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闪电式扩张》时,我们首先整理提炼了自己在硅谷的工作生涯中得到的经验。
但是,我们越是探究闪电式扩张的概念,就越意识到如果不加入中国闪电式扩张的伟大经验和案例,对闪电式扩张的介绍就根本不完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本书开篇的案例中选取了微信的诞生以及爱彼迎的闪电式扩张决策,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能在本书中独占一章,以及为什么我们称中国为“闪电式扩张的沃土”。
在这篇中文版序中,我将重点介绍我从中国和中国企业家身上学到的一些重要创业经验。
这些经验是我在硅谷期间从未学到的。
我认为自己仍是一名学生,不断从这两个地方学习优秀的创业经验。
本文为里德·霍夫曼新书
《闪电式扩张》的中文版序


一、什么是闪电式扩张?
闪电式扩张是指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优先考虑速度而非效率,从而追求快速增长。
人口只有400万左右的硅谷,在过去25年中打造出世界上大多数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原因不言自明,正是因为它使用了这种方法。
在同一时期,中国超越了世界上其他地区——包括波士顿和纽约等知名地区,成为闪电式扩张效率第二高的地区。

在推出领英中国的过程中,我很荣幸,也很高兴能了解世界级中国企业家、高管和投资者实施闪电式扩张的中国方法。
遗憾的是,硅谷的企业家中只有少数人有机会体验在中国运用的其他方法。
我在中国遇到的人投入了大量精力学习硅谷的方法,例如阅读本书,但很少有来自硅谷或世界各地的企业家投入相同精力向中国人学习。
这是错失良机。
当我在中国旅行和演讲时,我发现多数听众都熟悉硅谷的最新发展。
多数中国高管都会读说英文,并且每天都看最新的英语新闻。
有多少美国或欧洲高管会读说中文并了解中国的最新发展情况?
如果西方企业家等待英文媒体报道一项创新:
这可能是因为一家硅谷公司开始推出这项创新,中国的闪电式扩张公司可能已经领先一年起步,并在全球市场建立了重大优势。
因此,为了鼓励硅谷与中国的闪电式扩张公司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我总结了自己在中国亲身学到的一些重要经验。
二、为什么是中国?
虽然闪电式扩张可以(至少在理论上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实行,但在世界上有两个闪电式扩张地理“中心”:
硅谷和中国。
为什么是硅谷?本书后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是中国?和美国一样,中国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

它让本国的闪电式扩张公司可以在迎接全球化挑战之前积累起巨大规模和优势。
但是,真正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
中国在许多方面拥有比硅谷更优越的闪电式扩张环境。
例如,中国的人口环境和教育体系产生了大量熟练的劳动力和技术专家。
在涉及复杂硬件制造的领域,例如无人机、手机、网络设备、专业计算,中国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然而,最强大的因素或许是中国的速度文化。
中国企业家对极致速度的追求,使他们的工作节奏让硅谷的“互联网时代”工作狂也相形见绌。
当我从硅谷前往世界大部分地区时,商业节奏都变得像慢动作。
而当我前往中国时,硅谷的商业节奏也变得像慢动作。
这造就了世界上最令人惊叹的部分闪电式扩张案例。
以腾讯的微信为例,在撰写本书时,它可能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通信平台。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杂志之一《快公司》(Fast Company)称微信为“中国的万能应用程序”。
据《金融时报》报道,超过一半的微信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超过90分钟。
将微信放在美国的背景下,就像是把脸书、WhatsApp、FacebookMessenger、Venmo、Grubhub、亚马逊、优步、Apple Pay、Gmail甚至Slack的功能整合到一个超级软件中。

你可以使用微信的普通功能,例如发信息和打电话,参与社交媒体和阅读文章。
也可以用它打出租车、买电影票、预约医生、给朋友转账、玩游戏、支付租金、订餐等,这些全都用智能手机上的一个应用程序完成。
然而更令人惊叹的是微信增长的速度和锐意进取:
深夜接到一通电话后,马化腾就拍板启动微信项目。
两个月后,一个从零开始的小型内部团队推出了微信。
又过了14个月,微信迎来第1亿位注册用户。
微信证明了快速、果断行动的力量。
另一个令人惊叹的闪电式扩张者是小米以及它的创始人雷军。
小米有一种创新商业模式,即以成本价出售其智能手机作为推广策略,借此建立一个强大的手机软件平台。
然后,该公司会变现在该平台上运行的软件,以及出售智能手机配件和其他核心硬件产品配件的高利润业务。
小米取得的成绩部分归功于一种让硅谷看起来温情脉脉的冷酷方法。
雷军告诉我:
你们美国企业家很懒。我的公司里绝大多数人周六晚上9点仍然在工作。”
在某些方面,他是对的。
几乎没有硅谷企业能匹敌中国闪电式扩张公司的工作强度。
美国的标准工作时间是上午9点到下午5点,但小米是按照“996”模式运营——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
三、太平洋两岸的合作结合

聪明的企业家也可以通过观察中国竞争激烈的实验性市场中出现的问题来了解新兴商业模式。
许多催生闪电式扩张新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在中国——或者更广泛地说是在亚洲——起步,比如数字商品的飞速兴起。
任何计划在移动支付和消费机器人等领域进行创新的非中国企业家都应该学习阅读中文,认真翻译重要的中文知识,与优秀的中国企业家会面,否则就将面临障碍重重的闪电式扩张竞赛。

中国的企业家应该为他们取得的惊人进步感到自豪,但我们希望他们也能在本书中获得关于规模扩张和管理增长的其他方法的宝贵经验。
最大的机会在于硅谷和中国携手合作,并结合各自的优势。
斯坦福大学教授、Coursera联合创始人吴恩达称,太平洋两岸的创意结合推动了语音识别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辉达(Nvidia)等硅谷公司的图形处理器单元(GPU)为机器学习网络提供了助力,同时进展还来自硅谷在GPU编程领域的专长与中国在超级计算领域的专长的结合。
没人知道未来这两个生态系统中创新领导者的合作会诞生怎样的财富和进步。
创业的一个重要经验和优点就是,携手共创更强盛的未来将让我们共同受益。
LinkedIn领英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新作《闪电式扩张》上市,立刻识别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本文为《闪电式扩张》中文版序,作者里德·霍夫曼,LinkedIn领英创始人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9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