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A
 E    Y
• TODAY 
 G       A
  O
u
P  I  N  K
2019  |  Vol.71
终于到了年终大盘点的时候,首先要对这个看似耸人听闻的标题做个说明:去年在豆瓣发读书笔记的时候,下面不知为何就冲出来一群呵呵党,觉得我肯定是用了量子波动读书法,不然绝无可能能在365天里做到这件事。
如果看过Bill Gates纪录片大概就不会这么一口咬定了——人家比我忙一万倍还能读更多呢。由于买不到中文实体书的原因,我推荐的大部分书都来自豆瓣阅读的电子版本,选择余地其实不大。要是每个月都能遇到那不勒斯四部曲,那我觉得这一年光看一套书就没白活,问题并不是。像上个月的《我也不想这样》真的只需要半小时就能翻完;还有很多两三百页的推理小说也很一鼓作气。
观影类别中包括很多四十分钟左右的脱口秀,完全可以一边干别的事情一边放,顺便锻炼英语听力;很多日剧则是固定的下饭番,吃完也正好看完。所以并不是161乘以两小时等于322个小时,即使如此两天一部其实也可以做到的……1994年的复旦王教授都能坚持每天凌晨看电影呢。
总之数目无意义,加个零远不如一部真正高质量的来得开心。如果能倒退,我宁可想夺回很多浪费的时间,重新去找些好的或是干些别的。而这才是这篇推送的主题:希望通过推荐,能让你稳准狠地提升文艺效率。当然说到底还是个人口味,做个参考就行。
The Irishman
年度最佳欧美电影
推荐理由没看之前,我觉得我是吃不进黑帮片的,我也以为三个多小时会很长,结果都错了。《The Irishman》达到了一部电影的最高境界:让观众从第一秒开始信任,接着穿越到戏中的世界,完结后恍如梦一场。以及阿尔·帕西诺真是人间瑰宝
备选电影:今年的电影里,《Green Book》的优秀程度跟《The Irishman》不相上下。但虽然前者都拿了奥斯卡奖就不多安利了。
The Farewell
年度最佳欧美电影
推荐理由我眼里这部电影最棒的地方不在于面上的事件(全家人为了能聚齐见快离世的奶奶最后一面,而选择办了个假婚礼)而在于结局:这种看起来很荒谬又违背自由精神的做法,居然亲测有效。文明有高低级之分,但下沉到个体身上,有些精英看不上的处事方式反而是真正行得通的,这件事仔细思考非常有趣。
哦还有,说这部电影在抹黑中国的,这边的建议是请增加自信。除非是真的从未去过任何一个二三线城市,家中亲戚待人接物都是唐顿庄园级别。
过春天
年度最佳国产电影
推荐理由:青春电影其实特别难拍,因为青春是一种微妙状态。有恋爱又要谨慎小心,会敏感却又要暗暗压抑,易冲动但由于年龄也很难真的冲出去。《过春天》就相当知分寸,从片名到那场被誉为年度最佳情欲戏的画面都很恰到好处,明明是残酷青春又带着点希望。
Modern Love
年度最佳单元剧
推荐理由:纽约哪里好,看了就知道。用多元化的设定和各种我们很难见到的戏剧冲突来讲爱情,看完以后是真的可以提升心灵境界的。比如不要执着于自我的三观,比如学会怎么体面处理感情,比如发现理解才是通向爱情的高速公路等等。
备选单元剧:其实算是动画啦。我对赛博朋克兴趣不大所以没有把《爱,死亡与机器人》放进去,但这绝对是部很厉害的好片子。

Big Little Lies S2
年度最佳美剧
推荐理由:昨天正好看了个Reese Witherspoon的视频,说她是如何因为咽不下一口气而自己开公司制作女性主题的影视作品的。光这一点我就能原谅她多年来的角色固化:aggressive,叽叽喳喳又充满正义感。世界上总有些女人要活成斗士,而这部剧告诉我们斗争精神有很多呈现方式,女性之间的守望相助是一种温柔的热血感。
备选美剧:《Why Women Kill》看几集以后就不新鲜了,骨子里还是个爽剧嘛。倒是《Pose》更有深度画面也漂亮,讲的是上世纪80年代黑人LGBT的抗争与狂欢。
Terrace House
年度最佳综艺
推荐理由:可以学日语,可以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更棒的是能从年轻男女身上汲取到追求梦想的动力。有偶像剧一般的事件也有电光石火的撕X大戏,顺便还能当成漂漂亮亮的旅行节目看。以及TH的演播室嘉宾真的超敢讲,难怪山里亮太能凭借这个节目娶到了苍井优……
备选综艺:Netflix有个精髓类似《Modern Love》的约会节目叫《Dating Around》
也很好看,是走温情路线的。介绍戳这里:
对盲约对象的好感就像喷嚏,藏不住的
Good Boys
年度最佳喜剧
推荐理由:这辈子让我笑得最频繁和大声的一部三俗电影——原来不是我的问题啊,之前看《Neighbors》和《Hangover》真的一脸茫然,不就是屎尿屁吗到底有什么好笑的……《Good Boys》里的熊孩子是真的又low又可爱。
我的故事说来话长
年度最佳日剧
推荐理由:完全戳中我的点,太喜欢这种日常话痨型的日剧了!所有温情场景都不是飙泪而是默默红了眼眶那种,真实到像是隔壁邻居发生的事情。男主Toma的嘴炮比颜值还能打,用他们一家鸡零狗碎也不算成功的生活告诉大家一个很治愈的道理: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只要被爱着。
备选日剧:《东京大饭店》好让我失望啊……木村拓哉这次可能无法引发年轻人想做厨师的潮流了。喜欢金手指路线的还不如去看《我,准时下班》来得舒心,还能顺便磕CP。
Losers
年度最佳纪录片
推荐理由:没什么人提到的一部网飞纪录片,可我还蛮喜欢的。讲的是几个运动员的真实经历,共同点是他们从某种程度上都是Loser:有跑沙漠马拉松而迷路的,有始终拿不到狗拉雪橇冠军的,有天赋爆表却硬是挥霍掉的篮球手……输家的故事比赢家更曲折,最终也完全不用执着于输赢,人生的路很多很长。这个纪录片的动画效果做得很好,还能顺便了解很多体育赛事的规则,非常推荐去看。
备选纪录片:奥巴马夫妇投资的《American Factory》,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在美国的水土不服。一部四平八稳的正统纪录片,时长和节奏控制得很好,不够惊艳但水准还是蛮高的。
还有上次推送介绍的《Don't Fuck with Cats》,算是网飞年度最佳犯罪类纪录片。从民间小组狙击网络虐猫视频开始,一路挖出了加拿大林俊杀人案的凶手。最后二十分钟无比震撼,怎么有这么变态的人我还以为自己在看《沉默的羔羊》……
Nanette
年度最佳脱口秀
推荐理由:Hannah Gadsby的告别演出,我从没见过如此有深度的脱口秀……在讲段子的同时顺便输出了喜剧从业者和LGBT的心声,不是只有自嘲和踩别人一脚才好笑的,认真也能体现幽默感。
 北方大道
年度最佳中文小说
推荐理由:豆瓣里有句宣传语写得蛮好的,“沉默的时代里,生活照常流淌,个体奋力逆行”。可能是我个人非常喜欢能写出隐秘心理的作品(小时候非常爱看落落),李静睿的《北方大道》最戳我的就是把所有不够积极又不到消极的感受写得很真实,比如懦弱,比如物质,比如对自己的失望。比喻中频频流露出作者的聪明和冷静。
备选中文小说:张玲玲的《嫉妒
》。跟《北方大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区别在于《嫉妒》是很江浙沪的一本小说,里面有很多沪语区群众会心一笑的小措狭,不懂方言的可能会丧失一部分阅读乐趣。

小小小小的火
年度最佳欧美小说
推荐理由:其实这本书也算不上2019年的,而是2017年美国亚马逊的年度小说,只是今年才上了电子书版本罢了。
很多人都更喜欢伍绮诗的另一本小说《无声告白》,但我心里这本要高得多:《无》中更多的是命运成分,而《小》则是人生选择和后续所发生的一切——母亲对自己的交代和对孩子的影响是一对矛盾,内心的自由和周围的潜规则是另一对矛盾。身份认同的问题本质是“因为你不同”,在这一点上,所有开始思考的人都逃不开。
蜂蜜与远雷
年度最佳日本小说
推荐理由:作为写手,我对这本书的感觉是五体投地。说到底只有一件事就是钢琴比赛,居然能写得这么细腻生动且完全不觉得重复,所有人物的形象都立住了且还不是靠话外音来介绍的,作者的铺排功力太强了。更厉害的是打通了五感:真的能靠文字来唤醒想象力,然后听见钢琴的曲声
备选日本小说:跟这本书有点相似的《强风吹拂》,都是多人+单项活动的设定。如果说《蜂》是文艺感,那《强》则有种动漫感……“没跑过马拉松的一群人挑战最强赛事”听起来实在太灌篮高手了吧!
原宿牛仔
年度最佳时尚读物
推荐理由:我书架上有本《巴黎时装界的日本浪潮》到现在还没读完,一翻开就有种扑面而来的论文气息……这就说明了像《原宿牛仔》这种资料翔实却完全不乏味的时尚类书籍有多难得。跟好电影一样,好书也是能让人穿越时空的,被夸作“日本男性时尚圣经”完全担得起。
江城
年度最佳纪实类
推荐理由:近年来读过最好的一本非虚构类作品。思想很厚重,表达方式却是轻描淡写——可这种淡却极其难,因为作者何伟(Peter Hessler)是真的在四川陪陵生活了三年多,才能得以用一种相对客观且精确的方式来描述一个外人眼里的中国。他的学历背景又得以让《江城》不至于沦为二流作品:有思考但没有评价,详略得当而不是大惊小怪
这真的太难得了。我看过很多异乡主题的作品,正经的文化冲突没好好展示,作者的强大自我却跃然纸上。时不时就要发表观点(我的内心os:大哥你来做个半年不到的访问学者能感受出多少啊/下结论之前能不能先问问当地人民的真实想法不要乱猜)或是各种鸡毛蒜皮(从便利店感慨到斑马线,作为个人是可以的,但身为作者是不是要控制一下别写小学生日记啊,一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样子……be cool man)
备选纪实类:纽约大都会第七任馆长Thomas Hoving的《让木乃伊跳舞》,换个名字可以叫做“大都会美术馆背后的那些事”,边读边接受艺术的熏陶,明白金钱的重要性,以及感受真正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很扎实但有个巨大bug:虽然中文版今年才出,但原版是2014年的。早知道我可能都不会去看,新闻界差一年就是一个世界了何况差这么多年……但有些核心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

最后是《坏血》。这本书有两个看点,一是年纪轻轻的Elizabeth Holmes是如何骗到了包括基辛格和默多克在内的大佬,来打造自己的验血帝国的;二是John Carreyrou(作者,《华尔街日报》记者)和Shultz家族的孙子Taylor如何顶住内外压力来揭秘真相,最终声张正义。
犯罪小说集
年度最佳悬疑推理
推荐理由:这不算一本真正的推理小说,更像是《案件聚焦》一类的事件分析。但今年实在没看过什么特别好的推理小说,所以还是它吧……吉田修一的笔墨用在“人为什么会犯罪”而不是破案上,还挺特别的。
好的!2019年最后一篇推送就是这样了。大家明年见,我会按时写新年感言的,顺便把这个号的视觉效果更新一下。
感谢支持,提前祝迎来更棒的一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