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磊看市

公众号:kanshi1314

最近国际地缘政治又有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历史性的。

最主要的变化体现在欧盟和美国之间,法国总统一句“北约脑死亡”激起欧美政治界轩然大波。关于这个事件,大家可能都看到了无数个报道,我这里需要跟大家讲点更有意思的东西。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尤其是像法国这样的政治影响力大国,以及马克龙这样的政治明星,看上去非常理性的政治家,不会轻易用一些极端的形容词来解释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政治敏感度极高的事情。所以,当马克龙说出“脑死亡”三个字的时候,这属于政治“造句”,背后不仅有深思熟虑,还有就是要引发整个政治界的关注和达到一个明确的目的。
另外,这次北约70周年峰会上,特朗普跟马克龙会面,侮辱性的说了很多关于法国的事情,特朗普还特意提到了“黄马甲”事件。但马克龙依然没有认为自己提出的北约“脑死亡”是一时冲动,当着特朗普的面,马克龙说,我依然坚持我的观点。
我跟大家先说说“脑死亡”三个字。与脑死亡比较相近的是,“死亡”和“植物人”。死亡指丧失生命,生命终止,停止生存,是生存的反面;脑死亡指虽有心跳但无自主呼吸,深度昏迷,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丧失功能,最终必然会死亡;植物人是指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力)已完全丧失,无任何主动活动。
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个词的引深意义。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脑死亡者的昏迷也是不可逆的,已经不能自主呼吸,不可能醒来,结局是走向死亡;植物人还可以自主呼吸,还有清醒过来的希望。
马克龙对北约用了“脑死亡”三个字,可谓神来之笔,既没有说它已经死亡,也没有说变成了植物人(有醒来的可能),而是说“脑死亡”,意思是北约已经进入不可逆的走向死亡的状态。
这种“造句”,是政治层面的一种“艺术”和“智慧”,法国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大国,几百年来在玩外交层面,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年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本来是没有法国的,但通过法国的一顿骚操作说服了英国,英国力主法国加入,才有了五大常任理事国。
另外,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由于对美国在整个西方联盟中的霸主地位不满,导致法、美矛盾尖锐,法国开始对美国的核保护产生怀疑。戴高乐上台后,提出了防务自主,军事上到1960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装备完成了第一架携带有法国制造的原子弹的“幻影—4”式轰炸机。戴高乐还鼓励全球用赚来的美元兑换美国的黄金,这直接导致欧洲各国从美国运回黄金,也引发了美国的黄金储备危机,最终加速了美国放弃金本位制度,美元大幅贬值。
法国对于美国整个历史来说,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
二百多年前,法国支持了美国独立战争,可以说没有法国的支持,美国的独立战争将是另一番景象,能不能那么顺利的独立真还不好说。一百多年前,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法国大力支持了北方联邦,直接封锁南方港口等,最终北方获胜。
后来法国还送给美国一尊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的象征。虽然在支持美国的过程中,法国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帮助美国,而是削弱欧洲劲敌英国,但不管怎么说,法国对于美国来说,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
法国现在站出来对“北约”表达不满,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偶发性事件。“北约”在苏联解体之后依然存在了将近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美国不断的强化自己对北约的领导,将北约变成了自己的“打手”,发动中东战争等数次,问题是欧洲得到了什么呢?
欧洲作为一个能源消耗非常大的经济体,得到了更高的能源价格,以及不断涌入的穆斯林难民。
如果说苏联时代,为了应对苏联的扩张,“北约”的存在是一种安全方面不得不考虑的组织形态,但如今的俄罗斯,已经很难对欧洲造成威胁,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美国的步步紧逼,导致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得不到欧洲的稳定使用,欧洲不得不把希望寄托于伊朗等中东能源大国,但美国又退出伊核协议,对伊朗进行制裁,不允许欧洲跟伊朗有太多交易等。
更恶劣的是,美国还用各种方式,阻挠欧洲跟中国的贸易。可惜的是,此一时彼一时,二十年前中国和欧盟的贸易额只占到欧盟对外贸易额的5%,现在占到接近15%,这一占比跟美国只差了2个百分点。欧盟看到的另一个情况是,美国百般阻挠欧洲跟中国的贸易往来,但美国自己的企业一个劲的往中国市场扎堆。
近年来,只要欧洲在“北约”等组织内,不支持美国的行动或动议,美国就是开始找各种不愉快,要么就去刺激俄罗斯,要么就去刺激伊朗等,使得欧洲经贸领域安全隐患不断,没有稳定的预期和政治自主权。
美国还在不同程度的打击欧盟的金融企业,威胁给欧盟产品加征关税,怂恿英国尽快脱欧,并承诺脱欧后会给英国更好的贸易政策。当然,还有利用美国的互联网媒体优势,对欧盟进行平民舆论层面的影响和鼓动,以至于默克尔不得不呼吁立法打击美国社交网络的恶意言论。
至此,欧盟不得不开始做出反思,尤其是法国和德国的主流政治家和精英,开始彻底的调整欧洲延续了70年的地缘政治战略。
在马克龙抛出北约“脑死亡”之前,也就是今年的5月中旬,德国总理默克尔直接呼吁欧洲要结成能够对抗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的统一战线。这是北约成员,尤其是德国这样的大国,首次将美国定性为对欧洲的“挑战”。也就是说,欧盟的战略,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不过大家不要想着,北约会一下子解体,或法国和德国跟美国迅速开始决裂,这是不太现实的。地缘政治的改变,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关系,是需要演化的,尤其是对于法国、德国这种民选政府来说,美国的影响力依然很大,法国和德国的领导人,需要做出更稳妥的安排,才能逐步的将欧洲从美国手里重新“独立”出来,否则就会遭遇整个西方媒的“围殴”。
尤其是德国,有着巨大的历史包袱,很难像法国一样敢说敢干,所以北约“脑死亡”这种提法,默克尔绝对是不能说的,一旦说了,美国所操纵的舆论立马就变天了,会质问默克尔,是不是要再次走向纳粹等等。
从现在的状况看,美国正在纠结舆论指责法国和德国,意思是,你们不跟我好了,是不是要倒向扩张主义者俄罗斯,或者要跟我们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中国做交易?导致欧盟诸多国家,包括德国等,不得不跟着指责中国,但这都是表面文章。
还有一件事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就在大前天(本月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了位于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并且捐款6000万欧元。要知道这是2005年默克尔上台以来第一次访问该遗址。
德国要摆脱美国舆论的冷嘲热讽,要自己说了算,成为政治和军事上的独立个体,需要放下包袱,需要做更多的解释和表态。其实战后几届德国政府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反观一下日本对韩国和中国等的侵略反思,真的是令人愤怒。
所以大家所看到的是,美国为了对付中国,有效封锁第一岛链,对日本几乎不存在的战争反省态度从不介意(日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当年跟中国建交,将侵略定义为给中国制造了一点麻烦),可以说美国对日本在亚洲犯下的罪行,早已“原谅”。
但为了控制北约和德国,美国对战争反省很彻底的德国,经常发起舆论战。我这里想说的是,大家经常会听到“双重标准”一词,其实这个词的真正意思大家还不够明白,双重标准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极度的自私,是对恶的容忍和对善良的打压,所以“双重标准”本身就是一种新的犯罪行为。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一些,法国和德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塑欧洲,一方面由法国来挑战美国的单边主义,让欧洲民众搞清楚当前欧洲面临的真正局势,以及含蓄的传达欧洲政治家的意图;另一方面,德国正在道义和历史问题上做更大的解释,让欧洲民众明白,德国的目的不是走集权道路,而是要带领大家重新看待欧洲的地位和未来。
那么对于欧盟来说,美国抛出的俄罗斯和中国威胁论就不管用吗?当然管用,因为欧盟不仅认为俄罗斯和中国是挑战,是对手,美国同样也是。
可以预计的是,欧盟从此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用北约其他成员国跟德法等之间的矛盾,来制造各种事端。在“北约”真正“死亡”之前,至少不会让德国和法国建立更大的影响力,以及在防务上获得独立。
最近几年,美国利用东欧国家来挑衅俄罗斯,但东欧国家也有很多不会太傻,上次利用乌克兰,结果导致乌克兰丢了克里米亚。刚刚乌克兰为了获得美国2.5亿美元的救助,乌克兰政府叫停了中国公司对其一家航空发动机公司的收购。一个继承了前苏联一大半重工业的国家,竟然沦落到为了获得2.5亿美元的救助,就可以放弃主权的这种底部。实在令人唏嘘。
不过乌克兰新总统泽连斯基就毫不忌讳的说,美国对待乌克兰的态度,就像是对待一枚“政治棋子”。除了乌克兰等,美国对利用伊朗问题来加剧中东的不稳定,可以有几十种办法,但最大的受害者无疑是欧盟。
除了地缘战略的拨弄手法,美国另一个工具就是媒体。这不,法国又开始大罢工了。
关于“黄马甲”和大罢工等,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再说几句,一些人又开始说我兜售阴谋论了。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关于欧洲的工人运动和各种极右翼势力的抬头,目前仅仅是一个开始。美国的下一步,是要更加高明的利用这种运动(请继续往下看)。
就在意大利、法国等极右翼势力崛起之际,美国《纽约时报》在重要版面发布了评论,称意大利等国内的“极右翼”排外主义思潮,之所以在近两年内能够快速崛起,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导致了欧洲很多工人的失业。
大家看清楚了,这就是《纽约时报》的“水平”。只要是有一点点历史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当年德国纳粹的宣传就是,因为犹太人抢走了我们的工作,抢走了我们的“面包”。
美国媒体的用心十分歹毒,通过舆论将欧洲极右翼势力的崛起和诸多工人失业的责任推到了中国一方,目的是进一步引发欧洲对中国的仇视,甚至希望很快极右翼势力上台,对中国进行报复。
但真正的事实是,当年纳粹能够得势的直接原因,正好是因为美国20年代过分的产能和消费透支导致的1929年经济大萧条,其引发了欧洲经济崩盘,才给纳粹上台的机会。
让美国最终摆脱三十年代大萧条的根本事件,不是什么罗斯福新政,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按照美国的逻辑,我们是不是有理由相信,是美国策划了这一切?使得欧洲陷入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呢?!
此时欧洲经济的停滞不前,以及极右翼势力的滋生蔓延,跟当年异曲同工。要知道上个世纪整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的泡沫和过度消费,以及本世纪初发动的中东战争,过度透支了美国的消费能力,以及带来了巨大的债务,这导致美国不得不用超低利率和刺激房地产市场来拉动经济,结果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同时引发了2010年的欧洲债务危机,致使欧洲极右翼势力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现在反过来引导欧洲失业者来责怪中国,这不是笑掉大牙的问题,这是用心险恶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美国已经走出了危机,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美国超过一半的人口,在过去二十年里,收入根本就没有涨,而且还出现了下滑的迹象。如果不是中国所制造的廉价商品拉低了整个美国的消费品价格,美国超过50%的人的生活水平都会出现下降,美国的物价就不可能维持长时间的稳定,利息就不可能那么低,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收益就不会只有那么一点点。
美国要彻底走出债务国身份,重新建立全球性的经济主导权,跟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罗斯福时代一样,需要一场发生在美国之外的,规模浩大的战争。
很多人可能会说,美国现在影响力已经足够大了,还要影响力干什么,其实我说的影响力,不是十搜航母就能解决的。
二战之后,美国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对日本等进行各种援助,这些国家对美国都是感恩戴德、言听计从。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公共债务历史性飙升,自己国内都需要建立贸易壁垒来创造就业,为了几个亿美元的军费不得不跟盟国翻脸。那么如果其盟国顺水推舟要求美国撤出军队呢,美国的存在感可能就更加低了,影响力自然会被大幅削弱。所以美国要维持对盟国的绝对影响力,一方面需要维持绝对意义上的经济独大,随时可以拿出钱来采购和援助(这一点美国的能力正在降低),另一方面需要给盟国制造安全威胁(需要地域性规模冲突)。
防失联加微:kanshi6188,或扫码,有我其他号的不要重复加
当然,美国这些伎俩,都是跟自己的老祖宗英国,以及欧洲人学的。所以欧洲非常清楚美国的手段。我再回过头来跟大家讲欧洲。
大家知道“欧盟”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吗?是1991年(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也就是说,苏联解体的同时,欧洲立马成立了欧洲联盟。你说巧不巧。
为什么呢?因为欧洲各国非常清楚,苏联解体,意味着欧洲在安全方面已经解除了最大的威胁,欧洲要面临的将是冷战后的经济发展,如果不建立欧盟,很容易被其他国家挑拨离间,无法做到贸易利益的最大化,而且欧洲自身依然会陷入各种内斗和战争边缘。
所以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请注意,是欧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而不是“北约”。
欧盟的成立,使得美国不得不把欧洲当成一个整体来应对,所有贸易谈判,都是欧盟出面,美国几乎很难占到便宜。但大家想想,如果是欧盟各成员国跟美国各自单独谈判,会是什么后果?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绝对不会允许中日韩及亚洲地区出现统一联盟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开始大面积的退出多边谈判,变成单边和双边谈判的原因,因为美国绝不希望欧盟这样的组织再出现在自己的谈判桌上。凭借美国现有的实力,各个击破是最好的方式。
其实关于欧洲,仅仅成立欧盟只是一个开始,就在欧盟成立之后不久,核心成员就主导建立了统一的货币系统,1999年欧元诞生。这使得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再次被削弱,美元在欧洲所发挥的作用再次降低。
从这里大家应该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就在苏联解体之后不到十年时间里,欧洲大陆竟然完成了经济和政治共同体欧盟,以及货币共同体欧元的创建。要想再继续对欧洲大陆施加影响力,美国就需要“再造”一个苏联,可惜俄罗斯并不“争气”,一心想着给西欧卖天然气,这使得“北约”的存在更为鸡肋,这不,这次北约峰会把矛头指向了中国。
另一方面,美国在欧盟内部终于找到一个缝隙,那就是英国脱欧,所以大家看到的是,关于英国脱欧,美国比英国还要着急,还要强硬。
现在的问题是,欧洲大陆不可阻挡的正在走向第三步,也就是无论如何,德国和法国都在为欧盟军事安全的独立做各种准备。这就是为什么马克龙要喊出北约“脑死亡”,而美国政治界反应如此强烈的原因。
最后做个小总结。
诞生过人类最璀璨文明的欧洲,依然是未来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等领域不可忽视的主流力量,欧盟这种政治体制的探索,对人类的意义,远比美国的联邦制要高出一个维度,这中间或许有很多曲折,但不能小看欧洲政治家的意志和智慧。
我这里不是在夸赞欧盟,而是中国和美国都应该正视这个正在理念层面复苏的欧洲大陆,未来真正给美国带来挑战的,可能不是中国,而是欧洲,因为欧洲大陆的这种政治模式,是从另一个维度来打击美国在民主和政治制度上面的优越感和自信,这一点中国和其他国家无论经济有多强大,都做不到。
文/肖磊(如果担心错过重要分析,请关注肖磊看市公众号)

重要通知:
我精心准备的中国经济和房地产课程正在更新中,会有对中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更为前端的分析和预测,有助于从更为历史性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以及未来的走向,欢迎大家订阅。
扫图片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收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