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A
 E    Y
• TODAY 
 G       A
  O
u
P  I  N  K
2019  |  Vol.70
终于写到12月了!有种大功告成的感觉,今年坚持下来的事情又多了一件,也非常感谢一直有人在看和留言。过几天(一定会赶在2020年到来之前)还有一篇年度最佳书影推荐,打算搞得图文并茂+可可爱爱,希望可以为今年做个圆满的收尾。
小妇人
🎬🎬🎬🎬
圣诞节刚上线的电影,赶紧凭着新鲜记忆来复盘。
光看预告片就强烈感受到了卡司之华丽:除了Emma Watson,Meryl Streep,《大小谎言》里的女强人Laura Dern(后面还会提到她,真是事业腾飞的一年),还有我非常喜欢的罗南妹妹和甜茶;加上导演又是《Lady Bird》的那位,只要别玩脱基本上就是80分起打。
先说好的。服装音乐色调都是奥斯卡水平,跟去年的《The Favourite》是一个级别。罗南妹妹活生生地向大家证明了什么叫做演员的天赋,无比能唤起观众的共情——她那段自白短短几句都快把我看哭了,怎么能如此入戏的啦!把一个倔强热情敏感善良的女孩子演绎得入木三分,好吧仔细想想她好像几乎出名的角色都是这个人设……但我不在乎。
更不在乎的是甜茶,请你做个风流少年到老好吗!女性电影里的甜茶十有八九是工具人,闭着眼睛都能数出他的关键词:忧郁,微笑,贵气,有文化,玩世不恭,在渣和不渣的分界线上站得很稳

整体很不错,只是本身题材太难拍。名著改编电影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挑战,人物多,时间线长,事件纷繁复杂,还得兼顾内心戏。导致电影有点碎乱,剪辑水平很高,有几个转场却略显突兀。但不管怎么说还是令人满意的。
Bombshell
🎬🎬🎬
这种打破第四面墙和观众对话的社会事件型电影,《大空头》是九分,《Vice》是七分,《Bombshell》大概只有五分……三位女演员查理兹·塞隆、妮可·基德曼、玛格特·罗比都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塑造,所以锅只能留给导演背。
明明是很有劲的真实故事:Fox新闻的创始人Roger Ailes长年性骚扰台内女主播,并公然营造了一种对女性极不友好的氛围,直到妮可饰演的Gretchen Carlson提起诉讼,塞隆饰演的知名女主播Megyn Kelly声援后,才让一切摊开在大众面前。正义是伸张了可结局很黑色:给受害者的赔偿金还没有给Roger的辞退补偿金多,换上来的默多克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
问题拍得也太无聊了。平平无奇到什么程度呢?我看的时候左右两边的人都睡着了,右边的大叔还打起了很有分寸的呼噜。一切皆能被猜到,节奏稳到能打拍子,该坏的人一直坏,该好的人始终好,该变的人果然变了。
Cats
🎬🎬
题目中讲的年度最烂电影就是这部!
本来期待超级高的:猫诶,《Memory》诶,Tom Hooper诶,唱功超强的Jennifer Hudson诶,小胖James Corden和Taylor Swift诶!
开演十分钟后心中只剩一句话:MY EYES!!!!!!
不带这样的。《Us》和《Annabelle》这种还能让人有所预知,《猫》的可怕是措手不及。有评论都直接说这部电影应该算作邪典片,无辜单纯的半兽人比凶神恶煞的鬼可怕多了……为什么尸体很吓人,是因为跟活人外形相似却面色发白不能动。不怕十万八千里也不怕原样打板,最怕这种差一点的设定,所谓恐怖谷效应。
森政弘的假设指出,由于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相似,所以人类亦会对机器人产生正面的情感;直到一个特定程度,他们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为负面。哪怕机器人与人类只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眼,整个机器人显得非常僵硬恐怖,使人有面对僵尸的感觉。可是,当机器人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相当于普通人之间的相似度的时候,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会再度回到正面,产生人类与人类之间的移情作用。
除开形象,整个片子的电影语言也很迷。几乎就是霓虹国的红白歌会,我头一次看见这种角色一一出场然后各自高歌的编排方式;中间还混入了一段这就是街舞,几只猫开始跳breaking?
媒体和评论已经把这部《猫》喷到地心了,不止一家打出了零分。据说现在正在紧急换版本,上映后如此补救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导演你怎么了导演!你当年可是拍出了《国王的演讲》啊……我很痛心。
纽约的一个雨天
🎬🎬🎬🎬
Woody Allen的电影永远是一个样,可那又怎么样呢。那种属于纽约的淡淡寂寥与无限希望并存的感觉,那些絮絮叨叨的文化人台词,只有他才能把握到堪称完美。
硬挑的话还是能说的:甜茶再驼背也无法演出老头子那种别扭知识分子的神韵,一看就是放荡不羁爱自由的贵族小哥;Selena Gomez的角色可以直接搬个广告牌代替,真是美则美矣,没有灵魂——好吧美都算不上,只是漂亮罢了。倒是范宁妹妹演得超级好!
剧情如下:一个愤世嫉俗的old money男青年有位好看却无脑的女友→女友被装腔作势的老男人给骗走了→男青年在痛苦中遇到了N个对他有好感的女性→最终选了位比前女友更适合谈灵魂的做现女友。
看看,又享受了后宫漫又没有任何道德包袱:“是你先不对的呀”,简直就是Ross那句“We were on a break”
,算你狠。

Judy
🎬🎬🎬
继妮可·基德曼之后,蕾妮·齐薇格再次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好演员即使脸上打针都打僵了还是可以拥有演技的。这部电影所获得的的一切赞美都该属于她,事实上目前所有奖项提名就全是最佳女主。
这部传记电影的原型是《绿野仙踪》里的小姑娘,唱出《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的传奇歌手Judy Garland。她的最大悲剧在于老板是个没得感情的赚钱机器,而本人却恰好相反,最终惨淡地过完了被利用的一生。幸而除了身边的虎视眈眈,她好歹还有远方的注视。最后一幕大合唱真的很俗套,却依然能够让我感动。
坂本龙一:终曲
🎬🎬🎬
因为国内上映了所以去找来看。想到之前跟人提到最爱的圣诞歌曲是《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结果对方茫然问道不知道啊这首歌很红吗”……本来想补充说宇多田光翻唱过的,生怕下一个暴击是宇多田光是谁,还是闭嘴静静感受代沟吧。
知道和喜欢坂本龙一的人看这部电影大概会百感交集:会感慨(天才啊真是活体的天才)会叹息(怎么就生病了呢)会惊喜(很多几十年前的活动片段),最终很日式地鞠个躬退走,生怕打扰。
比起Netflix和很多美式纪录片的疯狂输出想法,这部纪录片更多的是侧面描写,有点闷有点慢,但这就是坂本龙一的精神所在——跟夏日祭一样,才华这种东西在该展示的时候稳定惊艳就够了。在大多数的时间里,他只是个专心工作的人。
Marriage Story
🎬🎬🎬🎬🎬
《Marriage Story》完全体现了导演的功力:有生活琐事也有内心挣扎,有极其合理的自我叙述和戏剧冲突,通过男女主离婚这条线揭露了婚姻中的很多残忍真理。节奏感完美又有余音绕梁的结尾,相当好看。
爱情升级为婚姻还不够,因为光有契约是绑不住人心的。一旦要形成完全共同体多半是弱势方听从强势方,哪怕是不自觉的;片中那一对夫妻还都是有艺术追求的,做老婆的就更难自我麻痹。当”我“不存在的时候,我爱你这句话也失去了主语,不再成立。
PS. 想吐槽斯嘉丽的演技,明明是个敏感不安的女演员,却莫名有种“I am a fighter”的黑寡妇气场,很多情绪都缺位了:比如决定找律师离婚后就再也没有犹豫过?对孩子没有补偿心?几乎都在靠小动作填充,跟司机相比真的被吊打……怪不得目前的提名情况,三人的话是男女主+Laura Dern;二人组是男主+Laura Dern;一人的话只有男主,排名很清楚了。
82年生的金智英
🎬🎬🎬
怎么说呢,电影本身没有特别出彩,毕竟韩国是能拍出很厉害的当代电影的;然而主题呈现还算到位,118分钟,展示了不同人生阶段和各种生活细节中的女性困境,尤其同样作为亚洲女人,完全可以感同身受。
Ronny Chieng: Asian Comedian Destroys America
🎬🎬🎬🎬
渐入佳境的好笑。很难见到一个真正的亚洲视角脱口秀,可能跟Ronny Chieng是后来移民有关,我实在对ABC的梗无法有什么共鸣……难怪他们会有这种两头不靠的身份认知问题。
如果觉得一开始太正经,请忍忍,后半部分真的非常有趣!Ronny Chieng这种冷面笑匠完全能戳我的点,还很聪明地连上了前面的梗。从这点来说蛮像上个月赛金花的《Lobby Baby》的。
 Michelle Wolf: Joke Show
🎬🎬
尺度很大的女性主义脱口秀,花了很大篇幅在YY“如果男性来大姨妈”这种事,还绘声绘色地描述细节……其实有不少出彩的段子,但我真的不喜欢任何跟下半身有关的笑话,也许是我的个人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去看。
Tiffany Haddish: Black Mitzvah
🎬🎬🎬
如题所示,以种族梗为主,不过作为脱口秀来说不怎么好笑。但Tiffany Haddish是个极其出色的表演者,站在舞台上走来走去就有明星相,笑起来也很有感染力。而且我还很喜欢听黑人讲话,自带的韵律感简直了,随意唱几句和扭动身子就胜过《歌舞青春》……真是天赋。
Don't Fuck with Cats
🎬🎬🎬🎬🎬
本来以为今年Netflix没什么像样的犯罪纪录片,结果终于赶在最后出现了!标题粗看还以为是虐猫这种社会事件,往下挖却让人目瞪口呆:一个在YouTube发杀猫视频且频频挑衅的男人,最终真的杀了人——正是几年前的加拿大留学生林俊被害事件
第一集可以叫做人肉指南,民间小分队通过一张照片就能定位到住所,完全有做警察的实力,问题是这种网络虐猫警察根本不愿意管;第二集则是犯罪升级,全世界终于发现了这个变态;第三集尤其是结尾神了,我都怀疑在看《Mindhunter》真人版……被捕后还要完成自己的行为艺术。
不多剧透了,请去看吧!

The Confession Killer
🎬🎬
烂。跟上面那部形成明显对比,人家那么惊世骇俗牵扯甚广的案子也就三集,为什么这个能搞出七八集?一句话就够了:号称犯下三位数杀人案的凶手其实是被逼供的,over。又臭又长又没必要,能看完真的佩服自己。
The Morning Show
🎬🎬🎬

期待有多高,失望有多大。跟《大小谎言》比起来差了一个《The Newsroom》。
我可以理解所有跟MeToo有关的剧都容易拍得过于直白,因为当事人心理活动非常难以呈现,尤其是不完美受害者的矛盾与挣扎。这都不算个事,问题在于剧本为何如此玛丽苏啊!
Reese Witherspoon演了个地方台的小记者,由于在采访时暴怒被叫来做节目,接着被新闻部主管看中出席晚会,结果安妮斯顿为了对上级示威,顺手就点了她做《The Morning Show》的联合女主播了……相当于你在抖音上发了个视频然后去了《鲁豫有约》,接着《新闻30分》的女主播过来跟你说“就是你了,下周一开始我们一起主持”——???
而且女主做主播后那叫一个顺风顺水,所有闯的祸都能为她带来人气和提升收视率,我是在看《延禧攻略》吗?平心而论这部剧对于职场性骚扰的探讨还是很深刻的,但真的不懂为什么有这样的金手指设定,很影响现实感的。包括结尾的直播揭露黑幕,为了燃而燃,只能当成爽剧看了。
巴黎评论:诗人访谈
📚📚📚📚📚
由于每个月的时间有限,所以看书和看剧数量是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尤其这个月还看了《巴黎评论》,说是值得看一周的书也不为过。
在《巴黎评论》(The Paris Review)这本文学季刊里,有着全世界最伟大作家的深入访谈,包括海明威、博尔赫斯、T.S.艾略特、米兰·昆德拉等等。目前已经有好几本集结成册的集子,这个月我看的是较为新出的诗人访谈。
与其看所谓文化名人掉书袋,还不如亲自听大师谈文学。这本书几乎每段话都有能细细研读的部分,每一页都有很多厚重或轻巧的美妙句子——厚重的部分是对人生的感悟,轻巧则是因为他们随口就讲出了如此灵光的话,真是行业天花板。
摘抄几句感受一下:
我这样的生活,对别人来说会是个错误。
一个作家只能有一种语言,如果语言对他而言是有意义的话。
将死之人实际上是被摇啊摇,离我们越来越远,最后被裹进死亡里,那个永恒之所。
嫉妒
📚📚📚📚📚
优秀程度跟李静睿有一拼,冷静甚至近乎冷酷叙事的同时,能准确把握极细腻的情感,完全体现了“跃然纸上”这四个字的精髓。看多了鸡零狗碎的所谓当代文学,能有这个水准的作品实在感人。
他还是会给过去的女友收拾一些撞过来的烂摊子:商学院的申请,甚至两寸照片的贴法。其中一任女友,大概分手足有四年了,还是记得他,结婚前发现新郎另有他欢,第一反应便是打给他:怎么办啦?酒店和宾客都请好了,连去希腊的蜜月旅行也订好了呀。女孩在电话里泣不成声,沈静波站在阳台上,隔着大半个城市安抚劝慰。人的软弱当然不经扶,一旦沉迷于软弱,便会一直软弱下去,倒在街头,倒在更低处。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
📚📚📚
松浦弥太郎是日本杂志《生活手帖》的主编,近年来出了不少类博客的书,共同特点是有效信息极少,闲着翻翻还算有些趣味。这本讲的是他从卖二手书开始,最终在东京开COW BOOKS的故事。
我也不想这样
📚📚📚📚
没什么必要买,我都忘了我为什么会买的……可能因为是宫崎葵那部日剧《丈夫得了抑郁症》的原作,但画风真的太小学鸡了,站在书店里翻翻撑死二十分钟就能读完;信息量也很少,做成PPT估计一页都铺不满。
哦还有三部Netflix的戏我都懒得细说,分别是《I'm with the Band: Nasty Cherry》,《The Movies That Made Us Season 1》和《Glow Up: Britain's Next Make-Up Star》,都是我看了几集以后弃的,无聊到爆,不要浪费这个时间。
期待一下本年度最后一篇推送吧,应该就是这周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