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天 陪 你, 一 路 读 行
点 击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一 读

王宝强母亲去世:
“你一走,我直面死亡……”
 文| 树树&一读
前两天,王宝强的妈妈因病去世的消息刷屏了。

明明上个月,王宝强兄弟还一起陪妈妈过了母亲节。和两个儿子站在一起,老人看起来精神还不错。
据悉王宝强的母亲今年66岁,本是应该颐养天年,享受老年生活的年纪……
就在几天前,有人在朋友圈晒出了王宝强疑似醉酒的照片,照片中的他神情落寞地靠在友人身上。
照片配文:
宝强离婚两年后头一次看到他喝多的样子……男儿有泪不轻弹。
或许,那时候母亲身体就不好了。
母亲一直是王宝强最亲的人,他曾在《熟悉的味道》中吐露,他说妈妈的年纪越来越大,自己特别怕失去妈妈。
这两年王宝强经历离婚大战,事业停滞,想来他也35岁了,人至中年,命运竟让他接连受锤,但好在有母亲安慰,陪伴。
而如今那个他最后的依靠也已离去。
一直以来以坚韧朴实形象示人的王宝强在母亲葬礼上痛哭的样子,让我想起高亚麟做客《我家那闺女》,说了一句很扎心的话: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父母没了,你直面死亡。”
某一个时刻,也曾想过如果没有父母就好了,就没有人唠叨、逼婚,自己也会更自由,更洒脱。
其实不是的。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他们在,总感觉漫漫人生路,走也走不完;他们走,仿佛一夜之间站在了生活这场战役的第一排,人生一眼就能望到头。
那时候,我们只能独自感受生活的锋利和艰难,因为再也没有人能替自己遮风挡雨了。
知乎上有一个点击率很高的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老了?”
其中有一个回答是,“当父母离开自己的时候”
起初看这个答案的时候,感触并不深。直到去年,好朋友的父亲因为肝癌去世,我们一起去看她。
她熟练地招待朋友,安抚崩溃的母亲,甚至还能在别人慰问的时候,报以一个得体的微笑。
那种变化很难用语言描述,就好像她一下子就长大了,前一天还是活泼天真的小姑娘,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成熟稳重的大人。
她说:
“之前总觉得,死亡离自己很远很远,远得好像足足一个世纪。但我爸一走,突然就觉得不远了,近的像在下一个明天等我。”
曾经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对很多人来说,与自己的父母生死离别的时刻,往往就是自己变老的瞬间。
高圆圆在结婚后的一个星期,母亲突然病危。她放下了所有的工作,陪在母亲身旁。
那段时间,她唯一的感觉就是年迈的母亲随时会离去,那个总是虚无缥缈的死神,其实离自己并非想象中那么遥远。
《百年孤独》里有这样一句话:
“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
你和死亡好象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
确实如此。
亲戚、朋友、邻居,他们的去世对我们的压力没有那么直接。可父母不一样。
他们的离开,会赤裸裸揭开人生的最后一项命题,把“生死离别”四个字残忍地扔到你面前,让你再也无处可逃。
之前看一部韩剧,对其中一个情节印象很深。
男主有一个特殊的习惯,那就是每一年过生日这一天,都会特别不高兴。
家人诧异,他自己也想不明白:过生日按理说是最开心的时候,为什么自己偏偏哭丧着脸,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呢?
直到那天晚上,妻子找出一盘很多年前的磁带,里面清楚记录下了大儿子和小儿子的歌声,还有一个已经消失很多年、几乎被大家遗忘的声音——那是男主的母亲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每年到了过生日这一天,自己都会郁郁寡欢:
“妈妈去世十年了,我原以为不会,可还是不自觉就想起了妈妈。
毕竟是过生日,哪怕给妈妈打通电话也好,可没地方打电话。
我好想妈妈啊,妈妈,我真的好想她。“
一个年近半百的中年男人,因为想妈妈哭得像个孩子。
人到中年,最羡慕的就是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人。虽然看上去辛苦,但幸福和快乐同样加倍。
有父母的人,不管年纪多大都还像孩子;没有父母的人,不管人在何处都像没有根的小草。
作家老舍当年远离家乡的时候,特别害怕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感慨说: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我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这些年,随着年纪见长,看多了人来人往,也看淡了生死离别。唯有父母,成了自己最割舍不下的牵挂。
倘若父母还在,不管相隔多远,心里总归踏实。父母若是不在了,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像是没有根的浮萍,怎么也飘不到岸。
父母在,人生还有来处;父母走,人生只剩归途。
有一年,岳云鹏在海外演出。
那时候,正赶上他的父亲病重生命垂危,出国那几天,岳云鹏天天祈祷,希望父亲能坚持到自己回国。
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他上台演出当天,家中传来噩耗,父亲去世了
当时,他站在舞台上,台下是一张张笑脸,等着听他唱五环;几千里之外,是他唯一的父亲,来不及见儿子最后一面,便撒手人寰。
岳云鹏在舞台上强撑到最后一刻,哭着唱完了一首《五环之歌》,然后在谢幕的时候,面朝老家的方向,跪地不起、痛哭不止。
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岳云鹏央求别人替自己写一首歌,送给离开的父亲。他在歌里唱,“如果有直达天堂的天地,想不顾一切去看你……”
只可惜,这世上没有直达天堂的电梯,却总有猝不及防的离别。
长大成人之后,我们忙着工作、忙着加班、忙着照顾自己的小家,总以为无论自己怎么忙、怎么不回家,父母都不会在意,都会等着我们。
直到某一天,父母真正离开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父母有多重要,自己有多后悔。
为人子女,最怕的就是父母在的时候,意识不到他们的珍贵;父母一旦离开了,那些因无知而造成的遗憾,却永远无法弥补。
“子欲养而亲不在”,当这句话真正照进现实,只会呛得人满眼的泪。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大概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关系。
小的时候,我们常常许诺,给父母买大房子、带他们周游世界。等长大了,我们却开始嫌弃他们,觉得他们老土又唠叨,根本不懂自己。
后来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父母成了人生里可有可无的一个符号,有空去看看,没空就算了。
再后来他们走了,才恍然时间如流水,自己明明什么都还没有做,父母怎么就离开了呢?
时间的可怕,在于永远往前,不可后退;人生的悲哀,在于父母始终比我们老的更快,怎么都追赶不上。
父母总是老得太快,我们的道理却明白得太晚。
明星柳岩曾在父亲病重的时候,哭着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亲人建在的话,有什么都给他们吧。”
忙于工作没时间陪母亲的斯琴高娃,也在母亲离开之后,哭着劝诫所有人:
时间不会等你,孝顺一定趁早。
趁一切还来得及,多给父母一点陪伴,一些慰藉,一些耐心,带他们去看看这个世界,周末回家吃顿团圆饭,像当年他们包容年幼的我们一样,去包容老去的他们。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父母,也无愧自己;才能在离别到来的时候,少些遗憾,多些美好记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