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天 陪 你, 一 路 读 行
点 击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一 读

黄磊“两副面孔”被骂上热搜:
成年人的自由,从拒绝无效社交开始!
 文| 木舒
出处| 辣笔小尖椒(ID:lbxjj818)
聊起慢综艺《向往的生活》,最近这两期,黄磊都很惨。

两翻被骂上了热搜,只因他有“两副面孔”。
在上上期节目里,蘑菇屋来了一堆选秀明星,一个接一个都算得上是现在的流量明星,但黄磊一个都不认识。
于是他只能尴尬但又不失礼貌的点头微笑打招呼,然后躲进厨房做一堆人的饭。并对何老师感慨:今晚你们玩,我就先睡了。
而当他的多年好友老狼来了时,他才是真正的快乐,反应真的是两副面孔。
晚餐后,酒过三巡,黄磊更是直截了当的对大家说:“因为我跟你们不熟,我也没必要和不熟的人瞎掰扯,所以你们进来和我打招呼,我也没那么热情。但老狼来了我就不一样了,我就开心了。”
因为这句话,黄磊被送上了热搜:

“都几十岁的人了,连点人情世故都不懂。就算装你也得装一下吧?这也太不尊重了吧?”
而到了这一期,他又被骂了。
这期来的是吴亦凡、陈乔恩、容祖儿、王丽坤、宋茜。
一样是流量、偶像、年轻艺人,可这次黄磊就不像上一场那么冷漠。虽然也不及老狼来时的欢喜,可在知道她们没吃饭时,还主动给他们煮了猪油拌面。
所以又被加新罪名了。黄磊你,不仅不懂人情世故,还对新人端架子,自大、势利,对有名的人和对没什么名气的人也有两副面孔。
说实话,看下来我都替黄磊觉得冤。
说白了,黄磊已经过了那个必须得“拉关系”的年纪和层次了。
人家就是觉得和这群孩子未来不会有啥交集,也不是一类人成不了知己,所以表面上客气就够了,没必要费尽心思的去交心。
人家不需要太多的“朋友”,有几个知己就够了。
比如和20几年的好朋友何炅一起做做节目、演演话剧、聊聊天。
比如和老狼坐在黑夜里,喝喝酒唱唱歌,回忆一下过去,唠唠家常。
他就满足于这种“减法”人生,有什么错?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拼命的找理由说服自己要懂得人情世故。
一定要融进各种社交圈子,参加所有的聚会酒局,对每一个人都笑脸相迎,学会社交推拉、恭维,懂得社交潜规则.......因为这对我们好,因为这对我们有帮助。
可其实开不开心、累不累、真不真心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太多的我们或许根本没法选择,所以只能违心的迎合。
而有些人,却可以固执的选择不迎合、不合群,做让自己舒服的选择。
我们在指责他们太冷漠、不合群时,其实有没有那么一刻,也想像他们一样?
不权衡利弊,只做自己?
早前华为曾有一段视频狠狠的扎了很多人的心:
我们这一生大概会认识27000人,可是这些人中,除了家人之外,又有多少人能让你毫无保留的说真心话,能让你在最需要的时候无条件的去信任呢?
实验选取了几个普通人,拍摄前统计备份了他们的手机通讯录。然后让他们猜测,他们的通讯录中大概有多少人?
“一两百吧”“三百”“很多”,这是他们的答案。
可是当通讯里的人密密麻麻的投影到背后的墙上时他们才知道,原来他们的通讯录里有1000多人。
无一例外,他们都很惊奇,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
接下来拍摄者请他们开始删除:
删除那些自己不会主动联系的人;
删除那些应酬、工作上的人。

仅此两翻,一两千就变成了二三十。
那剩下来的人里,除了家人,能说真心话、保守秘密、没有勾心斗角的有几个?
一番踌躇下来,他们回答:2个...3个...0个...
2000人的通讯里,只有2个真心朋友,而且基本已经有半年一年没联系了,就连鼓起勇气拨出去的电话,都可能被对方直接挂断了......
看完这段视频真的很扎心,尤其是在他们说:“那些应酬和工作上的人,不能删”的时候。
想想,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吗?
老板、客户的电话一定会立刻客气的接起。
微信中置顶的不是爱人,而是工作群。
越是不熟的人,电话接的越快。
我们好像把一天中大半的时间都花在应付这些有着工作、利益联系的人身上,可大家心里都清楚:
他们能和你称兄道弟,也能突然在背后捅你一刀,大多数都是以利益为纽带的虚情假意,表面上客气亲密,可谁也不会傻乎乎的把这种感情当真。
而那些真正可以信任、真心相待的朋友呢?
视频里的男人满脸沉思的说:“我们两年没联系了”“我们半年没见了”......
有时你会发现当你遇到的人越来越多时,真心的朋友就越来越少。
因为我们总要把有限的时间分到更多的人身上,你总觉得那个真心的朋友即使少点联系也不会走丢,即使不见面也仍是会很亲密。
可到最后发现,感情其实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维系的,少了联系的你们关系已经越来越远,甚至对方早已把你踢出了自己的生活,你们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早前钱枫曾在《火星情报局》里抱怨汪涵拉黑了自己。
那时汪涵回应:“陈坤范冰冰都被我删掉了。”
他觉得删掉微信太爽了!
这样的生活非常非常轻松,所有时间都是你的,自在得一塌糊涂。你会突然觉得,整个人生都发生了变化。
早前张韶涵在《吐槽大会》上,也说自己“朋友少”。
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可在她心中:“虽然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我也不需要给我修路的朋友,我自己有翅膀。”
说实话,这真是让我非常的羡慕,因为我不敢。

后来才发现,日常生活里,我们太在意“别人的感受、评论”了。
为了能合群,我们牺牲太多了。
为了能合群,就按照别人的逻辑来思考说话做事,说别人爱听的话,哪怕自己根本不认同。

为了能合群,火速相亲结婚,即使对方根本没那么爱,因为不愿做对抗着大众规则而被议论的人。
为了能合群,开始“放弃”自己,不敢努力,不敢优秀,因为人浮与众,众必毁之。
为了能合群,把自己的事情靠后,优先选择集体活动或者先帮别人做事。
为了能合群,喝下了好多酒,参加了很多无意义的聚会,逼着自己装出笑脸说出恭维话......
一直以来,我们好像都被灌输着一种潜规则,那就是:“情商比智商重要,你一定要合群,这样你才不会过得那么辛苦。”
可是后来我发现,可能逼着自己合群才是最辛苦的一件事吧?
有时候,你历经百般内心斗争终于合群了,可好像也没得到想要的那些愉悦感,而最可怕的是,那个时候你把自己也给弄丢了。
其实你还会发现,人到了一定的层次,其实都会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

黄磊如此、汪涵如此,他们更在乎的其实不是量,而是质。
涂磊曾说:“我应酬很少。从前觉得,应酬是一种成功,现在觉得,总是应酬的人,都是失败的人。”

我有朋友,但不多,因为我对朋友有私德的要求。

确实是这样。
认识的人很多,可最后真正留下来的人,都是在某一点“很像”的人。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和你“相像”的人,拥有着共同的价值观、相似的想法。或者虽有不同但都愿意包容对方,接受对方。
就像真正的朋友不需要你费尽心机的去维系一样,适合你的圈子,融入其实是一个主动的、开心的过程。
而那些根本和你三观不同、价值观不同、不属于同一个圈子的群体,你要尊重他们的存在,但融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俄罗斯方块告诉我们,如果你合群,就会消失。

每个人都有必要去合群,但不是要去合所有的群。
把讨好别人的时间花在自己身上,做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选择性更多。
把“表面社交”的时间花在和那些真正志趣相投的好友交流上,谈天说地,共同进步。
这或许才是成年人真正的自由。
作者简介
木舒,辣笔小尖椒(ID:lbxjj818)主笔。做自己喜欢的事,写自己喜欢的字,爱自己喜欢的人。私人微信:mushu210。微博:木舒sunne 。欢迎来撩。本文经授权发布。
点一个“在看”
让我知道你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