到影响,使肺的小气道收缩,出现阻塞性改变”。
燃烧艾叶、艾草所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包括甲醛在内的多种致癌物质,对呼吸道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并且会让室内的污染指数大幅上升,甚至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哮喘发作等症状。
6
口罩乱戴,就像没戴
在疫情爆发的相关新闻曝光后,佩戴口罩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面对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口罩,很多人选择明星同款、棉纱口罩或者是活性炭口罩。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管医师汪慧指出:
棉布口罩、活性炭口罩等,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没有防护效果。
一般外出时,可以选择外包装上明确注明“医用外科口罩”字样的一次性口罩。
接触发热病人的时候,可以使用N95口罩。
佩戴口罩有如下注意事项:
①佩戴口罩的时候,里外不能戴反。
②口罩有金属条一侧向上佩戴。金属条可以贴合面部皮肤,减少漏气的现象。
③洗净双手再戴口罩。
④摘下口罩时,双手不应接触最外层。
⑤口罩必须勤换。一次性口罩使用2-4小时,N95口罩使用3天。
⑥处理废弃口罩要当心。建议将废弃的口罩投入专用的医疗废物垃圾袋中,由专业机构集中处置。
7
小磨香油滴鼻孔?不要往呼吸道注入异物!
“小磨香油滴在鼻孔上,可以阻断一切流感和瘟疫传播。”
造谣者号称,发明这个“偏方”的是三门峡正骨分院院长,“自家祖父在民国27年河南瘟疫时,曾用此法救人无数”。
只是,所谓的“秘传”,也很快被打脸。
正骨医院回复说,并没听说过这位“分院院长”。
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伍利芬,直接辟谣指出:
香油“偏方”没有科学依据。
往呼吸道注入异物本身也有一定危险。
香油很香,但还是更适合做调味品。
8
喝高度酒杀毒?消化道很难管呼吸道!
有的谣言甚至让人觉得可笑:
“钟南山院士说喝酒可以抵抗肺炎”,图片文字编得有鼻子有眼:
有人利用了《新闻1+1》连线钟南山院士时的视频截图,并自行配上“饮高度酒对抗冠状病毒”的字样。
谣言的“创作”原点,或许是一则新闻标题:
“国家卫健委专家称:新型冠状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温。”
这确实是钟南山院士的原话,李兰娟院士也说过,75%的酒精能够消灭冠状病毒。
但这里的酒精,指的是医用酒精。可用其擦拭手机、双手等,对日常接触的地方进行消毒。
但这并不意味着饮用高度酒可以对抗冠状病毒,相反,过量饮酒会降低身体机能,影响身体健康。
9
大蒜杀死冠状病毒?不靠谱!
大蒜,作为老少皆知的杀菌“偏方”,被用在各种途径抵御新冠状病毒。
包括但不限于:
大蒜代替酒精涂身上;服用大蒜水;嚼一口大蒜,代替口罩……
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的确具有一定抗菌作用。不过,即使是普通流感,只吃大蒜也是远远不够的。
用大蒜来抵御新冠状病毒,更加只是美好想象。
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大蒜素可以抑制新冠状病毒,并且吃太多大蒜对胃黏膜还会有一定损伤。
10
养猫养狗便可防治新型肺炎?别上当!
“养宠物可有效的预防新冠状病毒肺炎,武汉宠物主人无一患病。”
这一谣言一大早便刷爆朋友圈,甚至造谣者称,武汉已经一狗难求。
他们大肆宣扬,钟南山院士曾在广州电视台某节目中提到,养宠物可以让小朋友适应过敏源。
钟院士确实参加过节目,但只是针对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给出的建议,和本次病毒性肺炎没有任何关系
养猫养狗并不能预防肺炎,如果没有处理好宠物居住的卫生环境,还会提高你的患病风险。
饲养宠物一定要注意室内卫生环境,外出遛狗也要记得戴好口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指出,病毒可以通过猫狗这类宠物传播。请科学养宠,不要随意遗弃宠物。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各种各样的“经验”和“偏方”大行其道。
有些人情急之下,看到号称有效的措施,就选择分享转发,忘了去进行思考和查证。
如果轻信这些谣言,不去对疾病进行科学防护,那就不仅仅是被收“智商税”这么简单,还有可能会付出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
除了“偏方”,各类“小道消息”也铺天盖地,随之而来的焦虑和恐慌,还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在没有足够的能力核实信息准确性时,可以选择更多地去相信科学、相信权威媒体。
或许我们做不了谣言的终结者,但至少,我们可以做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守护者。
参考资料:
1. 郭敏. 艾灸和打印机产生的室内空气典型有机污染物特征与解析. (硕士论文). 2013.
2. 季宝琴,李健, 赵宁侠,任秦有. 80 例健康青年分别经针刺或艾灸肺俞穴后的肺功能变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18(3):174-5.
3. GB 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4. 央视新闻,《武汉为何实施进出人员管控?新型肺炎潜伏期传染吗?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这样说》, 2020年1月26日
5. 央视新闻,《喝酒能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白岩松辟谣》, 2020年1月23日


推 荐 阅 读


网易公开课招聘新媒体内容运营坐班实习生工作地点北京,三餐免费、提供班车。长期招聘线上约稿作者,单篇稿费300-1500元。点击招聘即可查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