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华人来说,诺曼底登陆的故事更多只出现在影视作品带来的记忆中。如果不是川普最近访问英国去了一趟诺曼底,大概很多人也不会意识到诺曼底登陆,已经是75年前的事了。
盟军宏伟的欺骗计划、被称作“绞肉机”的战斗现场、双方惨烈的伤亡人数、以及这一战役在欧洲战场甚至整个二战史上的战略意义,都让世界记住了诺曼底,以及在这一天付出鲜血和生命的盟军士兵。
75年之后,
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为谁而战

翻看历史文卷,二战前期固然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芬兰冬季战争,英法绥靖主义这样的污点,但盟军和苏军的英勇奋战最终阻止了纳粹德国的扩张企图和反人类行径,应当是二战之后全世界人民的共识。
而随着纳粹暴行被逐一揭露,#纳粹#也成为所有纪实或虚构作品中反派与邪恶的代名词。
漫威笔下的美国队长是为了对抗纳粹阴谋而创造的超级士兵,《神盾局特工》里面的反派九头蛇也是源自纳粹。动视(现为动视暴雪)旗下的《使命召唤》系列多次以二战为背景,让玩家扮演盟军或苏军士兵对抗纳粹德国。《V字仇杀队》电影版的反派叫做Adam Sutler,一看便知是隐喻元首Adolf Hitler。《合金弹头》系列早期的敌人形象模拟了带着双十字袖章的纳粹士兵。而更为大胆的《重返狼穴》系列,更是在近期新作中创作了纳粹德国战胜盟军和苏军的架空历史,给了玩家在“美国沦陷区”和”纳粹月面基地”中击败赛博朋克纳粹的体验机会。
《使命召唤14》中的为诺曼底登陆绘制的场景
就连在二战后逐渐元气恢复的德国,也积极地与纳粹历史进行切割。在二战过后的数十年积极调查和起诉当年的纳粹党人,甚至包括一名被起诉时已经94岁的前纳粹分子。
这一切得以发生在于全世界的共识:”纳粹主义是邪恶的。”
新的时代,新的秩序:
共识还在吗?
纳粹主义复辟,新纳粹主义政党的重建与扩张,在2019年甚至都已经不是新闻了。但吊诡的现实与历史碰撞的时刻,还是让人扼腕长叹。
川普访问英国,必然是要前往诺曼底吊唁。评论川普访英新闻时,斯蒂芬·科尔伯特在节目里适时地插入了川普上一次对抗纳粹时的评论:“两边的人都挺不错”。
来源: The Late Night Show with Steven Colbert
截图中的“Very fine people on both sides”源自2017年4月,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的白人至上主义游行中,一名白人至上主义者蓄意驾车冲撞反对白人至上游行的反对者,造成1死19伤,其中5人重伤。川普在记者的几经追问下,仍然没有直言谴责白人至上主义的种族主义行为,在本来应该要“拨乱反正”的记者会上,反而提出了“两边都有不错的人”。
不仅如此,自川普上台以后,白人至上主义和新纳粹主义的活动不断抬头,支持者反而从暗处走上了街头,不再只是互联网阴暗角落的匿名网友。川普政府更是带头玩起狗哨政治——从中美洲的难民到“偷走”工作的新移民,由白宫带头给纳粹分子挑选目标。
纽约时报曾总结,自川普成为总统后,在美国至少已经发生了38起与仇恨犯罪相关的恐怖事件,仅在2017年就有9起暴力极端事件导致有人丧生,2018年更是出现了3起死亡人数上升至两位数的恐怖事件,更不要说数起针对仇恨犯罪反对者的邮件炸弹威胁。根据司法部数据,以人种、宗教为目标的仇恨犯罪也连续三年持续增长——2017年增长了足足16%。
https://www.nytimes.com/2018/11/13/us/hate-crimes-fbi-2017.html
前来诺曼底公墓吊唁的人是给纳粹洗地的美国总统,能够形容这种事情的词已经不是“讽刺”了,而是“羞辱”——这个充满歧视的和平世界,值得75年前的先烈们为之献出生命吗?
事实上,比川普本人底色更重要的,是如今美国的执政机构、立法者和选民,究竟有多少种族主义者。
而比清点纳粹人头数更难的问题在于:你如何确认他是一个纳粹?
历史改头换面
再来一次
要素察觉的困难在于,人们对事物的印象是建立在已有的标签之下,而非事物本身的特质。
#纳粹主义,#种族歧视,#白人至上这几个标签基本上是和“希特勒”、“盖世太保”、“KKK党”这些实体绑定。即使通过视觉刺激而非语言描述来表达这几个意思,人们脑海中多半浮现的也是历史与新闻上的那些素材:邪恶、丑陋、残忍。
集雄心壮志与邪恶计划于一身的元首
夏洛茨维尔事件中的白人示威者:
愤怒、疯狂,夹杂着些许愚蠢
但这里有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问题:如果纳粹看起来是疯狂、邪恶、愚蠢的,希特勒在最初是如何通过选举胜出的呢?难道但是所有德国人民都那样疯狂和邪恶吗?
现实是并非每个种族主义者都会戴上双十字袖章让大家辨认,或者都像图里那样疯狂而邪恶。他们往往先抛出一个看似美好的动机:我们想让这个国家的人民过得更好,但有些局外人却在破坏我们的努力。而这个经不起推敲的动机,最终演变为民粹、排外、刻板印象和种族歧视。
利用对局外人的“恐惧”来煽动自己的支持者,也是一种惯用的伎俩了
从这个美好的动机继续发展,之后的故事就是在集中营内发生了。
我们还能识别种族主义吗?
我们与75年前的人们的生活是如此不同。蒸汽时代的历史在赛博朋克的打扮下,几乎面目全非。同样,纳粹思想和种族主义也不会停滞不前:
血统论和人种标签,曾经是纳粹们口中的“雅利安人”与犹太人,是美国曾经的“白人”、“模范种族”和“劣等民族”,现在也成了21世纪皇朝复辟者中的“皇汉”和“蛮夷”;
种族优势,曾经是申请书上一个盎克鲁-萨克逊式的名字拼写,现在或许是人脸识别AI训练数据库里那个极不平衡的种族百分比;
种族歧视,曾经是口口相传的黑人”劣迹“,现在变成了微博上对穆斯林和黑人的口诛笔伐;
刻板印象,曾经是《排华法案》时期的华人,二战时期的德国犹太人,民权运动时期的黑人,也可以是21世纪部分北京人口中的“外地X”,某些上海人口中的“硬盘”,川普修墙时的墨西哥人,欧洲接纳的穆斯林难民。
优生学,曾经只是按照人种进行生殖隔离和选择性流产,现在或许可以直接在试管婴儿的精子库里筛选,甚至基因编辑;
对领袖的忠诚,可以是一张电幕,一套袖章,一个手势,一本语录,也可以是一个APP,一个hashtag标签,一次血洗评论版……
玩梗可以,别拿地图炮当真
中国没有什么移民,但这不代表华人没有刻板印象和歧视。在移民缺位的这些年,华人一直以省市区为单位互相伤害。诸如东北人都是黑社会,广东人什么都吃,河南人全是骗子;又如昌平区不算北京人,苏北宁素质低,西安全是小偷……
对事物分类贴标签是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但一个正常人也应该认识到:个体差异大于群体差异。任何一座城市,既有什么都吃的野味爱好者,也有随身带刀的流氓,既有身价过亿的富豪,也有靠助学金度日的穷学生……
华人在旧时保守美国的《排华法案》下惨淡营生,与战前纳粹德国的犹太人遭遇有所类似。作为受害者,华人本应更加了解种族歧视的危险。但在大熔炉内的不少华人还是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鬼话:动辄”硅谷要被印度人抱团占领“、“黑人多的地方真乱”云云,说得似乎硅谷华人码农不抱团,中餐馆没有现金结账打折偷税,华人没有代购、偷渡和移民造假。
被刻板印象掩盖的真相,
需要你来帮忙科普
反吃瓜的主业是辟谣和追寻真相。但刻板印象通常发生在普通人之间,除了最终登上新闻的那些,专业辟谣者真的很难解决每一个个案。
某电商招聘群截图
改变别人的固有想法很难。但填补一个人的思维盲区相对容易一些。诸如“‘黑人就是笨’是早已被证伪的纳粹优生学”、“个人差异大于群体差异”、“个人成就除了受智商影响以外,家庭背景和地区经济条件也很重要”之类便于破除刻板印象的话,还是相对好用的。
而面对公然的歧视不做吃瓜者,防止世界再次滑向纳粹的阴影之下,是那些为了抵抗纳粹战死在诺曼底海滩上的英雄们,留给后人的任务。
想念(随缘更)反吃瓜联盟?
在微博上找到我们!
@NoMelonGroup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