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磊看市
公众号:kanshi1314

阅读提示:本文字数较多,是讲中国经济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剩下的未来陆续更新,请关注本公众号。
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问题,宣传得太多了,以至于很多人会说,关于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听得耳朵都起茧了。我在这里谈的,不是简单的罗列介绍,而是整体经济发展阶段和全球经济长远竞争力的比较,这牵扯到对整体中国经济潜力的判断。
一百多年前,美国开始了大规模铁路建设,包括其中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当年华工人数占所有美国铁路工人的85%),太平洋铁路给美国带来的历史性改变,后人做了很多的赞誉,比如有很多人就认为,是太平洋铁路成就了现代美国。
其实太平洋铁路是美国人刚刚把英国人从西北地区赶走(1846年美国强迫英国订约,把美国北部北纬49度的国界线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排挤走了这个地区的英国人),然后把墨西哥从西南赶走之后,采取的大规模的西进运动,如果没有这条铁路的贯通,美国对西部的控制和开发会存在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美国的铁路建设,主要是1860年至1910年这五十年时间建成的,这个时间段内,美国经济总量超过了英国,成为全球第一。美国当时建了超过40万公里的铁路(现在有20多万公里在运行),大家应该知道,中国自新中国建立至今,建成的铁路总里程也就13万公里。跟当年美国人的建设相比,中国还有差距。
美国早在1825年就竣工的伊利运河,直接推动了纽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运中心,也促成了纽约的崛起。大家可以想想上海的崛起,跟长江这个吞吐量巨大的运河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长江疏浚工程持续了很多年,目前长江深水航道完成,五万吨级货轮可直通南京,武汉港去年的吞吐量也超过了1亿吨。整个长江经济带已经占中国GDP的接近40%。
珠江黄金水道的建设还没有完成,目前珠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达1.55万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2000公里,3000吨级船舶可直达肇庆,2000吨级船舶直达广西南宁。珠江内河货运量已经接近每年10亿吨,仅次于长江,而这两个内河运量,在全球来看,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位置。这跟中国最大的两个经济区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除了铁路,以及长江和珠江等的运输系统,中国还建造了超过14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数量排名世界第一,比美国多出4万公里。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还有一定空间,但我个人觉得从集中建设的角度来说,已经接近于饱和,而高速公路真正的价值依然被严重低估。
此前高速公路的发展,主要用途是物流运输,但随着铁路的逐步发展,运输效率的提升,成本更低的铁路运输将会发挥更大作用,公路的价值将从长途运输转向地域运输、通勤和扩大生活和消费圈,发达的高速公路,将给未来中国的更多自主出行和消费升级打下基础。民众收入水平越高,休假和旅游时间越多,高速公路的价值就会越大,目前中国高速公路的价值依然被严重低估。
美国的长途运输40%是铁路(不包括当地运输),中国内陆长途运输70%要靠公路,这是中国物流成本依然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中国的铁路建设还在高速发展阶段。
刚刚通车的专门用于运输的重载铁路浩吉铁路每年运输的能源可发电超过4700亿千瓦时,能满足全国居民半年的生活用电,这条铁路全长超过1800公里,北煤南运,直接将北方的煤炭运输到南方的电厂,而原来需要将北边的煤炭先运到北方的港口,再运到南方的港口,然后还得分流运输到几百公里外的电厂。
中国2019年的铁路建设投资是历史上最高的8500亿元。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年初的年度建设计划,2019年新开工铁路里程预计达到6800公里,比上一年增加45%。
关于航空业的发展,跟美国相比,中国依然有巨大的差距,美国共有3000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拥有自己的通用航空机场,同时也有完善的各种配套设施。美国是世界上通用航空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两万多个机场,而中国所有的机场加起来,也就两千个左右,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从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来看,中国第一大航空公司中国国航的利润,还不到美国第四大航空公司利润的一半。当然,中国航空领域发展比较缓慢的原因,主要还是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阶段,以及诸多管制所致。
未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整体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航空领域将会有另一种发展空间。纵观中国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主要是从低成本低效率向中成本高效率迈进,从水路到陆路再到铁路,然后是航空。
关于航空业,我还专门统计了一下中美在发展时间方面的差距问题,你比如在统计中我就发现,美国航空业的二次大幅扩张,主要是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美国主要的枢纽机场都开始了二次大规模扩建。而这个时候,美国正好是取代英国,成为世界贸易、金融等中心的关键时期。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国际机场和枢纽机场大规模二次扩建,其实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包括2004年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建设,2005年浦东机场第二航站楼的建设,以及今年首都第二机场大兴机场的建成,跟美国主要机场的扩建,时间差距大概在30年至50年,跟日本主要机场的二次扩建,时间差距也在三十年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整体发展阶段跟美国和日本的差距,依然至少在30年,但潜力很大。主要的原因不是差距大而导致的潜力大的问题,而是中国本身存在巨大的需求。
高铁的发展虽然会降低一部分航空需求,但中国有三种需求高铁永远无法替代,一个是中国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实在太远了,从哈尔滨到三亚超过3000公里;从新疆的喀什到黑龙江省内城市得4000公里,从北京到西藏要两千多公里,而且中国随便一个省,都有数千万人口,对航空的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将会是一个更大的数字。
第二个是中国整个西北、西南地区要么是雪域高原,要么是荒漠戈壁,要么是崇山峻岭,对修建铁路和公路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这些地区各具特色千姿百态,且物产丰富,尤其是特色农业和旅游资源等开发潜力巨大,对区域航空和特定需求的航空运输将带来了很大的市场空间。顺丰在新疆就建立了国际转运枢纽,按照计划,仅顺丰一家,其航空的配套机队要在2021年达到100架。
第三个是国际航空的需求,中国未来将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国际航空市场,中国出境游人数支出均全球第一,中国目前是世界第四大旅游接待国,外国人入出境达到1亿人次,这还不包括港澳台的超过2亿人次。
基础设施建设,有两种思维,一种是由需求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中国的铁路、公路和航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反过来也会推动经济的增长,从而扩大需求。还有一种基础设施建设,是供给推动需求,这类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重要。
关于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地铁,以及地下管廊等的建设,我这里就不再做详细的介绍,比如西安地下管廊,把城市所有的供水、供电等等全部集中到地下管廊,修建长度达到350公里,像这种工程,会大幅推动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吞吐量”。
中国地铁通车里程已经世界第一,达到3200公里,美国是1100多公里左右,欧洲加起来是2000多公里,日本也只是2000公里左右。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么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都变成了政府负债,未来会有很多债务问题。我的分析是,负债问题确实存在,但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必须要大搞基础设施建设。
原因很简单,中国经济的产出能力已经非常高,我们生产了全球大部分的钢铁和水泥,我们现在的工程机械水平已经处在全球的前列,劳动力资源正处在非常旺盛的阶段,这个时候如果不抓紧做基础设施建设,恐怕就来不及了,因为中国这五十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奠定了中国未来几百年的城市风貌和基础设施条件,用未来一百年偿还这些债务都是值得的。西方为了打仗和社会福利开支,包括美国,都准备发一百年期的国债,我们为了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负债更值。
另外,中国有很多基础设施需求,是全世界从来没有过的,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虽然土地广阔,但人口并没有中国多,美国相对来说人口也还可以,但美国地形整体平坦,东西差距也不是很大,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早已完成,跟中国没法相提并论。另外,像德国、日本等,虽然人口密度高,社会更发达,但地域并不广阔,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很容易满足。中国则完全不同,地域广阔、地势复杂、人口众多、需求增速迅速,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大家去看看欧洲那些发达国家,其城市的主要建设,都是在几百年的时间内,一两百年前完成的,完成之后,除了战争摧毁的重新修缮,基本上就再也没有动过,一方面是因为人力和原材料等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政治方面的掣肘非常严重,政府已经没有什么资源和动员能力来改善基础设施了。
另外,大家想想,最近十多年,美国花在中东战争上面的资金超过了5万亿美元,相当于35万亿人民币,而中国处于和平时期,大规模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福气,否则一旦有战争,基本上就没有钱再去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了。中国铁路的总负债现在是6万亿人民币,其实还不到1万亿美元,听起来很多,但跟美国十几年来的战争支出相比,其实还不到其中东战争支出的五分之一,并不突出。
在供给决定需求方面,中国还在持续兴建诸多的水利工程。大家知道美国知名的胡佛大坝,建成于1936年,修这个大坝,死了112名劳工。如果放到今天,那很难想象。胡佛大坝是在1931年兴建的,已被定为美国国家历史名胜和国家土木工程历史名胜,1994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把它列为美国七大现代土木工程奇迹之一。
胡佛大坝的修建,正是处在美国经济的萧条期,解决了很多就业,而且拉动了地域经济,当时修建大坝的工人由于远离家乡,处在荒漠里,用赌博的方式娱乐,而这种方式后来就在当地开始流行,最终诞生了著名的沙漠赌城拉斯维加斯,现在去美国旅游的话,如果去拉斯维加斯,就应该去看看胡佛大坝,两者相距一小时的车程。
中国的三峡大坝水利工程,比胡佛大坝晚了七十年,但中国在水利工程上面的建设,正在发力。中国正在修建的雅砻江两河口大坝,比三峡大坝高110米,比胡佛大坝高50米。在建的白鹤滩水电站,是仅次于三峡的水电站。
中国前十大水电站(包括在建和已经建成的),除了三峡,基本上都是在2000年以后开工的,发电量排名第二、第四、第五的两河口大坝、白鹤滩大坝、乌东德大坝,都是在建工程,排名第三的洛溪度水电站,2015年才刚刚建成。也就是说,在水电站建设方面,中国真正的发力是在2010年之后的事情了,可以说落后美国接近一个世纪。
这些大坝的建成,将会降低中国高污染煤电的占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水电是一次性建设,长期使用,时间越长,成本就会越低。
另外,这些水电站的建设,工期短则五年,长则十年,而且都在十分偏远的山区,用工数量多则上万人,少则数千人,对当地劳工的使用,以及各种溢出需求,会带动当地的发展,从而达到另一种脱贫致富的效果,这比简单的政策性扶贫效果要好得多。中国现在如果加上铁路、公路、水利、港口、机场等等基础设施建设系统的总用工人数,至少解决了一千万就业人口,这在经济增速并不高的时候,对整体就业水平的拉动也非常明显。
身处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可能无法直接体验到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益处,我在这里只举一例,比如南水北调工程,北京现在大家喝的水里面,有七成是南水北调的水,但整个工程调水里,北京只用了不到五分之一,其他的供给了河南、河北、天津等地,使其诸多沿线城市的缺水情况得到改善。北京连年持续下降的地下水开始回升,诸多生态开始修复。
供给决定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多值得期待,包括医疗教育领域的投入;整个能源领域的跨国境和各种运送系统,以及燃气入户系统;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5G商用系统等等,在未来都会发挥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最近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印度,由于新德里空气污染太严重,政府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北京最近同样有雾霾,但跟前几年相比,已经好很多了,不管付出了什么代价,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还是很快的。相比来说,作为自认即将在经济上超越中国,在社会制度上比中国优越得多的印度,至今大部分地方还喝不上干净的水,动不动就断电,挂满人的那种火车估计大家在很多图片上都看到过。
基础设施建设跟其他领域不同,要完成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国家层面的协调和社会总动员,美国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在建国之后的全民热情,以及两次世界大战,还有美苏争霸期间,如果没有这些外部条件的刺激和压力,国内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动员和协调,中国如果不能在当前政府的行政和动员能力最强的时候把基础设施建设搞定,未来等到社会进入到老龄化,各种产业成型,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再搞,恐怕成本和效率就不能同日而语了,现在一年内能完成的工程,未来可能几年都无法完成,并不是因为技术等退步了,而是方方面面的掣肘会使得各种建设举步维艰。
防失联加微:kanshi6188,或扫码,有我其他号的不要重复加
总体来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现实的原因还有以下三个。
首先,我们拿美国来说,铁路运输使得美国整个内部的物流系统和管理系统得到了质的飞跃,美国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国家的属性得以巩固。同时,点燃了美国人的大规模规划和商业扩张热情,后来这种全局性的思维,影响到了各个层面,美国诸多领域的规划,大到设立国际规则,小到商业标准,都是全盘考虑,人们的胸襟和气度也得到了抬升,美国人动不动就要为全球做规划,其商业模式等,基本都是立于全球来通盘设计,其思路一诞生就是全球性的,宏大的、标准化、可复制的,这跟美国建国之后,成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有极大的关系。
同样,中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软性竞争力比硬件更具有长远影响力。
其次,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加内需的重要保障,没有足够的交通设施,就没有足够的运输、出行和汽车等销量,也就是没有足够的消费张力。没有足够的城市管网和地下交通系统,就很难诞生高聚集人群的商业效应。
在美国,食品价格几十年不涨价,很多人都吃成了大胖子,这并不简单的是美国地大物博,如果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和食品商业根本就发展不出来,就无法降低消费终端的成本,麦当劳肯德基等就不会诞生。
再比如,在美国,汽车消费就像中国人消费手机类似,成了必备品,如果没有完善的交通网络,以及能源系统建设,这种消费是很难被普及的。另外美国人为什么开着空调不关,开着灯不关,就是因为美国的电力系统非常发达,电很便宜。虽然浪费可耻,但对于未来由消费主导的世界经济来说,谁有足够的条件去“浪费”电、石油等等,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发达的象征,而这些都得依靠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完成。
第三,中国最近十多年,发了很多货币,信贷膨胀,但中国的物价跟很多新兴国家比起来,涨幅真的不算高。这得益于中国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无法保证能源、电力和运输等方面的高效,其成本会更高,大家去看看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的物价涨幅就明白了。
城市里面比如苹果等价格较高,这并不是简单的物价上涨,比如新疆的苹果要运输到北京,肯定得选最好的苹果,因为如果运输成本相同,本身把质量好价格最高的卖出去利润才最高。如果同样是两个苹果,一个十块钱,另一个一块钱,从新疆运输到北京需要一块钱的运费,你会运哪个?当然是十块钱的,因为如果你运一块钱一个的苹果,运到北京,价格就从一块钱变成了两块钱,成本涨了一倍,但如果你运的是十块钱一个的苹果,到北京是十一块钱,成本只涨了10%。所以很多时候,不是你吃到的水果涨价了,而是你吃到的水果质量更高了。
假设国家的货币发行量没有变,由于物流条件的改善,身处北上广深的你原来三天才能吃到新疆的苹果或东北的草莓,而现在一天之内就能吃到,而且吃到的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品,价格当然要比原来高很多了。
比如我们甘肃产的花牛苹果,在当地三块钱一斤,到了北京,就是十块钱以上了,但高出的价格,既不是物流成本,也不是货币贬值后的不得不涨价。你到我们甘肃当地去买花牛苹果,都是被挑剩下的,最大、最红、最好、最稀缺、最贵的,已经被发往北上广了。虽然都是花牛苹果,当地人吃的跟北上广吃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很大一部分高出的价格,本身就是由于你买到的,本身就是最好的,最稀缺的所致。
很多人说物价上涨都集中到房价上了,但你要仔细去研究,房子为什么变贵,一方面说明信贷资源倾斜到了民众买房领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买房的绝对难度在降低,大家想想,过去两口子要结婚,买个自行车或买个小汽车就已经很不错了,谁还敢奢望买套房子再结婚,但现在很多结婚都要买婚房,否则就不结婚,说明买房的绝对难度降低了,房子不再那么稀缺了。
当然,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逐步消化和解决,但如果站在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房地产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所带来的溢出效应。我们看问题,需要看整个宏观体系的发展,不是站在单个个体的角度来看问题。
总体来看,中国正在经历类似美国1860年至1960年一样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阶段一旦完成(我个人预计可能还需要三十年),中国将进入到消费大规模膨胀阶段,当前的建设,是给中国后代创造最重要的遗产,中国未来至少两代人,都会享受到这一红利。
美国今天的经济基础,依然依赖于几次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比如美国建国后持续数十年的西进运动(巩固和开发西部),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西进运动对铁路、公路以及诸多基础设施,还有旧金山等西海岸城市的缔造,都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为了加大工业生产,满足全球工业品等需求,发展起来了更大规模的工业基地和运输等体系。冷战则让美国在软件、科技类基础设施方面有巨大的进步。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也已持续多年,对整个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史无前例,而全球性制造业工厂向中国的转移,致使中国需要建设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体系来降低成本、提高各种效率,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以及城镇化水平。新时期科技及领域的竞争和角逐,刺激了中国在软件领域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
中国未来很多年,将会在承载了“基建狂魔”和“世界工厂”之后,逐步开始享受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红利,到那个时候,中国经济才可以说从投资拉动,真正过度到消费驱动,整个经济运行的模式将发生重大的转折,而这都依靠的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
文/肖磊(如果担心错过重要分析,请关注肖磊看市公众号)

PS:
今天没有新的课程,本周美联储继续降息,全球市场财富分配正在遭遇诸多根本性改变,如何很好的做出资产选择,应对未来可能的变化,需要投资者了解每一个投资品种背后的境况。今天给大家推荐我录制的黄金投资精华课程10讲,只需要19.9元,一杯饮料的价格,就可以从中知道诸多投资知识,不光是黄金,我还给出了一些资产的组合方式,以及对整个投资市场的宏观分析等,建议大家抓紧收听。

也可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收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