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比特币受关注以来,有许多人自称是比特币的创始者“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
近日,美东时间为8月18日下午4点(北京时间8月19日凌晨4点),又一自称为“真正的”比特币创始者中本聪出现。该人表示,8月18日是注册bitcoin.org域名的11周年纪念日,并且通过3个部分来结束匿名生活。
今天谈论其中第一部分,其中写到自身经历、比特币起源等一系列介绍。
自称为“真正的”中本聪的人表示,开始比特币之旅的原因是,一直相信普通人的自由和解放;但讽刺的是自己却被困在一个很难摆脱的东西里,并且花了8~9年的时间才理解并鼓起勇气与自己斗争,走出这个错误的观念。
还谈到比特币的开发不仅是一种侥幸或者一夜之间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间接要求创造出来的。并表示在比特币的概念中,它只值几美分;但后来被劫持为非法手段时,做出决定引发了一系列事件。除此之外还表示,当今比特币被科技的进步所理解,同时又被贪婪所劫持;自己有责任努力工作,让比特币变得更好,让其更上一层楼。
“中本聪”表示比特币的发生是始于自己童年从父亲那里听到关于Agha Hasan Abedi的故事。Abedi在1959年创建了联合银行有限公司(UBL),并且1972年巴基斯坦将银行业国有化时,Abedi创立了国际商业信贷银行(BCCI)。BCCI一度是世界第七大银行,但是1991年,由于洗钱、贿赂、走私和相关丑闻,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关闭了BCCI, 100多万投资者受到影响。
“中本聪”表示,对于BCCI的灭亡非常不公平,其原因是,结局掌握在残酷、肮脏的企业世界政策和普遍的幕后政治手中。并补充道,在后来的生活中,“中本聪”意识到BCCI内部有些人的错误行为导致了整个银行的倒闭。
“中本聪”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密码学、计算/量子金融和命理学产生了兴趣,并且这些在比特币的诞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2000年,“中本聪”在一所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提交一份研究电子货币公司DigiCash Inc.的论文草稿。
DigiCash是由David Chaum创办,成立于1989年,1998年宣布破产。“中本聪”称,当时DigiCash的独特之处是加密协议,也就是匿名的。“中本聪”对于这一愿景评价说,对于当时的时代似乎太过超前,“但是通过我的研究,比特币的诞生已经在我的脑海中播下了种子。
对于比特币所诞生最后的推动力“中本聪”称,不仅是个人的银行经,以及我在比特币不公平消亡后赎回它的需要,其中还包括2008年的大萧条。
“中本聪”称自己不喜欢银行控制和利用他人资金的方式,并且觉得需要尝试改变这一点。
除此之外,“中本聪”还想赋予穷人权力,赋予小人物权力,创造一种纯粹属于人民的货币,并且这个货币没有国界、没有民族、没有歧视、甚至不被政府控制,没有人来做规定,也不会因为人们犯的错误而受到摧毁,由此可看出比特币开发愿景中的去中心化特征。
“中本聪”说自己从小就是迦勒底数字命理学的学生,并且在比特币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许多决定是用命理学来进行。
“中本聪”还对自己名字Satoshi Nakamoto的由来也进行了介绍。并称,在决定别名时,自己想要一个主数字命理学的名字,其中有两个水星数字(5)与之相关。并且解释了其选择这么做的原因;55这个数字代表着一个完整的人,它由祈祷时合二为一的两只手--10个手指;在迦勒底数字命理学中,一个拥有55个名字的人据说有能力打败他所面对的任何敌人。
“中本聪”评价自己的团队是互补的团队。“中本聪”称自己在开发比特币的过程中学到很多关于c++代码知识。
在比特币的开发过程中,“中本聪”称,大部分的时间都要与Hal Finney协调,所以需要在Hal Finney所在的美国时区和英国时区之间进行操作。
Hal Finney是一名程序员,也是一个名为“网络朋克(cypherpunks)”组织的成员;该组织倡导广泛使用强大的加密技术和增强隐私的技术,作为社会和政治变革的手段。
“中本聪”表示自己和Hal Finney从2006-2007年开始研究P2P电子现金系统;并且提出了一个关于电子现金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利用了Hal Finney关于可重用工作证明系统(RPOW)的想法,他真的很想改进它。哈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真正的赛博朋克,他不在乎它是否会成功。“中本聪”表示自己总是着眼于如何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以改变金融世界为愿景,而他则着眼于技术方面。
“中本聪”称自己在2014年,当读到Hal Finney死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时,本想站出来说点什么;但一直在顾虑自己是否值得冒这个险。“中本聪”表示自己欠Hal Finney很多;他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并且补充道在自己生命中的某个时刻,如果能做些什么让人们记住他,则会这么做。
以上是自称为“中本聪”自证的第一部分。该原文的链接为:
http://t.cn/AiQOh2UI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